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筋气血理论指导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萌到你眼炸
725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0: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州文艺职业学院-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第38卷第7期 

1425・ 
从经筋气血 理论指导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孟凡萍 ,胡志俊 ,钱雪华 ,唐占英 ,指导:施杞 < br>(I.上海中惬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200032;2.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上海200032) 
摘要:文章从经筋气血理论及动静力平衡失调来综述颈椎病发病病理及针刀对神经 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依据,概述 
了近年来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概况,认为“经筋失衡,气血失和 ”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的根本病理机制。针 
刀能够松解了软组织、血管神经的粘连,疤痕和挛缩,达 到“舒经理筋,调和气血,恢复平衡”的作用。针刀治疗神经根型 
颈椎病疗效明显,较好的临床疗效显 示了针刀疗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经筋;气血;针刀;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7—1425—03 
T he Understanding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by 
Akupotomye based on Meridian Sine w qi and Blood Theory 
MENG Fan-ping ,HU n ,QIA N Xue—hua’,TANG Zhan-ying ,advisor:SI Qi 
(1.Lo nghua Hospital Afiflie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 fTCM,Shanghai 200032,China; 
2.Shanghai Univeri sty ofTCM,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Base d on the meridian sinew qi and blood theory and th e dynamic and static imbalance,the pathology of th e Cervi— 
cal spondylosis and the treatment bas i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by a kupotomye and the treatment situation in 
sever al years are described.And meridian sinew imbalanc e,disorder of qi and blood are the basic pathology  for Cervical spondylo・ 
sis of Ne e Root Type. Akupotomye can release the conglutination,sear and  contracture of parenchyma,blood vessel and neural , 
SO as to dredge meridian sinew,attemper qi a nd blood and restore the balnace.It is signiifcant  of th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rt- 
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by Akupotomye,the better clinic al effect demonstrate the science and practica1.of  Akupotomye. 
Key words:meridian sinew;qi and b lood;akupotomye;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因颈部椎间盘退 
染) 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 
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包括咽喉部感 
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 
蒸920令人舌本肿胀,语言蹇涩, 腹胁坚硬,四肢不举,身 
三焦无病,因大便闭久,粪填坚实,阻塞肛门,药不能 
体沉重,面 目焦黄,不得安卧,而唇干口燥也。”热盛则 透,固非导不出。然柿性寒凉收敛,宜以清油贯人,复 
伤阴,阴血亏虚,肠胃枯槁,不得转输,大便燥结,正如 
取棉花烘热,熨于肛门,使阳气布达,阴寒自 散。阳主 
郑寿全《医法圆通》所说,“因阴虚者,由火旺伤血,血 
开,阴主阖。依方施之, 亦不见效,乃求治于家叔白衢, 
液枯槁,肠中之糟粕干涩不行,如船舟之无水而停滞不 
诊毕 谓日:汝等所服之方、所到之物,一一合法,但当开 
动也”。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用生地 、白 
弓出矢,若蜷困在床,弓不能开,矢无力送。急宜扶起 
芍、当归滋阴养血,火麻仁缓脾 生津、增液润肠,丹皮凉 
站立,置几于前,两手按之,势如大便,半刻而粪下…。 
血、除燥 火,泽泻清泄脾家湿热,妙在加麦芽、神曲消食 
按 此为诸治便秘大法。《重订严氏济生方・秘 导滞,以治病因。 
结论治》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平居之 
5便秘治法 
人,五脏之气贵乎平顺,阴阳二气贵乎不偏,然后津液 
马光吾兄之女,幼食生柿过多,收涩大 便,闭结不 
流通,肠胃益润,则传送如经矣。摄养乖理,三焦气涩, 
解,马兄自以承气汤下 之,又用蜜煎导法,毫不为动。 
运掉不行,于是乎壅结于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 
延至 六日,胀痛欲绝,势莫能支,商治于余。余日:兄女 
六腑以通为用,气机郁滞,则升降失调,传导失职 ,糟粕 
内停,即《金匮要略・便秘统论》所提“气内滞而物不 
收稿日期:2010—11— 08 
行”。久卧伤气,便秘之人,若久卧少动,则脏腑之气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创新团队( 沪教委科【20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愈加不得运转,虽用药合度,药至病所,正邪交争,然亦  
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7CB512700);上海市卫生局科 
难以奏效也 ,仍需稍加活动,激发气机,因势利导。此 
研基金计划(2008L023A) 
案先用承气 法不效,继用蜜煎导法及清油灌肠亦不效, 
作者简介:孟凡萍(1984一),女,河南鹤壁人,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脊 
原因就在于此,必得站立,两手按几,方能开弓出矢。 
柱相关性疾病 临床与基础。 
参考文献 
通讯作者:胡志俊,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脊柱 相关性 [1] 方略.尚友堂医案[M].陈嘉训,点校.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 
疾病的中医康复 ,E~mail:hzjz1062@163.Conr。 
社.1993:1. 


