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

绝世美人儿
894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0: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建树什么意思-改观的意思

《中国之命运》第一章 :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

我中华民族建国于亚洲大陆,已经有五千年之久了。世界上五千年的古国,到现在多成了历史的陈迹,惟有我们中国,不独巍然独存,且正与世界上爱好和平反侵略各国,为世界的正义公理,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共同努力于历史上空前的战争,并正向光荣的胜利与永久的和平之大道迈进。

我们知道:民族是自然成长的,国家是群力造成的。我们中华民族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共御外侮以保障其生存,集中群力以缔造其国家。中华民族因其宗支不断的融和而其人口亦逐渐繁殖,乃至于强大,于是国家的领域亦相随扩张,然而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超越其自然成长所要求的界限,亦从没有向外伸张其国家武力的时候。如有外来侵略的武力,击破我们国家的防线,占据我们民族生存所要求的〔第2页〕领域,则我们中华民族,迫不得已,激于他所受的耻辱和他生存的要求,乃必起而誓图恢复,达成其复兴的目的。

就民族成长的历史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多数宗族融和而成的。融和于中华民族的宗族,历代都有增加,但融和的动力是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和的方法是同化而不是征服。在三千年前,我们黄河、长江、黑龙江、珠江诸流域,有多数宗族分布于其间。自五帝以后,文字记载软多,宗族的组织,更班班可考。四海之内,各地的宗族,若非同源于一个始祖,即是相结以累世的婚姻。诗经上说:「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就是说同一血统的大小宗支。诗经上又说:「岂伊异人,昆弟甥舅」,就是说各宗族之间,血统相维之外,还有婚姻的系属。古代中国的民族就是这样构成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中国全体的国民,都有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崇高的伦理观念,与博大的仁爱精神,决不是徒托空言的。

秦汉时代,中国的武力彪炳于史册,而迹其武功,在北方则是为民族生存求保障,在南方则是为民族生活求开发。中国西北沙漠草原地带的宗族,往往向中原农业地带流徙,引起或大或小的战争,当时政府对于这些游牧宗族,于其侵犯则御以武力,于其归顺则施以文治。所以这个时期,中国北方的领域,北度沙漠,东至辽东,西达于葱岭。同时,逐渐开发东南的农业,因之而西南的高原地带,与中原的经济已有密切的联锁。所以这个时期,中国南方的领域,南至于南海,东至于吴越,西南至于交趾。由于生活的互赖,与文化的交流,各地的多数宗族,到此早已融和为一个中华大民族了。

三国时代,中原虽陷于割据分争,然而三国政府仍各为民族的生存,继两汉的余绪,或整顿边
陲,〔第3页〕或开发荒僻。西晋遭五胡之乱,汉族南渡,黄河流域为匈奴鲜卑诸族所割据。然而此诸宗族,皆渐趋于汉化。故苻秦与元魏,虽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有短有长,莫不袭中国的衣冠,行中国的政教。隋唐大统一的局面,实为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民族融和的总收获。这个时期,民族之内,宗支之繁多,文化之丰盛,举葱岭以东,黄海以西,沙漠以南,南海以北,所有全领域的宗教、哲理、文学、艺术、天文、术数、法律、制度、风俗、民情,亦已网罗综合而冶于一炉。

宋代的国防,不足以保障民族生存的领域。契丹(辽)与女真(金)都是中国北部与东北方面生活未能完全同化的宗族。他们乘宋代民风委靡,政治纷乱,军事衰颓之际,并吞四邻各宗族而成为强悍的势力。他们虽先后入据中原,然他们仍先后浸润于中原的文化之中。蒙古的兴起,与契丹女真,事同一例。成吉斯汗马蹄践踏的版图,超越了中华民族生存所要求的领域以外,然而自忽必烈称帝以后,中国固有领域以外的部分即与中国的国家组织分离,因而忽必烈以下的宗支,独同化于中华民族之内。满族入据中原,其宗族的同化,与金代相同。故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与汉族,实已融为一体,更没有歧异的痕迹。

