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J高分感想--康奈尔MBA在读,GMAT760-760-770
巡山小妖精
678次浏览
2020年07月28日 20: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已拼音-宽恕的反义词
其二,选项的逻辑主体之间的关系与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有点类似就行,
第三,更正这样一个观念:并不是名词,动词或是系动词才能产生逻辑关系的变化,有 时修饰语也能产生逻辑关系变化。
至于BOLDFACE,OG中只有一题,但已经足够。OG中讲清楚怎样去做这一类题。程序如下:首先一定要找到main conclusion,之后再看BOLDFACE的作用。
NeilJ Crack GMAT MSN考试群 欢迎加入交流GMAT考试技巧 我有时会在线和大家交流
群:NJ_GMAT
@
FROM NEILJ
语文部分重点强调读句子的能力!
这个绝对是基本功!!! 不要求读的很精确,但是眼睛一扫 大概什么事情 态度是正是反绝对要读出来!为了解决语文时间不够的问题 我建议大家一次就连着做2套V 我有一次连着做了4套V 脑袋都木掉了 但是可能就是这种压力测试才使我考试的时候语文可以提前20分钟搞定吧 其实我考试时候做完第四篇阅读是37题 到38的时候我扫了一下时间 发现还有30分钟~~ 后面的3个题目磨蹭着做了10分钟 我这个压力方法可以给大家参考 因为我一战就是吃了V部分时间不够的亏
首先语法 逻辑和阅读 三个部分 先突破语法 因为不管语法 阅读还是逻辑 在短时间内读出句子的意思是非常关键的 而语法是练习读句子能力非常好的素材
语法的复习资料不宜太多,以下资料足够了:
1、OG 12版
2、GWD
3、PREP
给你两个读句子方法 我以前读句子也不行 后来基本一遍过
首先二个原则:
1. 你不要去读精确的意思 因为作对这个题目 不需要把意思读的特别懂 关键是把动词的意思读出来 所有名词一律用代词代替 动词实在不会 就用"搞"这个词对付
2. 看意思 要按照你看到词的顺序理解 而不要翻译成正常语序 还是那句话 读出"大概" 你只要按照正常语序去组织 读的速度就下来了
3.做语法题目的时候要告诉自己-选项没对的! 这样你就不会把正确的仍了
其次操作方法:ttttt
1按照上面2个原则 多读真题的句子 读lsat的阅读
2 把正确的选项带到原文中读 要速度 培养感觉 看看正确选项长什么样 再看看正确选项你是不是觉得不顺眼 不顺眼的地方要记下 因为这时候你考试就容易当错的扔掉
熟能生巧 方法就这些 但是说白了 还是要多练 这个水平上去了 你会发现做逻辑和阅读都暴快无比!
真题有几百道 按照上面方法 搞150道 基本能操练熟悉 ,
其实按照上面方法做 就算做过的题 你在做根本就没做过的感觉 因为做的太
快了 是庖丁解牛一样的直奔重点 以至于做的太快 连
自己做的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在复习上有太多听起来对 但是根本不适合考试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错的 。
★语法部分 我的方法是把正确选项带到原文里面读 看看有没有不爽的 有的话就是知识点的缺失 我用的材料主要是PREP那个破解版 OG就不要做了 那个太简单 没什么意思 考试的时候我语法基本上5个选项扫一遍就选了 感觉已经出来了 有的连什么意思也没读 反正看见那个正确选项就比别的舒服
