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高效策略及如何各司其职
绝世美人儿
803次浏览
2020年07月28日 17: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作文结尾怎么写-创造近义词
版块一:教研组建设基础策略的三点思考
原作者:罗敏江 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一、教研组发展规划科学定位
1、教研组发展规划,是教研组建设的基础。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明确发展目标的过程。从学校、教研组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学生发展的角度作好规划。通过规划的制定,形成教研组成员发展的共同愿景,使之成为促进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行动纲领。因此,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规划的校本特色,要在认真分析教研组、教师及学生的情况下,从教师实际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出发,体现校本性。
2、规划的实施需要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规划必须得到全组教师认同,是教师自觉自愿的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要发动全组教师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同时,发展规划应体现专业引领的特点。制定规划的目的就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因此规划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3、从具体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教研组概况,教师结构、各类教师比例;教研组的传统、特色、优势;教研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分析;教研组的建设目标,包括常规建设目标和特色建设目标,如队伍建设目标、学科资料建设目标、教学质量目标、教学研究目标,以及基本措施与年度目标及相关支持系统等。从时间长度上看包括学期计划、年度计划及三年或五年规划等。
二、教研组人力资源合理开发
教师组人力资源优化的目标是在科学合理的组合人员之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
1、科学选拔教研组长,通过民主选举和领导任命相结合的方式,选准教研组的领头人。
2、指导教研组长开展工作,学校领导要关心支持教研组长的工作,并多给予业务上的指导;教导主任更应指导教研组长工作的开展。
3、提高教研组长的待遇,如经济待遇和专业待遇,还要为教研组长成长提供条件。如培训与学习的机会,提供工作条件,促使教研组长成为名师等。
4、除教研组长外,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内名优教师的积极作用,以及合理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在名优教师引领,同伴互助研究中,在不同层次上求得发展。
三、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充分激活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引
导团队成员们都到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仅靠制度等外在约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激发起教师们的内需。
2、只有加快教学团队的建设,并在专题活动中激活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有效地推进团队成员的全员发展。具体可概括为:⑴以目标激励、典型引路、学习培训、活动推进、评价激励为策略;⑵通过教师自我规划、自觉行动、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目的。
版块二: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环境与策略
来源:圣才学习网 日期:2010年4月2日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一直是众多大学高举的办学旗帜,在中小学领域,教科研作为提升学校品位、促进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必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教科(研)机构在中小学的设置,就是证明。教研组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管理组织,在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培养、学生心理辅导、教学资源建设、实践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试图为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背景分析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招考制度改革得到迅猛发展,中小学成了破解教育难题的最好实践基础,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开辟了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一片碧水蓝天。
2、进入21世纪,教育发展的形势如火如荼。在“教育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国家近两年正在着手制订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从上到下的中小学教科研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⑴全国十多个省份实行新课程改革,课改理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学方法变化的要求。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一大批机制灵活的民办中小学,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江南北。中小学特色校、职业中小学几乎占据了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
⑵社会各界、教育有识之士、广大家长支持教育革新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更多的专家型校长、学者型教师成为中小学管理和教学的中坚力量。教科研能力与实绩被作为教师晋升职务和职称、提高待遇的重要依据。
⑶山东、江苏等省连续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规范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对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校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竞争更加激烈
。
⑷上述种种现象综合表明,支撑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展开的利好环
境业已形成。
3、纵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流程,中小学教研组建设正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⑴在所有的中小学,由于受行政管理体系的影响,“校长室-年级组(部)-班级”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经典格式,而“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这一管理体系在名义上同样存在于各中小学,有的学校还撤掉了教科室,其完全隐没到“校长室-年级组(部)-班级”的管理体系之中,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其决策、执行和运转能力大打折扣,作用和功能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⑵教研组作为这一体系的中心,地位大大降低,成了学校的摆设。许多中小学的教研组只是教学检查和资料收集的工具,完全背离其设立的初衷。这种现状与良好的教科研大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得不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出路和方法。
