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萌到你眼炸
997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18: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工作责任心-100字读后感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 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
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过程与 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
的处世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 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
回自我。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策略
1.重点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 难点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 ;古今词义的差异。
3.教学突破
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教 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
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 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
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网上与 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明确本课时内容。(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2、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凭借自己 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
(2)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br>二、读讲课文
1、领读课文。(教师领读前提醒学生注意:轻音和重读,节奏和韵律)
2 、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经过多遍朗读仍不能搞懂的问题。
3、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具书的注解运用 于课文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
(投影显示)
(1)楚王闻之
(2)齐之 习辞者也
(3)吾欲辱之
(4)婴闻之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尝试利用工具书并借助
注释,把解释写 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
教师提示:特别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1) 王曰,何坐


2)吏二缚一人诣王
3)圣人非所与熙也
4)寡人反取病焉
三、设 疑·探究(投影显示)
1.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2 .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学生充分交流 合作,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
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 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 ,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
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 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
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 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
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3.(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还有别 的意见吗?(看学生的反应)肯定学生的回答,着重对学
生提出要培养自己维护祖国尊严的聪明才智。< br>四、课文读背
1.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背诵提示: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要记人物 ,记情节;记人物的语言动作,记事件的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
3.告诉学生背诵课文需要 以讲述作基础,但更严格,精确到字词。
4.试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这则故事写晏 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
争。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和 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出使前出使过程出使结< br>果
楚王欲辱来使晏子巧妙应对楚王反取病焉
问计近侍《晏子使楚》教案
【教学构 想】
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的方式有很多,去博物馆看实物,听解说员讲解,直观而清晰;
翻开 文献,自主去寻觅,迅速而全面,通过文字还能直接触摸那些智慧的灵魂,可是一个致
命的弱点,就是文 字的障碍。许多学生害怕文言文,再好的内容,学生走不进去,也是惘然。
《晏子使楚》是学生接触文言 文以来,第一篇较长的文本,文中故事颇具戏剧性,双方
不太友善的对话中暗藏诸多机巧:楚王听说晏子 是善于辞令之人,想借机刁难他,楚国君臣商
议,决定通过诬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 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刁难晏子,
实则矛头直指齐国。面对楚王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 巧施辩辞,应付裕如。
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出,齐人在齐不 盗,入楚却
盗,正是楚地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造成,让楚王“反取病焉”。
晏子这种应变的机 智,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历经再长的岁月,依然闪烁着
熠熠光采。
我们的学生,处 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国与国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对国际时


事的关注较之建国 以来任何时期的同龄人有了更大的热情和兴趣,此时看机智、爱国、颇具
外交能力的晏子,一定能引发他 们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确立美好的人生理
想。
那么,我们就以内容去点燃学生 兴趣的火花,再将他们急于知晓内容的积极心理不着痕
迹地转到扫清文字障碍的环节上,最终兴味盎然不 费气力地攻下这一篇较长的文言文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弄清文意,积累实词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1、课文内容的扎实把握。
2、 全面了解晕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安排:1、自主、合作学习及比较阅读,突 破重难点。
2、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内容:
1、熟读课文, 复述故事情节
2、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掌握主要实词虚词
步骤:
一、导入:外语学 校是培养外交家的摇篮,作为外校人,当然应该关注古、今、中、外的外
交家的风采,你最喜欢的外交家 是谁,能说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吗?(或说说你印象最
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或投影出示故 事)
(师与生分享时事:最近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
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
了罗斯福, 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 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著名政治家,
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板书课题) 。
(导语设计是针对外语学校的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确立美好的梦想,与时事勾连能激起
学生 对世界的关注,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 、自查、自通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
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设计此环节 ,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
1、四人 小组讨论①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②每人口译一遍课文,
互相订正。
2、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生答或师答。
提示:该积累的实词如习、辱、坐、诣 、徙,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由学生自 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
难问题。)
四、请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 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并趁此时
机齐读全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此时的读就是一个质量 较高的诵读,这既是对以上学习的检验,同
时也可进一步夯实课文的理解把握。)


五、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个要求:
尽量忠实于原 文。学生评价,修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上学习总检验,之所以设计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是翻译, 是为了弱
化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积极心态下翻译全文。)
六、再读全文,处理课 后练习一、二再落实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谓: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辞:
(4)王曰:“何坐?”坐:
(5)吏二缚一人诣王缚:
(6)晏子避席对曰避席:
(7)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8)吏二缚一人诣王诣:
2.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 1)楚王闻之之:
(2)何以也以:
(3)缚者曷为者也曷:
(4)齐人固善盗乎固:
(5)人楚则盗则: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并解释。(8分)
(充分利用 好设计科学的课后练习,系统深入地理解课文。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三四
思考晏子 、楚王各是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内容:
复习检查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晏子的人 格魅力
过程:
一、检查巩固


