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经》标本逆从论看《伤寒论》
古代文学常识-优秀教研组申报材料
中医研究2002年2月第15卷第1期TCM
Res.February
20
02V01.15No.1
受温热疫毒,邪陷心包亦可见项强,西医以颅内病变
多见此证。虚者
以失血、大汗,高热伤阴,津血耗损,
筋脉失养而致项强。
笔者在《中医内科临证备要・抽搐》
文中将痉、项
强病因病机归纳三个方面:其一感受风寒湿邪。壅
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而拘挛。其
二感受火热疫毒之
气,热犯厥阴,肝风内动,发为抽搐。其三久病及肾,
水不涵木,引动肝风,
风上相煽;或伤阴失血、水亏于
下,肝阳暴涨皆可引动肝风而抽搐。以上说明临床
以风(内风、
外风)而致强者为多见。
湿邪为致病因素,其性粘滞,易阻塞气机,伤人
阳气。湿邪郁阻足太阳
经脉也可致项部转侧不利;
湿邪与他痉有关者,上述所言风痰痉、痰火痉。因湿
邪是产生痰的主
要病理因素,湿聚而成痰。痰与风
邪相博可发为痉;痰湿郁而化火,痰火煎灼而致痉。
以此可言
:痉项强可属于湿。《医宗金鉴・杂病心法・
痉》一方面论述了痉病的危候一方面列举方药“痉证
脉散多应死,反张离席一掌亡,眼小目瞪昏不语,额
汗如珠命必亡。”常用方如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
,小
续命汤,桂枝加附子汤等,基本上为祛风散寒药,而
祛湿药兼有之,因而“皆属于湿”不能
概言之。
(编辑张大明)
文章编号:1001—6910(2002)01—0011—03<
br>・豫医双璧・
从《内经》标本逆从论看《伤寒论》
张跃华
(三门峡市人民医院,
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本篇根据《内经》“标本逆从论”,较详细地论述了仲圣
具体
模范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原则,并对此理论进一步充实和
《伤寒论》中用到“本”字达10次以上。如10
4
条“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
药下之……”。其“本”和“今”即是
“本”和“标”之意。
又如“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
五日,至阴经上,
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
也”(384条)。144条“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与小柴胡
汤”。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痞不
解……”。98条“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
……”等等。其“本”有指原发病者
,有指其素体虚实
者,有指发生新病原因的,有指原有症状者等,且其
“本”与“今”相对应,
明显为标本之意。在对标本理
论的运用上更加广泛。
1.1病机为本,症状为标
如11
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
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
骨髓也”。此即辨其寒热真假,当审清病机。又如
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
必悉
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
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即言治疗
当以病机为本,不必以症状多寡,误治与否受影响。
又如同为痞证,仲师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
发展。认为《伤寒论》仍以标本概括疾病对立的双方,辨证上
以病机为本
、症状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阳为本、阴为
标;病为本、工为标等几个方面。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
求其
本,标本轻重分缓急,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或正治或反
治;药量调整,药味加减,以
药病相应为原则,对后世临床具
有很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标本逆从论治法
中图分类号
:R222.15文献标识码:A
《内经》认为:疾病虽多,不外阴阳;病证虽杂,不
外标本;
治法虽繁,无非逆从。故《素问・标本病传
论》日:“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
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
本是指草木之根,标是指草木枝叶末梢,通常以
标本
比喻相关而又对立的事物。《内经》正是把标本的概
念引申到人体及疾病等方面,如六气之
标本,风寒湿
热燥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病为本,工为标”,内
脏为本,肢体为标;先
病为本,后病为标等,并提出了
“标本相移”的理论。《伤寒论》不仅把此标本理论有
机地运用
于辨证施治过程中,而且对此给予进一步
充实和发展。
1标本理论的应用
收稿日期:2
001—04—20
万方数据
・12・
中医研究2002年2月第1
5卷第1期TCbt
Res.February
2002
V01.15No.1
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汤、五苓散、十枣汤等治
法。同为五苓散方,可用于蓄水,水痞、水厥等
不同
病证的治疗中。如此举不胜举,由此树立了同病异
治、异病同治之典范。
1.2里
为本,表为标
有关条文很多。如“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
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
汤,攻表宜桂枝
汤”(372条)。此为里虚为主,先治里则正气不虚,
正能胜邪则外邪易解。
若里不虚而有表证,则先解
表,表解则邪不易入里,如8l、56、164、106、152条等。不管先表后里或先里后表,总以里为本。
1.3主症为本,兼症为标
如上文101条“但见
