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石幼山教授运用酒方调治痹证验案举隅
舞蹈专业-湖南商学院改名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年第
2
卷第
2
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2013 , Vol.2,
No.
2
・
49
・
石幼山教授运用酒方调治痹证验案举
隅
陈志伟,石关桐,李国中
【摘 要】 江南名家石氏伤科,以“十三科一理贯之”立论,
治伤则以气为主,以血为先,首创“兼邪”
理论,临证内外同取,常能起沉疴于数剂之间,声誉遍布海内
外。石幼山教授继承家学,一生致力于骨
伤科临床,其运用药酒治疗痹证疗效卓然。文章将石幼山教授1
961年至1980年的部分酒方验案予以总结,
期冀以管窥豹,从中领悟先生用药心得。
【关键词】 酒方;痹证;寒湿痹阻;石幼山
药酒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剂型,古时称“酒醴”
或“醪醴”。从汉帛医书《五十二病方》肇始,到
《素问・汤液醪醴论》设专篇论述,后世诸家多有论述和补充。运用药酒治病养身,历史悠久,源远
流长。《汉书・食货志》谓酒为“百药之长”。《
中
药大辞典》记载:“酒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
治风寒痹痛,筋脉动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之功效,
其味甘而苦辛,入心、肝、肺、胃经
[
1
]
,酒可以饮用,又可与药物结合引药入经、通经活络、温补阳
气 、祛寒止痛等。酒更是理想的有机溶媒,能溶
解
药物有效成分,降低毒副作用。石幼山教授运用药
酒调治痹证经验丰富,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现将部
分验案列举如下(部分医案由陆品兰教授保存)。
1 病案一
陆君,男,5
8岁。1961年3月24日初诊:寒
湿浸留已久,痹阻关节筋络,右肩酸痛较甚,举提
困难,
手指自觉发麻,左腰腿膝亦牵强畏寒;苔薄
腻,脉濡涩。
年将花甲,肝肾气血渐衰不能濡养
筋骨,制方
为醴,徐图取效,备方候正。取炙黄芪24 g、川桂
枝9 g、生白术6
g、大生地30 g、川续断15 g 、仙
灵脾15 g、酥炙虎骨12 g、制草乌12
g、青防风9 g、
左秦艽9 g,用上好高粱酒1.5 kg浸透,每晚服50 g
左右。<
br> 1961年6月8日二诊:寒湿痹阻,关节牵强,
酸楚而畏寒,自饮服药醴后症状渐见改善,
唯近觉
腰骶酸软,脉来濡缓少力。年近花甲,肝肾渐衰,
督脉阳气少达。再拟益气温阳合营祛湿
,制方为醴
续进。原方加生绵芪24 g、鹿角片12 g、全当归9 g、
制狗脊9
g、海风藤24 g、巴戟肉15 g,用上好的高
粱酒2 kg浸透,每天服50 g左右。
按语:风寒湿痹阻于肩臂,日久则肩周关节粘
连,提举困难,挽伸疼痛不堪,日常生活难以自理,<
br>是骨伤科的常见病。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但是总难
获全效。石幼山教授常以内服药物结合针灸徐徐
渐
入,获效颇捷。此案石幼山教授仍以全身气血虚弱
为根基,肝脾肾三脏同补,佐以草乌、防风
、秦艽
祛湿通络。二诊时症状渐见改善,因患者已过“七八”
之年,肝肾渐衰,气血虚少,故需
加强温补之力,
予绵黄芪、当归、鹿角片补气生血,狗脊、海风藤、
巴戟肉补肾助阳。
2 病案二
陶君,男,48岁。1971年11月12日初诊:
双手指关节气血失和,风
湿互阻,酸痛多年,逐年
增剧,骨膜增厚,关节扩大,肌肉萎缩,X线片见
骨质疏松,形成类风
湿关节炎。拟活血祛风、和络
温经,浸酒代煎,徐图收效。取当归18 g、党参18
g、
黄芪18 g、甘杞子18 g、白菊花18 g、僵蚕18 g、
白术18
g、白芍18 g、白蒺藜25 g、
豨
莶草25 g、
海风藤25 g、黄精25
g、玉竹25 g、细辛6 g、红
花12 g、桂枝12 g、青皮12 g、陈皮12
g、甘草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190
通讯作者:石关桐
E-mail:gtshi@
・
50
・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年第
2
卷第
2
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2013 , Vol.2,
No.