二、分析人物
从文中看 ,面对楚国君臣的一再刁难,晏子是如何应对的呢?
1、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
2、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出来。
3、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
4、课文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楚王 和晏子写活了。请联系课文内容,各用一
句话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
5、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 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来列个表看看。
师给出对比 项,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
明确:
不辱使命
(这一设计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比较 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时也能引
导学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编写得较好的《读本》资源。)< br>八、作为现代人,作为有志于做一名报效国家的外交官,我们确实无比敬佩几千年前的这位
外交家 ,请你对这位古人说一句话:
晏子,我要学习你
提示:高尚的爱国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艺、冷静 机智的外交风采等等。
(学生在科学的方法及井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最终还是要形成 健康积
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每一堂语文课都需关注的,最后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针对外
语学校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古人对话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教学后记】:
文言文教学也能 用时事激趣:
有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是“我要学”,而初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持“要我学”的被动< br>心态,如何将这种消极的心态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心态?老师们都知道需要激趣,用什么
方法激 趣呢?是老师讲故事,还是营造古文化的气氛?都可以。《晏子使楚》的教学实践证明,
学文言文也能与 时事相联,从与时事的勾连中激起学习的欲望与趣味。因此这一课教学步骤
的第一环节导入非常重要,在 你最喜欢的外交家及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件或外交人物问题的导
引下,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此时引 出两千多年前的晏子,学生就有了“我要了解他”
的积极心态了。
虽然这个环节花了将近6分钟 时间,事实证明它是非常值得的。后面的诵读以及字词、
文句疏通的学习在这种积极心态下就有了顺利进 行的良好前提。合作学习前自主学习的时间
一定要充足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形式,要让它落到 实处,必须先给足学生自主学
习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合作解决,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一定通过独立思
考解决,此时的老师仅需要给学生方法上轻巧的点拨,以及学生学习后予以适当的总结。
用好《语文读本》让知识技能得到有效拓展在自主合作学习以及对课后练习进行探究后,
学生对 晏子在此次外交事件中的表现有了清楚的了解,对他也充满了敬佩之情,此时教师顺
势提出晏子使楚的另 外两个故事,在全面了解晏子外交风采的心理指引下,学生们兴致极高
地来到了《语文读本》里,这样的 拓展就有效多了,通过比较、归纳,他们就有了与晏子对


话的愿望。虽是相隔两千多年, 晏子的精神一样滋养现代的孩子们去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 上是同学生们共同学完《晏子使楚》后的三点感想。
晏子使楚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 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晏子将使楚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谓:
(3)晏婴 ,齐之习辞者也习辞:
(4)王曰:“何坐?”坐:
(5)吏二缚一人诣王缚:
(6) 晏子避席对曰避席:
(7)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8)吏二缚一人诣王诣:
2.解释以 下虚词意义用法。
(1)楚王闻之之:
(2)何以也以:
(3)缚者曷为者也曷:(4)齐人固善盗乎固:
(5)人楚则盗则:
3.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 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 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 回答)
5.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二部分:
(一)< br>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坐 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6.晏子,时期,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 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7.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8.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12.面对楚王 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晏子使楚》答案
1.(1)出使(2)对,,说(3)善于 辞令(4)犯罪(5)到,,去(6)离开座位(7)戏弄(8)捆绑2.(1)代这
件事(2)用(3 )同“何”(4)本来(5)就3.(1)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2)酒喝得正畅快的
时候, 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3)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
成了枳,两者只 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4)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


盗吧? 4、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5.先预设
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 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
晏子。6.春秋、齐7.以橘树生长 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的结论,环境造人。8.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 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9.(1)请
(2)出使(3)回答(4)并、挨10.(1)(2)(出使 )/(3)(5)(6)(让、派)/(4)(使者)11.(1)张开衣袖
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 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2)那些有品德、能
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 君主。12.略
检测题
基础题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酣()诣()枳(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7分)
(1)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2)吏二 缚一人诣王()
(3)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圣人 非所与熙也()
(6)寡人反取病焉()
(7)缚者曷为者也()
3.比较下列句子中 的加粗词语,并解释。(8分)
耶()
4.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为其来也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寡人反取病焉。
5.请 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和现在用法不同的词,并简要分析。(5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__ ___________________。(4分)
7.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3分)
8.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出 来。(
9.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10分)
4分)