二、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一)正本清源,重新审视教研组在中小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实践证明,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重要载体,在促进教师由个体钻研向有组织、有方向的专题研究转化上起了积极作用,这种有组织的学习研究活动,对促进教师群体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教研组也是培养学校团队精神的天然园地。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教学方法的借鉴与改进,教学效益的提高有着直接的正相影响。学校要千方百计促进教研组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发展壮大,这种力量一定是一所现代化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弄清思路。在这个问题上,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中小学校,主要领导人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要把教研与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们本就是学校中心工作的两个方面。教研是教学的前奏,也是教学的后记和反思。
2、理顺关系。要处理好教研管理体系与行政管理体系的关系,一般认为,“年级组(部)-班级”主要是对师生和教学常规的管理即教育教学的外部管理,而“教研组-备课组”才是切入教育教学的内部管理。如果混淆了这种界限,组织职责不清,将会导致学校管理部门的效率低下,工作缺失应有的科学性。
3、摆正位置。中小学教研组应该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正是基于对上述两点问题的理解。教研组与年级组在管理上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在管理体系中应该处于同等地位,简单地说一点,学校应该给予教研组和年
级组同样的重视、同等的待遇和职权。近期,有些知名中小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对研究型教师
的工作给予极大的尊重和经费支持,就是最好的注解。
(二)、搞活机制,构建大部制教研组,放眼于教研组发展的广阔前景。
1、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教研组,实现课程整合。学校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教研组,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也会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对教育发展的总体把握。如政史地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而不VnS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是每个学科一定要单独建立一个教研组。因为学科规模较小的学校一个学科往往只有两三个教师,而有些地方实行学科整合改革,更需要联合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2、建立学科内中心教研组,实现教研资源的互动与共享。如有些地区实行中心教研组制度,一个市或一个县区一个乡镇设立一个学科中心教研组或教研中心或教研基地,由一个专业网站及QQ群作为技术平台。建立区域内学科教研网络,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育教学的互动与研讨。同时这种形式的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的效率,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3、建立校际尤其是中小学与大学、教育科研院所合作教研制度。
⑴尝试国际教研,拓展校本教研的新内涵,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基。大学和专业的教育研究机构承担着教育理论创新的重任,它们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强劲的研究实力,拥有经验丰富,造诣很高的教育大家,代表和引领着文化和学术的发展。如果能得到它们的支持与帮助,无疑会对中小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⑵国际领域,新思想、新信息是我们可以汲取的宝贵财富,而且西方教育在管理与策略上的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新课程改革正是借鉴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⑶学校的校本教研,着眼于“大部制教研组”的建设,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方法的指导下,建立切实有效的校际合作研究制度,才能让教师们真正投身于课改实践与研究,从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再向智慧型教师发展。
(三)创新方法,因校制宜,采用高效的教研方式。
1、采用反思型的教
研模式,促进教师的对教育教学本质及规律的内省和感悟。
⑴反思型教研活动是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在教研团体中合作探讨解决教学实
际问题的对话和讨论。反思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第一,要在备课中反思。教师要在课前明确并设计各种可能的情境性问题,并备好解决方预案;第二,要在课堂上反思。教师在上课及与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寻找教学方法的突破点;第三,要在教学后的反思。不少的中小学建议教师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后记,就是教学后反思的一种较好方式。这种反思应围绕教学前预设的目标展开,充分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针对过程中的随机问题研讨针对性解决议案,分析教学效果,通过反馈,重构课堂教学模式。
⑵反思型教研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其一,要有现实针对性,研究始于教师对教育形势的判断,教育政策的理解,教育内容的透析,教育方法的革新。这些都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去进行,只有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才会有真正的反思。其二,要有理论支撑,教师要善于学习,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学习提供机会。不同层次的校本培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如加强学校的图书馆室建设,组织专家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以及教学现场指导等。其三,教研组各成员要有平等合作意识、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不保留,不排斥,不歧视,不专断。教研组要确立切实的研究目标和达成目标,要以服务于教学为主旨,要循序渐进。
2、采用多元教研方式,务求教研实效。
(1)面对研究内容的多样化,要把问题式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结合起来。专题式教研解决共性问理,问题式教研解决个性问题。教学研究植根于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从格养成结合起来。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寻找“成绿丛中一点红”。
(2)打破教研时空限制,创造人本教研环境。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不定期利用教师“闲暇”时间来开展教学研究,不搞强行推广。同时在校内、校际、网络、企业、农村、风景名胜地组织会议和调研考察活动,既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能取得在校园内无法获得的成果,积累丰富的真实的研究资料。这应合了陶行之先生的话,“生活即教育”。
(3)校本教研,创出花样。集体备课、听评课制度是校本教研的传统形式,在新形势下,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比如,在校内同一年级搞“一课多构”式集体备课。一堂课,由一名教师主备
,通过讨论,大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备课的质量自然会获得提高且具有个性特征。再如搞“一课多上”式评估研讨。即同样的一节课内容,两个以上的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施教后进行评比,或者
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上同一节课的内容后进行效果比较和反思。教研组集体通过听评课,得到的启发既深刻又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