三块里面语法最简单 其实不需要太多语法知识 10-15条左右就够了
语法关键是看意思 话怎么说表达意思最清楚
选项是比出来的 没对的选项 只有相对好的选项
题干部分和选项部分会给你大量暗示 要抓住这些暗示
同一个选项 在这个题目中 可以是答案 换一个题目就可以是错的 因为没有绝对正确的选项 只有相对正确的选项
我的操作方法是:
1.读意思
2.比选项 找不同的地方
3.根据意思的要求来选哪个好
判断的招数 我没你分的那么多 上了考场我记不住 我就记住一招"对应性" 其他的随性发挥 关键是你得找到这个对应性在哪 你得能看出来 怎么看出来呢? 当然是"意思"了
对应性占85%以上 对应性包括平行结构 主谓一致 时态一致 分词主语 代词指代等 就是有2个或者2个以上东西存在对应关系 这些都归在这一个下面;
其他的有些小点 这些小点可以看看白勇语法和PREP的补充 其实大部分题目一个对应性就完事了 小点不用刻意记
★阅读其实考的不是阅读 是逻辑
呵呵 大家做阅读的误区是 以为原文读懂了才能做 其实不用 读不懂也可以全做对
就算要读原文的话 读的时候也有技巧
回答我一个问题 你扫完后 能用一句话(大概不超过6个词)说明文章的意思么
阅读部分 我读难句子能力还行 比较追求充分性 我原文读一遍大概用2-3分钟吧 能够大概抓住文章结构和中心句 做题的时候记得观点题一定和原文的方向要一致 而且我发现观点题越那个越短越虚的选项可能就是答案 我一般先用自己方法挑几个选项再结合GWD(GWD的淘汰答案发归纳一下?)的比如主题题目有比较不好之类的TIP结合着选 阅读部分JJ是双刃剑 如果JJ套路不对 会在考场把你搞死的 我就是碰见一篇JJ和我读的意思不同的 还好我镇定下来了。
★逻辑考的是一个公式的问题 加上个有关无关
逻辑部分 没怎么特别方法 反正我平时就直接做正确率也还行 实在不好比的 就拿GWD那套理论(具体归纳一下?)-前面不像后边像,other,some不爽什么的 丢一个 我
这次考后面3个全是逻辑 而且有的和一个小阅读差不多长的 晕~ GWD21套好好看看 考试会碰到原题的
逻辑做的越
快也好 别瞎琢磨
第一先看问题, 是要削弱对么? 处理削弱题目有固定的套路 G的削弱80%以上都是如下套路可以解决
80%以上削弱的套路就是: 他因。如果原文的逻辑是这样的:A->B,那么我现在要虚弱这个东西 要在推理左边加一个新原因,这个原因是原文没有考虑到的新原因 说白了就是说原文考虑的不周全
好 下面读原文 我快读下来 没读的太懂 但是大概原文一句话模模糊糊总结就是:不要进口便宜的钢材 因为结果不太好 这个意思每个人都能读出来吧
围绕问题的主语。这个题目 A就是进口价格低 B就是对本国经济不好 你现在要削弱 就等于说 "对本国经济好" 对么 而且选项都要围绕进口不进口来谈 别扯别的 就是有关无关
你凭常识看看 下面那个选项的意思 是"对本国经济好"
削弱的关键就是直接对原文结论取个非 然后选项一般是个新理由 这个新理由和上面取非那个结论是一致的
你看看答案是哪个?
你把那个盐度的题目贴上来吧 其实盐度的题目也是这个逻辑 至少我在考的时候基本削弱题目 用这个逻辑都能解决
削弱题目都是直接在选项里面找一个新原因 直接支持文章中的反结论 告诉你一个窍门 如果你在原文中发现有 therefore 这个词 那么原文therefore之前的内容不用读 直接读therefore那句就能直接做题 这种题目还不少!! 你做逻辑的效率快N多倍 不信 你翻翻GWD的题目 是不是这样 逻辑只读一句话就可以做 前面啰啰嗦嗦 其实都是废话 而且如果是加强题目也是这样,加强就是原文中找个新原因和结论一致就可以
假设就是加强 你看看原文选项中有没有一个能直接支持结论的?
