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凉甘润法治疗乳蛾的意义发微--读《经方实验录》有感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湖南商学院教务网
宗黄元御之旨,以温中降逆为大法,培土泻水以促中焦枢纽之运转;清心降逆以
收龙雷之
相火,固护正气,扶正祛邪而获应手之效。喻嘉言曾说:“世未有正气
复而邪不退者,亦未有正气竭而命
不倾者。”前医囿于“咽喉诸病皆属于火”之
说,以寒治寒,一味祛邪,耗损正气,雪上加霜,故而罔效
。
目前,I冲U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的中西药均难以根治,而深入
分析中医病机,探
究疾病的发病根原,才能辨证用药无误,必将效如桴鼓。
辛凉甘润法治疗乳蛾的意义发微
——读
《经方实验录》有感・
忻耀杰,滕磊,高旭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
00021)
摘要:探讨《经方实验录》提出的治疗乳蛾的辛凉甘润法。《经方实验录》盛赞
辛
凉甘润法是治疗乳蛾的大法,辛凉甘润法源于《伤寒论》,以“麻杏甘石汤”
为辛凉甘润法的代表方剂,
且可预防温病逆传心包。精读《伤寒论》是活用经方
的基础,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词: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姜佐景;麻杏甘石汤;辛凉甘润
《经方实验录》是经方大家曹颖甫生平治验
,附入个别门人医案,由门人姜
佐景整理,佐以解说。是曹氏长期临床效验的缩影和精华荟萃,有助于加
深医者
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理解学习,从而灵活运用经方,笔者就其中姜佐
景医案治
疗乳蛾的验案浅析如下:
1.辛凉甘润是治疗大法
《经方实验录》第二四案载“王左,乳蛾双发
,红肿疼痛,妨于咽饮,身热.
微微恶风,二便尚自可,脉微数,舌微绛,宜辛凉甘润法。"推症测病,
从“乳
蛾双发,红肿疼痛,妨于咽饮,身热”可知,本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
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
组织炎症,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上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本病需要快速治愈,如治
疗不当或患者抵抗力低下时,易引起邻近器官感染,如扁桃
体周围脓肿、咽旁脓
肿等,并可能导致急性风湿热、急性肾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该案提出,中医治疗此病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势,只需以辛凉甘润为大法,随意加减,可以一剂
知,二剂已。既价廉
,又快速。若发病初期即使用辛凉甘润法,还可以预防扁桃
体成脓。所以《经方实验录》有:“余卒用辛
凉轻剂,一服见功,二服全愈”记
载。由是可解姜佐景推崇辛凉甘润法之心。考其医理,解表、清热、润
燥而已。
姜佐景在第二二案“麻杏甘石汤证(其二颖师医案)”中认为,麻杏甘石汤证为
+[作
者简介]忻耀杰,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耳鼻喉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
E
一豫il:huxinebh@126.c伽
麻黄汤证之反面,所治不过“热实’’二字
。据此,辛凉甘润法治疗乳蛾有理有据。
针对苦寒为治和滋阴为治乳蛾的时弊,本案提出:苦寒为治,虽
能暂时取效,但
易致郁而不宣,容易迁延,还会导致辛凉甘润法起效缓慢;滋阴为治,易因滋腻
困邪而不易见效。
2.辛凉甘润以伤寒为宗
在本案中,姜佐景发前人所未发,震古铄今地提出,
“辛凉甘润乃仲圣大法,
温热家不过伸言之耳。”他认为,辛凉甘润四字不过麻杏甘石汤的别称,麻杏甘
石汤就是辛凉甘润法的代表。因为麻黄,辛;石膏,凉;甘草,甘;杏仁,润。
时方所习用的辛
凉轻剂桑菊饮和辛凉平剂银翘散之类,其中所含中药总不离辛、
凉、甘、润四组,如荆芥、薄荷、桑叶、
菊花、连翘之属,其性辛,功在解表,
不出麻黄之范围;银花、赤芍、滑石、竹叶、芦根之属,其性凉,
功在凉血,不
出石膏之范围;贝母、僵蚕、牛蒡子、桔梗,其性润,功在化痰,不出杏仁之范
围
;甘草、梨皮、蔗浆、地栗之属,其性甘,功在生津,不出甘草之范围。可见
辛凉甘润药系从麻杏甘石汤
演变而来,总不出麻杏甘石汤的范围。因此,辛凉甘
润法实以伤寒为宗。后世医家读温热书而认为辛凉甘
润法是温热家所创不过是一
种误解。进言之,温病即以伤寒为宗,后世医家当深入研究伤寒,不可囿于温
病
学说。作为惯用经方的大家,姜佐景并未一概否认时方,其说“温热家之说并非
全错,时方轻
方并非全不可用,但当明其与伤寒经方间之师承贯通处,然后师经
方之法,不妨用时方之药,且用之必更
神验。’’实在是难能可贵。
3.麻杏甘石汤可防逆传心包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温邪上
