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参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
专业排名-舞蹈比赛策划书
维普资讯 http:
药性理论与临床・
・
人跫 、 、‘ ]
/
论人参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 .
王均宁刘更生(山东中医药太学济南2
50014)
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
味甘而微苦,微温不燥,性禀中和
,功善大补元
实则正气更伤;不补则正虚无救,补虚则里实益
坚 唯有攻补兼施之法,使攻
不伤正,补不助
气,养血生津,广益五脏,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
要药”。本品古今临床应
用甚广,并非专于虚劳
不足之证,若外感疾病,抑或内伤杂病.用之得
当,皆有殊效,而其
要在于配伍得宜,轻重有法。
兹将人参的配伍应用略述数端,以期对临床用
药有所裨益。
1配人解表剂,扶正以达邪
外感疾病,邪在肌表,发汗驱邪乃正治之
法。而对于元
气不足,正不胜邪者,纵然重用发
表之药,亦难得汗出表解,或虽得汗而元气更
伤,甚或随
汗而虚脱。故不可单事发散,必须顾
护正气。于解表药中配人小量人参补虚扶弱,
则可“补
中兼发,邪气不致于留连;发中带补,真
元不致于耗散”。《千金要方》神秘方,治气虚外
感,肺气不宣者,以紫苏配伍人参,开益气解表
法之源,后世之败毒散、参苏饮、再造散等方之 用人参,或效法于此。《薛氏医案》云:“人参但
人肺经,助肺气而通经活血……古方解散之药
及行表药中多用此者,亦取其通经而走表也 ”
喻昌之论更为精当:“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
汗
以驱之。其发汗时,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
势而出”,“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
五七分,
人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
药,一涌而去”(《寓意草》)。
总之,解表剂中配
伍人参,其效有三:一者使正气得助以鼓邪外
出,汗出而表邪尽去;二者
益气生津以资助汗
源,不致过耗真元;三者调补正气,加强卫外之
功,以防止病后复感或病
情反复
2配人泻下剂,攻下不伤正
里实积滞,竣攻荡实,势在必需。若邪实正
虚
之证,叉当谨慎从事,因不攻则里实不去,泻
・
370-
邪,方可各得其所,并行
不悖。泻下剂中配以人
参,其意即此。如温热病应下失下,气血已伤,
而里实不去,可于承
气汤中配以人参等攻补兼
施,而补虚扶正之功,叉能更好的助其通下,方
如《伤寒六书》黄
龙汤、《温病条辨》新加黄龙汤
之用人参等。《千金要方》温脾汤,治脾胃阳虚,
里寒冷积
便秘,或久痢赤白,则用附子、人参与
大黄相配,寓温补于通下之中。即使以善用攻
下著称
的张子和,对大便燥结而有正虚者,亦每
配伍人参,以防下而过通,所制神功丸即用大黄
与
人参相配。对此寓补于通之配伍方法.徐灵
胎之论颇为允当:“虚证宜补,实证宜泻,尽人而
知之者。然或人虚而证实…--若纯用补,则邪
气益固;纯用攻,则正气随脱。此病未愈,彼病 <
br>益深。古方所以有攻补同用之法”,“如大黄与
人参同用,大黄白能逐去坚积,决不反伤正气;
人参白能充盈正气,决不反补邪气。”(《医学源
流论》)。近年王氏等ll 对感染性休
克属阳明
腑实,正气虚脱者,采取扶正祛邪、菌毒并治、清
下并施三法联用,方用大承气汤
合独参汤或生
脉散、参附汤加减,疗效显著,说明了补虚扶正
与清热泻下相济相助的协同作
用。
3配人和解剂,扶正以托邪
少阳位居半表半里,为三阳出入表里之枢
纽。邪
人少阳,多是正气已有不充,《伤寒论》所
谓“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人”。邪至于此,正
邪分争,所传不一,既可出表而解,亦可人里而
变生他证。治疗大法,当迎而夺之,勿使人里。 <
br>邪由表人,使之仍从表出,故常配以人参扶助正
气,既可透邪达外,并可防邪内陷。如此配伍,
散补兼施,少阳之邪可解。正如喻昌所云:“和
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第24卷第6期
维普资讯 http:
解中之用人参,不过藉之以得其平,亦非偏补一 边之意也。~藉人参之力,领出在外之邪,不使
久留,乃得速愈为快”(《寓意草》)。善用此法
者
当首推张仲景,《伤寒论》治少阳病的主方小柴
胡汤,“方中重用柴胡,正所以助少阳之
