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__双方立论_提问_反驳_总结
玛丽莲梦兔
626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11: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的拼音-受禅
正方:浙江大学队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反方:复旦大学队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在展开本场辩论之前,我们先来明晰几个概念: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什么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那么什么是外来文化呢?我方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利弊交锋的辩题,利和弊从来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结果,从不是建立在猜测之上的可能性,因此衡量利和弊只能由事实判断来得出。其次,利与弊谁大谁小,标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我方认为用整体全局的眼光,发展辨证地来看,只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就是利大于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外来文化的本身有其优劣之分,但是我们从来不都是取齐精华,去其糟粕吗?我们从来不都是应该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吗?我们从来不都是要做善于拿丕的新人吗,因此,决下能用错误引进民族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来判定外来文化本身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利弊大小。先让我们为大家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吧!在文艺复兴的欧洲,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使欧洲复兴成为可能。优秀的意大利古典作品哺育了具有高度英格兰民族性的莎士比亚。而中国呢,曾经与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遗产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的中国人却在此后的闭关自守中备尝落后挨打的教训。当我们今天再一次站在世纪之交的广阔舞台上,回顾几个世纪的世界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时候,我们惊叹外来文化带来民族文化怎样的崛起和飞跃,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够突飞猛进,我们也同样将相信,"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坚强自信和历史价值的最佳体现。有道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为身在最高源。"谢谢大家!(掌声)
正方:虽然我们与对方辩友的观点针锋相对,但是我们却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中华民族文化探求一条真正的发展之路,所以我首先想指出对方辩友发言中的几点偏颇之处。第一,今天的辩题是一个事实判断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展望下个世纪的时候,我们回顾的是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可是,对方辩友似乎对世界各族文化传播和交流
的历史事实不感兴趣,而陷入到一个历史猜测的环境中去。他们似乎有这么一个观点:如果历史不是这样发展,那么现在会如何如何。我倒想请问,历史是可以这样随随便便假设的吗?第二,要衡量利弊大小,就必须有一个标准,可是对方辩友到现在也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衡量利弊的标准在哪里?更没有告诉我们你们是如何得出弊大于利的?第三,对方辩友不谈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作用如何,而对外来文化本身大作褒贬。我方从不否认外来文化本身良萎不齐,但是文化的融合不是灌香肠,民族文化更不是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我们不想把今天的辩题变成"外来文化的优劣论",我们更不想成为"全盘西化"的历史罪人。其实,外来文化利弊之辩,早在我国近代史上已有过三个回合的交锋,无论是从第一回合的"中体西用"到"体用皆变",乃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派的产生,还是在第二个回合中"传统文化派"与"充分西化派"的争辩之中,以及最后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派中的产生,乃至到第三个回合,"新儒家思想"与"全盘西化派"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前两者的批判。中国人终于理性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国必须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切领域里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伟大的变革正是一次全面的继承、吸收一切人类外来文化文明成果的过程,历史的发展再一次告诉我们,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说到这里,我想用60多年前一位文学巨匠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化不能成为新文化。"谢谢各位!(掌声)
正方:刚才对方辩友提到,吸收了外来文化,我们中国人就失去了民族底蕴,在座的各位多少人穿了西装革履,就都失去了民族底蕴了吗?(掌声)
反方: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请间对方辩友,您以为穿了西装,自己就变成美国人了吗?恐怕您答应,美国领事馆还不答应呢!(掌声)
正方:所以我们说穿上西装,我们才有中国心。穿上西装,我们仍然能保持一颗中国心。这正是外国文化对我们中国文化发展利大于弊的实证。
反方:对方辩友你搞错了,您说文明和文化是一体的,西服是文明,你穿了他的西服,当然要接受他的文化了,是这样吗?
正方:对方辩友,恰恰搞错了。文明和文化是一回事吗?对方一辩刚才说,文化中不包含物质的。对方二辩又告诉我们,器物是文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掌声)
反方:文明等于文化吗?对方辩友,你因为洋货好,就说洋人的文化好,这样的逻辑可是要出洋相的呀!(掌声)
正方:我问对方辩友一个
简单的问题,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其他各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反方:一个问题没谈清楚,先另1忙着转话题。我请问对方辩友,既然文明和文化是一体的话,你买辆英国的J、车,你就学着往左开吗?恐怕你敢开,对方一辩不一定敢坐吧!(掌声)
正方:我问对方辩友一个简单的问题,既然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那我们中国人还要不要外来文化呢?