由于上述,可知中华民族意识的坚强,民族力量的弹韧,民族文化的悠久博大,使中华民族不受侵侮,亦不侵侮他族。惟其不受侵侮,故遇有异族入据中原,中华民族必共同起而驱除之,以光复我固有的河山。惟其不侵侮他族,故中华民族于解除他互相轧轹互相侵陵的痛苦与祸患的同时,能以我悠久博大的文化,融和四邻的宗族,成为我们整个民族里面的宗支。简言之,我们中华民族对于异族,抵抗其武力,而不施以武力,吸收其文化,而广被以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过程里面最为显?的特质〔第4页〕与特征。

就民族生存的领域来说:我们中国国家的领域,以民族生存所要求为界限,亦即以民族文化所维系为界限。故我们中国在百年以前的版图,一千几百万方公里之内,没有一个区域,不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所必需,亦没有一个区域不是中国文化之所浸润。版图破碎,即为民族生存的割裂,亦即为民族文化的衰落。故全国国民必引为国耻,非至于河山光复,不能停止其雪耻救亡的运动。

在中国领域之内,各宗族的习俗,各区域的生活,互有不同。然而合各民族的习俗,以构成中国的民族文化,合各区域的生活,以构成中国的民族生存,为中国历史上显明的事实。这个显明的事实,基于地理的环境,基于经济的组织,基于国防的需要,基于
历史上命运的共同,而并不是全出于政治的要求。

以地理的环境而论,中国的山脉河流,自成完整的系统。试由西向东,加以鸟瞰:由亚洲屋脊之帕米尔高原,北路沿天山阿尔泰山脉以至于东三省,中路沿昆仑山脉以至于东南平原,南路沿喜马拉亚山,以至于中南半岛。在三大山脉之间,有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诸流域。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即在这几个流域之间,没有一个区域可以割裂,可以隔离,故亦没有一个区域可以自成一个独立的局面。

以经济的组织而论,在上述的完整山河系统之下,各个区域各有其特殊的资源与特有的土壤,所以各区域的生活,或为狩猎,或事游牧,或进于农工,或宜于矿冶,或专于鱼盐;其分工基于自然的条件,其交易出于生活的必需。故远在铁路轮船发明使用之前,彼此之间,商业往,即至为繁密。此经济共同生活,亦即为政治统一以至于民族融和的基础。

以国防的需要而论,上述的完整山河系统,如有一个区域受异族的占据,则全民族全国家,即失其自卫上天然的屏障。河淮江汉之间,无一处可以作巩固的边防,所以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内外蒙古、新疆、西藏,无一处不是保卫民族生存的要塞。这些地方的割裂,即为中国国防的撤除。更由立国的资源来说,东北的煤铁与农产,西北的马匹与羊毛,东南的钢铁,西南的钨锡,无一种不是保卫民族生存的要素。这些资源的丧失,亦即为国基的毁损。

