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 企业有为而有所不为

萌到你眼炸
585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03: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叶挺的囚歌-倒灌



───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

“无为”是不妄为、不乱来的意思。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 ,这才是“无为”。

——薛永新

一、“无为”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真正理解了“无为”思想,也就把握了道家思想的要领大旨。

“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横征暴敛,胡作非为,老百姓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挣扎,民不聊生。老子怀着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针对统治者的“有为”而提出“无为”的主张。

所谓“有为”就是指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生存规律,该规律就是和谐、理解、支持、帮助。当时老百姓在沉重的税赋重压下,困苦不堪。老子看到“有为”的祸害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了,他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百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批判,他说: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的是名贵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地骂一句:“这简直就是强盗头子!”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要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地干涉老百姓。他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
压迫;君主应学水的本色,有功不自居,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国利国、利众生的宪政;一旦制定颁布,就不轻意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个意思。让人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那么,人民就能够安平富足,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任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这和老子《道德经》第三章上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有为即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为”思想教人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是因为它蕴藏着浩然正气、中正之气,积极地忍耐、坚毅,保持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不带个人的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找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

在现代社会中,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为”呢?答案是不容怀疑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掉自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首先,老子的“无为”思想有助于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认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能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道”就是浩然正气。混沌未判、宇宙未形成之前,整个虚空,就像一个雾团
,即为0,是一股浩然正气。从0中划破,生出阴、阳二极,日、月、星、万事万物由此而生。这浩然正气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天地得正气,风调雨顺;国家得正气,国泰民安;人体得正气,身心健康,长命百岁。只要我们心无邪念,一身正气、忠义之气,什么事业都会成就。

浩然正气分为阴阳,阴者为地,阳者为天,天地生养万物与人,始终如一地关照和爱护众生,所以道家说:“天地有好生之德。”众生有两类,一类是有生命而且有灵性的人类、动物、昆虫等,另一类是有生命而无灵性的树木花草。它们能够调节气候,平衡自然。假如天地无好生之德(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生物丧失了生存的起码条件),一切众生就会灭亡。

既然天地有好生之德,那么为什么又经常有旱灾水涝,地动山摇,火山爆发呢?这应当从两个方面去加以思考。一方面,阴阳激荡,刚柔相摩,变幻出能量释放、物质循环的种种特异现象。另一方面,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往往是人们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然规律所造成的。自然界本是万物相互联系的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在结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地底下的石油就像人体内的血液,天然气就像人体内的精气,森林植被就像人的手脚和毛发。人与地球必须和睦相处,相互依存。如果人类只顾眼前需要,尽力采伐,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自然灾害就会随之而来。这就是“有为”的结果。

用“无为”思想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大自然,美化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从而造福于众生。

其次,用“无为”思想指导人生。老子的“无为”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做到了“无为”,也就达到了“道”的崇高境界。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无私心,无贪欲,忘我的利益他人。我们每一个人体内有亿万个众生,这亿万个众生就是现代医学上讲的人体内的细胞,这些细胞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不仅与人的营养有关,而且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一个人以淡泊宁静之心去面对世间一切,不贪不占,无非份之想,多为社会做好事善事,时时处处利益他人,尊老爱幼,厚道宽容,再加之能克制欲望,那么,你就无挂碍,无烦恼,无恐怖,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繁忙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去除去了私心杂念和贪欲,他的情绪和身心处于平和的状态,他的大脑充分休息,五脏六腑,血气充足,新陈代谢旺盛,自然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反之,如果一个人贪欲心太重,整天谋算如何把别人的财富掠为己有,或
者身居要职而知法犯法,贪赃受贿,或者利欲薰心,违法乱纪,损害他人。他们整日心神不定,烦恼、恐惧,精神随时处于极度紧张不安的状态,这类人满身是一股浊气、邪气,浊气在身,气血自然不和,体内众生得不到营养,新陈代谢紊乱,各种疾病就容易发生,细胞死亡就快,生命相应就缩短。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孟子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修身,就是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的道德行为。我认为,“无为”是修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无为”引导一个人向善,“有为”引导一个人向恶。《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一个人从母体出生之时,是无知无欲的,心灵纯朴自然,无一尘俗,也不知世间何为善、何为恶。然而,随着岁月的增长,每一个人不断受到社会和父母、兄弟姊妹、朋友的薰陶感染,就产生了善恶之心,也有了善恶行为。决定一个人是善是恶的,往往是他最初的第一念头。第一念头来自父母和家庭其它成员,如果他们的言行是善良而高尚的,再加上以后学校和社会的正面教育,那么,这种人的言行和心灵就是善良的。从善念出发,他就会尊老爱幼,与同事、朋友和睦相处,理解和关心别人,随时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每一个意念,是有利众人,还是危害众人。他就会用无为思想来约束自己,不妄为,不乱作,戒私欲,戒贪婪。反之,如果一个人,第一个念头接受的是恶,受到不良影响,诸如偷盗、抢劫、暴力、淫秽,那么他的言行和心灵必然趋向于恶。这些恶念归结于贪欲,归结于“有为”。可以说,“无为”引人向善,“有为”引人作恶。