反方:我们要外来文化,但是我们也要改革开放,也就是自主独立,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外来文化是要毁灭自主和独立的基础,你要不要?
正方:对方辩友说得好,为什么要外来文化? 正是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文化利大于弊啊!
反方:对方辩友,你搞错了。文化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伊斯兰文化在推行过程中有这样一句口号:不选择古兰经就选择剑。对方辩友,你选择哪一个?
正方:我再问对方辩友,你会不会选择一个利大于弊的东西艰?
反方: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长此以往的话,恐怕是早晨起来“打的"走,中午见面说 hello,晚上还要圈disco。晦!长此以往,民族文化可要byebye哆!(掌声)
正方:我钦佩对方辩友的背诵能力。但是,对方辩友,您会饮鸩止渴吗?(喻思成此时错将鸩说成"伽")饮鸩也可以止渴,但是弊大于利你会不会喝呢?
反方:我们讲究背诵,但是凭心而论,我们现在能背:万个英语单词的人,确实不少,能背3百首唐诗的人却很少。对方辩友能把饮鸩止渴,说成饮jiu止渴,你还能说外来文化是利大于弊吗?(掌声)
正方:我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饮jiu止渴这个成语?有没有饮鸩止渴这个成语?
反方:对方辩友读错字,那是因为教育问题,那么就来看看教育是怎么回事?1853年,英国教育委员会的主席迈考莱尔就说,我们在印度要培养出一个这样的阶级,他们在人种上是印度人,而在情趣品位上是英国人,对方辩友这种教育您要吗?
正方:对方辩友愿意谈教育,我们就来谈教育。刚才对方辩友"问我们,我们到底脐应该科学技术进步?我到要问对方辩友了,我们用什么来达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呢?
反方:我们用文明来达到,但我们决不要外来文化。
正方:对方辩友不要忘记啊!你的文明能达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吗?
反方:对方辩友,当文化之间出现矛盾怎么办?我们中国人讲究"一夜夫妻百日恩”。外国人讲究什么呢?"露水夫妻一夜情"啊。如果引进这样的文化,中国的离婚率能不上升吗?(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搞错了,要引进那种文化的恰恰是你们四位。而外来文化对我们有利
的才拿啊!
反方:就让我们来看看台湾是怎样引进的吧。过去、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可是台湾学者却告诉我们,在台湾已经变成了养老院为先,性解放为首。
正方:对方辩友谈台湾。那好,我们跟你谈日本。汉字汉音,书道茶道,哪一个不是从中国文化进去的?到现在,到底有没有日本民族的特色,更不要说片假名和平假名了。(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爱谈日本,我就谈日本。日本以前怎么说,我们要"和魂洋材"。但外来文化已进来呢,变了,变成了"洋魂和材"了。(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又忘了,对于日本的传统文化来说,它只是借来的衣服好穿也好脱的。
反方:想起日本的文字,我就一肚子气。(掌声)难道我们中国人,就应该左近日本餐厅的所谓"非常口",让他们料理料理吗?(掌声)
正方:我们还是不要说日本,我们来说上海。我请问对方辩友一个简单的问题,上海文化最大的心理品质是什么?
反方:那就是上海人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成员。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我们的文化一定要依赖于外国文化的话,路径依赖对民族文化到底是利大弊大?
正方:对方辩友看来对文化品位理解不深。上海文化最大的品位是什么?是在个体自由的基础上的兼、容、并、存。请问什么是兼容并存?(掌声)
反方:兼容并存,对方辩友,那也是要对方辩友那些好的东西,而不要对方辩友那些坏的东西呀!但是我告诉对方辩友,"洋门一入深似海,从此传统是路人呢!"
正方:"拿来主义"就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了吗?我还要告诉对方辩友,上海文化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对国际交往的开放型文化追求,请问什么开放型文化追求啊?
反方:按照对方辩友逻辑,我们还要"拿来"干什么?那么好抱过来就算了!
正方:对方辩友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上海的例子不感兴趣。那么我第二次请问,中华文化对世界各国文化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反方: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什么?请三辩正面回答。
正方:中国精神的核心是和谐。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不需要外来文化的话,我们中国还向哪儿发展?
反方:错了,对方辩友,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而外国人怎么说呢?"人定胜天"。我请问这两者如何和谐起来呢?(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又搞错了。我不知道哪一种民族文化是闭门造车。
反方:如果我们打开门来看看,他们能不能和谐?如果对方把欧洲的裸体主义拿到中东,恐怕阿拉伯的妇女是解放了,阿拉伯的男人可是要打仗了!