至于各宗族历史上共同的命运之造成,则由于我们中国固有的德性,足以维系各宗族内向的感情,足以感化各宗族固有的特性。四邻的「朝贡」,中国常答以优厚的赐与,从没有经济侵略的企图。四邻的战争,中国常保持「继绝世,举废国」的大义,从没有乘人之危以并吞其领土的政策。所以四邻各宗族,其入据中原部分,则感受同化。其和平相处的部分,则由朝贡而藩属,由藩属而自治,各以其生活的需要与文化的程度为准衡。并且每一藩属内附与同化的过程,常各有长期的历史。即如蒙古,由周代的玁狁,秦汉的匈奴,已开内附与同化之端。自此以后,突厥之在初唐,契丹之在晚唐与两宋,蒙古之在明清,皆迭有内附与同化的历史。新疆则春秋时代,秦国称霸西戎,继之以汉代之通西域,唐代之定天山,而成之以元清两代的开拓。这两个区域,归化中国的期间,皆绵互至二千余年之久。西藏则自吐藩改宗佛教,内向隋唐以来,元代则隶于宣政院,清代则隶于理藩院,其向化亦超过一千三百年以上。至于东北,则比其它边区之内向更早,肃慎的内附,始于周代。汉族的开发
,盛于两汉。中经隋唐宋元明,都是汉族与东胡共存的区域。迄于清代,则农工商业的经营,更全赖汉族的努力,即满族亦同化于〔第6页〕中华民族之中。台湾、澎湖列岛本是汉人开发的区域,屹峙东南,久为我们中国的屏藩,迄至明末,乃为荷兰人所侵据,而终为我郑成功所收复,其事迹真可歌可泣。中国对于中南半岛各宗族关系更深。存亡继绝的义师,济弱扶倾的战役,真可谓「史不绝书」。总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即为各宗族共同的命运的记录。此共同之记录,构成了各宗族融合为中华民族,更由中华民族,为共御外侮以保障其生存而造成中国国家悠久的历史。

这一部悠久的历史,基于中华民族固有的德性,复发扬中华民族崇高的文化。我们知道:中国国民道德的教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而中国立国的纲维,为礼义廉耻。在这八德和四维熏陶之下,中华民族,立己则尽分而不渝,爱人则推己而不争。义之所在,则当仁不让,利之所在,则纤介无私。不畏强梁,不欺弱小。积五千年的治乱兴亡,以成就我民族明廉知耻,忍辱负重的德性。惟其明廉,故能循分,惟其知耻,故能自强。循分故不陵侮异族。自强故不受异族的陵侮。惟其忍辱,故民族的力量是内蕴的而不是外着的。惟其负重,故民族的志气是持久的而不是偶发的。由此种德性的推演,故中华民族的各守派及其国民皆能为大群牺牲小体,为他人牺牲自我,而养成其自卫则坚忍,处世则和平,更进而以「存亡继绝,济弱扶倾」的仁爱之心,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忠恕之道。所以五千年来,东南亚各民族或内附而同化,或相依而共保,或独立而自存,各顺其民志民心,各随其国情民俗,各发展其文化之所长,以贡献于人类共同的进步。

近百年来,中国国势陵夷,民气消沉,开五千年从来未有的变局。中华民族生存所要求的领域既忍〔第7页〕受割裂的痛苦,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与压迫,更斲丧我国家民族的生机。纵观我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记录,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存亡,虽相乘而迭见,然而这一百年间,国家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伦理、与心理各方面,无不颓风外暴,危机内伏,几将毁灭我再生的基础,杜绝我复兴的根源,实为历史先例之所无。若非由我 国父倡导三民主义,领导国民革命,则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命脉,必已在日寇蚕食鲸吞之下,为朝鲜之续。幸赖我先知先觉的 国父鹰扬其大仁大智凝结而成的武勇,以中国的自由平等为目的,唤起民众,奋斗至四十年之久,乃纳全国国民一致的要求于正轨;并在弥留之际,确定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中国
国民革命的第一个目标,复将这个未竟的大业,留给我们后死的同志,和全国的国民,继续奋斗,迄于今日,终获初步的成功。于是民族复兴之机,国家再生之望,摆在我们全国国民的面前。中正身当我中华民国独立自由重新发轫之初,抚今思昔,策往励来,特陈述我国家民族百年的经历,指出我国家民族今后的方向。尤望我全国国民深切认识我中国的命运,担在我全国国民的双肩,而决于战局发展的今日,绝没有瞻顾徘徊的余地,更不容有盲从倚赖的心理。愿我全国同胞共同体察而力行之。

有机物是什么-简素


热爱近义词-掂量的拼音


shadow是什么意思-锐不可当读音


跃跃欲试的意思-怒的反义词


闲花落地听无声-蒹葭怎么读


nacl溶解度-质押是什么意思


公斤和磅的换算-理想的近义词


钟字开头的成语-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