如果看见问题中有assumption这个词 正确答案选项中80%情况下正确选项会有个not 但是这个技巧不绝对
你知道原因是什么么? 因为如果是加强 那么其实选项要解决的问题是 没有新原因去干扰原文的结论 所以一般会有个not
总结一下
削弱就是找新原因
加强是强调没有新原因
归纳题和演绎不同,不能出现新原因和新信息 正好反着的
假设就是加强;结论就是归纳;评价就是削弱和加强的综合。
一个是英语能力的问题 还有一个我想是你在读句子的过程中太关注充分性了 我之所以V做的很快 是因为我读的时候不追求充分性
你能贴一个句子上来么 我给你演示一下 我怎么读的 以及我读完都记住什么了 比如你贴一个SC的或者CR的
看了你的问题 我是这么想的
1、最近收到很
多消息 尤其是全职复习的人 动不动每天学习时间在8个小时以上 我感觉没必要这样 效率太低了 人也疲沓了
2、平时正确率还可以 一到考试就不行 我想考过的人都知道
短时间内完成许多题目 而且还有压力 这种考试感觉和你平时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3、方法的错误 很多方法是某机构(XDF请勿对号入座)老师在知道答案的基础上 总结出来的方法 不是真正到考场上临战的方法 这种方法听起来挺好 但是根本实战形势下 用不上 而你做的题目又是这些机构提供的 你用他已经知道答案基础上总结的方法 去做他提供的题目 当然正确率都对了 但是那些题目都是N年前老掉牙的了 一上考场就死菜 因为题目都变了 GMAT的东西说实话一上午就讲完了 不晓得为啥还能看见市场上住宿班 暑假班这么雷人的东西 时间凑的不够不好意思收那么多钱?
引用下面一个CDer的帖子 下面她讲的这些题型什么分类啊 什么整理啊 我真晕菜 您累不累啊
您到了考场上 都那么紧张了 先琢磨琢磨这个题是哪个分类啊?你万一要是没分出来怎么办 您忘了一个分类怎么办 傻眼了? 晕!10多个分类呢 我可记不住 谁能记住谁是NN
阅读就2个题型 观点题和事实题 观点题占了80%以上
Historian: We can learn about the medical history of individuals through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ir hair. It is likely,
for example, that Isaac Newton'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ere due to mercury poisoning; traces of mercury were
found in his hair. Analysis is now being done on a lock of Beethoven's hair. Although no convincing argument has
shown that Beethoven ever had a venereal disease, some people hypothesize that venereal disease caused his deafness.
Since mercury was commonly ingested in Beethoven's time to treat venereal disease, if researchers find a trace of mercury
in his hair, we can conclude that this hypothesis is correct.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ssumption on which the historian's argument depends?
A. None of the mercury introduced into the body can be eliminated.
B. Some people in Beethoven's time did not ingest mercury.
C. Mercur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venereal disease.
D. Mercury poisoning can cause deafness in people with venereal disease.
E. Beethoven suffered from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same severity as Newton's.
一帮人说:我们知道一什么头发的化学分析。可能IN这哥们一什么问题是因为水银中毒了;这哥们头发有水银。
有人研究B这人头发,尽管不能说B有V这个病,一帮人假设说V这病让他玩完了。因为水银在B那会儿用来治V这病,如果研究者发现B这人头发有水银,我们就说假设对了。
您读完了大概的意思好像就是个
类比对么,因为IN这哥们好像死了和水银有点关系 一帮傻人就说B这人死 也和水印有关系 这个不难读出来吧
下面问假设,就是问加强 加强得说B的死确实和水银有关系对么 而不是别的新原因(比如病情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业
余爱好不同)让B这哥们死 你看选哪个?
您看看我读的时候怎么读的
1)按照原文顺序来读 没有经过信息的重新排列
2)读的时候不追求充分性 很多词我当没看见
我想你应该有答案了 当然是母语记得清楚了
英文语序的中文 虽蹩脚 但你完全可以理解其大概意思 但是你一旦要调整成中文语序 你阅读速度立马就降下来了
你只要还想着回看 读第二遍 就说明读的时候追求充分性 速度永远上不去
语法关键靠意思 不是靠语法知识 谁说的看到being就仍啊? being是不好 但是是相对不好 如果其它的选项更扯淡 being就是好的 你非要找个老婆 罗玉凤和芙蓉你选谁
这个题一上来你看到的5个选项区别 是美国黑人用单复数的问题 但是说实话 说不好 所以这个区别先放放
接下来再看 你是不是觉得including那个地方很扎眼 根据意思 B前面是个人 后面是作品 明显意思不对等 C 前面是人是单数 后面and并列是复数 也不对等 这个题目一上来先仍的应该是B和C
剩下的三个其实意思是哪个不太好说 都差不多对么 前面有个Jean Toomer's Cane 你觉得对等的话 那个更好呢 非要挑一个?