正方:对方
辩友现在你不是打开门,而是别人撞开门,客户自己到你家里来拿东西呀!
反方:对呀难道这是利吗?这好像是我方的观点呀!(掌声)
正方:所以,我们说闭关自守,外面才有人能打起鸦片战争。所以我们才要开关自强啊!(掌声)
反方:现在已经不是闭门造车的问题了,而是有些地方是外国的坦克车也开进来了。我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说来说去,文化要交流,又说文化有优劣之分,请问你们判别一个文化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正方:我方一辩早已告诉过你们,刚才您那句话里说到坦克,我倒想说,如果这个词不是外来的话,这句话恐怕各位评委都听不出是什么意思。(掌声)
反方:坦克这两个字,明明白白就是中国字。可是翻译过程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啊?我们中国有句话叫驰骋文坛,外国人给翻译成了骑着马在书堆里跑来跑去,还把我们的林黛玉翻译成黑寡妇。对方辩友,这样的翻译您能接受吗,(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说林黛玉,那我们就来说林黛玉。对方辩友认为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是林黛玉,那我请问对方辩友,林黛玉要不要"吃药"呢?
反方: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恐怕没有林黛玉这个中国字,只有她的英语名字(黑寡妇)了。
正方:我首先告诉对方辩友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林黛玉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反方:林黛玉是要吃药。
正方:请对方辩友坐下。(笑声)更何况,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是"林黛玉"的话,那我们的世界文化怎么能发展到今天呢?
反方:非常抱歉,我方四辩刚才还没看清您还没有坐下。不过没有关系,我请问您认为外来文化有优劣之分,那么就请比较比较。释伽牟尼、安拉和耶稣谁是大哥大?
正方:对方同学又搞错了,我们今天的辩题不是外来文化优劣论。
反方:可是对方同学已经承认了文化本身就有优劣之分,可是你们又说外来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请问这个予盾怎么协调?
正方:我终于看清楚对方辩友的逻辑了,对方辩友说人不需要吃饭,吃饭对人体有害无弊,如果你把世界上所有的粮食都吃下去了,那就必定是有弊无害了。(掌声)
反方:我也看清楚对方辩友的逻辑了。对方告诉我们文化有优劣之分,那我请问你一个问题,如何让外来文化中的劣来救我们文化中的优呢?
正方:对方辩友把错误的引进,归到外来文化上了。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去吃饭,比方说用鼻子吃饭,可能有生命危险,对你的成长是弊大于利的,但是你能说,吃饭对你的成长弊大于利吗?
反方:可是我们看到,南非的一个部落,他们的部落礼仪恰恰是用鼻
子吃饭啊!这样的风俗你要么?
正方:对方辩友讲得糊里糊涂,连我也没有听清楚。我只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一再说,我们要全盘西化,我想每一个有清醒头脑的国人都知道全盘西化的危害,不要再迷惑我们的观众了。
反方:我方说的是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而对方辩友才是要"全盘西化",怎么强加到我们的头上来呢?
正方: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抵制全盘西化的文化,是不是民族化?既然用这个抵制外来文化,我们为什么不去大胆地接受外来文化呢?
反方:既然外来文化那么好,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抵制它呢?
正方:我方再一次提醒对方辩友,今天不是谈外来文化的优劣论,我请间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没有纱窗?(正方铃响)
主席:对不起,正方时间到,反方继续。
反方:既然你们认为外来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又说外来文化价值平等,这难道不是矛盾吗?
反方: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待到外来文化泛滥时,你在偷偷笑。(掌声)
反方:非洲的蒂尔曼人在结婚之前,女友要在男友的身上戳120刀。按照对方的逻辑,我们的集体婚礼不就成了屠宰场了吗?