(4)重视个别化教研和跟踪教研。这是解决个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既适合于教师个别钻研,又容易形成经典案例。既保护了教师独立思考,又内容具体,过程清晰,效果明显,对同类问题的解决极具参考价值。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中小学的教研组建设一定会恢复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在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进程中,显示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版块三:以伙伴合作策略推进教研组建设
原作者: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来源:现代教学第2007-7/8期
日期:2007年9月18 日
在“研训合一”的思路下,我们采取了伙伴合作策略,让区教师进修学院的研训员与学校的教研组结成合作伙伴,来推进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伙伴合作项目实施以来,我区的教研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伙伴合作项目的主要措施
1.以“研究”搭台。
⑴每个教研组都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每个备课组都围绕教研组课题确立一个子课题,每个人都在课题研究中承担一定的具体任务。以课题研究作为“学习型”教研组的具体学习“舞台”。教研组实行“三主”:主线、主题、主讲人。一个主导教研组活动的研究课题,往往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方向、价值、深度和效果。
⑵选择和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必须注重三方面的思考:①是必须具有较高的价值性。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要符合当前课改的基本精神和理念,符合素质教育深化、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②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应与教研组成员的实际水平(知识、经验、研究能力等)、现有的教学相关条件以及有关材料的掌握情况相适应,能够达成预定目标。③是必须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使教研组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专长的空间。
2.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⑴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围绕课改、课题、课堂“三课”问题进行研究。具体有:侧重新课程理念与原教育教学实际相对照中发现问题;理解和体会并进行交流、探讨,促使教师学习思考,树立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
⑵课题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主,真正做到“行动研究”,真正将课题做成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课题。
3.重点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⑴教师是否能发现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问题,对
教材、教法和学生三者关系的正确理解至关重要。拿数学学科来说,新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让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⑵课堂中要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合适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学习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
4.注重专题研究。
教研组内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学科课题研究和发展目标。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围绕专题上研讨课。
5.以“目标”引路。
⑴制定细化、量化的客观目标,把全组教师凝聚到一起,即用一个目标把大家捆在一起,进行个人的自主探究,集体的合作学习。
⑵通过这个目标起到一个激励作用,使大家有一种实现目标的动力。
6.以“活动”优化。
⑴从平时的教学视导中我们发现,教研组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只重形式而不重内VnS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容,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
⑵建设“学习型”教研组,要通过优化教研组常规工作的运作机制,突出教研组的“学习教研”性质,努力做到在常规中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研组的效果。
7.以“管理”调控。
⑴加强教研组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教研组对学科教育的管理能贯穿到各年级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去。学校的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学校比较注重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教学上的管理。
⑵教研组在各年级的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加强教研组在各年级的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已经成为我们现在的重要问题。
8.以“成果”压阵。
⑴强化获得成果的意识。注重养成收集资料、保留成果的意识。收集好计划总结等结果性的资料,会议记录、活动照片等过程性的资料。注重教师、学生的活动中的一些原始资料的总结。另外做好组内教学资料的积累、编写工作,如教学资料、试卷样张、教学论文、教研组计划、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组
总结、教学成绩统计、教学器材设备等,都要妥善保管和合理利用,落实好成果转化。
⑵搞教研的目的在于运用,教研能否出成果,成果能否进行有效的利用、转化和推广,发挥其实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研活动成效
的重要标志。
二、伙伴合作项目的成效
伙伴合作项目至今已实施一年半,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制。
(1)制度保障。①学院研训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学院来说,开始要求研训员每一周深入一次伙伴合作教研组,后来要求是至少每两周深入一次伙伴合作教研组。量的积累,保证了质的提升。②学校教研组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2)机制完善。研训员深入基层,与教研组结队的机制得到完善。一位研训员结对1~2个教研组或一个联合教研组,点对点,工作比较扎实。
(3)工作目标突出。坚持聚焦课堂、聚焦教师的专业成长、聚焦教学质量的提升,切准了教师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热情。
2.延展了教研组建设的内涵。
(1)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模式。
在综观教师培养方式中的各种做法后,我们作出了以实施伙伴合作策略来推进教研组建设的实践研究的决策。实践证明,这个决策符合教研组建设的规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是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提供了区本和校本教研的成功范例。
(2)发挥研训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研训员在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同时,表现出的高度的敬业精神,感染和唤醒了一线教师。①据统计,伙伴合作项目启动至今,研训员和兼职研训员共深入伙伴合作教研组两千五百多次,听课五千多节,组织和参加教研活动两千多次。地处交通偏远地段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对研训员的工作作风大加赞许,他们被研训员每周一次的长途跋涉所感动着。②教师们说: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在项目实施开始对研训员的指导还有被动接受的成份,现在则转变为主动要求上公开课,勇于自我解剖、接受评判。③这些是研训员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对其行为“唤醒”的结果,这也正是教研组建设中所追求的“质”的变化。