枢以引
邪外出也。犹恐其枢转之力或弱,故又助以人
参,以厚其上升之力,则少阳之邪直能
随少阳之
气透膈上出矣”(《医学衷中参西录》)。
4配人清热剂,益气生津扶胃
温热之邪,最易耗伤气津,因此,在清热的
同时,要考虑到顾护气阴。人参可益气生津,扶
正祛邪,故温热病中每常用之。倘遇素体虚弱
而肺胃热盛,或阳明气分热盛而兼气阴已伤者, 尤需石膏与人参配伍方能奏效,方如白虎加人
参汤、竹叶石膏汤等。“盖石膏煎汤,其凉散之 <
br>力皆息息由毛孔透达于外,若与人参并用,则其
凉散之力,与人参补益之力互相化合,能旋转于
脏腑之间,以搜剔深入之外邪,使之净尽无遗,
此所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之力远胜于白虎汤
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若拘泥于人参甘温,
不宜于高热之证,则正不胜邪,热亦难
退。温病
的热象及其它病理反应是入侵之毒引起机体阴
阳失调、功能紊乱的外在表现。邓氏
的研究发
现 ,益气解毒法在温病中的治疗作用主要是
通过以人参为代表的益气扶正方药强
烈激活
RES,提高机体清除多种邪毒的能力,增强机体
非特异性抵抗力而实现的。值得注
意的是,寒
凉清热药多取石类大寒或苦寒之品,过用则寒
凉伤阳败胃,张元素所谓石膏“寒
胃,令人不
食”,故需酌配“甘药缓中”,以充分用其利而去
其弊。人参甘缓和中,顾护胃
气,“人大寒药,扶
胃使不减食”(《得配本草》)。近年关于寒凉清
热药对整体造成抑制
作用的研究颇为活
跃_3, ,清热泻火与清热解毒药合用,在清除热
毒物质、减少渗出和
炎性介质方面,均优于清热
解毒组与泻火组,但如此配伍,可使血浆皮质醇
减少。皮质醇减
少,表明机体受损,抵抗力下
降,对机体和消炎效果又明显不利,而参芪合剂
对过用石膏、
知母造成的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
低下有升高作用,说明配伍参苠可协调整体机
中国中药杂志
1999年第24卷第6期
能,提高防御和修复能力L51
5配人温里剂,益气以生阳 <
br>里寒之证专指寒在脏腑、经络问的病证,阳
气受损是其关键所在。治以温里散寒固然重
要,顾护阳气亦不可忽视。故温里剂中常以干
姜、吴茉萸、川椒等与人参相配,辛药通阳,甘药 <
br>补气,合而用之,辛甘化阳,则能化生阳气,有相
补相助之意。方如理中丸、吴茉萸汤等。温里
剂多辛热温燥药,易耗伤阴血,配人人参补血生
津,又作监制之用,正如《本草经读》所云
:“理中
汤、吴茱萸汤,以刚燥剂中阳药太过,取人参甘
寒之性,养阴配阳,以臻于中和之
妙。”研究表
明_5 J,整体的神经、内分泌机能低下是虚寒证
的病理状态之一,参芪合
剂与姜附合剂均能兴
奋交感神经、内分泌机能,提高虚寒证动物的血
清DBH,肾上腺皮质
激素,脑NE,DA含量,降
低5-HT含量,但温阳台剂的始动作用稍缓而
持久,补气合
剂的始动作用快速而强,但不持
久。二者合用,则能优势互补,从而提高疗效。
又如吴茉萸
汤能对抗虚寒性胃病的粘膜损伤,
并有良好的镇吐作用,《本草》文献中人参并无
止呕之效
,实验中人参止呕作用亦不明显,但与
吴茱萸、生姜合用,则能加强温胃止呕效果;吴
茉萸
有毒,配人参、大枣,毒性减弱,显示出其与
人参相使而又相制的药理效应l6 J。
6配
入理气剂,理气不耗气
理气剂多由芳香辛燥药组成,易伤津耗气,
素体气阴不足者,尤宜慎
之。为使理气而正不
伤,需配扶正之品。人参能补气生津,理气剂中
每常用之。如《济生方
》治肝气郁结,上气喘息,
妨闷不食之四磨汤,于行气降气药中“加人参
者,降中有升,泻
中带补,恐伤其气也”(《医方集
解》)。《伤寒论》旋覆代赭汤,治胃虚气逆,痰阻
气滞
,噫气不除者,以旋覆花、代赭石降逆下气,
配以人参益气养胃,对此配伍,清代名医张锡纯
又将其发扬光大,云:“参、赭并用,不但能纳气
归原也,设于逆气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呕吐,其
证之上盛下虚者,皆可参、赭并用以治之。”(《医
学衷中参西录》),所创参赭镇气汤、
镇逆汤等
方,均属参、赭配伍之例。
・
371・
维普资
讯 http:
7配人活血剂,益气以行血,祛瘀不伤正
气为血之帅,血赖气以行,若气虚
无力行
血,必致脉络瘀阻,血行涩滞,正如《医林改错》
所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
管,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故对气虚血瘀者,需配朴气之品,
以使气旺血行。人参为大
补脾肺元气之要药,
肺主气而朝百脉,肺气旺则一身之气皆旺,气旺
则一身之血能行,故《
薛氏医案》云:“人参但人
