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辑补

巡山小妖精
691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0: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捷报的意思-搽怎么读

《哀己赋》
蒙君子之博爱,垂迫望之握恩。(《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注引)


《征吴临行诏司马懿》
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全三国文》卷六)


《答邯郸淳上受命述诏》
淳作此甚典雅,私亦美日,联何以堪也哉!其赐帛四十匹。(《全三国文》卷五)


《诏雍丘王植》
皇帝问雍丘王,先帝昔尝非于汉氏诸帝,积贮衣服,使败于函痂箧之中。遗沼以所衣服被赐公王卿官僚诸将。今以十三种赐王。(《初学记》卷二十《赏赐》第二)


《成皋令沐并收校事刘肇以状闻有诏》
肇为牧司爪牙吏,而并欲收缚,无所忌惮,自恃清名邪?《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引《魏赂》


《机击令狐浚诏》
浚何愚!(《三国志。魏书·王凌传》注引《魏书》)


《禁诽谤诏》
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三国志·魏书·高柔传》)


《诏议迫崇始祖》
前奏以朝车迎中长侍大长秋特进君侯神主,然君侯不宜但依故爵乘朝臣也。礼有尊亲之义,可依诸王比。更议。(《全三国文》卷五)


《伐吴诏》
制诏。昔轩辕不为酌涿鹿之师,则蚩尤之妖不灭;唐尧不兴丹水之陈,则南蛮之难不平;汉武不行吕嘉之罚,则横浦之表不附;光武不加嚣述之诛,则陇蜀之乱不清。故曰:非威不服,非兵不定。孙权小丑,凭江悖暴,因有外心。凶顽有性,故奋武锐,顺天行诛。骁骑龙骧,猛将武步,或修勾践潜涉之口顽,或图韩信夏口之证愚。接舡以水攻阵,六军以陆横击,征南进运,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大司马及征东诸将,卷甲长驱,其舟队今已向济,今车驾自东,为之瞻镇。云行天步,乘衅而运。贼进退道迫,首尾有难,不为楚灵乾溪之溃,将有彭宠萧墙之变,必自色烂,不复血刃,宜慎终动静以闻。(《全三国文》卷五)


《诏群臣》
江东为葛,宁可比罗纨绮彀。(《太平御览》十六卷)


《诏群臣》
饮食一物,南方有橘,酢正裂人牙。时有甜耳。(《艺文类聚》卷八十六引)


《赐薛梯等关内侯诏》
薛悌,驳吏。王思,却嘉纯吏也。各赐关内侯,以报其勤。(《三国志·魏书·粱习传》注引《魏赂·苛吏传》)


《诏报孙邕》
生敬其人,死辞其室。追远敬终,违而得道者也。(《全三国文》卷六)


《制傍枝入嗣大位不得加父母尊号诏》
依汉祖之尊太上皇是也。且礼不以父命辞王父命,汉氏诸侯之入,皆受天子之命胤于宗也。而犹顾其私亲,僭拟天号,岂所谓为人后之义哉!后代若
诸侯入嗣者,皆不得追加其私考为皇妣为后也。敢有佞媚妖惑之人,欲悦时主,缪建非义之事,以乱正统者,此股肱大臣所当擒诛也。其著乎甲令,书之金策,藏诸宗庙,副乎三府。尚书中书,亦当各藏一通。(《全三国文卷五)


《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
吾殊不敢当之,外亦何豫事也!(《全三国文》卷六作“又令”。此题目为点校所加。)


《罢设受禅坛场令》
属出见外,便设坛场,斯何谓乎?今当辞让不受沼也。但于帐前发玺书,威仪如常,且天寒,罢作坛士使归。(《全三国文》卷六)


《禅让令》
泰伯三以天下让,人无得而称焉,仲尼叹其至德,孤独何人?(《全三国文》卷六。题目为点校所加)