(3)形成教研组建设良性循环效应。①通过丰富教研活动的样式,提升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兴趣;通过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升了教师对教研活动价值的认识,从而使教师由在教研活动中的被动参加转变到对教研活动的主动
参与。②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的有效性,又引发了未参加伙伴合作的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产生羡慕心理,从而进一步诱发了参加伙伴合作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对教研组伙伴合作投入的热情与主动性,放大了伙伴合作的效能。
(4)教师个人发展的作用。①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项目管理者要求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制订发展
规划,努力将对教研组和教师发展的外在要求转化为教研组和教师的内在需要。②教研组和教师发展目标的确立,激发了教研组和教师自我提升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研组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5)奠定教研组建设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教研组伙伴合作过程中,合作成员将研训员提出的对教师一些行之有效的要求,逐步转化为教研组建设的规章与制度,从而提高教研组建设的规范性,促进教研组建设质量的提升,也为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6)形成有效推进教研组建设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校长支持、研训员有效引领、教师积极参与的教研组建设的模式,从而形成了教研组建设推进合力,也提高了项目实施效果。
版块四:教研组建设应突出四个着力点
原作者:孙兆航 日期: 2008年5月27日
教研组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最基础阵地。学校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将发挥十分长远而有益的影响。为此,应紧紧围绕“配好一个带头人,制定一套工作纪律,形成一种凝聚力,培育一股科研风”四个着力点,突出强化教研组建设。
一、配好一个带头人
1、建设一个好的教研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这不仅在于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教研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
2、校长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养和管理。例如,我校就实行了组长培训“18742计划”。
⑴“1”就是对教研组长提出了一个总要求:教好一门课,搞好一课题,抓好一个点,管好一个组,带起一个面。
⑵“8”就是对各科教研组长,学校常年实行“八抓”:抓思想、抓谈心、抓培训、抓学习、抓活动、抓交流、抓考评、抓表彰。
⑶“7”就是组长要承担七项任务,即参加学校召开的每月
一次的教研组长研讨会,一学期内举办一次高水平讲座,上一至两节示范课,写一篇优质论文,承担一项课题,带教一至两名年轻教师,组织全组教师开展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
⑷“4”就是对组长实行“四优先”:优先外出学习,优先评优晋级,优先提拔重用,享受工作补助。
⑸“2”就是依据学校制定的《教研组(长)考评和奖励办法》,实行学期
述职考评制和一年一聘制。
3、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⑴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组内同事有事、有病和有困难时,应主动代课。
⑵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⑶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长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八九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制定一套工作纪律
1、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文化理教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可在两个层面上实践。
2、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课题实施办法,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等。另一方面,全校整体搞教研活动受客观条件和学科特点的限制,活动次数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校本研究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研活动会在教研组层面上开展。所以,教研组内部也应形成一些工作制度,组内可搞名师引领、理论学习、同伴互助、课堂观摩、比武交流、课题带动、总结反思VnS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等活动。
3、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尤要突出其科学性与人文性,这不仅是一种工作规范,更能渐渐生成一种教研文化,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三、形成一种凝聚力
事实早已证明:凝聚力就是工作力、创新力。这种凝聚力,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等方面,除学校要刻意增强以外,教研组长在组内也可大有作
为。
1、制定目标,坚持目标管理,使全组同志,心中有方向,前进有动力。比如,学期初,可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向大家说明,在争创先进组,教师培养,参与学校活动,组内竞赛等方面,有怎样的安排,达到什么目标,大家如何配合,进而提出明确要求,在形成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大家自然会积极参与,久而久之会形成合力。
2、主动团结组织老师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大家在参与中合作
,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心通,在心通中凝聚。
3、以群体性教研科研活动,促进凝聚力的巩固和提高。组内教师举办公开课或外出比赛,全组课前要帮着出谋划策,协助备课,准备材料。课中要帮着照应前后,仔细听课,课后组织大家评教讨论,这样就会使老师们体会到组内温情。当然也可借助集体学习、集体备课、组织参观、资料信息共享等,这都是增强合力的有效方法。
四、培育一股教研风
、1一所学校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批思想不断更新,能力不断创新的教师。因此,要打造一批科研型教师,实现科研兴教、个性强校、特色活校的目标,培育一股教研风就成了重中之重。这其中,主要是在教中开展研,在研中促进教。
2、重点要引导教师形成以下五种习惯:
⑴是在广泛听取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实践中狠抓落实、检查、交流、示范等工作,养成提前计划不断修正的习惯。
⑵是扎扎实实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教研常规,养成不拘形式自觉强化的习惯。
⑶是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养成读书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
⑷是大力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教研活动,实现校本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反思为主体的转变,养成集思广益善教勤思的习惯。
⑸是从教学实际和各人的特点出发,选好课题,制定措施,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养成课题带动新老互促的习惯,最终实现工作绩效最优化。
版块五:各方如何在教研组建设中各司其职
原作者:ZD 来源:《现代教学》2007年7、8合刊 日期:2007年10月18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研组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历史使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这个使命的驱动下,各层面的教育工作者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不断地学习、改进、提升,为教研组的建设、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一、思考1:教研组内部的关系应如何处理?