肺经,助肺气而通经活血。”《本草经疏》亦谓人
参“通血脉者
,血不自行,气壮则行。”再者,活血
化瘀乃克伐之剂,逐瘀过猛,或使用日久,均可
伤正
,对病后体弱及产妇有瘀者,尤须注意。配
伍适量人参扶弱,又有祛瘀而不伤正之妙,方如
《妇人良方)--味参苏饮。临床资料表明_7 J,
与血瘀相关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等,单纯使
用活血化瘀法,疗效并不显著,而施用益气活血
法调治多能获得明显疗效。这可能与活血化
瘀
促进了血液循环,亦加快加大了机体能量消耗,
配人人参等补气药,则可改善 tl,脑
组织的能量
代谢和抗损伤能力,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关。
研究还发现l9 ,单味丹参升
高6一酮一PGF1。含量,
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显著,单味人参降低血
浆胆固醇、改善
RBC变形能力突出,二者均无
改善HCT的作用,益气与活血合剂则能广泛
且明显地改善
老年气虚血瘀模型大鼠各项血流
变指标,充分显示出益气与活血配伍相互补充、
相互加强的
协同效应 临床发现_l0・“J,久用或
过用活血药有伤脾胃之弊,可诱发口腔、消化道
溃疡,甚者可致胃穿孔、胃十二指肠糜烂、坏死
及出血。用益气健脾药辅佐活血化瘀药,则可保 护脾胃。人参可纠正胃肠病理损害,消除炎症,
增加中性粘液,恢复胃肠屏障作用u
8
配人补血剂,气旺以生血
气为阳,血为阴,阴阳互根,气血相依,气虚
血亦虚,气旺血自生
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故补血剂中配以人参,意在“阳生阴
长”,使生化有
源。《伤寒论》用人参四逆汤治痢
止亡血血虚,用人参补气生血,开后世益气生血
法之先河
。李东垣云:“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
之药,血自旺矣,是阳主生也。若阴虚单补血,
・3
72・
血无由而生,无阳故也。仲景以人参为补血药,
其以此欤 ”(《医学发明》)。后
世《妇人良方》归
脾汤、《局方》人参芎归汤、人参养血丸等补血剂
中之用人参,皆取此义
。更有补血良方圣愈汤,
以参、芪与补血调血之基础方剂四物汤相配,既
有益气摄血之功,
又有朴气生血之妙。
9配人治燥剂,益气生津止渴
燥胜则干,燥邪为病,一则伤阴,二则耗
气,
治燥剂中配伍人参,既为益气生津而设,又有祛
邪不忘扶正之义。燥病有内外之分,外
燥为外
感燥邪而致,燥邪所胜,先伤上焦华盖,方用人
参,意在补肺气,生津液,扶正祛邪
。如温燥伤
肺,耗伤气阴,喻昌制清燥救肺汤,以桑叶、石膏
清宣肺中燥热,配以人参“生
胃之津,养肺气”
(《医门法律》)。内燥因脏腑阴津不足,燥自内
生,内燥证之用人参,
旨在益气生津,宜于肺胃
阴亏津少者。《金匮要略心典》日:“从内生者,
其气多虚,多以
补养为主 ”《金匮》麦门冬汤为
治肺胃阴虚内燥证而设,方中虽重用麦冬养阴
生津润燥,
但须用人参以相济相助,“凡人有胃
则生,无胃则死,故人之生气出于胃中,虽阴虚
火逆,
不可纯用甘寒润降之品,有伤生气。故以
参、甘、枣、米等药甘温润泽,益气生阴,补而不
燥,用麦冬即可大补中气,大生津液”(《成方便
读》)。消渴为燥热津亏之证,《仁斋直指方》治
消渴名方玉壶丸,方用天花粉滋阴润燥,生津止
渴;人参升补元气,并能生津,正如张锡纯所
谓:
“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当用升补之药,
补其气化,而导之上升。” 10配人开窍剂,扶正以防脱
开窍剂以通关开窍,启闭醒神为主要功用,
所治神昏窍闭
,是邪陷病深之证,病位愈深,提
示正气抵抗力愈加不足,若失治或治之不当,每
致闭证未
开而正气先脱,形成内闭外脱之变。
因此,若有正虚之证,亟需于开窍药中配人人参
补气扶
正,防患于未然。如安宫牛黄丸,热闭神
昏“脉虚者,人参汤下”。脉虚为正不胜邪之兆,
提示有内闭外脱的趋势,故用人参补气防脱,又
藉其扶正之力,助诸药逐邪开窍。再者开窍剂
多辛香之品,辛香走窜,易耗散元气,配人参大
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第24卷第6期
维普资讯 http:
补元气,以使散中有补,而不致泄人元气,变生
5
宋辉.梁月华温阳和褂气药对虚寒证大鼠抻经内分秘的
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7,2z(3):
182
6 邱赛红.赛昌贵吴茱萸汤温胃止呕作用的药理研究
药药理与临床,1988,4(
3):9
7 何熹延.冠心病的活血化痹治疗.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5.(2):5