《三让玺绶令》
冀三让而不见听,何汲汲于斯乎?(《全三国文)卷六)


《以李伏言禅代合符谶示外令》
以示外。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当也;斯诚先王至德通于神明,固非人力也。(《全三国丈》卷六)


《令》
树德垂声,崇化笃俗。(《全三国文》卷六)
道薄于当年,风颓于百代矣。(《全三国文》卷六)


《止群臣议禅代礼仪令》
当议孤终不当承之意而已。犹猎,还方有令。(《全三国文》卷六)


《与曹洪书》
五贤兴邦,二八登帝。(《全三国文》卷六)


《论太宗》
文帝慈孝,宽仁弘厚,躬修玄默,以俭率下,奉生送终,事从约省。美声塞于宇宙,仁风畅于四海。
文帝思贤甚于饥渴,用人速于顺流。(均见《全三国文》卷八)


《论周成汉昭》
或有方周成王于汉昭帝者,余以为周氏体圣考之淑气,禀贤妣之胎教,周邵为保傅,吕尚为大师,咳笑必含仁义之声,观听必觌礼义之容,弘践祚之义,隆太平之化,礼乐兴于上,颂声作于下。时成王年二十二,享国三十年。世永治长。德与年丰。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体不承圣,化不胎育。保失仁义之德,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深宫中。长妇人手矣,德与体并,智与性成,孝昭亡崩,年二十有一,承衰弊之世,牧凋落之民。臣无淑圣之智,身有短折之期,欲高隆周,岂不谬哉!(《全三国文》卷八,其附于《论周成汉昭》下,并注为《艺文类聚》十二引)


《诫子》
父母于子,虽肝肠腐烂,为其掩避,不欲使乡党士友闻其罪过。然行之不改,久矣人自知之。用此任官,不亦难乎!(《全三国文》卷七)


《酒诲》
酒以成礼,过则败德。而流俗芳沈,作《酒诲》。
孝灵之末,朝政堕废,群官百司,并湎于酒,贵戚尤甚。斗酒至千钱。中常侍张让子奉为太医令,与人饮酒
,辄制引衣裳,发露行体,以为戏乐。将罢,又乱其舄履,使大小差踦,无不颠倒僵仆,踒跌手足,因随而笑之。(《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八)
雒阳令郭珍,居财巨亿,每暑夏召客,侍婢数十,盛装饰,被罗縠,袒裸其中,使之进酒。(《太平御览》四百七十二)
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谗刺之,验其醉醒,是酷于赵敬侯以筒酒灌人也。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松尝以盛夏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二方化之。故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初学记》三、《太平御览》四百九十七)(上均见《全三国文》卷八)


《内诫》
三代之亡,由乎妇人。故《诗》刺艳妻,《书)【此处上传修正维基的错误后再更正】诫哲妇,斯已著在篇籍矣。近事之若此者众,或在布衣细人,其失不足以败政乱俗。至于二袁,过窃声名,一世豪士,而术以之失,绍以之灭。斯有国者所宜慎也。是以录之,庶以为诫于后,作内诫。
古之有国有家者,无不患贵臣擅朝,宠妻专室。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愚,入朝见嫉。夫宠幸之欲专受擅权,其来尚矣。然莫不恭慎于明世,而姿雎于闲时者,度主以行志也。故龙阳临钓而泣,以塞美人之路。郑袖伪隆其爱,以残魏女之貌。司隶冯方女,国色也,世乱避地扬州,袁术登城,见而悦之,遂纳焉,甚爱幸之。诸妇害其宠。给言将军以贵人有节志,但见时宜数涕泣,示忧愁也,若如此,必长见敬重。冯氏女以为然。后每见术辄垂涕。术果以为有心志,益哀之。诸妇因是共绞杀,悬之于厕梁,言其哀怨自杀。术诚以为不得志而死,厚加殡敛。袁绍妻刘氏甚妒忌,绍死,僵尸未殡,宠妾五人,妻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复见绍于地下,乃髡头墨面,以毁其形,追妒亡魂。戮及死人,恶妇之为,一至是哉!其少子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嫔说恶母,蔑死先父。行暴逆,忘大义,灭其宜矣。绍听顺妻意,欲以尚为嗣,又不时决定。身死而二子争国,举宗涂地,社稷为墟。上定冀州屯邺,舍绍之第。余亲涉其庭,登其堂,游其阁,寝其房。栋字未堕,陛除自若,忽然而他姓处之,绍虽登蔽乎?亦由恶妇。(《治要》)
上洛都尉王琰,获高于,以功封侯。其妻哭于室,以为琰富贵,将更娶安媵,而夺己爱故也。(《三国志·袁绍传》注)
(上均见《全三国文》卷八)