参与讨论: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 王成军
● 应淡化教研组内部的权力关系。
⑴教研组作为学校的一级组织,历史上曾承担过管理教师的功能——现在依然有学校将教研组作为一个行政管理组织,而不是一个专业组织,所以管理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教研组活动的过程之中。受这种管理权力关系的制约,教师的发言就显得较为被动,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⑵有时候教研组长觉得教师表达不怎么到位,
所以经常越俎代庖,由于他肩负着管理者的责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在里面,然而这样一来,教师发言的机会很多时候被剥夺了。他是一个管理人员,他的话在教师的眼中就是管理者的代表,他可以对教研组中的任何问题进行定夺,习惯于逆来顺受的教师不会与管理者产生正面冲突的,不让说就不说了。
⑶要想营造平等的、和谐的交流氛围,实现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首先要淡化教研组活动中的这种权力关系的影响,将教研组作为一个专业组织来定位,对于专业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形成共识。这里有一点需要明确,在专业领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⑷教研组长也应该意识到他不可以剥夺其他教师发言的权利,机会的丧失就很难有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的产生,要给教师一个发展的空间。
①这种权力关系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身份与资历。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想的影响,年轻教师很少在教研组活动中开口,因为他们要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或者“习俗”。
②年轻教师在教研组活动如果想发言,要前思后想,既担心被人家误解不尊敬老教师,又担心人家以为自己不懂“规矩”,即使开口也是战战兢兢,不知道说什么好。
⑸身份与资历成为影响发言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大家都在遵守但并不一定能意识得到,对于它的屏蔽首先是让大家清楚,在发言时有这个因素的影响在里面,一旦把这些无意识的“习俗”公开化,再说明它可能的问题,大家就可以慢慢地转变这种“习俗”。然后再把 “平等”的思想推广给每个教师,那么将更有利于“合作文化”的产生。
二、思考2 :教研组长须具备哪些素质?
参与讨论: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干亚清
参与讨论: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彭素花
1、学科教研组长须具备的五项基本素质。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科教师。新课程背景
下的学科教师能否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有赖于学科教研组的建设,作为引领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学科教研组长,理应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此,学科教研组长必须要具备以下五项基本素质:
⑴具备一位优秀学科教师的素质。优秀学科教师是教师成为教研组长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教研组长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并能引领组内教师的基本条件。一般而言,一位优秀的学科教师应具有以下四项基本特质:①是要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对学科的本质理解比较透彻;②是要有比较多的教育
教学方法,能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法;③是要有比较强的奉献精神,甘为学生的发展而不计个人得失;④是要有一点敬畏感,要让学生信教师。⑤这四项特质,能使教研组长不仅成为学科教学方面的权威,而且成为教师效仿的楷模;不仅成为本学科组内破解难题的高手,而且成为为人师表的典范。
⑵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的素质。教研组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既有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教师,又有特级、高级、中级、初级不同职称的教师,同时可能还有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等各类担任学校管理工作的教师,把所有人都集中在一个教研组的建设目标上,需要教研组长具备相当的组织素质。
①从沟通这一层面来看,教研组长要和以下三个部门常沟通:ⅰ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内所组织的一些活动必须要取得学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ⅱ是区(县)教师进修学院的学科教研员,教研组的建设必须取得教研员的指导;ⅲ是兄弟学校的本学科教研组长,一些好的教研组建设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必须要兼收并蓄。
②从协调这一层面来看,教研组长要协调好本学科内各备课组间的工作,要协调好与学校内各年级组的工作,要协调好和学校其他学科教研组长间的关系,从而保证教研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⑶具备熟知学科教研组建设基本规律的素质。学科教研组建设基本规律应包括三个层次:
①是学科教师成长的规律,从职初教师的培养,经验教师的发展,到专家型教师的作用发挥,让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成长重点,形成互动互惠的学习共同体。
②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从用教材教,到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案、学案、讲义,到最终形成学校的学科校本课程,这需要教研组长精心组织和长期培育。
③是学校优势学科形成的规律,学校优势学科的形成,要有一个稳定、积累、优化的过程,要有一套本组成员认可的富有活力的教研组工作体制和
机制,要有组内的领军人物和稳定的学科教学质量。
⑷具备较强的研究素质。在学科教研组建设中,教VnS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研组长要善于分析、归纳、总结教研组建设的问题、经验和规律,要不失时机地对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并以课例或课题的形式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讨论和研究。