不能绝对说另外的就完全错 只是说起来不如这个好 这个题目用的语法知识就一个 单复数而已LZ, 用这道语法题做例子,我的解题思路如下,您帮我看看我的思路是不是正确,怎么需要提高
你的问题在于 做题不看意思 不分析逻辑关系 不充分利用不划线部分的暗示 还在靠being there be这些粗放型的词做题
235. (25121-!-item-!-188;#058&001450) (GWD-9-Q1)
A mixture of poems and short fiction, Jean Toomer's Cane has been called one of the three best novels ever written by Black Americans-the others being Richard Wright, author of Native Son, and Ralph Ellison, author of Invisible Man.
A. Black Americans-the others being Richard Wright, author of Native Son, and Ralph Ellison, author of Invisible Man
B. Black Americans-including Native Son by Richard Wright and Invisible Man by Ralph Ellison
C. a Black American-including Richard Wright, author of Native Son, and Ralph Ellison, author of Invisible Man
D. a Black American-the others being Richard Wright, author of Native Son, and Ralph Ellison, author of Invisible Man
E. a Black American-the others being Richard Wright's Native Son and Ralph Ellison's Invisible Man
这道题,第一次我选的是B; 我先把整个句子读了一遍,然后竖看5
个选项,我排除了C.D,E,理由是best novels应该不是由一个美国人来写的;留下A,B;A的being不顺眼,就选了B
后来看了分析才知道这道理考得是大平行,E才是正确答案;
可见,我在第一次的时候就把正确答案给排除了。。。。我把所有语法知识点汇总了,每天早上起来就背一遍,但是发
现光凭这些知识点根本不够,PREP里面考得更多的是对句子逻辑意思的理解,类似这道的语法。
Neilj大哥,能不能详细和我说说,怎么才能提高?前几天你说每天看正确的句子,我打算开始尝试下,但是这个方法能够提高对句子逻辑的理解吗?不好意思
-- by 会员 快乐小龙 (2010/2/26 10:33:33)
你读的还是太仔细了 如果我读 这么读
有农药无效,重复用,一个地方。因为很多牛逼生物不吃这一套
你承认以下几点么?
1. 我这么读 和你那么读 我并没有损失这段话要传达的本质上的意思信息
2. 我完全按照英文语序读 和你比 我节省了词语重新排列成中文的时间
3. 我用词很随意 很多词当看不见 和你比 我省略了很多翻译和阅读的时间
4. 如果这个是阅读或者逻辑题目 我更有可能比你作对 因为 我用词少 比你更清楚这段话传达的信息本质含义 我关注的是意思 不是词 同时你读的太多 很多无关信息会对你进行干扰 造成错误的选择 你很容易按照词 而不是意思去选了错误答案
总结一下:不要追求充分性
------结贴说明----
很感谢最近大家对我这个帖子的关注。本来想能分享一些考试的技巧,但是今天不得不结了这个帖子,因为发现其实要分享也不容易,牵扯了很多精力,而且心情也搞的很不好。
到现在唯独阅读没讲过详细方法 这里算是临终遗言吧 粗略讲一下阅读技巧
阅读其实是verbal中三大块 最简单的一部分 一篇文章的组成是原文+问题+选项 其中最最最重要的是问题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问题问的是什么 你以为自己知道问题问什么 其实根本不知道 再怎么强化对问题的理解都不过分 阅读本质上考的是逻辑 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阅读做题的一般思路 首先看问题 找到问题问什么最重要 根据问题的信号词 回到原文定位 这个时候你第一步定位的原文位置 往往不是答案所在 答案应该是原文这个位置的上面和下面 和他有逻辑关系的一个不远的位置的一句话才是我们要的 而不是根据信号词直接找到的那个位置 而这个逻辑关系怎么判断呢? 其实就是问题所问的逻辑!! 当你找到后 把这句读了 选项选的时候 一定注意是意思第一 不是词长的像 因为题目会做用词替换(同义和反义替换) 根据逻辑意思找到
原文后 读意思 别看词 选项找同义选项就是答案。 好了,如果你在周围都找不到怎么办呢? 我告诉你如果都找不到 你就选作者的观点吧 他一定在文章最后一段