8
脱证,如至宝丹以人参汤化下,即取此意,而当
脉虚者,此尤适宜。
综上所述
,人参虽为气虚血弱及元气虚脱
中
证之佳品,若能巧妙配伍,其临床应用尤为广
泛。但人参究属补虚扶弱之品,若正盛邪实者,
则非其所宜。
8 张鹤年,王敏,顾建英对
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的探讨上
海中医药杂志,1981,(8):8
9 杨明.马浩中,毛
腾敏益气活血治珐实验研究中药药理
与临床,1993,9(3):5
1l参考文献 1 王今遮,高天元,崔乃杰,等中西医站台治疗感染性休克
1I)5例分析中西医结台杂志,1
983,3(1):21
2 邓文尤中医解毒法实质的研究及内毒索性疾病的中医治
疗中药
药理与临床,1992,8(4):40
3 金星,粱月华,任红.三黄汤的一般药理作用及对大鼠脑
l【】赵春方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有关问题.中华老年医学
杂志,1990,9(2J:1
]6
11李靛,壬建华,劳绍贤,等延胡索己索对离伴太鼠胃酸分
泌的抑制作用中国药理学
通报.1993,(1):44
12彭成,棣治国,罗光宇常用补气 健脾益气药药敬作用的
研究巾药药理与临床,1994.10(4):2l
中枢提取物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5,2
0(10):626
4 宋崇顺,刘新槐.师园.等清热解毒药与泻火药相配伍的
,
她张冲酣躲 钙’ 出
一
致
1998.06.16收稿
7
>7 偬
清开灵注射液的致敏反应及分析
,
2玉 .
晏媛
—
一
郑萍
——一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广州510515)
疋z
一.
清开灵注射液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其处方
主要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黄连、栀子、
板蓝根、
金银花、珍珠母等药物组成,系安宫牛黄丸衍化
伴发热、腔隙性脑栓塞、中风各1
例..除5例
外,其余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
2用药途径
而来,具有清热解毒,
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
效 临床上用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性疾病、痴呆
病、慢性肾炎、原发
性肝癌、活动期乙型肝炎、中
风病急性期等多种疾病。随着其临床运用的日
益广泛,各地陆
续有清开灵注射液所致过敏反
3例为肌注,其余均为静脉滴注。
3用法用量
清开
灵注射液6--6Oral(多数为10 ̄40m[)
溶于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
0-
50Ora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l5~60滴/rain,每
应的报道。本文检索了
国内1987~1997年有
关的部分文献,将收集到的24则报道作一简要
总结,并试图
探讨其成因,以期更好地发挥清开
灵注射液的药效,防止或纠正毒副作用。
1一般资料 <
br>天1次。肌注每天2旅,1次2rrd(其中1例为
1次4m1)。个人总共用药量最多为1d
20m[,连
用lOd,共200ml ll,最少为6ml
4反应时间
指从
输入或注人清开灵注射液到出现过敏
反应的时间 24则报道中,最短为输人后即刻
出现过
敏反应的症状,最长为5h后发生,多数
在5~30rain内,平均出现过敏反应的时间为
(34.68=65.12)mln。多数过敏反应是在用药
第1天出现,有7例在用药后第2天出
现,用药
第3天,第10天出现者各1例 ,
・
24则报道中有患者43例,男2
8例,女15
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岁半 使用清开灵
注射液治疗的病种中,上呼吸
道感染占2(】例,
肺炎8例,急性腮腺炎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
乙型肝炎、风疹各2例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耳下淋巴结炎、急性根尖周围炎并咽喉炎、哮喘
中国中药杂志19
99年第24卷第6期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