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即言
以主症为本,兼症为标。《伤寒论》还列举了灵活运
用小柴胡汤的
条文,如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人
少阳者,胁不疑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
下
,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
主之”(379条)。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
便溏,小
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无论是太阳
病转入少阳,还是厥阴病转出少阳
,或是阳明病柴胡
证未去,但见柴胡证之主症,即可与服小柴胡汤。又
如书中小青龙汤证、小柴
胡汤证、真武汤证、四逆散
证等条文,均首列主症,次列或然症,即明示读者以
主症为本,兼症
为标,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施方。
1.4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如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
续自便利,设当
行大黄芍药者,且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194条“阳明病不能食,
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以
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100条
“伤寒,阳脉
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
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等等。据此看出,仲
师非
常重视正气,攻邪不伤正,且尤其重视胃气。在
具体用药上,很多组方多攻补兼施,其姜、枣、草应用<
br>尤多,可见其义。
1.5病机为本,病因为标
如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
若温
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
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从病因
上看,无论太阳
病是因汗、吐、下或温针,虽然其病证未愈,但其病机
发生变化,故不可再用桂
枝汤,当谨守病机,随证治
之。又如179条“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
阳阳明”,无
论其阳阴病来路如何,总与胃燥热实有
关,故181条又日“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
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
难者,此名阳明也”。也就是说,病因虽多,但病
机为
万 方数据
一,故“可以言一而知百也”。
1.6阳为本,阴为标
《素问
・至真要大论》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
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凡阴阳之
要,阳秘乃固”,又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
诀,精气乃绝”。既强调阴阳必须平衡,又强调
了阳
气的重要性。仲圣遵《内经》之旨,在《伤寒论》中始
终贯穿了“扶阳气”、“存阴液”的
治疗精神,但仔细阅
读,仍可看出尤其重视阳气的存亡。如286条“少阴
病、脉数,不可发汗
,亡阳故也,尺脉微涩者,复不可
下之”。指出阳虚禁汗,阴虚禁下:288条“少阴病
下利,
若利自止,恶寒而倦卧,手足温者可治”。295
条“少阴病恶寒身倦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分别<
br>指出了阳回可治,纯阴无阳则不治。342条“伤寒厥
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
多热少,阳
气退,故为病进”。说明阳复不及以致厥多于热,病
情则加重。在治疗上,对阳亡阴
竭者仍重回阳救逆,
用药重用回阳之生附子或配补气生津之人参为主。
如390条“吐已下断,
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
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385条“恶寒
脉微而复
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等。
若把《伤寒论》与后世继此发展而来的温病学相比
较,其“伤阳”与“耗阴”、“亡阳”和“阴竭”、“回阳救
逆”与“救阴固脱”的对比,更见仲圣以阳
为本的思想
观念。
1.7
病为本,工为标
“病”即病人、病情,“工”即医生
、治疗。仲圣非
常重视“以病人为本”,如《伤寒论》中出现“风家”、
“呕家”、“疮家”、
“亡血家”、“强人”、“赢者”等字句,
即是以人为本的显现。在桂枝汤的服法上:适寒温、
啜热粥、温覆取微汗……禁生冷等;调胃承气汤有
“少少温服”(29条)、“温顿服”(2ar7条)
等,是具体的
以人为本的表现。“差后劳复”篇更对劳复、食复及
差后护理明确提出要求并制定
治疗方剂,更加淋漓
尽致地体现出医圣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精神准则。
《素问・标本病传论篇
》日:“治有取标而得者,有
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得,不知标本,是
2治法逆从
的体现
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
谓妄行”。仲圣在《伤寒论》中灵活
运用了标本逆从
治法,如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
汗,治不为逆;本先下
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
治不为逆”,与《内经》“治反为逆,治得为从”一脉相
承,提
示疾病有轻重缓急不同,治法有先后次序之
别。兹就两方面加以阐述:
中医研究
2002年2月第15卷第1期TCM
Res.February
2002V01.15No.
