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与应对策略

巡山小妖精
594次浏览
2020年07月28日 17: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纸是谁发明的-显露的意思

一、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1.联邦基准利率提高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2001年美国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至1%,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致使一些放贷机构向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和还款能力证明、负债较重的个人提供购房次级抵押贷款。后来,美国为抑制通货膨胀,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间,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引起美国房价下跌,借款人还不起贷款,拖欠支付贷款、违约支付的数量大大增加,很多贷款银行尤其是业务以次级抵押贷款为主的银行都受到拖累。

2.次贷证券化导致信用风险的扩散。为了降低次贷的风险,放贷机构把手中的高风险次贷债权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或CDO),出售给各国的投资者。与该部分抵押贷款债权相关的信用风险及其收益,就从放贷机构转移到持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投资者。因此,一旦次级抵押贷款的整体违约率上升,就会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违约风险相应上升,这些证券的信用评级将被独立评级机构显著调低,市场价格大幅缩水,导致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

(二)深层次原因

1.超前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美国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负债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其他国家源源不断地向美国输出商品,获取外汇,然后又通过购买美国各种证券投资回美国。美国依靠长期外贸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通过向全世界负债来实现其超前消费。这种超前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暂时的繁荣。但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还不起贷款,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账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美国实体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最终受其牵连。

2.金融监管缺位。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条件。由于推崇自由金融主义和金融机构追逐高额利润,金融衍生品过度泛滥,新金融产品自由方便进入市场,价值链条愈拉愈长,再加上评级机构对很多高风险金融产品不负责任的评级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不断叠加,终于在房地产抵押贷款环节发生断裂,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2008年10月23日,连格林斯潘这位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也不得不建议政府考虑采取更严格的监管,以避免类似
问题再度发生。

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虚拟经济高度膨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1980年代,美国开始把丧失竞争优势的制造业转移到了拉美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美国的虚拟经济达到巅峰。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金融业加快发展,大量金融衍生品被创新出来。这些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而是为了投机获利。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其泡沫成分不断加重,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造成虚拟经济泡沫化,并导致虚拟经济累积的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最终酿成了目前的美国金融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

(一)出口传导机制

美国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传导到中国实体经济的。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美国和欧洲市场占中国总出口的40%,由于美、欧、日陷入衰退已不可避免,中国出口也必然会随之放缓,对出口企业和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其中2009年2月出口同比下降了25.7%。

具体来说,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中国的出口:

1.美国进口需求下降。(1)收入下降。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收入减少,这将改变近年来美国消费的财富驱动型格局,削弱美国居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消费需求。根据美国纺织品贸易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成衣价值共计138.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3%。金融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前景的预期,从而减少当前消费。美国心理协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生活压力倍增,10个美国人中就有8人对目前的经济状况表示非常担忧,这在过去从未有过。(2)融资困难。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出现投资亏损而出现惜贷现象,违约率上升造成金融机构提高了对各类贷款的审核,即使是被评级机构评为AAA的巨头企业都只能以苛刻的条款借贷,至于普通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导致美国居民与企业均面临较严重的信贷紧缩。(3)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后,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纷纷开始裁员,高盛集团、施乐、惠普、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雅虎等著名公司都已宣布了裁员计划。2009年3月6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2月份失业率达8.1%,创
1983年12月以来失业率最高纪录。失业的增加降低了美国民众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需求。

2.其他国家进口需求的下降。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已经将金融危机传染到欧洲、日本及新兴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10月8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因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面临193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冲击,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显著低迷时期。欧洲经济已出现下滑,欧元区2008年第二季度投资、消费及出口同时下降,导致当季经济收缩0.2%,为欧元诞生以来首次负增长。日本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萎缩年度环比达12.7%,为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最差。经济下滑,导致这些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少。

3.国内企业出口意愿降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企业没有足够的出口意愿,因为出口换来的外汇,缺乏好的投资出路,外汇或外汇金融资产存在巨大的贬值风险,出口企业的坏账明显增加。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坏账的重灾区,大量拖欠出口商货款也成为美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转嫁损失的一种办法。近期美国破产法院公布的多起家具、五金机械类破产案中,大部分债权人都是中国企业和供货商。

4.出口竞争力下降。为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使得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相对于美国国内替代品的价格,从而造成美国居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相对下降。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5.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危机已经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势头转弱,失业率上升。各种名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纷纷出笼,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针对我国,占83.3%。WTO的调查显示,2008年贸易伙伴国针对中国倾销商品的指控共发起了37项调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6%。2009年美国在刺激经济的方案中提出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欧洲一些国家在救助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试图将利益圈在国内,甚至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

(二)投资传导机制

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以下3个因素,导致中国的投资需求减少。

1.银行惜贷。金融危机对投资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是银行惜贷,也就是说银行不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或者提供贷款时利率很高。尽管美联储以及其他主要央行在
不断地调低基准利率水平,但决定企业筹资成本的市场利率却不降反升。面对筹资困难以及利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规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萎缩。为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已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商业银行仍然面临“存款激增、贷款难放”的困局。