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王孟英认为,
卫分之邪从气分下行为顺,从营分内陷为逆。他说:“‘不从
外解,必致里结’,
是由上焦气血以及中、下二焦者为顺。唯包络上居膻中,邪不外解,又不下行,易于袭人,是以内陷营分者为逆传也。”温病以按着病变发展规律,由卫及气,
顺势渐入营、血的为
顺传;以由肺(肺卫)而入心包,突现险恶重危病情的为逆
传。逆传心包体现了某些疾病的病势特点,如
大叶性肺炎,主要是外感风热之邪,
从口鼻而入,因肺居上焦,开窍于鼻,故首先侵犯于肺,一般情况下
,经过卫分、
气分阶段,病邪即可逐渐解除,但若邪势较盛,或小儿、老人及体质素虚者,则
可
因正不胜邪,邪热内陷而“逆传心包”。主要证候有高热、神昏、谵语、甚则
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见
抽搐等。逆传心包自古以来就是急危重症,现代中医
急症甚至还提出了“菌毒并治”和“三证三法”等治
疗理论【1捌。而《经方实验
录》言之凿凿地告诉我们,及时投以麻杏甘石汤可免于逆传心包。考《伤寒
论}
麻杏甘石汤证条文日“发汗后(又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
热者,可与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据此,笔者以为麻杏甘石汤主要用于太阳病
汗法或下法误用,以致于引邪深入,
邪入化热,肺热炽盛,气逆发喘,又因为肺
合皮毛,肺热熏蒸,逼迫津液外出,故汗出而喘。简言之,麻
杏甘石汤证其证势
为由表入里。无大热,是表无大热,而热壅于里,并非热势不甚。惟其
证势是由
表入里,故正契合逆传心包之病机。
4.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乳蛾)多见于儿
童和青年,春秋季节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
因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原体可通过飞沫、食物或直接接触而传播
,故有一定的传染
性,偶可暴发流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妥当,常可引起中耳炎、肺炎、肾炎和
风湿热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反复发作还会形成慢性扁桃体炎,每遇寒冷、感冒、
熬夜、疲劳、烟酒过
度等就易急性发作。导致小病大治。目前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或以苦寒直折为主,或以西医抗生素为主。静
滴抗生素效果快,但易耐药,长期
使用还会败坏体质,口服抗生素和苦寒清热的中药或中成药都不能速愈
。笔者遵
辛凉甘润之旨,临床用此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屡获奇效,真可谓一剂知,二剂
已。乃
知《经方实验录》之比不我欺矣!
《经方实验录》的“实验”二字,反映了曹颖甫和姜佐景师徒的实事求
是的治学
态度,既不欺人,又不自欺,每一案例均由姜佐景收集整理,曹氏予以批阅,病
情记载
详实,尤其对于服药后的反应记载更为详细,由脉证、治疗效果推导出某
汤证的病因病因、归纳与比较,
有理有据。《经方实验录》留给我们的是珍贵的
医籍资料、研究《伤寒论》的不可或缺的羽翼,更留给我
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求真
精神。
“上火”的原因及对策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
喉科刘蓬
时下的患者,动不动就说有“火气”,有些人将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都归结
为“上火”
,也有很多人判断“上火”的方法是吃了“热气”的食物出现咽喉干
燥疼痛、口腔溃疡、牙齿疼痛、脸上
长痘等情况,必定是“上火”,所谓“热气”
的食物就是指煎、炸的食物或含有辛辣的食物,又或吃火锅
等。一旦得出“上火。
的结论,那就要吃寒凉清热的药物或食物,而且患者从此得出结论:他只能吃寒<
br>凉的食物,不能吃温热的食物或药物。这一认识流传之广,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
所以,中国人除
了西医医生以外,大概都知道“上火”这个词,尤其在广东,人
们畏惧“上火”如同害怕毒品一样。人体的“火”从何而来?一上火就该吃寒凉而拒辛热吗?果真这样简单,病
人就不会越来越多了,因
为寒凉的食物或药物随处可见,为何就灭不掉这个“火’
呢?
一、。火刀的实质
要知道
“火”从何来,还得从人体的阳气谈起。
大自然的阳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亦然,
这里重点要
谈的便是“冬藏”,即阳气在冬天是要藏起来的,人的冬对应的是肾水,肾水在
辛凉甘润法治疗乳蛾的意义发微--
读《经方实验录》有感
作者:
作者单位:
忻耀杰, 滕磊,
高旭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21
本文链接:http:erence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