1426・ 
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 
征的综合 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 
类型,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大量的临床实践显示 < br>针刀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以下 
我们结合近期文献对其治疗原理及疗效进行 初步的分 
析论述。 
1颈椎病发病机理研究 
1.1 颈椎病与“经筋失衡”的理论 来源 
中医学对颈椎病症状论述主要见于“痹”、“痉”、 
“痿”、“项强”、“头痛”、“ 眩晕”、“颈筋急”、“颈肩痛” 
等条目之下。这些本质上都是经筋受损的表现。十二 
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 
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均起始 
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其 
中跟颈椎病变关系密切的经筋有:足太 阳经筋、足少阳 
经筋、足少阴经筋、手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阳明经 
筋。《灵枢・经筋 》:“足太阳之筋,……上挟脊上项; 
……
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病  
……
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 
右摇。……名日仲春痹也 。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 
前,循耳后, 七.额角,交巅上,……其病……上引缺盆、 
膺 乳、颈维筋急。……名日孟春痹也。足少阴之筋, 
……
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 阳之筋合。 
……
名日仲秋痹也。手太阳之筋……其病……绕肩胛 
引颈而痛,应耳中 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 
则为筋痿颈肿,……名曰仲夏痹也。手少阳之筋,…… 
上绕H需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病当所过者, 
即支转筋,舌卷。……名日季夏痹也。手 阳明之筋 
……
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骨禺上颈;……其 
病当所过者, 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
名日孟夏痹也。”可见颈椎病的部分病理表现与 
经筋病变相似相同,主要是手三阳和足太阳、少阳、少 
阴经筋的病变。治疗相应的经筋病变, 即可缓解颈椎 
病的临床症状。 
1.2颈椎病与筋结病灶点 
《灵枢・经筋》:“治 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 
为输。”明・张介宾《类经・十二经筋痹刺》“以痛为 
输,即 其痛处是穴也。”《素问・五脏生成篇》“诸筋者 
皆属于节”,即“筋结”,或“结筋点”。从生物力 学结合 
中医古典“十二经筋图形”标记的生理“筋结点”对人 
体动态活动过程经过认真的考 察认定,机体的动态活 
动具有犹似古典十二经筋图像的线力作用。当这些线 
力群牵拉力“超 阈限”地作用于其两端的应力点时,便 
可导致应力点发生病理性的“筋结点”。而后由点到 
线、由线到面、再由面的一维向多维化演进,最终导致 
经筋病变点、线、面及多维性病变系列的形成。 这便是 
人体经筋体系生理病理的基本点 。现代医学与经筋 
“筋结”病灶很相似的一个概念 是“扳机点”(Trigger 
Points,Trps),其基本内涵是:在骨骼肌纤维中可触及 
的紧张性条索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 j。筋结病灶 
点对机体产生恶性刺激,使局部筋肉的 收缩均衡失调, 
并引起牵张、牵涉反应异常,筋脉结聚使局部产生异常 
压迫,造成经络气血 循环发生阻滞。。 。 
现代医家在研读《内经》经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 
临床实践,对经筋 理论又有进一步的论述,黄敬伟著 
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第38卷第7期 
《经筋疗法》, 吕嘉戈著《气功医学之经筋学说》,韦坚 
等著《经筋疗法》,薛立功著《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 疗学》,黄国松著《经筋手疗法图解》 J。这些都更充 
实了经筋理论的内涵。从现代医学解剖学 的角度来认 
识,经筋的解剖学实质相当于四肢与躯干部位的软组 
织,及肌腱、筋膜、关节囊 、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问盘 
等软组织 。薛立功等 则倾向于从运动力学角度阐 
释十二 经筋是身体的12条力线及其相关结构。王 
雨 认为经筋是肌肉(主要是肌腱和韧带)以及周围 神经。 
1.3 “经筋系统”是颈椎动静力平衡的基础 
据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颈椎生物 力学失衡是引起 
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j。正常人的颈椎稳定性有两大部 
分组成” ①内源性 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 
连的韧带结构,维持静力平衡;②外源性稳定:主要为 
附着于颈椎的颈部肌肉,维持动力平衡。维持脊柱动 
力平衡的经筋系统是保持颈椎姿势、曲度的必需条 件。 
外源性稳定在某种意义上比内源性稳定更重要。施杞 
建立了“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 盘退变模型”lj 和 
“去前肢诱导动静力失衡性大鼠腰椎问盘退变模型” 
“ 