老子讲“无为”,在当时是针对政治而言,主张“无为而治”。道家认为:治国者首先要有热爱他人、利于他人、为社会谋福利的崇高心境,其次,治国者要以自己的模范的道德行为为表率,自己以身作则,如果自己不行正道,整个社会风气也将随之而败坏。所以,治国者要先修身,做到无为,修身无为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只有先把自身修好,治理好家庭,治理好乡里、邻里,然后才能谈治理国家。

以“无为”方式来治国,并不是无所作为。治国者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人民急需解决什么?人民盼望什么?要清醒地认识世界潮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就是法律、制度、政策。制定之后,治国者要自己带头执行,先正己而后正人。政令法律要有一贯性,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否则老百姓就无所适从。以“
无为”方式来治国,治国者应该以德为本,以刑为末。施行刑罚只能是罪恶造成之后用以治标,在罪恶萌发之前应该用德教去治本,用仁政教化于民。用“无为”的眼光来看,治国如治流水,重在疏导,而不是堵截,这样,顺应民心民情,国家没有治理不好的。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无为”思想又可用之于市场经济。有人认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怎么能讲“无为”呢?我认为不能把市场经济仅仅理解为竞争,应理解为竞赛,因一个“争” 字,就把人们带到了邪路。所谓商场如战场、你死我活、不择手段、尔虞我诈,这种血淋淋的经济对社会无任何好处。我认为,应把竞争改为竞赛,来一个市场大竞赛,相互帮助、学习,取长补短,市场自然会和谐地繁荣。现在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与优质产品竞争。除了对它们绳之以法外,在市场经济中,应该鼓励和提倡“无为”。

对企业而言,提倡“无为”就是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靠的。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社会造福,为人类服务。不是想如何如何赚多少钱,而是想如何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比如恩威公司以“无为”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我们的宗旨就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我们在中草药制剂方面具有优势,而制药又是为人类解除痛苦消灭疾病的善事,我们能够做,也适合我们做。其次,我们调查了市场,皮肤病、性病是常见病,群众需要这方面的高效药、特效药。根据市场的需要,患者的需要,我们就开发、研制出“洁尔阴”系列产品,经过临床试验,经过千百万患者的使用,证明它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类皮肤病和性器官疾病,我们的产品自然得到群众的喜爱,受到市场的欢迎。反之,就会被淘汰。因为他们有为了。我们用“无为”的思想、“无为”的方式参与市场竞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获得了成功。

因为“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也包括市场经济的规律,“有为”则是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无为”。

我们恩威公司用“无为”来指导企业行为,从企业的宗旨到产品研制,从广告宣传到市场拓展,从员工的思想教育到生产管理,都贯穿着“无为”精神。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首先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以及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这些规章制度都一一便于操作,各个岗位职责清楚,分工明确。在用人问题上,我们采取自我选择,让每一个员工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才干去选择适合自
己的岗位工种。选定之后,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其才干,施展才能。领导者把感情运用于管理之中,帮助员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员工有差错,耐心教导,让其充分理解和认识错误的原因,同时,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住房等问题,以情感人。这样,恩威公司既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顺应了人心情感,这样何愁企业不发展?