①为使学科教研组活动有内容有成效,学科教研组应该有一个由教研组长领衔的学科教研课题,使组内的成员都是课题组成员,同时把教研组内的一些工作纳入到课题研究的渠道
。
②一个阶段过后,教研组就会出经验,就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研组长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ⅰ是出好思路,对课题的进展要有总体的把握;ⅱ是落实到位,使组内的教师明确各自研究的领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ⅲ是及时汇总成文,每一阶段的研究必须要积累素材,要有专门的统稿人;ⅳ是为组内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为青年教师成长铺路。
⑸具备比较强的课程改革的素质。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充分发展,如何让学生发展好,教师必须要有改革的意识,作为学科教研组长,应该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引领:
①是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让组内的教师统一思想,教师再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了,而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去改善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
②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让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上有效落实,让过程和方法在课堂上更合理和科学,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中真正体现,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③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两纲”教育的引领,“两纲”在课堂内的渗透应是无缝、无痕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感悟到生命教育的意义,体会到国家意识的重要,文化认同的要求,公民人格的尊严。这些都需要教研组长带头实践。
2、教研组长需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三种意识。
建设一个好的教研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这不仅在于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
⑴应对教研组长提出明确的工作和发展目标:教好一门课,搞好一课题,抓好一个点,管好一个组,带起一个面。
⑵要求教研组长具备三种意识:①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还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②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
的鲜活;③是热心服务的意识,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三、思考3:教研组长在教研组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参与讨论:上海市南汇区澧溪中学 王惠英
1、引领先行者。
⑴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重要阵地,就像部队的基层连队,是一个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于一身的实体,教研组长是这个实体的“领头羊”,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中坚力量。教研组长要引导教研组的每位成员树立学习意识,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学名家,学同行,研究教材教法,有序地
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中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校本教研氛围。
⑵在我们学校的数学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①听遍所有教师的课,了解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数学教研组长携备课组长听遍了所有四个年级的数学教师的课,了解了所有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并针对教师上的课进行评课与指导。
⑵精心选择每一次教研的主题,为主题教研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研组新教师多这一状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帮助新教师成长的主题教研。如“如何备课” “如何说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二期课改下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等主题教研。
2、合作交流者。
⑴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合作,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这就要求教研组长是一个合作者。
⑵教研组长上有众多中层干部,下有众多教师组员,处于中间位置,这就要求他是一个交流者。
3、热心服务者。
⑴教研组长,还应该是一个关注组内教师的利益重于己,以关注学校大发展为核心顾全大局的人,通过他的努力能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通过他的努力,中老年教师可以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校本教研制度下的教研组长应该具有服务意识。
2、教研组长还要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内可以互通信息,交流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团结协作的教研氛围。
4、学习创新者。
⑴新形势下,属于教师队伍中
骨干力量的教研组长和其他教师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和其他教师一样,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教研组长要在课程改革的跑道上继续“领跑”,自身迫切需要进修提高。
⑵这些都要求教研组长要有学习意识与行动,应把学习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努力促成本组老师学习意识的养成,不然搞好校本教研就是一句空话。
思考4 :教师如何参与教研组活动?