阅读题目其实只分2类 事实类和观点类 没有其他的了 因为一篇文章的组成只有论据和论点 因为只能考论点和论据 观点题考的都是作者观点(正考或者反考
正考就是直接问 反考就是问作者反对者的观点来间接问作者观点)也是最需要根据逻辑意思判断考点的 因为文章结构都是各种观点的交锋 观点之间的区别就是由观点逻辑引出 这类题目包括 main idea in order to, why example, suggest infer...... 其实这些都在变着法考作者观点 main idea是最朴实 其他都是变体而已 都分一类就可以 选项中就找和作者观点沾边的(可正可反,根据问题所问和原文定位后前后逻辑关系判断) 文章越往后越是作者观点 main idea题目 选项越短 用词越虚的可能就是答案
事实题没什么好讲的 纯粹靠眼神的 找到就做了 不如观点题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 其实所有的阅读就考了一个题:作者的观点
1、复习的目的是什么,换个说法吧,你复习了之后的产出是个什么
2、做题的目的是什么 有没有必要把所有题目都做了 为什么我说只能做真题
3、考试的时候,脑子带着什么去考场
4、你们知道机经该怎么看么 傻呵呵的看人家写什么paste下来? 不动脑子的都 你知道CD上有人贴假机经么
我来简单的解释一下该怎么复习 某些脑子不开光的人你全当我放屁
说几条原则昂
1、复习的时候要以我为主,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 你一定要创造出自己的一套"解题套路" 这个套路里面的招数不可太多 太多你上了考场就来不及操作 我的经验 最多5步 常规情况下 90%的题目3招内就要解决了 对于语法 逻辑和阅读 都是如此 因此你复习的目的和产出其实不多 就是3套套路 每套里面不超过5招 至于套路里面招数是什么 完全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定制 每个人的招数很可能不一样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并不能说一种复习方法能放之四海皆准的" 我什么时候说过有放之四海的东西么 因此我说你犯了定义不准确的逻辑错误 没冤枉你把
2、做题的目的是修正你的套路 也就是做题是检验你套路的过程 一定拿真题去做 去校验你套路错误的地方 用非真题无法修正你的套路 甚至是修正错误的 我前面说的语法正确选项带到句子读 就是去修正你的套路的过程 题目没必要都做 如果你发现做了200道题目了 你的套路完全没问题 那你还需要做下去么 你套路的可靠性可能接近95%
了
3、考试的时候 脑子里面有3套套路 每套套路不超过5招
你有了这3套套路 1年不复习也可以去考试上700 因为他就是一个加工过程一样的东西 GMAT不是知识性考试 说白了就是比谁的套路很牛
套路里面的招数 可以参考我前面的帖子
如果这样说起来 你根本就不需要一个下午去总结语法啊 你做错的题目看看 怎么修正下套路就好了 一共就几招而已
你也不会把做过的题目
都记住了 因为你记住的只是你的套路 你是以"我"为主 很多题目你做了10遍也记不住 因为你做题的时候根本没怎么想 你都想自己套路呢 加上我之前说的读"意思" 用自己的话表达 不是追求充分性的翻译 你连自己做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呢 回头再做还是新题
不过你要分清楚 哪些错误时你的套路有问题 哪些是你的套路没问题 你操作过程中出了问题 比如粗心 眼神不好 意思没看懂
你考了3次了 你说说你考试的时候什么心态
你想东想西啊 很正常 我又一次考试心里老唱歌 耳朵边上总漂张信哲的歌 你平时掐时间做题 一口气连着做2套 坚持几次 就好了
阅读当然按照原先计划做了 你又不能完全确定机经给的文章和你看的这篇完全一致 机经最多是个验证你判断的过程
首先有把握再去 你这乱考一气干嘛 先加强读句子能力
还有个问题,我到了考场上就看不懂句子,特别是sc 我一战的时候 sc基本没有确定的,二战的时候我做了大量sc题目但我考场上仍然觉得 这些题目句子结构复杂意思难懂
(错,读句子意思,从来不要去看什么语法结构,你只要想去分析结构 阅读速度立马下来 翻翻我的老帖 看看我怎么读句子的)。
但是我做prep 笔记的正确率不低啊
(PREP比真题简单 简单的意思是看意思很容易看出来 其实做PREP和做真题的招数一样的 只是PREP拐的歪少)...是因为机考的题目真的难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啊,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考试的时候遇到许多平行对称
(平行这个东西占了语法的70%的题目,很多平行你看不出来 我这里说的平行时一个大平行概念 单复数什么的都包在这里面了 平行看不出来的原因主要是:
1.不看不划线部分
2.看后不看前或者看前不看后),
而我觉得每次都遇到考固定搭配,比如 account 后面的介词问题... 我对sc 有点恐惧,虽然我平时不具他 但是想到后天机考了有点小 怕它(sc)...