反方:中国人讲究"远亲不如近邻"。而外国文化一来呢?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东一道铁门,西一道铁门,探亲搞得像探监一样。(铃响)
主席:对不起,时间到,
主席:刚才这场自由辩论可谓是针逢相对,字字珠玑。给在座的各位及电视机前的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要进入这场比赛的最后一轮较量,也就是正反双方的总结陈词。首先,我们请反方的代表何平同学发言。时间是4分钟,请。
反方:主席,各位,大家好!首先,对方辩友把外来文化定义成了正在进入而且已经逐渐正在被接受的文化。我请问对方辩友,客观上的到来和它主观上的已经被接受了是同一概念吗,这是第一个概念问题。第二,对方辩友说文化需要交流,所以外来文化是好的。我请问对方辩友,文化的交流是需要文化载体的流动,但是文化载体的流动,一定就等于文化的交流吗?举个例子来说,一辆面包车,你可以用它来装面包,但是恐怖分子呢,也可以用它来装炸药。你不能因为这个车的存在,就说它本来就是装面包的。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的辩题,今大的辩题是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请注意,在文化的前面加上了限定词,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不相通的那部分,也就是不可通行约的部分。而对方辩友把它们的
定义建立成了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我要请问对方辩友,那什么东西不是文化呢?外来文化,要谈它来就要一定
谈它怎么来的,众所周知,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是随着殖民时代的开始而开始。而伴随着这种文化的传播的是资本主义的商人,用鸦片毒害人们的肉体,用十字架麻痹人们的斗志。而他们的军队,是用坚船利炮恢复民族自觉意识的觉醒。南非的黑人大主教图图就曾经说过;白人来的时候,他们的手上有《圣经》,我们的手上有土地。他们对我们说,信天主吧!可是等我们睁开眼,我们的手上是有了《圣经》,他们却拿走了土地。(掌声)在南美、在北美成部落成部落的土著居民被消灭,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挂起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民族的尊严和生存都受到了凌辱,这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也许我们有些激动,如果谈到民族的时候,总容易让人想起自己的民族,我们也不想把今天的辩论变成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孰优孰劣的争论,因为我方坚信中心主义文化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我方并不是民族文化的中心主义者,但在这可以欢笑可以雀跃的今天,我们要看清楚,外来的到底是什么文化。在今年上海举行的第二届"白玉兰"电影节上,六位外国评委谈到本国文化的时候,都忧心忡忡地提到:在现在的外来文化已经像商品一样批量生产,像产业一样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产业。这到底是赵公元帅的喜悦,还是文化自身的悲哀?文化已经成为为跨国资本谋取最大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时候,难道不是文化自身的悲哀、我方决不要闭关自守、复古回望,我们所需要的是引进外国的优秀文明,发展本国经济,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基础上,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前途。波兰著名作家巴柴夫斯基面对沙皇质问的时候,曾经镇定自若他说:"不,陛下,我不是俄国人,我是波兰人。"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能够面对着外来文化,说一声:不,先生,我是中国人。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谢谢何平同学,接下来我们请正方的四辩喻思成同学发言,时间也是4分钟。
正方:大家好,首先我要向反方的四位辩友表示真诚的感谢,因为只有他们,才使得我们大家更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外来观点,哪怕像对方辩友这样针逢相对的反面观点,对我方观点的进一步完善与阐述,也是利大于弊。从而使我们更加坚信,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更是利大于弊呀!(掌声)在这个面对着跨世纪文化大握手时,我们来谈论这个辩题的目的何在?就在于我们判断,到底是让民族文化自己发展呢?还是让它在外来文化的帮助下,更快的发展?我们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因
为: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吸收外来文化,因为外来文化是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民族文化摆脱困境,走出危机,避免灾难的必要条件。
第二,我们为什么说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是可能的呢?因为文化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胡适先生告诉我们:"文化不是别的,文化就是活生生的人民。"可见文化的共性就是人性,所以,当两种文化碰合在一起,不管是"相逢"还是"碰撞"都必然是产生文化的交融与汇合,从而迸发出美丽的火花,点燃文化苦旅的火把,照亮文化发展之路。
第三,我们怎么样来实现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这一可能性?这要民族本身具有的吸收力和消化力,对方辩友的意思就是说,世界所有民族的语言加到我们中国人身上,当然是弊大于利的。可我们中国人的外语越学越好,到今年举办了如此规模盛大的华语辩论赛,这不正是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最好写照吗?(掌声)
第四,我们全人类已经走入了文化全球化的新时代。 1983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呼吁着世界文化的统一,那么,引入了市场经济的中国应该在此全球化时代担负起什么样的使命呢?在联合国第二次世界文化政策大会上我们中国的回答是:"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同时发展"。 文化学大师季羡林告诉我们"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亚当斯密告诉我们"闭关就是自杀"。对方辩友反复说,我们不是闭关,可是他却告诉我们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会吃一个对自己弊大于利的东西吗,我们一直盼望着有那么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做文化孤岛上的鲁滨逊,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民族愿意做文化沙漠中的夜郎国,他们会挽起手来,共同创建出一个地球文化村,那么,若干年后,也许很长,但是我们相信有那么一天,当火星人到这个村里做客的时候,火星人也会欣然接受一种外来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只属你的文化,也不是只属于他的文化,更不是只属于我的文化,而是属于这个星球上所有民族共同拥有的世界文化!谢谢各位。
正方:法政学院辩论队——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利大于弊
反方:德语系代表队——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
精彩辩词(节选):
尊敬的主席、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晚上好。实不相瞒,在参加这场决赛之前,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疑虑——我很天真地认为对方辩友一定会戴着假辫子,包着过脚步,穿着唐装前来参加这场辩论赛!这样的装扮才符合我们今天
的辩题啊!结果对方辩友的衣着打扮不禁让我受宠若惊,你们表面上违心地疾呼弊大于利,却穿着代表西方文化的西装暗地里支持我方观点!在此,我谨代表我方选手向对方辩友的支持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俗话说:道理越辩越明。我方观点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正是得益于与对方辩友的观点之间的碰撞,由此可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啊!
