谐音与中国传统文化
别妄想泡我
730次浏览
2020年07月28日 17: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路遥知马力的下一句-唇齿音
一"谐音的含义及谐音产生的基础
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只有和谐"民族才能团结(只有和谐"国家才能统一’ 因此"从古至今"%和谐&始终是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而存在’ 一种社会普遍承认的价值观念"往往会造成会普遍的心理特征"这种价值观念乃是社会心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会影响人的思维定势’ 因此"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很重视%和谐&的
价值"这种注重和谐的心理和思维"对汉语的表达产生了深刻的潜在影响"它使一些汉语的表述具有和谐)对称的特点’ 汉语中的和谐包括语言结构和谐与语音和谐"我们常说的谐音即为后者$$语音和谐’谐音"取一种广义上的理解"它包含了语言运用过程中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点来表达意思"从而造成一种特殊效果的各种语言现象’
(一)同音字%同音词是谐音现象产生的语音基础
汉字数量很大"超过八万"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一字一音’ 但是"将这些字音统计起来"却只有1200 多个。用这1200多个音去读几万个汉字"必然就出现了相同的语音形式表现不同意义的同音现象。
汉语的语音形式有限"只有400来个基本音节"而词的数量极为丰富"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用地域的人们在造词和用词时/语音形式上出现了偶合而同音’ 例如米(粮食的一种)——米(长度单位.)公里——公理’
借用外来词与儿化也会造成同音词’ 有些音译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与汉语原有的语音形式相同’ 例如蒙
古语jam"汉译为“站“即“车站”的“站"与汉语中原有的”站立“的”站"同音’北方话的儿化丰富"原本不同的字"儿化后变成了相同的音’ 例如"花hua"儿化后"花*huar=欢huar(柜gui"儿化后柜guir=棍guir
(二)联想是谐音现象产生的心理活动基础
比附思维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之一"它是以联想的心理活为基础的’ 因而联想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民族心理’ 在语言表达中"人们所说出的每个音节"每个词汇"每一句话都会引起听者的生活体验)知识阅历等方面的联想’ 同音异义的谐音双关就因此而产生’ 如结婚请吃喜糖"糖是甜的"取%甜&之音"象征夫妻生活甜蜜(馈赠礼品送石榴"石榴多子儿"子儿谐儿子之%子&"取其多子之义"祝愿对方多生儿子(两个人不分
吃一个梨"
%梨&谐音%离&"表示两个人永远不分离’ 正是通过这种联想的系列过程"才形成词语间的意义上的关联’
(三)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是产生谐音现象的可能条件
汉语方言的差别"尤其是语音上的巨大差异为谐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条件’ 众所周知"人口众多的汉民族分布在广大的地域上"经过漫长岁月的人民迁徙"民族融合"时至今日"因为地理的阻隔"形成了七大方言区’语音上互不相通"使得有些地方方言往往是其他地方的人难以听懂的’ 因此"在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语言交际中因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造成的谐音现象也是多姿多彩! 普通话中的"吃鸡蛋#到了一些地区被说成"吃子弹#$$普通话中的"下大雨#到了一些地区被说成"下大姨#$$普通话中的"黄色芥末#到了一些地区被说成"黄色节目“ 可见$$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也会造成谐音现象!
二、谐音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一)谐音反映中华民族和谐!对称的审美情趣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内容往往决定形式$$其具体表现就是特定的文化常把一些烙印加在语言形式上! 汉族人的传统思想是凡事讲求中庸$$在处世哲学上汉族人一般是"求中#"不偏不倚#$$因此$$和谐是人们的愿望$$语言运用上出现的对仗%压韵%谐音双关的现象正是这一审美现象的反映!谐音双关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是利用语音的相同或相近的条件同时关顾表面和内在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一诗句! "杨柳#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 这里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柳两位烈士!
(二)谐音反映中国人民含蓄!内向的民族心理
中国人性格上的含蓄内向$$也反映在交际语言上的委婉含蓄! 想表达一种意思却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曲折地说出来! 特别是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不便说出的或害怕引起人们不愉快的词语$$这就需要一种迂回的表达方式!含蓄的中华民族不提倡直白的情感外露$$而是乐于用丰富的联想创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这方面应用在古代诗词中尤为突出! 如李商隐&无题(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中正是借谐音相通的"丝#与"思#$$音义相关$$才使得表达更加含蓄%更具深意! 这种技巧在诗词上的巧妙应用$$正是中国人含蓄%内向的民族心理的集中体现!
(三)谐音反映中国人民祈福求吉的民族心理
中国人长期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对"福%禄%寿%喜%财十分向往$$因此$$生活中经常用许多充满吉祥意味的言辞来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
富的向往和渴望! 如春节倒贴福字$$取义"福到#*贴年画$$两只蝙蝠相对$$释义为"双福#*把鹿作为吉祥图案用在门槛石刻%年画%剪纸上$$因其谐音"禄#$$ 故寓"官禄#"俸禄#和"禄位#等! !""# 年春节$$"鸡#字谐音$$鸡之特长$$被短信拜年的拥趸们运用得游刃有余)"鸡+激,情祝愿)冠上加
冠$$事业坐飞鸡+机,*生活丰富$$天天有生鸡+机,*大小鸡+机,会$$事事都珍惜*旅游运动$$人生更鸡+积,极*坚持乐观$$没人有打鸡+击,#! 善于联想思维的中国人民把谐音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谐音作为一种载体充分体现出民众的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渴求吉祥福寿的强烈愿望!
谐音中的禁忌语和吉利语也是这一民族心理的折射! 人们希望借用语言来远离灾祸$$趋于吉祥! 例如)"$$#谐音"散#"%$$#谐音"失散#$$所以商家尤其忌讳它$$开业%定价尽量避免它$$怕生意做不成*"谐音"死#$$有的地方认为"初四#与"出事#$$因此阴历初四禁忌出门* "’#谐音"发#$$"#%’#谐音"我要发#$$所以婚庆%公司典礼%电话号码的选择$$对于"’"#都是情有独中! 其实$$无论是"$$#" 还是"’#也好$$它们只是一种语言符号$$与所指的客体概念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人们只是依据传统的联想思维$$通过语音沟通达成的一种语义相关! 人们形成这样的定势思维$$是对语言神化的一种结果$$是人们祈福求吉的民族心理的反映!
(四)谐音取名反映中华民族的驱俗求雅心理
避俗就雅是国人的文化心态$$谐音更名即是这一心态的集中体现! 仅以北京为例$$每个地名的谐音演变都经过一番苦心! 如)大翔凤胡同$$谐大墙缝胡同*锣鼓巷$$谐罗锅巷*协资庙$$谐蝎子庙*未英胡同$$谐喂鹰胡同*东昌胡同$$谐东厂胡同*甘雨胡同$$谐干鱼胡同*墨竹胡同$$谐母猪胡同! 前雅后俗$$含义的变更就是一次从俗到雅的飞跃! 从地名的变更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中华民族驱俗求雅的文化心理!
这一民族心理和文化风习$$反映在饮食文化中就表现为菜肴命名上$$谐音取名$$使饮食具有了文化品位$$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 例如鸡年的年夜饭的菜名上就有许多好彩头)八宝饭叫"五谷丰登#$$ 四喜冷盆改名为"四季如春#$$一道玫瑰豉油鸡被冠名为"金鸡报晓#$$而名为"鸡报平安#的菜实际上是一道清汤老母鸡! 以这种方式提高饮食品位和文化档次$$才有了高雅脱俗的"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