《论郤俭等事》

夫生者必死,成之必败,天地所不能变,圣贤所不能免。然而惑者望乘风云,与螭龙共驾,适不死之国,国即丹溪。其人浮游列缺,翱翔倒景,饥餐琼蕊,渴饮飞泉。然死者相袭,丘垄相望。逝者莫反,潜者莫形,足以觉也。(《文选》郭景纯《游仙诗》注张孟阳《七哀诗》注)
然人形性,同于庶类,劳则早毙,逸则晚死。(《意林》)
淳于意诊赵章,谓其命在五日,后至七日乃死。章嗜粥,内脏充实,故得延日也。(《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四)
陈思王《辨道论》云:“世有方士,吾王悉招致之,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郤俭。始能行气,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人。自王与太子及余之兄弟,咸以为调笑,不全信之。然尝试郤俭辟谷百日,犹有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能如是。左慈休房中之术,差可以终命。然非有志至精,莫能行也。甘始老而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王命郤孟节主领诸人。
一说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馀养性法,即可放用。大略云:“体欲尝少劳,无过虚,食去肥浓;节酸咸,灭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宝施写。秋冬闭藏,详别篇。” 武帝行之有效。王仲统云:“甘始左元放东郭延年行容成御妇人法,并为丞相所录问。行其术,亦得其验。降就道士刘景受云母九子丸方,年三百岁。莫知所在。武帝恒御此药,亦云有验,刘德治淮南王狱,得枕中鸿宝苑秘书。及子向,咸共奇之,信黄白之术可成,谓神仙之道可致。卒亦无验,乃以罹罪也。刘根不觉饥渴,或谓能忍盈虚。王仲都当盛夏之月,十炉火灸之不热。当严冬之时,裸之而不寒。桓君山以为性耐寒暑,君山以无仙道,好奇者为之,前者已述焉。(《博物志》七)
《博物志》又云:“魏王所集方士名:上党王真,陇西封君达,甘陵甘始,鲁女生,谯国华佗字元化,东郭延年,唐霅,冷寿元,河南卜式、张貂、苏子训,汝南费长房、鲜奴辜。魏国军吏河南赵圣师,阳城郤俭字孟节,庐江左慈字元放。右十六人。魏文帝东阿王仲长统所说,皆能断谷不食,分形隐没,出入不由门户。左慈能变形,幻人视听,厌刻鬼魅,皆此类也。《周礼》所谓怪民,王制称挟左道者也。
(上均见《全三国文)卷八)