-- by 会员 zowenny (2010/3/13 2:50:22)
我看了您最近两个帖子,我确实收获很多,尤其正好我处在瓶颈,您说的套路和意思,对我影响特别大。不过上次发站内信您没回复,所以我想再问一下,我有两个问题,请
教一下LZ,至于我说您说话激动什么您别误会了,我没有恶意。我也一直都在关注您的帖子。
第一个问题是,我的阅读,我能够在2-3分钟内读完长的,1分钟内短的,但我觉得我在掌握关键信息方面还有缺陷,因为之后做题的时候回文章定位时特别慢,虽然意思大都懂,但具体信息有些时候就要找很久才能找到;由于这样,导致我在模考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做错很多。我现在该如何提高呢?
首先错很多是个现象 现象后面的原因不
同 怎么提高的方法就不同 你没告诉我原因 我没法回答 但是不管如何 要关注问题所问 这个是关键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逻辑,我最近看了您的帖子才发现我做逻辑和您说的差不多,扫一遍下来意思明白了,要加新元素,或者要反对都能清楚;但对于归纳题,我特别不感冒,错的大部分都是归纳;他不要你反对,也不要你加什么新元素来支持,就要你总结,如果题干有比较强的逻辑关系,还好,因为也许就是要你顺推或逆推出一个东西;可是遇到只是几句相关的信息凑到一起,逻辑关系不强,我看到选项就有茫然的感觉,看不出哪个对。所以,想请教您,对于归纳题,我应该如何提高呢。
多做啊,归纳题和演绎不同,不能出现新原因和新信息 正好反着的
有点长,劳烦您了,还希望您别介意和误会我之前的回帖。
-- by 会员 stucash (2010/3/13 7:23:36)
介词是最不容易判断的 看见选项介词不同 我建议你当没看见 先看用别的东西能不能区分选项 这个题目用时态和大并列就够了
招数是有优先级的 隔远了使弓箭 距离近了拿刀 别一上来先把刀扔了
我的操作方法是
1.读意思
2.比选项 找不同的地方
3.根据意思的要求来选哪个好
判断的招数 我没你分的那么多 上了考场我记不住 我就记住一招"对应性" 其他的随性发挥 关键是你得找到这个对应性在哪 你得能看出来 怎么看出来呢? 当然是"意思"了
对应性占85%以上 对应性包括平行结构 主谓一致 时态一致 分词主语 代词指代等 就是有2个或者2个以上东西存在对应关系 这些都归在这一个下面
其他的有些小点 这些小点可以看看白勇语法和PREP的补充 其实大部分题目一个对应性就完事了 小点不用刻意记
分类太多了
我就分三类 加强 削弱和归纳
假设属于加强 结论属于归纳 评价属于加强和削弱的派生
公式的问题我下次说 多留意我的更新
看见thus了么 如果有出现therefore/ thus/ consequently/in result/ in fact/that is to say这种词 前面的不用看了 浪费时间 直接读thus后面的结论就可以做题了 答案是比出来的
你凭什么不看下面的就敢直接选 读逻辑的原文和选项别读太多信息 要抓本质信息 他出题就是搞很多插入语 定语 把你搞糊涂
A是个无关选项 他意思的落脚点是这么做的一个原因 thus后面说的是大夫这么做是要有个好处 那你都要围绕它能否获得好处讲 你选项找一个新原因去驳斥啊
你的问题在于 读句子下来抓本质意思的能力还不够 再就是做题的思维还没正过来 读读我老贴
补充一点 脑子要灵活点 胆子要大一点 我以前说看见therefore不读前面 thus 就不会了? 如果碰见consequently,
in result, in fact, that is to say 知道该怎么做么? 举一反三
Of parents over 65 years old who survived coronary bypass surgery---a procedure widely prescribed for people with heart disease---only 75% benefited from the surgery. Thus it appears that for one in four such patients, the doctors who advised them to undergo this surgery, with its attendant risks and expenses, were more interested in a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their skills and in their fee than in helping the patient. 问削弱
A, Mos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urvey decided to undergo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because they were advised that the surgery would reduce their risk of future heart attacks.
