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士良清化立论诊疗经验述要_花海兵

绝世美人儿
691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0: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班毕业典礼方案-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第15卷 第6期
2013 年 6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5
No.
6

Jun .,
2013
袁士 良清化立论诊疗经验述要
花海兵,向培,夏秋钰,刘崇敏,龚伟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摘 要:袁士良以“清化立论”实践于临床,“清”意指清平、不乱,临证指轻清去实, 务必和缓,力求平衡,不仅
体现在临证用药的轻、清、效、廉,在饮食调养、养生方法中也实践贯彻“; 化”乃核心,根据地方区域特点和疾病谱特
点,指化“湿、痰、气、血(瘀滞)”。临床审证求因,圆机 活法,认为杂病多痰热,活用温胆汤;肝病多湿热,自拟肝病I
号方;兼夹病体,苦辛清化并用;脂浊致 病,自拟降脂合剂;清化为宗,养生祛病延年。
关键词:袁士良;清化法;老中医经验
(
2013
)
06-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122- 03
Summary of YUAN Shiliang's Experience in Clearing and Resolving
HUA Haibing,XIANG Pei,XIA Qiuyu,LIU Chongmin,GONG Wei
(Jiangy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yin 214400,Jiangsu,China)
YUAN Shiliang has made theory of clearing and resolv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Clearing
Abstract:
means no disorder,in clinic it refers to be light and clear,and,in order to balance. It not only reflects in the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of light,clear,effective,cheap,in the diet it means health care . Resolving is the
cor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ease spectrum,it refers to
damp,phlegm,Qi,blood(blood stasis). In clinic,he tries to find the cause,and thinks there is phlegm-
heat commonly,and
Wendan
Decoction can be used;and liver disease often has damp-heat,and the self-
made prescription is effective. Drugs with bitter and pungent tastes are together used to clear and resolve.
Diseases due to fat and turbid could be treated with self-made fat-reducing prescription. The clearing
method is used to regulate and prolong life.
YUAN Shiliang;clearing method;experience of veteran practioner of TCM
Key words:
袁士良,江苏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江
苏省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江苏省农村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指导老师,江苏省名老
中 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常以“清
化立论”实践于临床,收效颇丰,择其精要,分述如< br>下。
1 学术源流
袁师常谓,“清化”之“清”,不是等同于我们认
为的清热寒 凉,“清”乃方法,清平、不乱之意(《孟
子・万章下》“:以待天下之清也”),在临证则指轻
清去实,务必和缓,力求平衡,不仅体现在临证用药
的轻、清、效、廉,还要在饮食调养、养生方法中 实践
贯彻;“化”乃核心,是有目标和针对性的,意为性质
或形态改变,《荀子・正名》曰“: 状态而实无别而
为异者谓之化”。袁师认为,根据地方区域特点和疾
病谱特点,“湿、痰、气、 血(瘀滞)”为临证常见病理
产物,彼之不去,病焉有向愈之理?
袁师早年受当地名中医薛铭章 先生指导,薛
铭章擅长肝病和杂病诊治,师从民国时期的夏子
谦,夏时任江阴市中医学术团体的 执委,医有甚
名,有《实验临证医案》等存世,章巨膺、曹永康、
夏奕均等都曾就学于他;夏子 谦受教于清末民国
早年的名医邓养初,邓著有《增评柳选四家医案》、
《临证心悟录》等;邓先 生为晚清柳宝诒高足,柳宝
诒发“伏气温病”学说,并提出治宜“扶正透邪,清
疏泄热”,著有 《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等十
余种。由上述可以看出袁师师承脉络清晰。袁师
后来受教于 南京中医药大学,精研《内经》《伤寒》
《金匮》《温病》,推崇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涉略广泛,中医功理扎实,同时对江阴地方中医历
史文化又进行过一定的挖掘和整理,可以说袁师浑厚的中医功底结合江阴地方文化特色为“清化
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化论”是在以柳宝诒< br>等先贤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和中医学积淀发展而创新提出,并仍将不断加以< br>完善。
收稿日期:2012-11-27
基金项目: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 设项目[(2011)80号];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09)69号]
作者简介:花海兵(1975-),男,江苏江阴人,主治中医师,学士,研究 方向:中医内科脾胃病、肿瘤以及心身疾病的诊治。
122