2.因出口下降导致投资减少。由于我国外向型企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外,当金融危机导致出口规模下降时,出口企业被迫取消或推迟原有的投资计划,一些在建投资项目也暂停。

3.投资商撤资。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项目的投资商因经营出现困难或对市场前景担忧,开始将激进的投资计划束之高阁,现金为王策略成为上选。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中国影视圈,多家北京、广东、上海影视公司遭遇“撤资风暴”,影视剧相继停止拍摄或缩减投资规模,导致部分影视公司收不回片款,几乎到了破产的地步。

(三)消费传导机制

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以下两个因素,导致中国的消费需求减少。

1.消费者收入下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增长9%,比2007年回落2.4个百分点。另外,部分企业经济效益恶化,失业增加,使得部分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降低,影响了消费。

2.消费者信心下降。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居民对经济预期转向悲观,将导致消费回落。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降,由2008年1月的为95.6下滑到2009年1月的86.8。

三、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总体判断

(一)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在一些行业显现出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企业,而其他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一是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面向出口的企业。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使得其产品进口需求减少,从而影响企业效益,甚至出现企业倒闭的情况,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的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2008年上半年,中国纺织业出口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因美元持续贬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导致的成本上涨,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于亏本。而到了2008年下半年,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则成了中国纺织业最困难的因素。

二是消费者信心明显下降的企业。美国的次贷危机出现于房地产业,在美国的示范下,国内的房地产业明显受到牵连,消费者信心明显下降,持币观望气氛浓重,再加上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资金链条断裂的困难,我国房地产业将困难重重。

三是与以上两类企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例如,房地产业不振后,
钢铁业受到牵连,因为钢材需求最大的下游产业是建筑业。

(二)中国实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总体影响程度有限

第一,我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增长动力来看,2008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消费都表现出较好的势头,虽然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但总体上企业利润进一步增长。2008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比较高。目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因金融危机而受到根本性削弱,我国经济基本面也并未因金融危机而更改。

第二,我国金融市场比较稳定。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构成一定的冲击,但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经历了国家注资以及股份制改革后,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中国金融机构介入衍生产品不多,住房贷款证券化等业务才刚刚启动,房贷政策具有相对较为严格的约束,对资本项目存在严格的管制,这种管制在今年还有进一步的加强,从之前的“严进宽出”调整为“严进严出”的对称管理。因此,中国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止于心理层面,实际受到的影响是有限的,金融危机也就难以通过金融市场较大程度地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

第三,我国财政政策可以发挥较大作用。中国目前的财政状况良好,这使得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有较大的可能性空间。2009年,我国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推进税费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使我国经济度过难关。

四、中国的应对策略

为防止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进一步的影响,短期内我国应采取措施促进出口,长期内则应扩大内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促进出口

金融危机已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许多外向型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失业增加。因此,促进出口,有利于缓解当前这一被动局面。具体措施是:第一,在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内,应继续提高出口退税率。虽然从2008年11月1日起,国家适当调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3486项商品,但仅占海关全部商品总数的25.8%,在税率和商品范围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余地。第二,在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政府和企业应在WTO框架下抵制国外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我国转嫁危机的做法。第三,金融危机主要对美国中低收入者的影响比较大,而对中、高层收入者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通过缩减低档产品的出口规模、品种和数量,提高中高档产品的出口比重,可以降低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
的不利影响。企业还要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避免恶性出口竞争,在出口结算货币选择方面,需要避免汇率风险。第四,出口企业应建立一套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事先应积极进行买方的资信调查,了解买方的经营情况以及资信状态,主动、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购买适当额度的出口信用保险,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第五,出口企业要加大创新和研发的投入与力度,由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加工环节向高端发展,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等环节延伸,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赢利空间和整体竞争力。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完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第六,政府要利用当前这样一个有利时机,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低水平的出口产品。

(二)扩大内需

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对国外经济的依赖程度越高,经济的稳定性就越差。挽救实体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启动内需。为了扩大消费需求,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收入分配方面,要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最低工资保障,出台减税政策等;二是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条件,尤其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三是提高工资和提高个税起征点,以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四是加快农村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扩大投资需求方面,要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期,应该更大幅度地减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经济处于下降周期内,小幅度降息难以鼓励贷款,这已被中国历次经济运行周期所验证。

(三)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结构总体上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制造业比重过高,而服务业比重过低,对外贸易占国民经济比重过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这种结构在过去一定时期内是合理的,但现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出口导向的战略,导致了中国持续多年的双顺差地位;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太高、服务业比重太低,导致我们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量很低。因此,我国应降低国民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扩大内部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引导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流向服务行业。



参考文献:

余永定,2008:“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 0817,2008年10月8日。

张明,2008:“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 0809,2008年5月20日。

范俏燕,2008:“当前国际性金融危机的生成和
传导”,《财经科学》,2008,7。

陈永昌,2008:“探析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波”,《北方经贸》,2008,7。



(来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4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网络编辑:胡毅)

240大写-兴拼音


负隅顽抗的意思-打擂


刘向的名言-昭昭的意思


嘟组词-卡具


极坐标法-焰的拼音


书名号的使用-赣读什么


prepare的用法-余韵的意思


长江在哪-葬身鱼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