其次,对方辩友一味强调外来文化犹如洪水猛兽,一旦引入会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决不是简简单单的强势吞噬弱势。众所周知,日本是中国的一个小小邻国,在经过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渗透之后,我们可以说日本文化中处处存在着中国文化的影子,难道我们就可以说日本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吗?同时我方认为爱国与接受外来文化之间并不矛盾,难道说我们接受了外来文化就不爱我们的祖国了吗?事实绝非如此!我想说我们要接受外来文化,同时我们的眼中仍然饱含泪水,因为我们仍然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再次,对方一边一再强调即使弊大于利他们仍然会坚持文化交流。但这其实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便徒生童话还要脱离事实!举个例子,是药三分毒,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吃药?那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如果是七分毒性三分药效,那么请问各位,谁还敢吃药?不过对方辩友倒是给了吸毒者一个福音,他们可以说吸毒不用打吗啡,岂不省了止疼的钱啦!这样的观点岂不是会贻笑大方啊!
最后,我想说我们所提倡的接受外来文化绝不仅仅是为了自我的发展,而是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同时发展!曾经有一段灿烂的外来文化放在我们中华民族面前,我们没有珍惜,等到岁月流逝,我们才后悔莫及。民族文化发展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在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段文化说四个字:我接受你。如果非要在这份交流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我觉得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我是很热爱中国文明的:
1 众所周知,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外来文化作为一种事务,肯定有利也有弊。今天的辩论,反方不应排斥外来文化它有利的一面。并非外来文化就应全盘否定(既然是辩论“利”与“弊”,那么,双方就已经默认了利与弊的同时存在),辩论的关键在于哪方面更大的问题。我认为,从民族文化发展的整体上、根本上讲,应该是弊大于利。
2 事实上,就文明本身而言,并无利弊可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对它进行价值判断。从基本概念中不
难看出,文明以文化为基础,文明是文化的一种升华。然而,就文化本身而言,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又有不同的区别。如从历史阶段分,就有“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分;从地域分,就有“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的区别;从民族划分,就有“中华民族、大和民族、日尔曼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的差别……所以,承认文化的诸多差异性,也是辩论的一个基础。同时也可得出,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区分已超越了文化本身。
3 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它不仅仅是文化,加上“民族”与“外来”的限定,也就使二者的范畴比文明、文化本身缩小了许多。我们辩论的重心也应在“民族性”与“外来性”的区别中进行,而非停留在文化本身。这也是将形势转向我方的一个关键点。既然说文化有外来与民族之分,那么就可以说,没有哪一种外来的事物的历史地位能超越这个事物本身。
4 从发展的本质上看,它是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动力系统就是内因和外因。而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关键还是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即本民族内部自己的发展,才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5 从外来文化这个实体来讲,它本来就是一个“混合体”。在外来文化的内容中,包含着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有弊的方面、不利不弊的方面。在这样一种“三分天下”的局面中,足可见对我们有利的部分仅占三分之一,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是对我们非利的。那么仅从这个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的比重来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难道你还坚持利大于弊吗 ?