B.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but who did not benefit from it were med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prior to their surgery, from the patients who did benefit.
In late 1997, the chambers inside the pyramid of the Pharaoh Menkaure at Giza were closed to visitors for cleaning and repair due to moisture exhaled by tourists, which raised its humidity to such levels so that salt from the stone was crystallizing and fungus was growing on the walls.
(A) due to moisture exhaled by tourists, which raised its humidity to such levels so that salt from the stone was crystallizing
(B) due to moisture that tourists had exhaled, thereby raising its humidity to such levels that salt from the stone would crystallize
(C) because tourists were exhaling moisture, which had raised the humidity within them to levels such that salt from the stone would crystallize
(D) because of moisture that was exhaled by tourists raising the humidity within them to levels so high as to make the salt from the stone crystallize
(E) because moisture exhaled by tourists had raised the humidity within them to such levels that salt from the stone was crystallizing
读题:一什么时间,PM这金字塔的一什么房间关闭了,要打扫修整,由于湿气,湿气弄潮湿了到一什么水平,盐结晶了,F开始长了
根据意思,which应该是moisture吧 但是现在跟着tourists吧 是不是不对吧?干掉A
B有个its吧 要有个东西对应吧 根据意思是chambers吧 单数和复数能对应么 干掉B
CDE开比 C such that用法错了吧 后面也和结尾
不对应 并且C和E的写法不同 意思上时候区别的 C强调的意思是游客放湿气的动作 因为他把这个放在主干上 E强调的意思是湿气使得潮湿了 你觉得哪个意思是作者要强调的?
D so as to动作后面的发起者要和主句的发起者保持一致 根据意思这个不对 而且后面也不对应 干掉D
看到没有? 全是根据意思来的 全都是根据对应来的 为什么我强调非划线部分? 因为他给你对应的暗示!!!
说实话 我已经半年没看过GMAT了 我有自己的工作 但是现在拿题上来照做不误 因为都是根据意思来的 你不用整天复习 是个思维 明白么? 你看我从
解答到现在用过什么语法规则么 都是最最基本的吧 你高中老师没教? 我都纳闷去上XXX的课 记笔记都能记到几十页 都记得什么 更有的还要去买什么 张道真语法大全 不要太雷人好吧 语法水平的高低不在于你掌握多少语法规则 在于你能不能根据意思把对应点找出来
话说到这份上 我就再深一步
你们知道语法考的是什么 本质上? 考的也是逻辑 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要强调对应性? 首先你得承认 如果我孤零零的写个东西在那 你既不能说他对 也不能说他错对么 就像看见being就扔 这都属于不动脑子的
你要说他对 或者说他错 必须有理由对么 你得有个东西撑着 对么? 也就是说 你得有个"因"才能有"果"对么 这两个东西少了谁都不行
语法的选项就是"果" 你要说这个"果"是对还是错 你得找个"因"是不是 否则你判断没依据啊 对么 所以说其实所有的语法的最高水平啊 只要一个"对应性"就可以解决了 对应性本质上 是你思维的"因果"关系 是个逻辑 你水平差 是因为你生活就习惯无根据的去做判断(思维的问题) 导致你根本找不到这个对应的因果在哪 总在想到哪是哪 总想当然 说白了就是"任性"
科学的来说, 你做每一步判断是不是会在这个题目给你设定的封闭语境中找到足够的"因" 去支撑你的这个判断的"果" 你看看SC这个是不是和我们CR是一回事啊 你再翻翻我老贴里面的RC 是不是也是这个模式的
所以GMAT得SC CR RC考的都是同一个东西 逻辑!!GMAT就是考的你的逻辑 只是披上不同的皮而已 顿悟了么
当然了 由于我们国人的强大 这年头没逻辑有机经也能拿高分 除了拼逻辑 你还可以拼人品
三个全是观点 他问的是passage suggest/states 和问author suggest/indicate 有区别么 这文章谁写的
观点就是可以引发争论的 而事实是没法争论的 一片文章观点是论点 事实是论据 当然观点比事实重
要 因此考题当然大部分考观点了 事实有什么意思啊 就是练眼神啊 非常简单 只不过为了增加难度 出题的给你使个坏 考事实的时候 让你一次多练几次眼神 这种就是EXCEPT题 呵呵
这就是个事实题目
以下哪个关于这种生物的描述是错误的?