“无为”思想要求我们为社会提供最新最好的药品,为患者解除身心的痛苦。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成立了恩威中医药研究所,集中人才物力开发和研制新药,这几年,我们年年都有新产品问世。我们研制成功了治疗癌症特别是对肝癌有显著疗效的“乾坤宁”胶囊,以及治疗妇女阴道疾病的“恩威泡腾片”,对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高、脑血栓有特殊作用的“心血通”、“健生力”等一系列新药,患者渴望得到的,一旦有了,市场也自然有了。

在“无为”思想的指导下,恩威公司从一个只有几十个员工、年产值几十万元的乡镇企业,发展成年产值二亿多元、能生产多种系列中药产品、跨国型的现代化企业。1989年,恩威公司的年产值不到200万元,1993年产值已达二亿多元,平均每年以4.5倍的速度飞跃发展。从1991年以来,恩威公司平均每个员工为国家上缴利税超过了30万元。尽管恩威公司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但是,从“无为”的观点来讲,我们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恩威的一切财富都是社会的,既来之于社会,我们也要用各种方式返还于社会。几年来,恩威公司无偿地为各种社会公益事业、文化事业捐资7600多万元。我们的目的很明确,也很简单,这就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愿众生幸福,社会吉祥。

提倡“无为”思想,是为了创造一个无争夺、无猜忌、无欺诈、无恐怖的社会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心。每一个人思考的是如何造福他人,奉献社会。从这个角度讲,“无为”与佛经上说的“四无量心”是一致的。佛经上说:“无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慈无量心:思惟如何为众生做好事,给以欢乐,对众生有仁慈的心;悲无量心:思惟如何才能拯救众生苦难,众生的痛苦就像在自己身上痛;喜无量心:见到众生离苦得乐,感到喜悦,不生嫉妒心;舍无量心:对众生无憎无爱,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将自己节约的东西舍给社会,奉献于他人。提倡“无为”,实行“无为”,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天地万物和人类众生生存的规律,就是相互友爱、和谐生存、理解、支持、帮助。顺应了这个规律,就
能够相互协调永存。相反,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从而损害他人,损害社会,这就是“有为”。“有为”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安定,造成动乱和灾害。数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无为”思想的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掘和弘扬它的积极意义。

二、“无为”思想对现代企业的指导意义

老子“无为”思想,首先是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而提出的。老子“无为”思想产生的年代距现在已经十分久远了。对于现代条件下的企业经营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还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吗?如果能够借鉴的话,那么,老子并没有在他的《道德经》中提到过企业,也没有相关的明确表述,又怎样去借鉴呢?这些问题不仅是每一个读者关心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个从事企业经营的人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一是:老子的“无为”思想肯定的、毫无疑问的对我们现代企业具有无比重要的指导价值;二是:正因为老子没有对企业问题作过具体明确的表述,所以,我们才有足够的思想空间和观念空间,将老子思想的精神实质与现代企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老子思想的现代表述和现代运用范围;三是:领悟“无为”精神,从中谋求“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责无旁贷的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经济工作者、人文工作者以及社会管理者应当共同担负、共同完成的使命。就此,我根据自己一些粗浅的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天地的“无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老子用天地作表述,实在是具有深远智慧的体现。因为天地不是某一国的文字,不受语种限制,而且,天地也不像其它易变的东西(例如“古装”变成“现代装”,“古语”被抛弃,操起了“现代语”等等)转瞬就变了。所以,我们任何时代的人都可以直接从“天”和“地”两者身上,直接去阅读老子的思想。

天地“无为”,而又“无所不为”。“无所不为”的天地,无论你怎样去看,它都是“无为”的。即使是在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你也仍然只会发现,整个天下、地上只是一片和气,一片清静。天地如此之大,却找不出一点胡作非为的迹象。一切都那么秩序井然,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一切都那么必然而然,一切又都那么坦然而然。风是真风,气是真气,花是真花,草是真草;飞过的真鸟,留下的也是真啼。......一派真相中,万物各居其所。花不想成为草,草不想成为花;鸟不思成为兽,兽也不思成为鸟;万物各有本位。欣欣向荣的真景致并非竞争而得,而是各按规律去生存,去适应,是无为而
生,至清至静。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天地是“无为”的,其实万物也是“无为”的:万物都没有乱来,没有胡作非为;万物仅仅就是像万物那样。鸟在飞,仅仅因为它是鸟;花在开,仅仅因为它是花;风吹草动,仅仅因为风就是风而草就是草;这里面没有任何“伪劣假冒”。只有“清静”、“稳定”、“祥和”与“真”。

这种景象无论对我们企业而言还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而言,我认为都包含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对企业而言,要“无为”,方能“清静”;要“清静”,方能各归其“本”;归其“本”,方能有“真根”;有了“真根”,才可以在时代的环境和风雨中成长,开出真花,结出真果。企业应当明白,只要有根有本,哪怕你只是一株小草,时代的风雨无论再大,也不过是对你的支持和滋润。然而如果离根离本,或者是一套假根假本,那么,时代的气候无论怎样风调雨顺,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何况,遇到疾风骤雨,你也就是被卷走的对象而已。这就是“真根”“真本”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之所在。