《奸谗》
佞邪秽政,爱恶败坏。国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何进灭于吴匡、张璋,袁绍亡于审配、郭图,刘表昏于蔡瑁、张允。孔子曰:“是人殆。”信矣。古事已列于载籍,聊复论此数子,以为后之监诫,作《奸谗》。
中平之初,大将军何进,弟车骑苗,并开府,近士吴匡
、张璋,各以异端有宠于进。而苗恶其为人,匡、璋毁苗而称进。进闻而嘉之,以为一于己。后灵帝崩,进为宦者韩悝等所害。匡、漳忌苗,遂劫进之众,杀苗于北烟。而何氏灭矣。昔郑昭公杀于渠弥,鲁隐公死于羽父,苗也能无及此乎。夫忠臣之事主也,尊其父以重其子,奉其兄以敬其弟。故曰:爱其人者,及其屋乌。况乎骨肉之间哉!而进独何嘉焉?袁绍之子,谭长而慧,尚少而美。绍妻爱尚,数称其才,绍亦雅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别驾审配,护军逢纪,宿以骄侈不为谭所善,于是外顺绍妻,内虑私害,矫绍之遗命,奉尚为嗣,颖川郭图、辛评,与配、纪有隙,惧有后患,相与依谭。盛陈嫡长之义,激以细降之辱。劝其为乱,而谭亦素有意焉。与尚亲振干戈,欲相屠裂。王师承天人之符应,以席卷乎河朔,遂走尚枭谭,擒配馘图。二子既灭,臣无余绍遏因运(《全三国文》注:句有脱文)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北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其后败绩丧师,身以疾死,邪臣饰奸,二子相屠,坟土末干,而宗庙为墟,其误至矣。刘表长子曰琦。表始爱之,称其类己。久之,为少于琼纳后妻蔡氏之侄,至蔡氏有宠,其弟蔡瑁,表甥张允,并幸于表。惮琦之长,欲图毁之,而琮日睦于蔡氏,允、瑁为之先后。琮之有善,虽小必闻,有过,虽大必蔽。蔡氏称美于内。瑁、允叹
德于外。表曰然之,而琦益疏矣。出为江夏太守,监兵于外。瑁、允阴司其过阙,随而毁之。美无显而不掩,阀无微而不露。于是表忿怒之色日发,诮让之书日至,而琮坚为嗣矣。故曰容刀生于身疏,积爱出于近习,岂谓是邪?昔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君臣则然,父子亦犹是乎?后表疾病,琦归省疾。琦素慈孝,瑁、允恐其见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病,非孝敬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士民闻而伤焉。虽易牙杜宫、竖牛虚器,何以加此!琦岂忘晨凫北犬之献乎?隔户牖而不达,何言千里之中山。嗟呼!父子之间,何至是也!表卒,琮竟嗣立,以侯与琦。琦怒投印,伪辞奔丧,内有讨瑁、允之意。会王师已临其郊,琮举州请罪,琦遂奔于江南。昔伊戾费忌,以无宠而作谗,江充焚丰,以负罪而造蛊,高斯之诈也贪权,躬宠之阁也欲贵,皆近取乎骨肉之间
,以成其凶逆。悲夫!匡、璋、配、图、瑁、允之徒,固未足多怪,以后监前,无不烹俎夷灭,为百世戮试。然昧于一往者,奸利之心笃也,其谁离父子,隔昆弟,成奸于朝,制事于须臾,皆缘压隙以措意,托气应以发
事,挟宜愠之成画,投必忿之常心,势如憞怒,应若发机。虽在圣智,不能自免,况乎中材之人?若夫爱盎之谏淮南,田叔之救梁孝,杜邺之结二王,安国之和两主。仓庚之称诗,史丹之引过,周昌犯色以庭争,叔孙切谏以陈诫,三老抗疏以理冤,千秋托灵以寤主。彼数公者,或显德于前朝,或扬声于上世,或累迁而登相,或受金于帝宝,其言既酬,福亦随之。斯可谓善处骨肉之间矣。(上均见《全三国文》卷八)


《诸物相似乱者》
武夫怪石似美玉,蛇床乱蘼芜,荠(范)乱人参,杜衡乱细辛,雄黄似石留,黄鳊鱼相乱,以有大小相异。敌休乱门冬,百步似门冬,房葵似狼毒,钩吻堇与荇华相似,拔楔与卑解相似,一名狗脊。菊有二种,苗花如一,虽味小异,苦者不中食。野葛食之杀人,家葛种之,三年不收,后旅生,亦不可食。(上均见《全三国文》卷八)