15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 立论依据
袁师论治疾病,注重 整体观,强调因时因地因
人而宜,常谓,“生病起于过用”,“两虚相得,乃客其
形”。在病因 方面推崇陈无择的“三因论”,认为在
辨病求因时,三因学说可帮助我们至繁就简,易抓住
疾病 的本质。
2.1 审证求因
机活法,施以“清化”,故而自成一体。临床运用
每每都能奏效。
3 临证经验
2.1.1 外邪湿气
江阴地处长江、太湖流域,春季阴湿多雨,冷暖
交替, 间有寒潮;夏季梅雨明显,酷热期短;秋季受
台风影响,可连日阴雨;冬季常阴冷潮湿;使得其他
的邪气,常夹有湿邪,所以袁师在认识疾病的发生发
展及治疗时,比较注重湿邪,谓:“天之气下迫, 地之
湿上蒸,人居其中焉有不受邪之理?”。
2.1.2 饮食不节
江阴地处经济发达 地区,饮食普遍呈现喜嗜
甜食、高盐,再者膏滋厚味,所谓“膏粱厚味、足生
大疔”,饮酒无度 ,《诸病源候论》云:“酒者,水谷
之精也,其气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则胀气逆,上逆
于胸,悍 胃蘸内,于肝胆,故令肝浮胆横,而狂悖变
怒,失于常性,古云恶酒也”。饮食所伤,使得湿热、
痰热内生。
2.1.3 情志内伤
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生活工作中,人们的心
理状 态常缺乏合理的调整使得情志在疾病的发生、
发展中越来越显得重要,“百病皆生于气”。若七情
变化,五志过极,则气机失调,或为气不流而郁滞,
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 热
郁而生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而致“六
郁”。
2.1.4 劳逸失调< br>袁师常拿唐代孙思邈的一句话告诫我们,“养
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认为现在对于劳逸
常常走了两个极端,“过劳”,每天忙碌的工作、应
酬或房事不加节制,使得气血精液耗伤;“ 过逸”,
每天坐在办公室,不参加体育锻炼,易使气血运行
不畅,脾胃功能减弱,精神不振,体 质衰退,机体各
系统、器官的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使种种疾病
缠身。
2.2 圆机 活法
袁师“清化法”临证要求我们明确“化什么”?
“怎么清”?根据病因病机、病理特点、体 质状态,强
调辨证精准,用药轻清灵巧,简而不繁,兼顾药性反
佐,意在平和。这与其受柳宝诒 “扶正托邪”数法
并用和药性反佐兼顾等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用
药注重“轻”,指用药剂量不 宜过重,中病即止;注重
“清”,指用药精简,按诊治要点,君臣佐使合理搭配,
而不是药味的 叠加或堆砌;注重“效”,应当是处方
用药的根本目的;注重“廉”,因其处方“轻、清、效”,
使得病家减少了医疗负担,彰显其高尚的医德医风。
择其精要,分述如下,虽不能概以全貌,但亦可窥 其
一斑。
3.1 杂病多痰热,活用温胆汤
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纽,不论外邪湿
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逸失调均可影响到脾
脏,使得脾失于健运,升降失司,清浊是于分 泌,
机体失于濡养,气血失和,津液内停,或气滞、或
血瘀、或痰湿内生,根据体质,或从寒化 或从热
化;脾失健运,血液生化乏源,致肝血不足,肝失
疏泄,则气机不能调达而可至“六郁” ;若肝气郁
结,横逆犯脾,而病邪内生。脾为后天之本,肾为
先天之本,《景岳全书・脾胃》“ 水谷之海本赖先
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赖后天为之资”,脾胃功
能失调,则肾失养,常脾肾同 病,故加重气血津液
代谢紊乱。肝、脾、肾三脏受损,使得气滞血瘀、痰
湿内生、饮食停滞,而 其又成为新的病理因素,使
得疾病缠绵。故袁师认为“湿、痰、气、血(瘀滞)”
既为发病原因 ,又为发病机制,所以也成为了临
床辨证施治的靶点,结合体质特点,审症求因、圆
《杂病源流 犀烛・痰饮源流》云“:人自初
生,以至临死,皆有痰。……而其为物,则流动不
测,故其为害 ,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
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火动则生,气滞
则盛,风 鼓则涌,变怪百端,故痰为诸病之源,怪
病皆由痰成也”。朱丹溪善治杂病,提出“百病皆
有痰 作祟”的论断,袁师认为痰性黏腻胶着,易与
热结而成痰热,易与湿结而成痰湿,指出“大凡治
痰,用利药过多,致脾气虚,则痰易生而多”,“治
