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溢汗解叶发期

绝世美人儿
596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0: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火龙果的营养价值-默默无闻作文


第14卷 第4期
2012 年 4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4
No.
4

Apr .,
2012
桂枝汤溢汗解
叶发期,王毅华
(广西北海市中医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摘 要:
历代对桂枝汤能否发汗多有争议。作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发汗”一词 在《伤寒论》中常包含或分别
指代发汗及溢汗两种意义所造成的。在现代文中桂枝汤发汗应修正为“溢汗 ”比较合理。
关键词:
伤寒论;桂枝汤;溢汗;发汗
(
2012
)
04-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223- 02
Interpretation of Cassia Twig Decoction Transpiration Phenomenon
YE Fa-qi,WANG Yi-hua
(Beiha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hai 536000,Guangxi,China)
Many doctors thinks it is controversial that cassia twig decoction can make them sweat,this
Abstract:
article thinks cassia twig decoction can't force them sweat,but for full and natural liquid spill.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cassia twig decoction;natural liquid spill;force
Key words:
them sweat
桂枝汤首出《伤寒论》第12条,历代多数医家
都 将其定为解肌发汗之总方。但也有不少学者对桂
枝汤能否发汗提出诸多疑问。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
为“发汗”一词的词意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偏移
所造成的。在现代文中桂枝汤发汗应修正为“溢汗”
比较合理。理由如下。
1 桂枝汤发汗说不合于医理
现行高校《方剂学》教材虽然将桂 枝汤与麻
黄汤同归于辛温解表剂中,但在具体说到其功用
时则描述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对 比麻黄汤
与桂枝汤,一为太阳伤寒,一为太阳中风。伤寒乃
表实之证,外邪郁(闭)于肌表,治 当祛邪,发汗解
表为正法;而太阳中风则为表虚之证,风邪伤于
营卫而汗出,正治当以调补营卫 为先,而后祛邪,
不应发汗。并且《伤寒论》中也多次强调不可发
虚人汗。《伤寒论》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
枝二越婢一汤。”说 明桂枝汤是不可发汗而使用
的方药。故桂枝汤发汗祛邪一说不合于医理,也
不合于仲景本意。< br>2 桂枝汤无发汗作用
从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成分来看,桂枝汤由桂
枝、白芍、生姜、大枣 、甘草5味药所组成。一般认
为桂枝汤能发汗主要是桂枝的作用。本科教材《中
药学》中也记载 桂枝有“发汗解肌”之功效。但在
“发汗解肌”一条下认为桂枝配伍白芍有止汗作用
(这与《方 剂学》中桂枝汤有发汗作用之注解明显
相矛盾),而发汗作用实际上是与麻黄同用而增强
了麻黄 的发汗作用,对桂枝的发汗作用则闪烁其
词。事实上《神农本草经》中并无桂枝发汗之记载。
再 看《本经疏证》对桂枝的记载:“其用之道有六:
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
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
也。”明确桂枝在桂枝汤中的作用是和营,而 无发
汗作用。《本草思辨录》更是明确指出“:桂枝所优
为,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不得认 为桂枝为汗
药也。”
有学者认为桂枝汤的方后注是桂枝汤的重要
组成部分,故其发汗机 理是通过“啜粥温覆”来实现
“啜粥温覆”可以发汗显然是拿现象当
的。
[1]
认为
本质去理解,是错误的。粥由谷成,而谷性平微寒,
本身并无发汗之作用。且临床也证实 部分病人服桂
枝汤后并未啜粥温覆而同样有出汗的效果。《伤寒
论》第35条专为发汗而设的麻 黄汤方后注中明确指
出“不须啜粥”,可证实啜粥并非为发汗而设。《素
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 三》曰“:人之所以汗出者,
皆生于谷”,《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黄帝曰:
人有热饮 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可见啜粥只是
补充了汗的来源,而非发汗之手段。这种出汗与日
常生理性出汗的机理基本相似,并非药物的直接作
用所至的发汗,而是营卫调和过程中机体的主动出汗,与麻黄汤的药物迫使机体排汗有本质的不同。
因此虽然见到有汗出,但不能认为就是发汗。3 桂枝汤溢汗的机理及其与发汗之区别
事实上在《伤寒论》中不发汗而见服药后出汗
并非 桂枝汤所独有。如第 230 条:“阳明病,胁下硬
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 焦
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汗出而解。”众所
周知,小柴胡汤并非 解表剂也非发汗剂,故药后汗
出绝非小柴胡汤发汗使然。条文中明确指出,出汗
收稿日期:20 11-09-20
作者简介:叶发期(1974-),男,广西北海人,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 西医结合呼吸内科临床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223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4卷
的原因是“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第393
条:“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令微
似汗。 ”大病瘥后劳复者,显然是不能发汗的,此条
文所指出汗的原因应当是三焦调畅,津液出入自如。
还有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
五苓散主之……多饮水,汗出愈。”第175 条:“风湿
相抟,……甘草附子汤主之……初服得微汗则解”。
这些方剂和桂枝汤一样本身并非 为发汗而设,而服
药后见汗出。其共同点是:治疗焦点都指向津液在
体内的分布问题。总结其机 理应是:服药后三焦、
表里通畅,卫气营血调和充满。体内因病态而分布
失衡的津液重新分布并 充满机体,回复到平衡状态。
在此过程中由于津液的流动,其气未定,会出现津液
轻度溢出体表 的现象。笔者将之称为溢汗。王宗柱
《伤寒论》中服药后汗出可分为发汗
教授
[2]< br>也认为
和未发汗两类。而未发汗而汗出者,皆为正气康复,
阴阳平秘,机体内外气机升降 出入协调,从而使气血
周流,水津布化之佳象。也因于此,《伤寒论》在第
12条原文中对这种 津液的溢出强调应当以“遍身

