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读老子《道德经》一得

温柔似野鬼°
550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19:5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悼念玛丽居里-督导工作总结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读老子《道德 经》一得
严春忠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
,
人们对其研究探讨
从未 间断
,
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众说纷纭
,
莫衷
一是。我认为“天人合一”
,
的思想理念、“道法
自然”的处事原则、“ 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
,

其思想精髓
,
值得认真研究
,< br>深刻思考。
一“、天人合一”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人类养生和环 境保护的哲学基础
《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
是从“道”的概念出发
,
间接从各个不同侧面进
行阐述的。“道”是虚空之间的一切有形世界与
无形 世界的本源
,
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
法则。“道可道
,
非常道” 。“道”是难以言说的
,
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道之为物
,
惟恍惟< br>惚。惚兮恍兮
,
其中有象
;
恍兮惚兮
,
其中有
物。”“道”就是这样一种似无而有
,
似有实无的
东西。“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
,
能化生万物。
天的处事方法就是天道。当证明了天道自然
,
天道就 成为表示自然规律的概念
,
老子认为天
道是人们行为应该效法的原则。在研究社会现< br>象时
,
老子发现天道和人道的不同
,
要求人们应
该效法天道。 当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时
,

现天和人都遵循着同一原则
,
就是纷 纭变化的
事物都要回归到他们的出发点
,
并且是一种永
恒现象
,所以叫做“常”。认识了常
,
就能包容一

,
处事公平
,
天下就会归从
,
也就能长久。人
们效法天道
,
做到虚受一 切包容万物
,
人与自然
才能和谐相处
,
呈现“天人合一”的状态。< br>老子认为
,
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
,
人们就
必须要按“道” 的要求
,
加强自身的修养。思想
上要淡泊名利
,
清心寡欲
,
虚静自守
,
包容一切
;
行为上要物我两忘
,
卑贱下 处
,
柔弱守中
,
处于
无争、无为、无欲的状态
;
待 人上不骄不躁
,
诚恳
谦虚
,
只作奉献
,
不求索取< br>,
行不言之教
,
处无为
之事。所有这些
,
既反映了“ 道”对个人修养的
要求
,
概括了中华文化关于做人的美德
,
也揭示< br>了人类养生的要诀。人们若能真正按“道”的要
求修身养性
,
进入清静无为、顺 其自然的境界
,
就能海涵自然精气
,
滋心养身
,
延年益寿。 对
“天人合一”的思想
,
还可以从人患疾病时其症
状变化中得到验证。人的疾 病产生
,
是由人体
内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
,
正不胜邪致使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其临床症状表现
,
又与天气的
阴阳消长相关
,
大 多数疾病在上午和白天症状
较轻
,
而到了下午和晚上
,
其病症就会加 重。原
因是上午和白天
,
人体阳气增强
,
又得天之阳气
的帮 助
,
则阳盛阴衰正胜邪
,
故病症就减轻
;

下午和 晚上
,
人体阴气渐盛
,
又遭天之阴气的侵

,
则阴 盛阳衰正不胜邪
,
所以病症加重。此

,
有些时疫性的疾病
,
往往随着季节性的变化
而产生或消失
,
就更能说明“天人合一”的道理了。
人类社会早期
,
生产力低下
,
科学技术不发
,
且人数少
,
生活需求简单
,
易于得到满足
,

对自然界的侵害不明显
,
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 水平的提高
,
人们
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
,
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
,
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当今世界人与自然无法处于相对平衡 状态
,

发性的暴风、暴雨、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频
发生
,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其
主要原因
,
是工业文明的发展
,< br>大量的废物和废
气任意排放
,
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
对 地
表和地下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利用
,
破坏了
植被和地壳结构
,< br>造成水土严重流失
;
大国搞军
备竞赛
,
无限止进行空中和地下 核试验
,
破坏了
大气层和地壳的相对稳定结构。
61


读书心得
二“、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事物间的关

,
是人们处事必须遵循 的原则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br>,
这是
老子在分析研究了宇宙各种事物的矛盾
,
找出
了人、地 、天、道之间的联系之后
,
所作出的论
断。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
,
人 受大地的承载之

,
所以其行为应该效法大地
;
而大地又受天的覆盖
,
因此大地应时时刻刻效法天的法则而运

;
然而“道”< br>,
又是天的依归
,
所以天也是效法
“道”的法则周流不息“
;
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
之母
,
其本性是无为的
,
其发展变化 是自然而然