证明了退变性脊柱病“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 
主”的发病机理;建立了“风寒湿痹证大鼠 模型”” ,该 
模型的成功建立,进一步验证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 
失衡为主”的退变性 脊柱病病机学说,将中医“痹证” 
理论引入退变性脊柱病的实验研究中,提出“经筋、筋 
骨 系统”是脊柱动静力平衡的基础。即风寒湿刺激导 
致颈椎肌肉痉挛,局部缺血缺氧,出现动力性平衡失  
调,并进而影响颈椎间盘,椎间隙变窄,韧带松弛,脊柱 
不稳,出现静力性平衡失调,加速 了椎问盘的退变,经 
筋劳损。因此,颈椎动力性失衡往往先于静力性失衡, 
但静力性失衡是 导致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注意到“恢复颈椎平 
衡”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性。 
1.4 “经筋失衡,气血失和”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 
的根本 病理机制 
《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说明 
经筋系统通过对骨骼的约束, 附在骨上收缩与弛张,产 
生屈伸和旋转运动。施杞等 发现“痹阻经筋,筋骨 
失衡,气血失 和”是退变性脊柱病的中医学病理基础。 
退变性脊柱病病程往往较长,早期风寒湿邪久留经筋, 并流注经络、血脉,导致“荣血泣,卫气去”,临床表现 
为“不通则痛”;该病中、后期,往往正 不胜邪,缠绵不 
愈,所滑“积劳受损,经脉之气不及贯串”,“血气不和, 
百病乃变化而生 ”,引起气虚血瘀。气虚则推动无力, 
血瘀滞不行;瘀血之不除,新血不可生;气碰尤援,血行 不畅,不仅引起“不荣则痛”,而且加重“不通则痛”。 
所以说退变性脊柱病的根本病理机制是“ 痹阻经筋, 
气血失和”。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现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 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颈 
椎间盘退变基础上诱发钩椎关节退变、关节突关节、关 
节囊及韧带等 组织退变,使神经根受到挤压和刺激,神 
经根硬膜袖可继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渗透性升高 
和循环障碍,根袖继发肥厚粘连及纤维化变,使神经根 
在炎症、水肿等诱因的刺激下产生根性症状, 其治疗主 