这个真根就是“道”,“道”就是生天生地的浩然正气。天地得正气,风调雨顺;国家得正气,国泰民安;自身得正气,身心健康,百病消除。无为就是真本,万物万事有他的规律,你只有去顺应,去服从,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企业能否在环境中生存、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有没有“根”。没有“根”,环境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知道,这个“真根”、“真本”并不是说想有就能有、想弄清楚就能弄清楚的。每个企业,每个企业主,要想弄清自身是花还是草,是哪一种花、哪一种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实中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对自己认识不清的现象发生。一些企业、企业主因为过分“有为”,反而误解了自身,把自身放在不适合的“品种”和“位置”上去了。结果,相当于自绝于环境,就像鱼过分 “有为”而蹦到了岸上一样。这样怎能生存和发展呢?

万物清静无为才可以回归根本,据守根本。做到原本是什么, 就安然于是什么。是花就开,是鱼就游,是猴就跳。办企业也是一样,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要设法让自己知道,不能错误地以为可有七十二变,好像什么都能做,那样做必然是“妄为”多多,很危险。

怎样才能明白自身的根本之所在呢?只有通过“清静无为”。“无为”而至“清静”,“清静”中更加“无为”,更“无为”,就更“清静”;朝这个方向努力,直到心地澄彻,从心灵上得到“正本清源”,才能搞清楚自身究竟真的能做什么。才能为企业行为找到“根”。

这一点可以叫做:清静无为以求自见根本。

从社会角度看,企业界的清静无为,更有大利益可谈。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看看大自然就知道了。大自然的清静无为,表现在万物各居其所,互不相争;万物中每一物都守着自己的本份,才构成了气象万千而又和平安宁的大千世界。如果世间万物皆不居其本位,万物都妄图离开自己的本来位置,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样,整个企业界大大小小的企业,门类不同的企业,如果都不知道本位是什么,都不安于本位,都处在无休无止的“妄为”之中的话,社会将是什么样呢?真是不堪设想。对现代企业界,我理解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特别是我们的社会管理者,更当给予足够重视。这个问题就是:在和平时期,整个企业界中企业行为怎样,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和平时期,社会生活是稳定,还是动乱,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界的企业行为及其趋势所决定。这是现代条件下,和平时期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然而又很重要的问题。道理很明显,和平时期,人们生活的内容一是建设,二是消费。而这两大内容都从不同角度联结着一个中心,即企业行为。因此,可以说,企业行为是我们和平时期社会生活的中间枢纽。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说,企业的“清静”,直接带来社会生活的 “稳定”,企业的“无为”(不“妄为”,不“乱为”,不“乱套”)直接带来社会的合乎发展规律的发展。相反,企业如果没有“清静”可言,企业行为如果十分混乱,企业如果受妄想支配,背离企业的天职(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陷入对表面利益的直接纷争的话,那结果必然是破坏社会的“稳定”和阻碍社会的发展。企业过分有为,是社会之灾。......

因此,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讲,确实应当有一套运用起来灵敏、可靠的“宏观调控”机制。这套机制的作用就在于“调控”企业行为,其“调控”目标应当是,致力于保持企业的“清静”“无为”。对企业界中的“妄为”行为,假冒、伪劣、欺诈、愚弄消费者等,能够予以坚决的打击和控制,借以维护企业界的正常秩序而达到 “清静”。使整个企业界的景象就像大自然的春天那样,秩序井然,和平安宁而又欣欣向荣。那是一种至清至静的欣欣向荣,不是表面的喧哗与折腾。那里一切都是有根有本的,一切都是各就各位的,其发展过程也如“春暖花自开”一样是“无为而至”的,其构成的总体面貌,也如“春回大地”一样,是“无为而无不为”的。

一句话,无论从企业自身讲,还是从社会与企
业的关系讲,“清静”、“无为”才是当今企业的正道。只有“清静无为”,才会有真花真果。偏离“清静无为”,只会出现失去“真根真本”、“假花假果”铺天盖地而来,席卷“真相”世界,导致“伪劣”繁荣,引起社会动荡的灾难性结果。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真无为。

