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与土地

别妄想泡我
769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12: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命运多舛怎么读-欢笑的反义词


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


国土面积:t陆疆960+海疆299.7万平方公里
人口:t135404万人(2012年)
2007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37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我国东南部部分省平均人口密度甚至达到每平方公里600人上下。

我国的耕地人均只有1.38亩,不足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而人均土地资源才是直接关系一国人均国民收入、土地产品产量的重要指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1年,在中国大陆上居住着1,339,724,852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相当于欧洲或非洲+澳洲+北美洲+中美洲的人口总数。中国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30人,且分布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为200多人;而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谁来养活中国?已执行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调整,是否应放开二胎管制,无疑都需在新的人口环境和发展背景下重新考量。





(1)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不可言小。但我国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2亿多人口,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10多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我国东南部部分省平均人口密度甚至达到每平方公里600人上下。更为严重地是,我国的耕地数量只有14.32亿亩(1996年底统计数),仅占全部土地面积的10.4%,人均只有1.17亩多,不足世界人均耕地(3.75亩)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人均土地资源才是直接关系一国人均国民收入、土地产品产量的重要指标。


(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东西跨滨海湿润区、半湿润区、内陆半干旱区、内陆干旱区,导致了我国地貌、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
复杂,形成了多样地形。



从海拔500米以下的东部广大平原、丘陵,到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山多于平原。据统计,我国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仅占12%。按广义标准计算,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部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面积仅占三分之一;全国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业人口和耕地在山区。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农林牧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结果。


(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


按照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我国土地一般可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面积大致相等的两大部分。这条等降水量线习惯上称为“瑷辉—腾冲”线,即由黑龙江省瑷辉起,经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到云南省腾冲止。


“瑷辉—腾冲”线东南部为湿润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2.2%)、半湿润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8%);西北部为半干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2%)和干旱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0.8%)。“瑷辉—腾冲”线以南地区,由于受季风环境影响,雨量充沛,并随纬度高低和距海远近,年降水量变动于400—2400毫米间,干燥度(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一般低于1.5;雨热同期,全年降水量80%集中于作物生长活跃期。“瑷辉—腾冲”线以北地区,降水量一般小于400毫米,低者仅几毫米,干燥度大于1.5,甚者超过20。因此,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一半以上的林地分布并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地区。人口、工业也都集中于东南部地区。现有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不到40%,还有近亿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需要逐步退耕。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全国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由于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耕地资源的质量不高,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和土地利用上的显著差异。


(4)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100亿亩左右,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土地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


我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开发程度较高,可利用的土地大多已耕种,可利用尚未利用的土地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大多质量差,开发难度大。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还有土地后备资源18.8亿
亩,但其中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和牧草的宜农荒地仅约5亿亩,而其中
宜耕荒地资源只有2.04亿亩。在这全部5亿亩宜农荒地中,现为天然草场的约占40%,即2亿亩。这些荒地即使开垦,一般也应用于种植饲草、饲料。另有1亿亩荒地零星分布在南部山丘地区,应主要用于发展经济林木。实际上可开垦为农用地的不足2亿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开垦后仅可得耕地1~1.2亿亩,摊到我们每个人头上,人均也不足0.1亩。此外,目前还有部分工矿废弃地,但可复垦为耕地的数量不大。根据现有开发复垦能力,我国今后15年最多可开发8000万亩土地。


(5)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尖锐。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土地产出率水平较低。这不仅表现在农业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尚有提高潜力上(与世界发达国家或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每亩单产低100公斤),而且也表现在非农业建设用地产出率很低上。目前我国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很多地区每平方公里只有1亿多元,有的地区更低;城镇土地至少有40%以上的潜力可挖,城市用地人均达到133平方米,比我国目前规定的人均100平方米的控制指标高出30%;村镇居民人均用地达到190平方米,超过人均用地控制指标高限(150平方米)27%;建设项目用地普遍征多用少,闲置浪费严重,据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共闲置土地174.75万亩,占实际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8%,其中耕地94.2万亩,占闲置面积54%,闲置耕地中有51.8万亩已无法耕种。


近些年,我国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而耕地以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现在年粮食需求为5200亿公斤,而近年来粮食年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5000亿公斤水平,缺口在200~700亿公斤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86~1995年间,我国粮食净进口为4165万吨,年均净进口416.5万吨。按目前我国平均亩产量计算,生产416.5万吨粮食需要1000万亩耕地。


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畜产品、奶制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据估算,我国仅猪的存栏数就将从十多年前的3.07亿头,增加到2000年时的5.1亿头,而每头猪起码要吃2公斤粮食才能长0.5公斤肉。饲养业对粮食的需求使粮食生产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工业用粮年需新增大约1200万吨,而工业所用农产品原料绝大部分来自于耕地。


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了跨世纪发展的指导方针和近期、远期奋斗
目标,要求2000年完成“三个一千”的农业增产工程,即粮食增产1000万斤,棉花增产1000万担,肉类增长1000万吨
。这一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切身生活,也根本取决于我国耕地的产出水平。在目前农业科技水平的条件下,确保足够多的耕地面积是唯一选择。即使从长远目标来看,我们也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确保我国人民生活和生产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需求。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的方针,并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写进了新修订通过的《土地管理法》,成为我国第一个写进法律的基本国策。

3.1 人地矛盾突出

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只占世界人均数的29%,是澳大利亚人均土地的1.8%,加拿大的2.4%,俄罗斯的7.0%,美国的21%。人均在世界排序中显然居后。全国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有林地和人均草地比世界同类指标少60%-80%,在全世界16O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排在第120、第114、第120和第84位。

近些年,我国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从1997年到2003年的7年间,我国耕地从19.5亿亩锐减到18.5亿亩,而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却年均增加1000万人。

我国虽有9.6 亿公顷的土地资源,但人均占有的陆地面积只有0.74公顷,远低於世界人均2.46公顷的水平。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而耕地因建设占用、生态退耕、灾害损毁等因素,将减少到 18亿亩左右,人均耕地将不足1.2 亩,届时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4.5.1 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过快,耕地大量流失。

我国目前城市用地与人口增长率之比为2.29:1,是合理值(1.12:1)的2倍多;现有的622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共17340平方公里,人均占地133平方米,高于规定标准人均100平方米的有400多个。据典型调查,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空闲土地约占17%,推算全国约为15%左右。总量约为400万亩。

4.5.2 农村非农建设用地严重超标,居民点与乡镇企业占用大量耕地。

全国村镇建设用地约为16万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高达192平方米,超过规定标准(120平方米)58%;同时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迁移,“空心村”现象日渐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争相圈占大院,使用地规模至少增加1/3,造成大量土地浪费。






克隆技术的应用-倾巢出动


球体的体积公式-扳怎么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土鳖是什么意思


屹立造句-瑰意琦行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榷怎么读


三聚净戒-粗暴的拼音


强还原剂-分外的意思


家徒四壁的意思-平步青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