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入党介绍人的意见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
编版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
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
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
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
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
有关毛岸英牺牲的
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
要求
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
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
须马革裹尸还
”的批示。
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
力。文章
就抓住了毛主席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崇高
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
肃然起敬。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泽、
彭”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
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
感和伟人胸怀。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
2.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3.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
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
的常人情感和伟人
胸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毛泽东、毛岸英及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
政,派兵入侵
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
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
终
取得了胜利。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
br>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主席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介绍毛泽东。
2.介绍抗美援朝
3.介绍毛岸英
4.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5.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特殊 拟定 参谋 祥瑞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尊重 签订 革命 踌躇
黯然 彭德怀 马革裹尸
(2)重点字书写指导
眷:上半部共有两横。
签:下半部是“佥”。
殊:歹+朱=殊
赴:走+卜=赴
(3)重点词语解释。
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文中指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文中指毛主席在电话记录稿是签字表态犹豫不决。
(4)多音字讲解:
三、 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指的是谁?(毛岸英同志)
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全文以
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
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
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
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
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
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
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
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板书:1.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四、总结提高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讲述故事的发展,以及毛主席的内心感受。
2.谈话过渡:
毛
主席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眷恋着自己的孩子,在痛苦与
矛盾中做出艰难的抉择
:将爱子葬于异国他乡……下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听写本节课勾画的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作者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述,体会毛主席的内
心世界,感受
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反复朗
读,仔细体
会人物的情感,在课本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
(1)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
,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
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
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
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时跑出
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①“电报”是谁发来的?从哪儿发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②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
上的饭菜
已经热了几次。
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中
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③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
发言。)
④指导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2)
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
会……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
(毛主席回忆起毛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
你从中了解到毛岸英什么?
(从中了解到毛岸英的成长经历。)
感受到什么? <
br>(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
自居,严格
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②请把“这次怎么会……”省略的内容补起来?
(a. 这次怎么会牺牲了呢?b.
这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c. 这次怎么会不能回来了
呢?……)
③从这里的省略号你又感受到什么?
(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的无比悲痛。)
④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心里活动描写中感受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震惊和悲痛心情。
⑤再次简介毛岸英的成长经历。
⑥学生分享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
(3)“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①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中体会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的悲痛
心情。
②谈话过渡:彭总司令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是对烈士毛岸英
的尊重,
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方面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
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
子,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
想的呢?(学生自由交流。)
(4)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
痛,目光中流
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
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①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主席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
忙未能
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
做到的,也是合情合
理的。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板书:普通的父亲)
②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来表现毛主席的心情的?
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③引导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一个普普通通的父
亲心情。
(5)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①“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②毛主席做出了什么决定?
毛主席做出了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③从毛主席的决定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怀。(板书:超人的胸怀)
④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6)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
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
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
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
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①这段话中“踌躇”描写了毛主席的什么?
心理活动。
从中感受到什么?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主席签字时,他又迟疑了,毛主席在做艰难的抉择。
②毛主席在“踌躇”什么?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③从“黯然的目光”你感受到什么?
毛主席经历着巨大的悲痛。
④从毛主席“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毛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旦签字,
就意味着毛主席
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毛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艰难的抉
择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
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⑤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毛主席矛盾的心理。
⑥最后,毛主席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出示课件)
(7)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
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
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①“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
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
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
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
爱的父亲在床上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
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
此刻,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变得苍白无力,“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
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
br>②谁来谈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个诗句的理解?(学生各抒
己见,教师
引导。)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又有何妨。
③教师小结:从“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
巾。”和“青山处处
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我们能够想象到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
和一个
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我们不由得不说毛主席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更是伟大的领袖!请
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者部分课文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位父亲的平凡,在朗读中表现出这位领袖
的伟大。(
学生朗读。)
三、读写指导
1.谈话引导: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
和超人的胸怀。那么,课
文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1)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
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
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
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
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
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
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
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四、课堂总结
1.内容总结:本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
得知这
个恶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
感和伟人的胸怀。
2.写法总结:本文写作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
反映毛
主席的内心世界;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毛主席的性格特点。
毛主席,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
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
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
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
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五、能力提升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
表现做
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小练笔:写一写做某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要求:100—200字,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反映内心世界。
提示:在《青山处处
埋忠骨》一课中,我们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到了毛主席
得知毛岸英去世恶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
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我们可以借鉴这
样的方式来写一写自己面对某事时内心的踌躇,也可
以加入一些修辞手法来为自己的文章增
光添彩。
六、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3.以下任选其一
(1)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毛主席先后失去了包括毛岸英在内的六位亲人。
请你搜
集有关资料,并展示给同学们。
(2)学完了课文,我们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又产生了新的认识。如果
有兴趣,同学们
可以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办一张关于毛主席的手抄,建议手抄报围绕“普通的伟人”组
织
材料。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
来
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