《剑铭》
昔者周鲁宝刀孟劳,雍狐之戟,屈庐之矛,孤父之戈,楚越太阿纯钩,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君子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矣。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充炉,巨橐自鼓。灵物仿佛,飞鸟翔舞,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
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巴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露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柑,工非欧冶于,金非昆吾,亦一时之良也。铭曰:唯建安甘有四载二月甲午,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剑三,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厉以(石监)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其二名流采,色似采虹,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四两。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三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锋似霜。刀身剑挟,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
魏太子造百辟匕首二: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曙似朝日,名曰扬文。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才,状如龙文,名曰龙鳞。(《全三国文》卷八)


《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祷祝》
告豫州刺史,老聃贤人,未宜先孔子。不知鲁郡为孔子立庙成未?汉桓帝不师圣法,正以劈臣而事老子,欲以求福,良足笑也。此词之兴由桓帝。武皇帝以老子贤
人,不毁其屋。朕亦以此亭当路,行来者辄往瞻视,而楼屋倾颓,傥能压人,故令修整。昨过视之,殊整顿。恐小人谓此为神,安往祷祝,违
犯常禁,宜宣告吏民,咸使知闻。(《全三国文》卷六)


《太子》
余蒙隆宠,忝当上嗣,忧惶踧踖,上书自陈。欲繁辞博称,则父子之间不文也。欲略言直说,则喜惧之心不达也。里语曰:“汝无自誉,观汝作家书。”其言难也。(《全三国文》卷八)


《叙诗》
为太子时,北国及东阁讲堂并赋诗,命王粲、刘桢、阮璃、应(场)等同作。(《全三国文》卷七)


《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
[其一]
翩翩床前帐,张(可)以蔽光辉。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共)归。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

[其二]
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远望未为遥,蜘蹰不及共。(《玉台新咏》)(点校按,此诗《陈思王集》亦收)


《善哉行》
自惜奇薄,少离凶殃。(《文选》卷十六潘安仁《寡妇赋》注引)
喟然以惋叹,抱情不得叙。(《文选》卷二十六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注引)


《东阁诗》
高山吐庆云。(《文选》三十一《杂诗》注引)


《缺名》
汝南许劭,与族兄靖,俱避地江东,保吴郡,争论于太守许贡坐。至于手足相及。
君子谨乎约己,弘乎接物。

欲得二女充备六宫,佐宣阴阳,聿修古义。

结绳而治。

北海郑玄,学之渊府。

逾长城之阻。登单于之台。

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

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

火尚能砾石销金,何为不烧其布。

法者主之柄,吏者民之命。法欲简而明,吏欲公而平。

主与民有三求:求其为己劳,求其为己死,求其为己生。

桓灵之际,阉寺专命于上,布衣横议于下。千禄者弹货以奉贵,要名者倾身以事势。位成乎私门,名定乎横巷。由是户异议,人殊论。论无常检,事无定价。长爱恶,兴朋党。

应玚云:“人生固有人心。”答云:“在亲曰孝,施物曰仁。仁者有事之实名,非无事之虚称。善者道之母,群行之主。

如彼登山,乃勤以求高;如被浮川,乃勤以求远。唯心弗勤,时亦靡克。

尧崩,舜避尧子于南河之南;舜崩,禹避舜子于阳城?禹崩,益避禹于于箕山之阴。
(上均见《全三国文》卷八)



《失题》
博览群书。(《全三国文》卷七)
1st read 2010-3-27 23:44:13x00

圆英语-掠过的意思


smls-舵怎么读


明亮的的英文-崃怎么读


锄耰棘矜-狡狯


对不起的英文怎么写-盘剥


信念是什么-不亢不卑


老舍原名叫什么-良知是什么意思


frankly-齐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