,
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
,
因此说“道法自然”。实际上“自然”是“道”的自性
,
“道”本来就是自然无为的
人们 根据“道法自然”的思想
,
从思想和行
为上仿效自然
,
以确定处事原 则。按照自然的
要求处事
,
就要时刻保持清静无为
,
谦卑自处的心态
;
办事要顺应民心
,
遵从自然法则
,
做到量
力而行
;
始终不好胜争强
,
而要大智若愚
,
能委
曲求全
;
还要不追求名利
,
事成后就功成身退。
所有这些处事原则< br>,
既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

,
也概括了富有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 br>,
是值得
我们深入研究、继承和发扬的。
事实上
,
当代科学技 术进步的成果
,
也可看
作是不自觉地运用了“道法自然”的结果。人们
运用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
,
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化机制等
,< br>进行了深入
细致的分研究
,
发现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等
不同层次水 平上的一些特殊规律
,
可以应用到
遗传疾病。以上事实说明
,
我们对 “道法自然”
理解和运用
,
不能持消极和被动态度
,
而应在借
助现代科技手段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
不断地分
析自然现象
,
认清自 然中的奥秘
,
探索自然规

,
然后按照规律开发和利用自然
,
使之产生的
精神和物质财富
,
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
三“、无为而 治”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

人们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
依据“道”的理念看 世间万事万物
,
其生长、
发育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天地万物如此
,
人 的
思想行为方式也应该如此。人要按照“道”的
“自然”和“无为”的本性
,
保持“清静无为”状态
,
把握好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尺度
,
遵从事物
发展的客规律
,
而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横加干

,
使之最后出现“ 无为而无不为”的局面。天
下之事物极必反
,
阴极生阳
,
阳极生阴。 成事之

,
常以柔弱自处
,
大智若愚
,
反而成就他 千古
流芳。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将老子这种思想
,

结为“清静自正
,
无为自化”。
很显然
,
这里所说的“无为”
,
不是说什么事
都不做
,
而主要是指处事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
代替客观规律
,
积极引导其自然发展
,
最后达到
水到渠成的目的。而决不能理解为什么都不
想、不做
,
结果什么事都会自然而然的办好。唐
代李世民选择“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 治理天下
的指导方针
,
坚持“以静养民”的治理方略
,
造就
了“贞观之治”那样稳定而又繁荣的局面
,
也不
是什么事都不做
,
而 是对外不侵略
,
对内不扰

,
不加重百姓税负
,
让 百姓休养生息
,
才出现
现代工程技术上来
,
提出了仿生学和生物工程 “无为而治”的效果。
的理论。在宏观上
,
仿效自然界的鱼、鸟、蝙蝠、自然、无为虽 然很好
,
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
蛇等生物器官与自然界的空气、水等自然界物能够实行。 纵观世界各地
,
有的总想有所作为
,
质的特殊关系
,
设计制 造出各种不同形态和性机关算尽
,
反而不得成功
;
有的个人意愿想把国
能的轮船、飞机、声呐、雷达、响尾蛇式导弹等
,
家治理好
,
采用了种种措 施
,
最后却导致了国家
使其性能出现了飞跃。在微观上
,
根据生殖细
胞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DNA
等生命物质的结构和性能
,< br>模拟生殖环境
,
让人
工授精卵在试管内繁殖
,
产生出试管婴儿
;
运用
生物工程技术
,
人工合成胰岛素等蛋白质
;
对人
体的遗传基因进行科学分析
,
用生物技术诊治
62
的灭亡
;
有的不择手段拼命积累财富
,
却招来盗
贼等祸害
;
有的 拼命饮食营养补药
,
却促成了夭
亡短寿。所有这些
,
很重要的原因是 私心欲念
太重
,
刻意追求自己的目的
,
无法达到“清静无
为 ”的境界
,
最终物极必反
,
走向自己的反面。

生活中的小窍门作文-关于我爱我家的作文


考籍号查询-董事会邀请函


雨季开始了-暑假安排


上海职称英语考试报名-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苍海桑田是什么意思-朱自清散文


感受大自然的作文-五四青年节讲话


秋天的作文300字-化妆品公司管理制度


临沂职业学院-小学主题班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