6 我们还应明白一个事实,纵然是优秀的外来文化,它也不一定就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还要看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吻合程度。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我的特色,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外来文化不符合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那么,它们的涌入必然是弊大于利的。与此同时,“优秀”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优秀与否,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其含义也会不一样。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享乐、金钱至上”的观念是可取的,而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恰恰是不可取的;还有西方国家所倡导的“人权”,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绝对是两个概念。
7 从外来文化的本质上讲,它终归是别人的东西,然而,别人的东西也不是凭空捏造的,它是在自己的政治经济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西方的社会制度,与我们的社会制度
更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外来文化就一定利于本民族地文化发展。就我们而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本来就有一定的独创性。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我们是要吸收外来的文化,但更多的是吸收人类共享的先进生产力,人类共享的精神文明。你能说,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科技的创造,是哪一个外来国家,哪一个国家独有的吗?
8 如何正确看待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那段历史?那时,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走上富强之路。在后来,落后的中国掀起了像“西学东渐、五四运动”等学习外国的热潮,但从根本上讲,只有我们引用外来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科技,那才是对我们有利的。然而,那些东西并不是那个国家的专利,那时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样,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其原因并不是他是英国人,而是当时英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那个水平,这个基础才造就了他。正所谓“历史造就英雄”。
9 在封建社会,我们也曾有过辉煌,四大发明就是一个典范。究其根本,全因当时处于封建生产关系的上升阶段。对于吸收外来的东西,如果单纯吸收,则发生过许多历史悲剧。比如“戊戌变法”,不变革根本的封建生产关系,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制度,最后以失败告终;王明的“城市中心论”,不从中国的革命实际出发,生搬硬套苏联模式,最后以失败告终。如此等等,这就是单纯引进外来文化的后果。
10 谈到社会变革。诚然,我们闭门造车不行。但社会是否需要变革,究其根本是要看内部矛盾是否激化,并非是说别人变了我们就跟着变,别人成功了我们就跟着会成功。之所以在变革中重视外来的东西,并且外来 的东西起到了作用,只能说我们内部的量变已达到了一定的度,外来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催化剂”而已,只是起了一个阶段性的作用。从整个社会变革来讲,它的历史地位远远低于本民族的自变。如果你一再强调外来的文化利大于弊,那么在变革的时候,你何不就用外来的算了,还变革自己的干嘛呢?我们学习外来的东西(包括先进的技术,进步的思想等),其根本目的在于,最终对本民族的东西进行“装修”、进行发展,而不是取而代之。
11 历史上,中国的诸多社会变革,就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弊”,才刺激了民族文化的神经末梢、才促使了民族的觉醒;也才去反思、才去变革、才去发展。如果真是外来文化利大于弊,那我们何必劳心费神地去变革?“拿来主义”不是更方便吗?如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炮弹炸开了中国的大门,如果这一举措的后果是利大于弊,那又为何有了“禁烟运动”;又为
何有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上为何有那么多的民族英雄?
12 从正方论点来讲,如果真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那也就默认,在发展问题上,外来文化更优于民族文化。而事实证明,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并不亚于外来文化。在古代,我们没有引用外来文化,而孔子的“仁政”、老子的“道德经”却闻名于世;“孙子兵法”更是成为当今许多西方军事院校的必修课之一;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在向外宣扬中华文明;建国初期我们在帝国主义的封锁下,研制成了“两弹一星”、合成了人工牛胰岛素;当今,“神五”的返回,“一号嫦娥”的升空……在那些尖端的科技领域,你能说是靠外来文化而得来得吗?
13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并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一脉相承。如果我们单纯从马列主义这个外来文化来讲,事实证明,它恰恰是弊大于利。从最初的陈独秀,到后来的王明,包括晚年的毛泽东,你能说他们所犯下的错误于马列主义没有关系吗?相反,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作用,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沉痛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式的马列主义,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典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我看不仅仅是马列主义对我们的指导,更多的是我们对马列主义的深化和发展。再说,马克思理论包含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就目前社会主义这一块,我相信中国的发展更有说服力,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 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来讲。人类社会遵循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规律。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现状上看比较落后。是的,可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并非中华民族在本质上劣于西方民族。东西两种文化可以交融的地方,就是人类共享的那部分,如具体到各个民族性的东西上,则有不可交融性的一面。比如,美国发达,是不是它的文化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一定利大于弊呢?如果是,那你能将美国的“人权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甚至是生活方式拿到中国来吗?再者,如果拿中美文化的现状来说明外来文化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我认为,那是没有多大可比性的。第一:两国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第二:两国的社会发展程度不一致。如果不加区分,没有相对性的比较,那么也就好比拿一头大象与一
只天鹅来比谁更优劣一样。那么请你告诉我怎么比?这样的比有意义吗?