1
2.1治病求本
2.1.1反治法的灵活应用
如热因热用之通脉四逆汤治疗阴盛格阳
证(317
条)、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而治疗阴盛戴阳证(314、
315条);寒因寒用之
白虎汤治疗热厥证(350条);通
因通用之大小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321、374条)、大
柴胡汤治疗呕痞下利症(165条)、白头翁汤用苦泄
之药治疗下利脓血症(371、373条)。塞
因塞用之三
泻心汤方中均用人参、草、枣治疗痞证(149、157、158
条),以及用苦寒
之猪胆汁加入回阳药中的药物反佐
法(390、315条),是对《内经》反治法最具代表性的应
用,并为后世仿效至今。
2.1.2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如下利一症,在六经病中均
可见到,其治法有解
表温里、解表清里、疏表止利、和胃消痞、通腑泻热、
清热泻火、温涩固泻
、分利小便、回阳止泄、清湿酸敛
等十法,治疗上有用葛根汤、黄芩汤、三承气汤、四逆
汤、真
武汤、乌梅丸、甘草泻心汤等30余个方剂。又
如桂枝汤可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之太阳中风证(12、<
br>13条),又治杂病营卫不和之自汗等症(54条),以及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15条
)、“伤寒发汗后,
复烦脉浮数者”(57条)、太阳表证误下而表证未罢
者(164条)、太
阴病表未解者(91、372条)、阳明病脉
迟、汗多微恶寒、表未解者(234条)等。而用桂枝汤<
br>为主加减所治之疾病则更多,如奔豚、身痛、腹痛、心
悸等,难以枚举。这一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之法为后
世辨证施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并推崇备至。
2.1.3
辨证用药
仲
圣治病很少见“症”加药,而是“观其脉证,知
犯何逆,随证治之”。即以病机为本,以人为本,或以<
br>阳气为本,正气为本,或以主症为本等加减用药,与
今之时方风格有异。如20条太阳病发汗太过
见阳
虚漏汗,予桂枝汤加炮附子,并非加止汗剂。62条
太阳病发汗后身痛,以桂枝汤加重芍药
生姜、再加人
参治疗,2l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以桂枝汤去
芍药治疗等,此皆为桂枝汤之
加减用药。又如见症
腹痛者,96条以小柴胡汤加芍药治之,386条以理中
汤加重人参治之,
318条以四逆散加炮附子治之,317
条以通脉四逆汤去葱加芍药治之,等等,皆是以病机
为
本、主症为本。再如四逆汤药量“强人可大附子一
万 方数据
枚,干姜三两”;十枣汤“药末,
强人服一钱七,赢人服
半钱”,此皆以人为本加减用药。总之,无论是调整
药量,还是加减药味
,均非见汗止汗、见痛止痛,而是
辨证用药,使药病相及,即317条方后云“病皆与方
相应者
乃服之”。
’
2.2“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2.2.1“甚者独行”
如91
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
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
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此为辨表里
先后缓急之法。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
不
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此均为“甚者
独行”之意。又如厥阴病篇81条“伤
寒,哕而腹满,
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与《素问・标本病
传论》“小大不利治其
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
标”之意相似。再如少阴之三急下证与阳明之三急
下证均用大承
气汤,但其理不同。后者为阳明病里
热蒸腾,阳热呈亢极之势,阴液有枯竭之虞,故以大
承气汤
急下以存阴,为治本之法,与《素问・标本病传
论》“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相
似。少阴三急下证,为少阴阴虚,从阳化热,致肠燥
腑实,水竭而土燥,故以大承气汤急下阳明
之实,泻
土以全水,此与《素问・标本病传论》“病发而不足、标
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相似,为治标之法。所
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均行“甚者独行”之
法。后世效法此
义,于临床上治疗鼓胀、昏迷等病也
取得了至妙之用。
2.2.2“间者并行”
此法《
伤寒论》中应用很多,如桂枝人参汤、桂枝
加附子汤、柴胡桂枝汤等均为表里同治之法,虽然其
表里之证有所偏重,但均非急甚,故表里同治。甘草
泻心汤等三泻心汤及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猪<
br>苓汤等均为补泻合剂,寒热并用,也均为针对寒热虚
实轻重而采用“间者并行”之法。
总
之,《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之典范,它虽以
六经辨证为纲领,但仍遵从《内经》理论,并对《内经》
标本逆从论具体模范地应用于临床,对其内涵进一
步充实和发展,有效地指导了后世的临床施治
。
(编辑张大明)
从《内经》标本逆从论看《伤寒论》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跃华<
br>三门峡市人民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中医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2002,15(1)
2次
引证文献(2条)
1.景浩
从《内经》正反逆从看《伤寒论》[期刊论文]
-
中医药学刊
2006(11)
2.孙磊.王兴华
《伤寒杂病论》治则学说的现代研究[期刊论文]
-
吉林中医药
2010(9)
引用本文格式:张跃华
从《内经》标本逆从论看《伤寒论》[期刊论文]
-
中医研究
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