2
固疗效。原方加丹参30 g、海风藤30 g、
豨
莶草30
g、
黄精30 g、胡桃肉60 g。用上好高粱酒4 kg浸透,
每晚服1小杯,遇感冒食滞
暂停。
按语:腰骶部是人体脊柱的枢纽,是连接躯干
和下肢的桥梁,陈伤劳损最为多见,症
状多为腰骶
部疼痛、转侧不利、屈伸困难,久站久行后加重,
大多伴有大腿或小腿酸麻胀痛等感
觉。本案例腰背
肌劳损长达20余年,风寒湿痹阻于经络,久而不除,
则成顽疾。患者年过五旬
,气血渐亏,濡养不足,
故可见本虚标实之证。此案病症的根蒂为积劳虚损,
故治首当补气生血
。石幼山教授善用调中补元法固
其根本,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佐以温肾散寒、祛
风除湿、活血
通络之法,方用川怀牛膝、潼白蒺藜、
白术白芍、甘草、枸杞子菊花等药对,补中有散,
补而不
滞;辅以独活、木瓜、乌梢蛇、寻骨风、青
皮、陈皮祛风除湿。至二诊时,疼痛麻木好转,原
方
加秦艽一味加强祛风除湿之力,首方续进。三诊
时症状基本消失,肾阳得助,气血渐盛,故自觉腰
脊腿膝劲力增加。原方加丹参活血化瘀;
豨
莶草、
海风藤祛风湿而利关节;黄精、胡
桃肉补肾生髓,
巩固疗效。
4 讨 论
1961年至1980年,当时机械化程度
低,重体
力劳动者较多,各种劳损痹证比较普遍。《中藏经
第十九》云:“劳者,劳于神气也,
伤者,伤于形
容也”。劳伤最常发生于腰背脊柱和四肢关节。《正
体类要》序称:“肢体损于外
,则气血伤于内,营
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局部的劳损致使气
血周流不畅,不通则痛,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生化
乏源,如此循环往复,损者更损,经脉迟滞不畅,
遇风寒湿邪六淫之气
,则正不胜邪,变生它病。石
幼山教授运用酒方调治此类疾病得心应手,常以温
补方为蓝本,肝
脾肾三脏同调,酌情佐以温经散寒、
祛风通络、化痰除湿等药物,辅以引经药,常能使
顽疾逆转
回春。笔者归纳石幼山教授诸多酒方验案
发现,腰臀部、肩臂部、手腕、足踝关节损伤案例
最多
,用药相近,现归纳为以下几条。①寒湿痹阻
在腰臀,治宜先调脾胃,后壮肝肾,佐以温经散寒。
风寒湿邪常合而作难,痹阻于经络关节,轻则活动
不利,重则痿废不用。腰为人体之枢纽,劳损最常<
br>发生于此处。最长见的疾病有腰肌
(下转第54页)
12 g、羌活12 g、独活12
g、制川乌9 g、草乌9 g。
共研细末,纱布袋装,用上好高粱酒1.5
kg浸半月,
每天服15 g,勿令醉,遇食滞感冒暂停服用。擦剂:
取生川乌6
g、生草乌6 g、全当归9 g、白僵蚕9 g、
白芷9 g、红花3 g、川桂枝6 g、冰片6
g,用高
粱酒浸透,涂擦患处,切忌入口。
1972年1月20日二诊:服药后双手指关节
疼
痛减轻,活动较前灵活,继以原方,徐图收效。
按语:此案患者正值“六八”之年,肝肾
渐亏,
又因双手指气血失和多年,风湿痹阻手腕诸关节,
经脉气血不畅,气血濡养涩滞,活动受
阻日久,痿
废不用则肌肉萎缩,筋萎骨痹,故可见酸痛不适等
症状。石幼山教授治疗此案仍以调
理全身气血为主,
佐以化痰、祛湿、通络、行气等药,抽丝剥茧,层
层深入,配合搽剂外用散寒
止痛、温阳通络。方中
妙用黄精、玉竹补气养阴,既能健脾润肺,又可制
约草乌、细辛、桂枝等
温阳药太过伤阴,阴阳互补,
标本兼治,徐图取效。
3 病案三
孙君,男,
51岁。1979年12月5日初诊:腰
肌劳损风湿疼痛20余年,时瘥时发,1978年秋复
发,疼痛逐步加剧,影响左髋腿膝足踝,行动牵掣,
肌肉略形萎缩,经各种治疗稍有好转,仍感酸楚,<
br>1978年夏略受损伤,疼痛更甚,不能转侧,行动
起坐艰难,左股小腿疼痛酸麻,直腿抬高板滞
,有
椎间盘突出之症。经调治半年,症状基本消失,再
拟酒方调治以巩固之。取炙黄芪30
g、炒党参30 g、
淡附片18 g、生熟地各30 g、全当归24 g、炒杜仲
24
g、 制狗脊30 g、川怀牛膝各24 g、白术芍各18 g、
潼白蒺藜各24 g、甘杞菊各18
g、青陈皮各10 g、
香独活18 g、陈木瓜15 g、五加皮30 g、乌梢蛇18
g、
威灵仙24 g、云茯苓30 g、甜苁蓉30 g、 肥玉竹30 g、
新红花9 g
、寻骨风30 g 、炙甘草18 g、大红枣30个,
用上好高粱酒4 kg浸透,每晚服1小杯,感
冒食滞
暂停。
1980年1月12日二诊:服药酒后症状好转,
疼痛麻木较瘥,再
拟酒方调治巩固。原方加左秦艽
18 g,用上好高粱酒2.5 kg浸透,每晚服1小杯,
遇
感冒食滞暂停。
1980年3月9日三诊:服药酒后症状基本消失,
腰脊腿膝劲力亦增。再
拟原意酒为醴调治期冀能巩
・
54
・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年第
2
卷第
2
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2013 , Vol.2, No.
