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萌到你眼炸
748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05: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分手英文-诘怎么读
自主权。 5: 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列强侵略中国邻国、蚕食中国边疆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在进一步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一个有力地位。 6: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 7:魏源在1843年一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1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7: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的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来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上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的《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第二章 1:近代中国的几大阶级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国家队出路进行探索。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4: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知道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是冯桂芬。他在《校分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题,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5:洋务派的洋务事业归纳:兴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 6:维新运动的报纸有梁启超的《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 以及湖南的《湘报》。 6: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的主要问题有三,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第三章 1: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
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来被称为三民主义。 2: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的几种论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3: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驻守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革命军在三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的内容)。 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 三座大山有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 3: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4: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5:反对官僚资本,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心目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6: 三种建国方案:一: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是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三: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是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四章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举行。 2: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起革命。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真是中国共产党。 第五章 1: 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片文章,明确地指出了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动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3: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
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4: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道路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的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5: 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 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受了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这次错误时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6: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第六章 1: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把“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为之付诸武力。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义强国,它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 2: 九一八事变后,9月20日,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3: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东北抗联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4: 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及时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和激励群众的抗战热情。 第七章 1: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此之后,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会接收”,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
民。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3: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土改运动的发展表明,解放战争在胜利推进的同时,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深入发展。经过这个运动,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基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4: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 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办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5: 1949年3月 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下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刘青山、张子善,使全党震动,全国人民振奋。随即又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了“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第八章 1:1943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动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 四马分肥:企业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企业受益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资本家所得不足四分之一,这种企业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3: 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设想。 第九章; 1:新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1月,第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同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可回收人造地球卫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正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新中国长期不懈努力,终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20世纪60年代末,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向中国领导
人发出了改善关系的信息。,毛泽东、周恩来敏锐地察觉到美方的变化,抓住世纪向美国发起了“乒乓外交”,被国际舆论称为“小球转动大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了建交的联合声明。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邓小平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统治的功绩”。 第十章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凡冤、假、错案的步伐。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回复名誉。此后,又为遭受到错误批判、处理的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恢复了名誉,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同时,还采取措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回复活动,认真落监察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这就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基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2: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生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省、县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增设常设机构,县级和县级以下人民代表普遍实行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回复、制定和施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司法、检察和公安机关的工作。 3: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1994年初,中共中央根据十四大精神,立足改革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要求全党在各项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同年5月,江泽民进一步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三者相互促进。1995年9月,江泽民在中国十四届五中全会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十二个重大关系。指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这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5: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形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6: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