参与讨论: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彭素花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小学 吴晓蓉
参与讨论:上海市育才中学 杨绿菲 上海市民立中学 严虹
参与讨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丁银
娣
1、骨干教师是教研组建设的引领者
⑴每个教研组中都有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等,他们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术,是教研组建设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的责任心和专业引领作用是教研组建设的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教研组的成员,他们应成为教研组建设的引领者,将他们在教学中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在组中推广,在校本培训中传播出去,辐射全组乃至全校,为广大的青年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提供良好的示范。
⑵骨干教师发挥带教引领作用,使教师人人争当“专业引领”和“专业带教”。有更多的教师想担当专业引领和带教角色,他们就会去克服重重困难,学会在教学中观察自己,又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并与组内同行一起参与到带教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中,所以骨干教师的带教引领不仅能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更带动了骨干教师自身的反思与学习,为学习型教研组的创建,为学校师资队伍走高品质的道路提供了平台和契机。
2、教研组建设的合作者。
⑴作为教研组的成员、一份子,教师应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与组员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组活动,既能向同伴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又能发扬互助合作精神,无形中构成集体与个人双赢的良好局面。
⑵每学期教研组总或多或少有一些展示课、研讨课、评比课,但是能上课的教师只是仅有的几人,不可能人人上。作为教研组的成员,我们可以更多地做好“幕后”工作,成为这些教师的有力支持者、合作者。在他们进行备课、教学设计、试教时,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从旁观者的角度,谈谈看法、提提意见,说说自己的设想,和他们共同钻研。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大家共同成长的过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教研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是发挥整体优势的基础。
⑶教师在教研组中应该做到团队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变化。①要学会协作式的团队学习。②是学会发挥个人学习方式的特长。有的教师擅长写论文,有的教师专攻竞赛,有的教师对高三教学极有心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样的“个性”对团队学习是一种推动。③没有变化的团队是固步不前的。教研组内的团队进步,是从“个人成长”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因此每位教师应从良性的互动、共享的空间的氛围里,学习别人的优长,取长补短,更科学地完成自我建构。
⑷基于生命科学教师成员组成上的特点,生命学科教研组更呼唤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这决定了教师
是“真诚合作者”的角色。至此,每位教师的作VnS淘范文网
[淘范文教育资源库]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用也随之明确: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合作研究,适时策划指导,学会倾听,在奉献中学会合作,在主动实践研究中共同构建、分享集体的经验体系,最后实现教师个体发展和教研组整体实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3、教研组建设的实践者。
⑴教学研究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当前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⑵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作用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⑶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科研,是教研组建设的实践者,推进教研组的建设。
4、教师应养成的教研活动习惯。
重点要引导教师形成以下五种习惯:
⑴是在广泛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实践中狠抓落实、检查、交流、示范等工作,养成提前计划不断修正的习惯。
⑵是扎扎实实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教研常规,养成不拘形式自觉强化的习惯。
⑶是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养成读书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
⑷是大力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教研活动,实现校本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反思为主体的转变,养成集思广益、善教勤思的习惯。
⑸是从教学实际和各人的特点出发,选好课题,制定措施,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养成以课题带动新老互促的习惯,最终实现工作绩效最优化。
五、思考5:校长在教研组建设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参与讨论:上海市西林中学 费
建中
1、校长是教研组建设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⑴一次教研活动的质量高低、效益大小取决于学校对教研的策划、组织和要求,因此,校长的策划和组织尤为重要。教研活动应以解决提高教学质量中碰到的难题、问题为抓手,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
⑵我们在进行教研组建设时,要以教师、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认真分析学校实际,给教研正确定位。作为校长对于教研应有明确指令,即目标、专题和任务,并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如定期进行调研、检查、汇报、考核等,还可采用名师引领、课题带动、课堂观摩、总结反思等形式加以落实保障。
2、校长是教研组建设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不只是思想上的领导,还应参与学校的全过程
。教研组建设校长除了精心策划、组织以外,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深入教研组参与活动,与教师们一起上课、一起听课、一起研究、一起反思总结,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与教研组人员形成共同体。如与教师同上一篇课文,共同探究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与教师同研究一个课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一起备课设计,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等。
⑵校长在参与中应积极发挥骨干的作用,具有身先士卒的精神。上示范课、领衔课题、开设专题讲座等,在同行面前彰显校长精于教研能力和水平,以身教引领同行,让教师们感受到校长对教研组建设的重视、校长的真才实学以及校长的办学思想。
⑶只有这样,校长的办学追求才能逐渐转化为每个教研组成员的共识和行为,从而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的建设,提升教研组建设的品味。
六、思考6:教研员在教研组建设中应起什么作用?