2之猛烈之品,也再次提醒处方用药结合病因病机的
同时,也应时刻顾及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性。<
br> 3 结 语
红斑狼疮的治疗,应在辨证、辨病、辨病期、
辨病机、辨病理生理、辨
主要矛盾等各方面中西医
结合综合考虑。在急性发作或加剧恶化期,应以西
药治疗为主,选用大
剂量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治疗。配合应用中医清热、养阴等治疗方法,可减
轻激素的副作用
。对长期或反复应用激素的患者,
应同时加用滋阴益肾类中药,并酌情适时加用疏风
清热类中药
,可以起到扶正抗邪之功效,减少感染
的机会,有助于免疫功能紊乱的改善。在疾病缓解
期,应
以中药治疗为主,侧重整体调节,改善脏腑
功能。同时,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重视活
血
化瘀药的应用。
据具体病情,寒热虚实可酌情加减其他药物。③寒
湿痹阻于手腕、足踝关节
,治宜益气血、壮筋骨,
佐以祛风通络、化痰除湿。手腕、足踝部损伤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发生,
治之失当则易遗患于后,累积
为陈伤。手腕、足踝是人体最复杂的运动关节,是
诸筋汇聚之所,
伤后不能长期固定,筋骨多不能复
旧,且气血失于和,风寒湿气乘虚而入,滞留于内,
则痹阻不
通。石幼山教授常用绵黄芪、当归、生熟
地、白术、茯苓、白芍、甘草补益气血;制南星、
青陈
皮、白蒺藜、细辛、僵蚕、玉竹、秦艽等祛风
除湿,化顽固之痰;桂枝、防风、独活、白芷等引
药入经;甘杞子、仙灵脾、接骨木、桑椹子、首乌、
五加皮、续断、鸡血藤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因<
br>手腕、足踝外用擦剂方便易行,故石幼山教授常把
生川草乌、川桂枝、白僵蚕、白芷、红花、丁香
、
木鳖、甘松、山奈、乳香、樟脑、冰片等制成擦剂,
让患者每天外用数次,常能获良效。5 参考文献
[
1
]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16.
[
2
]
石印玉,陆品兰,石鉴玉,等.石筱山、石幼山治
伤经验及验方选[
M<
br>].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
社,1993:3-9.
中性粒细胞54
%,血小板256×10
9
・L
-1
。现口服强的
松30
mg・d
-1
;骁悉1.0 g・d
-1
;羟氯奎每次0.1 g,每天<
br>2次。
刻下:面部红斑渐退,无明显咳嗽咯痰,无鼻
出血,盗汗少,纳可,二便调。
守方去桑白皮,继
以服用。
按语:《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
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胧,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阐述了肺在
水液代谢中起“通调水道”的重要作用,又邪实首
先犯肺,故茅建春教授对于此患儿始终以清利肺气贯穿疾病始末。方中常见清肺化痰药物,其意有二:
一为调畅肺卫之气;二为免以闭门留寇,攻守兼
备。
同上则病案,血不利则为水,故病程诊疗中,茅建
春教授加入活血通络药物,选用药物均非
虫类药物
(上接第50页)
劳损、腰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
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
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
石幼山教授用药以补中益气汤为蓝本,酌情加减,
常用药有蜜炙黄芪
、潞党参、绵黄芪、生熟地、淮
山药、白术芍、全当归、大红枣、炙甘草等温补脾胃,
补气生血
;予杜仲、狗脊、怀牛膝、白蒺藜、五加皮、
威灵仙、甜苁蓉、甘杞子等壮肝肾、益气血,辅以
独活、木瓜、乌梢蛇、寻骨风、青陈皮等温经活络、
祛风除湿。石幼山教授喜用上好高粱酒,按药重与<
br>酒1∶8调配,浸透半月余,每晚临睡前饮服1小杯,
勿令醉为宜,遇感冒食滞暂停饮用,坚持服
用月余,
便能奏效,令精神大振,减轻酸楚不适症状,活动
如常。②寒湿痹阻于肩臂,治宜温经
祛邪、调气活
血,并调肝脾。风湿客邪稽伏筋络,痹阻于肩臂,
常致肩关节举提不遂,粘连日久
则关节痿废不可屈
伸。石幼山教授认为,治肩不能就肩治肩,而重在
整体调治,标本兼顾,方能
获良效
[
2
]
。因肝主筋膜,
脾司四末肌肉,肾主骨强筋,肝脾肾三
者俱弱是本,
经脉之气不和是标,故治疗应标本兼顾,肝脾同补,
补气生血,石幼山教授常用当
归、生地、党参、白
术、山药等补气生血;制首乌、川独活、甘杞子、
左秦艽、海桐皮、桑寄生
等强筋健骨;桂枝、木瓜、
柴胡、川芎等升阳提举、引药入经,直达病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