痰必求其本”,主张从脾论治。袁师临床善用温胆< br>汤治疗疑难杂症,广泛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尤
以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最为推< br>崇,临证有“柴芩温胆汤、生脉温胆汤、建中温胆
汤、左金温胆汤、参芪温胆汤、桑菊温胆汤、五 子
温胆汤”等26种加减之多,如在治疗失眠、癫狂等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时,袁师认为多因痰热 而起,
故常在温胆汤基础上加黄连以增加清热泻火之
功效,并辅以酸枣仁、远志、合欢皮等安神 定志;
在治疗心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时,因多为气、血、
瘀、滞而喜用太子参、黄芪、丹参、蒲 黄等益气活
血化瘀,并常辅以一味砂仁或檀香等芳香之品以
行气,更加突出清灵之效;而对于消 化系统疾病,
认为多因脾失健运,痰热内蕴,故常加芩、连、大
黄等清热,再辅以党参、黄芪、 白术、白芍等以健
脾益气。师之用药,条理清晰而不失呆滞。其善
用清化之法,温胆汤加减当为 代表方剂,据临证
不完全统计使用率达60%以上,业界甚有“袁温
胆”之称。
3.2 肝病多湿热,自拟肝病I号方
古今医家均认为湿热普遍存在于肝病的发展
过程中,《素问・六元 正气大论》曰:“湿热相搏……
民病黄瘅。”《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也有“脾胃
有热,谷气 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猝然发黄”。袁师
善治慢性肝病,在多年的临证经验中,认为肝病总的
病机不离湿热内蕴,肝脾失调,气血失常,痰瘀互结,
肝肾阴虚;总的治则当以清利湿热,疏肝健脾,调
理气血,化痰祛瘀及扶正祛邪,滋肾养肝等为大法。
“湿、痰、气、血(瘀滞)”贯彻于肝病的 初、中、末三个
阶段,病邪胶着难祛,脏腑日益受损,乃至后期肝、
脾、肾三脏衰亏,故在肝病 诊治的切入点仍不离“清
123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5卷
化法”,并形成了治 疗肝病的I号方。方由柴胡、黄
芩、茵陈、垂盆草、云茯苓、生苡仁、泽泻、生山楂、橘
叶皮、 平地木、生甘草组成。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
辅以橘叶皮以加强疏肝行气之功,茵陈蒿与黄芩、垂盆草合用清热利湿退黄,云茯苓、生苡仁、泽泻则健
脾利湿,使湿从小便解,生山楂、平地木行气活 血散
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清热退黄,健脾利湿,行气
散瘀,多靶点兼顾,数法并用,中后期 兼顾脾肾气血,
常合用丹参黄精汤、五子衍宗丸、一贯煎等等,强调
“随证治之”。
3 .3 兼夹病体,苦辛清化并用
有谓“望而知之谓之神”或有曰“病家不用开
口,便知病情根源 ”,袁师认为,此非虚妄之词,而
是通过望诊,观其神、色、舌、形体等,从整体上了
解其体质 ,如清代名医叶天士“验体六法”。袁师
认为体质是人体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习候、习性
等综 合形成的特有的个体属性。不同的体质易感
不同的疾患,感受同一外邪常见不同证型,譬尤痰
热 质易患失眠、多疑、惊恐等症;脾虚质易患脘痞、
泄泻、乏力等症。易感冒者,阳虚易见寒症;阴虚易见热症等等。因此体质辨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指
导意义,袁师注重体质辨识,所谓“同气相求”,外
邪内侵,由于体质的不同,正邪斗争的转归不同,
或寒化、热化,或正胜邪退、或内外俱伤,合 病或并
病,传或不传。兼夹体质、兼夹病证,给临床辨治
用药带来很多困难。袁师深谒此理,并 有所发挥,
要求“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主张“清
化”,苦辛芳化等数法并用。临 床根据辨证常用小
剂量的黄连,不超过3g,取其微微苦寒,配以厚朴
之辛苦微温,则行气导滞 通降胃俯;配以干姜之辛
温则直入中焦,宣开湿郁,达热于外;配以吴萸之
辛热,则辛开解郁, 引热下行;配以肉桂之辛热,则
温补下元,引火归元。舌苔腻湿邪内甚则主张先
“拨云见日”, 选用吴鞠通《温病条辨》之三仁汤宣
上、畅中、渗下。在夏天梅雨节气,根据辨证主张
季节性用 药,常选用藿香、荷叶等芳香轻清化湿之
品。如此等等,凸显袁师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用
药之灵 巧。
3.4 脂浊致病,自拟降脂合剂
精积神,不与物杂”,医者精修内涵,养苍生大德之心,不仅要关注“人的病”,更要关乎“病的人”。在
临证中首先要注重和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偏颇 与