及“微似有汗者益佳”。特别是“遍身”二字,只
漐< br>”
有津液充满机体,营卫调和,无风邪才可以达到。这
有别于《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 》中所列伤于风
的出汗特点:“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
不循卫气之道而出……” (这事实上也是桂枝汤证
出汗的具体表现)。溢汗是机体的一个主动过程。
而发汗则表示通过药 物的强烈辛散作用迫使机体发
汗,解表祛邪,药物是主动而机体是被动的。以麻黄
汤和桂枝汤为 例作发汗与溢汗过程的对比如下:麻
黄汤手段:药物辛散发汗;目的:解表;结果:汗出
而表解 ,表证除。桂枝汤手段:药物调和营卫;目的:
解肌;结果:营卫调和,精胜邪却而肌解(此过程见溢汗现象),外证除。
4 区分溢汗与发汗的意义
笔者认为桂枝汤能否发汗之所以引起争议 ,
主要是因为《伤寒论》中存在部分地方方言及在
历史长河中有部分文字的意义发生了偏移所造 成
的。“发汗”一词在《伤寒论》中常包含或分别指
代发汗及溢汗两种意义。如第49条“:脉 浮数者,
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
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 微,此里虚。须
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第一个“汗”字
可解为发汗或溢汗,因文字 开头只说明是表证,没
有指明是表实或是表虚证,表实当发汗,表虚当溢
故这个汗字包含两层意 义,是两者合用共同
汗,
指代。第二个“汗”字是发汗,正发汗。第三、第
四个“汗” 是溢汗的意思。第四个“汗”字则是对
第三个“汗”字的进一步解释,表示第三个“汗”
字是以 现象“自汗出”指代机理“表里实,津液自
和”。“当自汗出乃解”应理解为:当用药物使表
里 实,津液自和乃解。这里所用的药物应当是桂
枝汤或桂枝汤变方。接着的第50~58条是一组
相连续的条文。原文作者注意到了“发汗”一词
在意义表达上的缺陷,而在相应的条文中作了补
充解释。如第52条“……可发汗,宜麻黄汤”;53
条“……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 7条
“……可更发汗,宜桂枝汤”。细品味一下就会发
现这些条文所用并非完全是桂枝汤或麻黄 汤原
方。并且从行文上看如果用的是原方,这些条文
就造成了对第12、35条条文的重复论述 ,而这种
现象是不可能出现在用词严谨惜字如金的秦汉
时代的作品中的。再与第113条作对比 :“形作伤
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
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1 13条之后为何将
“宜某某汤”省略。显然“宜某某汤”并非针对整
个句子,而只是作为“可发 汗”、“复发其汗”、“可
更发汗”的定语对其进行补充解释,表示此处的
发汗是桂枝汤法或麻 黄汤法,以免引起误解。同
时也告诉读者,无论是桂枝汤或麻黄汤都只是一
种方法,在其具体应 用时只需方法得当,对原方
的药物剂量甚至是药物都可以而且应当随证而
变。52条是麻黄汤的 发汗法,是正发汗,53、57条
是桂枝汤的发汗法,事实上是溢汗法,指荣卫和。
正确理解溢 汗与发汗的区别,有益于我们对桂
枝汤的理解与应用,乃至对整部《伤寒论》的学习都
起重要作 用。也提示我们在《伤寒论》的阅读中,应
时时带着中医的整体观念去理解。主要学习的是其
诊 疗过程的思维方式,经方应用变化的思维过程、规
律等。而不能只是抓住某些条文强行注解而套用之。< br>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曾
得到广西名老中医陈鉴清先生的热情指导,谨致 谢

忱!)
参考文献
[ 1 ] 李宇铭.论桂枝汤“非发汗”解表机理[ J ] .江苏中医药,2008,
40
(
11
)
:21-23.
[ 2 ] 王宗柱.谈《伤寒论》的服药后汗出[ J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31
(
3
)
:3-5.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征订启事
《中华中医药学刊 》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月刊之一,为中国科
技论文 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 刊。与中医药
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辟有博士导师新论、 中华名医经典、专家论坛、国家
项目点击、省级项目平台、地方项目宽带、博士后课题主页、博士课题网 络、硕士课题网站、双语在线、探索与发现、药效学研
究盘点、经典时空、未病新悟、高等教育、经方发 挥、中药研究扫描等30余个栏目。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7717,国内统
一刊号:CN 21-1546R,国内邮发代号:8-182,国外代号 :M1163。A4开本,224页,每册定价10.00元,全年120元。电话:
。E-mail: zhzyyxk@。
224

西安创新学院-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


贵州福泉市-长征的资料


姓氏排名-阳光小美女影评


秋天的诗-本科生留学


湖南招考信息港-简历写作


公务员培训视频-国庆手抄报花边


青浦区实验中学-观察日记400字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升国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