参与讨论: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 汤立宏
● 教研员是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有力支持者。
关注教研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中小学教研组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这应当成为每一个教研员的应尽职责。
⑴以创新高效的区域性教研活动示范和引领教研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也是区域教研活动的微型化。区域性的学科教研活动能为基层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示范、借鉴的模式。
①要让教师感受平等的教研文化,并产生迁移。无论是区域层面还是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尊重、开放合作这一与时代精神合拍的文化氛围十分重要。在教研活动中,教研员与基层学校学科之间是课改的同行者、协作者,是新课程理念共同的实践者
,是新课程改革攻坚战中同一战壕的战友,因此,教研员要力戒居高临下的姿态,真诚地与学科教师沟通、互动。
②要在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方面为学校教研组提供借鉴与支持。区域教研对基层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影响和借鉴作用体现在:在教研活动的理念态度上,唤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主动性;在教研活动的过程方法上,进行教研技术的创新和丰富。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ⅰ教研活动内容创新。在教研活动的内容方面,我以专题辅导与互动的方式与语文教师一起聚焦课堂。围绕中学语文新教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先后进行了“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利用互联网络建构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实施策略”“课堂板书:现代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等专题辅导与互动,并进行了相关课例的公开课教
学研讨。
ⅱ教研活动形式创新。在教研活动的形式方面,我除了在以听、评课为主的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畅所欲言、互动研讨外,还穿插安排了教研员以及知名专家融“研训一体”的学科教学专题讲座、相关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方案和经验介绍、在某一方面教学有所探索并初步建构特色的普通学科教师的论坛发言等。
⑵发现和提炼教学问题,为教研组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后盾。
①帮助教研组及时发现和生成“教学问题”。教研员对基层学校的教学调研是经常进行的。
ⅰ教研员在教学调研中主动发现基层学校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亮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提炼和生成,从而以“教学问题”的形式反馈给教师个人以及基层学校教研组,这些“教学问题”往往就会成为基层学校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和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行为跟进的宝贵信息资源。
ⅱ对于广大青年教师来说,帮助他们发现和提炼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对其教学专业成长常常有指点迷津之效果。
②发现和推介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和成功经验。学校教师整天与课堂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实战经验,但限于多方面因素,他们的一些经验在一定阶段可能还不太成熟明晰,有的虽然初显特色,但还未被教学同行所认知了解,或接受转化成为教研组教师共同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法改进资源。
ⅰ在这方面,教研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研员通过日常教学调研、课堂教学诊断,帮助学科教师对关键教学问题和初步的教学经验进行科学、深入的提炼,这对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ⅱ教研员将所发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
学艺术向教研组提出反馈信息,向教研组其他老师进行推介,在此基础上,指导学校教研组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行为改进,这也有利于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共享课改实践探索的成果。
⑶建立学科教研员网络平台,形成教研员引领下的教研组网络教研机制。新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
①由于时空等诸方面因素限制,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交流的作用,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及发展的需要。
②教研方式必须寻求新的突破,于是网络教研以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为教师与同伴、专业人员进行教学交流、专业切磋提供跨地区、跨人群、多角度的畅谈平台,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
长亮丽的景点。
七、思考7:教导处在教研组建设中应起到什么作用?
参与讨论: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潘 清
● 教导处应起到组织、监督的作用。
“好学校是由好教师造就的”,好教师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因此,如何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成为学校建设中必须关注的内容。在学校承担教师培训、培养的基地就是教研组,因此,教研组的建设是关键。在我校的教研组建设中,教导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承担了组织、监督的作用。
⑴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强化教导处的组织功能。
为了加强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学校科研室组织了一次全校的校本研修调研,及时总结值得推广的教研组、备课组经验,努力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①教导处组织校内教师开设论坛,推举学校骨干教师围绕课改、校本研修、“两纲”谈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另外,学校还不定期组织教师沙龙,展开“头脑风暴”活动。
②教师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教学设想、教材分析到教法设计一一展示,将自己行动与研究的体会进行交流。
③有效地进行团队学习,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让教师在思维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⑵抓好各教研组活动,落实教导处的监督功能。为了能落实教导处在教研组建设的监督功能,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则,以督促教研组组长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保证每次教研活动的质量,规则如下:
①每月一次教研组长工作会议,教导处检查、指导工作,教研组长就一至两个主题开展研讨。
②每学期的开始,各教研组
提交工作计划;每学期的结束,各教研组提交工作小结。
③对优秀的教研组实施倾斜政策,奖励与教研组活动经费等额的奖金,促使校本教研出成果。
④对于“862”校本研修项目,各教研组负责落实看课——评课——“自己上课”的教研活动,学校安排期末考试前后的空余时间和周五学习时间作为教研组观课和评课时间,组织两次全组的听课、评课活动,结合教师发展的需要实际,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研修的质量。
/edu/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