综合题
1.课文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楚王和晏子写活了。请联系课文内容,各用一
句话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
2.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hān yìzhǐyé 2.(1)近旁的人(2)到(3)果实(4)莫非(5)开玩笑(6)
辱(7)同“何”,什么 3. 习:熟练;温习。何以:用什么办法;凭什么。徒:只;空。
之: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这个消息;助词, 的。 4.(1)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
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2)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3)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5.“左右”文中指“近旁的人”,现在指方向;“病”,文中
指“辱”,现在是指疾病。 6.本文写的是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为国家保持
尊严的故事。 7.晏子是“齐之习辞者也”。8.诬齐人为盗。 9.晏子先退一步,假定
缚者是齐国人,接着用类比 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了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
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 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
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
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 动。
综合题
1.晏子是一位机智善辩而又有风度的政治家、外交家,楚王是一位自作聪明,仗势 欺人的无
能君主。两位人物分析正确,概括准确,表述清楚的,等第是优;两位人物分析正确,概括准确,但语言不够简练的,等第是良;两位人物分析不够正确,概括一般,表述一般的,等
第是中; 两位人物分析不正确,概括不准确,表述不清楚的,等第是下。
2.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 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对,显示其庄严
的态度,这是其一;说话时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 于柔,这是其二;他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这是其三。写出三个要 点,且表述清楚的,等第
是优;写出其中两个要点,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良;写出其中两个要点,但表 述一般的,
等第是中;写出其中一个要点,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下。
《晏子使楚》同步训练< br> 1.本文选自,这是一部的著作。(2分)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4分)
缚一人()酒酣()诣王()曷为()
3.解释下 列句子中的词语:(5分)
⑴齐之习辞者(习辞:)⑵今方来,吾欲辱之(辱:)
⑶吏二缚一人 诣王(诣:)⑷齐人固善盗乎(固:)
⑸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3分)
5.译句:(6分)
⑴今方 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⑵齐人固善盗乎?
⑶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6.解 释下列的多义词:(6分)


⑴使:得一人之使()晏子将使楚()使民善盗耶()
⑵以:何以也()以故东徙()我以日始出是去人近()
⑶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于淮北 则为枳()
7.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2分)
8.为了使上下 句连贯,下面这句话的空缺处境入的最恰当的语句应是()(2分)
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A、我们不是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吗? B.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
C.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我们都克服了, D.我们克服了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9.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方法”句中的“方法”前有如下四 个修饰语,它们正确的排到顺
序应是()(2分)
①提高思想②有效的③我党④改正错误
A.⑵⑶⑴⑷B、⑶⑴⑷⑵C.⑶⑵⑷⑴D.⑶⑷⑴⑵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 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坐盗。’”
晏 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坐盗。”王 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 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 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
比为;把“橘”比为,把“枳”比为。(4分)
11.“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2分)
A.生病B.疾病C.窘迫,尴尬D.忌妒
12.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2分)
13.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2分)
晏子:
楚王: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2分)
15.“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2分)
1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 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
(二)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 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
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 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
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
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17.晏子的本意 是景公,说他。但是晏子却以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的语言进行讽谏
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4 分)
18.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2分)
19.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2分)
20.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3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 ③使诸侯闻之( )


21.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①主鸟而亡之( ) ②请数之以其罪( ) ③以鸟之故杀人( )
④景公好弋( ) ⑤寡人闻命( ) ⑥为吾君主鸟( )
22.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3分)
①诏吏杀之()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B .命令主管官吏杀他。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D.告诉手下
官吏杀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 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
失了。
③于是 召而数之公前()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23.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2分)
24、片断写作练习 :(30分)
将《晏子使楚》中晏子驳斥楚王的一部分改成记叙文片断,注意增加适当的神态、语言、< br>动作描写,避免对原文进行简单的翻译。
《晏子使楚》答案
1.《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晏子言行
2.略
3.⑴善于辞令,很会说话⑵羞辱⑶到,,去⑷本来⑸同“嬉”,戏弄
4.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5.⑴今天将要来楚国,我想侮辱他,用什么 办法呢?⑵齐国人本来喜欢偷盗吗?⑶莫非楚
地的水土让老百姓喜欢偷盗吗?
6.⑴劳动力;出使;让⑵用;因为;认为⑶是;成为
7.成理成文即可
8.D
9.C
10.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11.C
12.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13.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 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
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意近即 可)
14.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15.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16.成理成文即可
17.指责、重鸟轻人、谴责、委婉
18.“勿杀!寡人闻命矣。”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19.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 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
“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 心。
20.①叫、派②使得③让
21.①死或逃走②谴责③因为④射⑤指教⑥主管
22.①B②D③A


23.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24、略

规则作文-教师工作总结个人


苏州高博-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


2015北京高考-化验员工作总结


大学四年规划-万圣节活动方案


挖蛤蜊-幽默的自我介绍


勤奋学习的诗句-自行车活动


财政学就业前景-开封大学录取分数线


作文题-半年工作总结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