否,同时要善于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和
运动,善用语言,注重食疗,最后才考虑如 何药物,
医患共修为,培育病人良好的依从性,是取得疗效
的前提,以达到“清平,不乱”。袁 师认为,“生病
起于过用”,其着眼点主要在于人身的正气和人体
的行为。因此,戒除“过用” ,保持人与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和谐,“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
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
视”。袁师的“清化”也同时体现在膏方养生理念
中,切记迎合病家 喜补的心理一味投以补药,盖人
体处于社会环境,长期经受七情六淫之侵袭,气血
脏腑出现损害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流行阻滞。而
病者所患慢性疾患,正是机体失衡的集中表现,所
谓“至虚 ”之处。补虚之要,实为祛病,邪去正安。
处膏方不审其病,惟以肾亏、气血不足、阴阳两虚
之 类概之,一味补益,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
适得其反,有闭门留寇之虞。业医者应牢记补法
不过八法之一耳!“清化”一法贯彻始终,达到健
康长寿的目的。
4 医案精选
袁师 认为高脂血症外与嗜食肥甘、化生痰浊
相关,内则责之于脾、肾、肝功能失调。以脏腑功
能失调 为本,痰浊瘀血为标;初病在脾,多见脾虚
湿阻,常兼痰热;中期可见痰瘀胶结;久病及肾,后
期常见肝肾亏虚,病程中常相互兼夹。临证当从
脾论治,自拟降脂合剂由苍术10 g、石菖蒲6 g、生
山楂30 g、泽泻15 g、荷叶10 g、决明子15 g、枸杞子
15 g组成。 处方以苍术苦温祛湿浊、辛香健脾为君;
菖蒲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生山楂行气
散 结、活血祛瘀,荷叶升阳、利湿,泽泻泻水湿、行
痰饮,共为臣;决明子能抑肝阳,枸杞子平补肾精肝血,而为佐。使体内蓄积之“湿”“痰”“浊邪”
得以“清化”。
3.5 清化为宗,养 生祛病延年
袁师常要求我们掌握“清化”之内涵,用中医
药文化理念,“杂合而治”,“化”以 达“清”,不正是
中医药“治未病”观的很好体现?“清”也即“专
黄连温胆汤治不寐案:刘某 ,男,35岁。初诊:
近日来夜寐失眠,心烦焦虑,口黏作苦,纳食欠佳,二
便可。苔腻微黄, 脉濡带滑。拟予“清化法”,清化
痰热,开郁宁神。药用:川黄连3 g,广陈皮6 g,炒枳
壳10 g,姜半夏6 g,姜竹茹6 g,炙甘草6 g,云茯苓10
g,酸枣仁30 g,肥知母10 g,夜交藤30 g,泽泻12 g,
黛灯芯3 g。7剂 ,水煎服,日1剂。
二诊:夜寐时差,心烦焦虑有好转,苔腻微黄,脉
濡。痰湿渐化,内仍有热 ,再从前方加减之。药用:
川黄连3 g,广陈皮6 g,炒枳壳10 g,姜半夏6 g,姜竹
茹6 g,炙甘草6 g,云茯苓10 g,酸枣仁30 g,肥知母
10 g,夜交藤30 g,泽泻12 g,炒黄芩10 g,淮小麦30 g,
黛灯芯3 g。10剂,水煎 服,日1剂。
三诊:药后失眠、心烦焦虑均明显好转,苔腻未
化,治从医意。热除而痰湿渐化, 加生薏苡仁15 g,
14剂。
四诊:诸症基本缓解,无需复诊,清化痰热而宁
心神, 心神安则焦虑自除。故上方续服7剂后停药。
按 不寐中医常责之于心肝脾肾,或肝气郁
结、或 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等。然随着生活方
式改变,痰火内扰致使不寐者临床常见。《景岳全
书》 载:“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
郁而致不寐者多矣”。本案夜寐失眠,心烦焦虑,
口黏作苦,乃心烦焦虑影响肝脾,使肝胆疏泄条达
失职,脾胃运化升降失司,致津液停滞不布,水湿< br>聚而生痰者,痰郁化热化火,内干心神而致。故先
生用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轻取黄连3 g,贵在
陈久,而无过燥之弊,以清化痰热,使胆气条达,合
酸枣仁汤宁心神,心神安则焦虑自 除。二诊痰湿
渐化,内仍有热,故加用黄芩以清心火,心火降则
寐自安,并加淮小麦取甘麦大枣 汤意,可缓解焦虑
紧张。黛灯芯轻清并可引经。诸药合用而得速效,
足见先生用药之智。

124

牧师证婚词-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


2012年本科分数线-作文雪


格林童话故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华裔和华人的区别-申论范文


通讯稿范文-鹿特丹大学


守护星-老吾老以及


四六级报名系统-中央美术学院分数线


其乐融融作文-全国两会召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