15 关于回答对方提出目前中西出现一体化的趋势问题。现在被我们吸收来的外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最常见,最简单的服饰问题(如西装)。那只是被我们吸收、引进来而已,它不一定就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利大于弊。同样,我们引进来的有好的也有坏的。比如“拜金主义、性开放”等外来的东西,你能说它是利大于弊才在我们现实中出现的吗?各种文化都有一定的渗透性,并非渗透了的就是对我们更有利的东西。
16 此刻,我们在辩论这个话题,说不定在世界的另一端也曾、或正在、或将来也在辩论这个话题。按照正方的观点,他们也认为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这就相当于别人说我们的好,我们说别人的好,说来说去,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民族文化的发展到底靠谁?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这好比“抛绣球”,抛来抛去,最终花落谁家却没有着落。
17 还可引入党的“十七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单从主题上看,何为“中国特色”难道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外来的文化比我们自己的更有利吗?实质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民族文化的发展只能靠自己。实践证明,必将进一步证明,我们也能够靠自己
正方:弊大于利
外来文明,表面上是好东西,因为文明就是人类发展取得的成果,它包含了各种文化与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中国同样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国的文明积淀同样深厚,却非他山之石必能攻玉,外来文明渗入也一定会给中国文明带来冲击,随着历史上人类所处的环境各异,至使世界各地萌生各种不同的文明,而中华之邦亦是最璀璨的文明之地.每个地方的文明都是人类造应各地环境的结果,若在外国的文明渗透下,中国人几千年的价值观与生存关观有可能动摇`就是西方所设想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样`在中国走不通``各地有各地的详情`这也正是中国走有特别的社会主义原因`所以说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
反方:利大于弊
人类最伟大的事就是在地球上创造了文明`这也是人和别的动物有别的地方,从人类举起第一个火把,文明之光从此在地球上点燃,几千年后的今天,人类接触更加广泛,而无形中文明的差异成为了相互交流了解的阻碍,世界和平需要共同努力,全球升温需要一起奋斗,人类的文明建设更需要每个人去推动,外来文明来到中国,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问题,而是为了促进当今的主题"和平与发展"而
努力.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曾经闭关锁国,也正是因为那样的保守才导至了中国的后退,现在西方的文明虽然没中国的悠久`可是现今世界五强`中国都没沾到边,这说明什么,说明了西方的文明文化不比中国差多少,他们很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排斥外来文明,不是对中国文明的保护,中国文明也早不是个婴儿,也早该走出去成长了.所以我认为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
汗``累死我了不要紧,我都把我自已辨的没话说了,反正就用事事都有两面性来安慰我吧`哈哈`切记,只可做参考啊,用于辩论还需更好的措词,其实文明和文化差异不是很大,文明包含了文化,加油吧
回答者: franzhong - 四级 2009-3-7 22:04
1 众所周知,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外来文化作为一种事务,肯定有利也有弊。今天的辩论,反方不应排斥外来文化它有利的一面。并非外来文化就应全盘否定(既然是辩论“利”与“弊”,那么,双方就已经默认了利与弊的同时存在),辩论的关键在于哪方面更大的问题。我认为,从民族文化发展的整体上、根本上讲,应该是弊大于利。
2 事实上,就文明本身而言,并无利弊可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对它进行价值判断。从基本概念中不难看出,文明以文化为基础,文明是文化的一种升华。然而,就文化本身而言,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又有不同的区别。如从历史阶段分,就有“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分;从地域分,就有“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的区别;从民族划分,就有“中华民族、大和民族、日尔曼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的差别……所以,承认文化的诸多差异性,也是辩论的一个基础。同时也可得出,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区分已超越了文化本身。
3 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它不仅仅是文化,加上“民族”与“外来”的限定,也就使二者的范畴比文明、文化本身缩小了许多。我们辩论的重心也应在“民族性”与“外来性”的区别中进行,而非停留在文化本身。这也是将形势转向我方的一个关键点。既然说文化有外来与民族之分,那么就可以说,没有哪一种外来的事物的历史地位能超越这个事物本身。
4 从发展的本质上看,它是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动力系统就是内因和外因。而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关键还是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即本民族内部自己的发展,才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5 从外来文化这个实体来讲,它本来就是一个“混合体”。在外来文化的内容中,包含着对
我们有利的方面、有弊的方面、不利不弊的方面。在这样一种“三分天下”的局面中,足可见对我们有利的部分仅占三分之一,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是对我们非利的。那么仅从这个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的比重来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难道你还坚持利大于弊吗 ?