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第38卷第7期 

1427・ 
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一致认 
于针刺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说明小针刀疗法明显优于针刺疗法,且 针刀组远期疗 
效也高于针刺组。 
朱少荣[2 8O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组,分为针 < br>刀组45例,牵引推拿组35例,结果:针刀组的总有效 
率高于牵引推拿组,差异有显著差异( P<0.05),针刀 
为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非手术治疗应视 为颈椎病的首选和基本疗法 15]。西 
医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颈托、消炎止痛、扩张血管、营 < br>养神经的药物及物理治疗。主要作用是在急性期脱 
水、消除炎症和改善血循,效果有限。对缓解 期的病程 
进展和防止复发却无能为力。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内 
服、外敷,推拿手法、牵引、功 能锻炼(导引)等手段改 
善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针刀疗法是中医针灸理论和 
现代医学的解 剖学、生物力学的结合,对骨退行性变及 
组的远期(治疗结束3个月后)总有效率高于牵引推 
拿组,说明针刀疗法优于牵引推拿疗法。 
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经筋失衡,气血失和”是 
颈椎病发生的根本病理机制,针刀能够松解了软组织、 
血管神经的粘连,疤痕和挛缩,达到“舒经理 筋,调和 
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疗效明显,具有见效快、方法简 
单、经济适用等特点。李树人  主编的《疼痛治疗手 
册》列专门章节进行介绍,并指出针刀疗法是现代疼 
痛治疗的常用方 法之一。以下是对针刀治疗神经根型 
颈椎病的疗效评价。 
3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自从已故的朱汉章先生创建针刀技术与理论以 
来,针刀方法就逐步被临床医生接受并发展, 较好的临 
床疗效显示了针刀疗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神经根 
型颈椎病的治疗方面,疗效尤 其明显。陈梅等 对 
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组,分为针刀组40例, 
针刺组40例 ,牵引组40例,针刀组总有效率95%,针 
刺组总有效率72.5%,牵引组总有效率77.5%, 针刀 
组疗效优于针刺组、牵引组(尸<0.O1)。陈卓伟 对 
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 针刀配合牵引法作为治疗 
组,设65例采用西药配合牵引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与 
对照组总有 效率分别94.2%和81.5%,两组疗效有显 
著性差异(P<0.O1)。林木南” 对60例神 经根型颈 
椎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针刀推拿)30例和对照组 
(推拿)30例,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 
效率为8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 疗前后各自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部疼 
痛与不适、手指疼痛与麻木、颈椎活动度、颈 棘压痛与 
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肩部疼痛与 
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 、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 
拉试验、感觉、腱反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1)。对照组治疗后颈部疼痛与不适、肩部疼 
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颈椎活动度、颈棘压痛 、椎 
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与治疗前相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P<0.05);而 感觉、腱反射与治疗前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P>0.05)。林木南Ⅲ 对10例神经根 
型 颈椎病针刀结合推拿治疗前后电生理检测分析,正 
中神经(感觉/运动)、尺神经(感觉/运动)、桡 神经(感 
觉/运动)的传导速度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 
提示针刀治疗后受 累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增快:检查 
10例患者的50块肌肉,均有神经源损伤,受损肌肉和 
受累神经的分布与受累颈神经根是一致的。肌电图显 
示:经过针刀治疗后2个月,受损肌肉有着不同程 度 
的修复。因此,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种可行的 
确实有效的方法。朱汉章 对221 例神经根型和椎 
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分为针刀组115例和针 
刺组106例,针刀 组的近期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针 
刺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刀 组的远期(治疗结束6个月后)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 
气血,恢复平衡”的作用。而且针刀治疗神经 根型颈 
椎病疗效显著,深入研究可以开辟出全新的骨退行性 
变治疗理念。 
参考文 献 
[1]施杞.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95. 
[2 ] 黄敬伟,黄艺.中华经筋疗法的临床发掘应用研究[J].中国针灸, 
1997,17(7):4 13—414. 
[3] 王岩松,姚猛.肌筋膜扳机点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 
报,2001,35(3):230—231. 
[4]韩红,王淑娟.经筋病累及病症的现代针灸疗 法及机理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12—13. 
[5] 黄福开,冯岭.经筋理论与中医外治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 
2008,17(3):3—6. 
[6]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 [7]薛立功.经筋理论的探讨与发挥[J].中国针灸,1997,17(11): 
698—6 99. 
[8]王雨,十二经筋病候与针灸临床[J].中医杂志,t989,30(5):20— < br>21. 
[9]和中.生物力学导论[M].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6:126. 
[10]Pope MH,Panjabi M.Biomechanical definition s of spinal instability 
[J].Spine,1985,10(3):2 55—256. 
[11]YJ Wang,Q Shi,ww Lu,KC Cheung,et a 1.Cervical Intevrertebrla 
Disc Degeneration In duced By Unbalanced Dynamic and Static 
Forces: A Novel in Vivo Rat Model[J].Spine,2006,31:1532— < br>1538. 
[12] QQ Liang,Q Zhou,M Zhang,W Hou,et a].Prolonged upright posture 
induces degenerat ive changes in intervertebrla discs in rat lumbar 
spine[J].Spine,2008,33:2052—2058. 
[13]施杞,郝 永强,彭宝淦,等.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一颈椎病动 
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 报,1999,13(1): 
52—56. 
[14]施杞.从“痹”论治颈椎病[J].世 界中医骨科杂志,2005,7(1): 
165—168. 
[15]李增春,陈德玉,吴德 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 1799. 
[16] 李树人,杭燕南.疼痛治疗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 007:215—227. 
[17] 陈梅,施晓阳,李玉堂.针刀与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 
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7):5—6. 
[18] 陈卓伟. 针刀配合颈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J].实用 
医学杂志,2007,23(6):911 —912. 
[19]林木南,刘建华,刘献祥,等.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 
征比 较研究[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16(3):248—250. 
[20]林木南.针刀治 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电生理变化[J].中国临床 
康复,2006,10(7):124—127. 
[21]朱汉章,权伍成,张秀芬,等.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针灸,2 006,26(5):316—318. 
[22] 朱少荣,舒慧,李晖.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 型颈椎病临床 
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7):4—6. 

未来的海洋-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匈牙利首都-小学体育工作总结


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我读懂了友谊-高考笑话


个人先进事迹-青年节演讲稿


英语三级成绩查询-大连国税


浮沉经典语录-焦作人事


中秋节作文300-烟台十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