“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真正的“无为”,我理解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哪些事“当为”,哪些“当不为”,这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要坚定。 “为”与“不为”要以人生大觉大悟为依据。我们通常说的“为所欲为”,其“为”的依据就是“欲”,这是一种情形,是完全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中心,不考虑社会,不考虑他人,不考虑任何法则,不考虑社会后果的“胡作非为”。这种情形可以说是,典型的、极端的“有为”。个人如果进入“为所欲为”的境地,其结果不说大家也都很清楚。由“为所欲为”而脱离人间大道,自己走上灭亡之路的人生故事可以说一点也不少,它们都可以作为一种公共的教训,为众人所记取。个人“为所欲为”是背离大道的事,那么,企业“为所欲为”是不是也是背离大道的事呢?当然是。企业在这一点上完全与个人一样,其命运的演变与把握,都有一个是否合于道的关键问题。企业的所有行为如果依据的是企业自身之“欲”的话,情形和性质与个人的“为所欲为”并无两样。企业的“为所欲为”,与个人的“为所欲为” 相比,其危害更大,灾难性更强,更应当早一些觉悟和防范。因为企业行为比个人行为有着更广泛的活动领域,而这些领域直接联系着社会万众的切身利益。企业如果“为所欲为”,必然是践踏社会公理、公德,不择手段,以损害社会、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为前提,满足自己难以填平的欲壑......这种情形,我们说就叫做“有为”。企业陷入这种状态,实际上是走上了断送自己的道路。

那么,企业怎样才是“无为”呢?是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才算“无为”呢?不是。所谓“无为”,说到底是要使企业行为归于正道。只在正道上,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社会需求变化的规律,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实地地从事那些利益在社会、利益在公众的正当的事业。也就是说,企业“当为”和“不当为”的依据,应当是社会和公众利益。凡是对社会公众利益有损害的,即使自己做得到(而且还有利可图),也是不可为、不当为的。

那种见什么赚钱,就跟着撵什么的现象,就是“有为”的表现。这种现象很容易被我们理解
,因此值得提出来剖析。这种见什么“有搞头”就搞什么的现象,你说依据是什么?是公众的需要吗?不是。是为了社会利益吗?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多半是为了自身最直接的经济利益。是冲着“钱”而来的,而“钱”的背后便是自己的这样那样的欲望。他们恐怕想也没有想过给社会、给公众创造什么、奉献什么;他们跟着撵的目的很简单,要从社会经济活动中“捞取”自身利益。那些不顾国家专利制度,以假冒伪劣产品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坑害社会、坑害其它正当企业、坑害消费公众的现象就属于这一类。说穿了,他们对社会根本就没有“作为”可言,但他们恰恰是“有为”的,他们为自己利益而“为”。他们“为”得越凶,对社会危害越大。他们对社会危害越大,也就越是接近自我毁灭了。这就是“有为”现象的规律。对众多真心从事正当经营的企业而言,这些都是属于“当不为”的范围内的事。

“当为”什么呢?当在万众的利益需要上寻找立业点。当在增强自身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于“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这个广阔的领域内“有所作为”。这才是真正的“无为”。

要作到这一点,企业还需要经常地、自觉地坚持“为无为”。“为无为”是什么意思呢?我理解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以下三点。一是只做“无为”的事,只做合于正道、合于人类社会利益的事;二是不断地检查自己,不断地“修剪”自身行为中“有为”的苗头和成分,使之回归“无为”;三是对正当的事业,也要采取“无为” 的态度去“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以奉献为动力,以奉献为准绳,脚踏实地,不要生起“有为”之心,去贪、去霸、去占有等等。始终要对“奉献” 两个字有觉悟。要明白奉献是天地之道的真精真髓,也是企业之道的真精真髓。

“无为”说穿了就是讲究奉献,其它什么也不追求。所以我们说,“无为”的结果,恰恰是“有所作为”(有奉献);而如果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做到这样的“无为”,那么,从社会角度看,真的是“无所不为”了(有了最为丰富的各种奉献)。这里,我们将“天地无为而生养万物”的“天地之道”,引申为我们“企业无为而奉献社会”的“企业之道”,主张将“生养万物”的“天地观”引申移植为“奉献公众”的“企业观”,目的是使企业获得“天”“地”的品质,像天地那样“天长地久”。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说:企业之道就是,奉献而不占有。这就是“真无为”。




渐染-斩关夺隘


桅杆的意思-依然的近义词是什么


热浸锌和热镀锌的区别-青黑


如雨后春笋般-睨怎么读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麂皮怎么读


憧怎么读-苟延残喘的近义词


守株待兔打一生肖-盛赞的意思


芳的组词-疾风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