回答者: chuiziyun - 一级 2009-3-7 22:04
这个问题是比较性问题
不要搞混了
外来文明对于中国文明利益也有 弊端也有
这个是无法否认的
我们所讨论的是哪个更多一些 更大一些
这个【更】字一定要突出
对于比较性辩题 不能极端化
极端了就属于自己直接跳圈套里了
再看看辩题讨论的两个主体【外来文明】【中国文明】
这个文明到底什么意思 就要推敲了
最好找到字典 去查
我在网上查到的文明的定义是这个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再看看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通过比较 可以看出
文明和文化都是通过时间积淀出来的结果
文明趋向于好的方面 好的突破和成果
而文化则是演化出的结果 可能是好的 也可能是坏的
可以看出 外国的文明是对中国有很多好处的
文学 可以让中国感受西方的文学底蕴
从西方作家的笔下了解西方社会
艺术 学习西方的舞蹈 乐器
钢琴 小提琴 都是西方的乐器
教育 学习西方的教育模式
例如开放式 娱乐式
科学 学习先进的文化技术
看起来 都有好处 各个领域 我们都可以从外国文明中吸取
但是 弊端也就出现了 也就是反方即将提出的
1.外来文明使中国文明混淆,变得不纯
洋不洋 土不土
2.外来文明容易使中国文明被遗忘
现在的孩子学钢琴 小提琴 而不是学古筝 扬琴
3.外来文明与中国文明产生冲击
洋式快餐和中国的早茶
4.国人追求外国文明 从而忽视本国文化
韩剧 街舞
面对对方的这些观点 如何反驳呢
我觉得应该抓好几点
1.弃其糟粕 取其精华 这是不对的
因为既然是文明 肯定都是好的 而不是陋习
那面对纷繁的外来文明涌入中国 我们应该怎样呢
应该是在不影响本国文明的基础上接受外来文明
也就是说 时刻保持中国文明的主导地位
在这个基础上 再接受外国文明 加以利用
至于这个度 就靠我们自己把握了
在这种情况下 外来文明就对中国文明的弊端影响就会缩减到最小
就像给你举一个例子
辩题:吃鱼利大
还是弊大
益处是吃了聪明 脂肪少 不容易胖
弊处是容器被鱼刺卡到 有的鱼有毒 鱼吃太多容易撑死
那么正方如何论证吃鱼的益处更大呢
那就是 适量吃 不要吃太多
小心吃 不要卡到刺
选择吃 不要吃到毒
排除这三种情况 就能使鱼的益处达到最大化了
这类辩题都是这么辩的
还有一个就是 辩论都有两个层面
一个是事实层面 就是这句话是否成立 说的对不对
一个是价值层面 就是这句话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给你举一个例子
正方 书读百遍 其义一定 自现
反方 书读百遍 其义不一定自现
看起来 反方比较有优势
因为一个文科的女孩去看分子论物理或者有机无机的化学的书
肯定一头雾水 也就是其义不自现
那正方有什么好的论点呢
那就是这句话成立 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倡导和实际价值
正因为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句话的存在
它引导了一代又一代 一辈又一辈的人在书中寻找真谛
对于正方 价值层面 就是 能够更好的把眼界放宽 学习更好的技术
而不是闭关锁国 像清朝一样
希望能帮到你
辩论赛的辩题如果你能反反复复的想透彻了
就没有那么难了
回答者: zinuobaby1013
说这个话题的话最好是以事例来说明问题,尤其是要多涉及到近代的一些革命家、学者、哲人的事迹。
可以把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一个切入点,以分析发生这类事件的根本原因作为铺陈手段,这样,就显得很有说服力——毕竟是真实的血腥的历史。
可以从中国近代林则徐、李鸿章说起,他们是很重要的奠基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就是从这个时候提出来的。
同时,还包括近代近代的一些作家、哲人、学者等为例,来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引起的巨大碰撞,同时,通过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伟人来举例说明。如:杜威的学生中国北京大学校长胡适,作家残雪大胆拚弃中国传统文化而师承外国文学现代文学的经验等等等。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双方立论 提问 反驳 总结
壹拾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