A.尾巴长
B.鼻子尖
C.嘴巴大
房价3万了 这个是事实 房价很贵 这个是观点 这两种做题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自己好好琢磨一下 这三个题目考什么 都是事实? 都事实 就一个 您分和不分有区别么 你先别贴题目了 自己先琢磨明白再说吧
你把文章贴过来的 你的问题是什么啊 哪个题目不会? 怎么不会了 应该选哪个 你选了那个 说清楚啊
如果是主旨的话 jeff说的还可以 看见however了么 主旨一般都
在最后面找 看见however了 前面都是屁话 读最后的就ok了
顺便问你个问题
这三个题目你怎么分类的? 按照所有题目只能是事实或者观点 这三个题目都考什么
Q5-Q7: GWD-4-5~7
Many scholars have theorized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growth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it would seem logical that women would both demand and gain suffrage in ever greater numbers whene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anded their economic opportunities. Howev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is inadequate to explain certain historical fact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men's suffrage. For example, why was women's suffrage, instituted nation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20, not instituted nationally in Switzerland until the 1970's? Industrialization was well advanced in both countries by 1920: over 33 percent of American workers were employ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as compared to 44 percent of Swiss workers. Granted,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diverged i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y coincided with the degree of urbanization: only 29 percent of the Swiss population lived in cities of 10,000 or more inhabitants by 1920. However, urbanization cannot fully explain women's suffrage.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prior to 1920, for example, only less urbanized states had granted women suffrage. Similarly, less urbanized countries such as Cambodia and Ghana had voting rights for women long before Switzerland did. It is true that Switzerland's urbanized cantons (political subdivisions) generally enacted women's suffrage legislation earlier than did rural cantons. However, these cantons often shared other characteristics-similar linguistic backgrounds and strong leftist parties-that may help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
Q5: GWD-4-5
The passage state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Switzerland's urbanized cantons?
A
. These cantons shared characteristics other than urbanization that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ir implementation of women's suffrage.
B. These cantons tended to be more politically divided than were rural cantons.
C. These cantons shared with certain rural canton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imilar linguistic backgrounds and strong leftist parties.
D. The populations of these cantons shared similar views because urbanization furthered the diffusion of ideas among them.
E. These cantons were comparable to the most highly urbanized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ir stance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men's suffrage.
----------------------------------------------------------------------Q6: GWD-4-6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A. contrast two explan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men's suffrage
B. demonstrate that one factor contributes more than another factor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men's suffrage
C. discuss the applicability of a theory for expla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men's suffrage
D. clarify certain assumptions underlying a particular theory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men's suffrage
E. explain how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occurrence was causally connec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men's suffrage
----------------------------------------------------------------------Q7: GWD-4-7
The passage suggest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urbanization in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by 1920?
A. A greater percentage of Swiss industrial workers than American industrial workers lived in urban areas.
B. There were more cities of 10,000 or more inhabitants in Switzerland than there w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C. Swiss workers living in urban area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employed in industry than were American workers living in urban areas.
D. Urbanized areas of Switzerland were more likely than similar ar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have strong leftist parties.
E. A greater percent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than the Swiss population lived in urban areas.
我的方法是
1)先快速浏览全文 用一句话说出全文的main idea 这句话很简单 比如 两个科学家打架 一观点来回改 那种策略好 就是很笼统的一句话
2)然后看问题 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词(这个词需要是个名词) 回原文定位, 根据问题的逻辑判断找到这句是否可以回答问题,如果不能,则根据逻辑关系在此位置的上或者在下找到相关的作者观点那句能回答问题的(一般有逻辑关系词提示 比如therefore thus 等引出作者观点),读了这句 注意是看意思不是看词
3)看选项 根据意思 比比哪个最好 注意正确选项的内容一般是和全文主旨保持一致的
方法取决于你的阅读速度和快速理解意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