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辨证分析_徐旭英
普渡大学排名-用工协议
DOI:10.16025j.1674-1307.2009.09.013
·
696
·
北京中医药
2009
年
9
月第
28卷第
9
期
Beij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
seMedicine
,
September
,
.28,No.9
·
学术探讨·
糖尿病足辨证分析
徐旭英吕培文
【摘要】糖尿病足的发病多由脾虚肾衰致阴
阳俱虚、气血不足,出现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其临床证候多
变,在足部可见正传或逆
传的传变规律,辨证应注意局部创面(大小、深浅、脓液、创形、痂皮、肌腱及死骨)、创周(界限、皮色、压<
br>痛)与整体结合;分为气阴两虚、肌肤失养,湿热阴络、热盛肉腐,脾肾阴虚、寒凝血瘀三型,可与糖尿病
足足部病变的未溃期、溃
疡期、截肢期共同形成以分期为经,分型为纬的网络辨证体系。
【关键
词】糖尿病足;局部辨证;中医证型
糖尿病足
(diabeticfoot)
是导致糖
尿病患者致残
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该病
1956
年由
Oakley<
br>首先提出,
1972
年
Catterall
[1]
给糖尿病足
定义为因神
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
足。
1999
年
WHO
[2]
对其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
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而
导致的下肢感染、
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本病相当于中医学
的“脱疽”。以往对糖尿
病足的中医辨证均偏重于整
体辨证而忽视了局部辨证的重要性,构成本病的两
个先决条件即:一
为糖尿病,二为并发足部改变。故
在辨证时应在注重局部辨证的基础上再参以全身辨
证,这样才
能有主有次,有所侧重。众所周知,糖尿病
引发的并发症甚多,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
病
、糖尿病肌病等,在进行临床辨证时要抓主要矛
盾,抓患者的主诉、患足局部症状和体征,对全足情况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肾两脏,这与消渴病日久,出现脾气不足、肾精枯竭
的表现是一致的
,同时也表明本病多发生于消渴病
之后期。传变规律在足部具体表现为:
2.1
正传:
皮肤
→
皮下
→
肌肉
→
肌腱
→
骨
正
如大多数疾病的发展变化一样,本病亦遵循
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即临床所见以缺
血足为主,表现为患足凉麻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及
胫后动脉未及搏动,此为气虚血瘀所致,仅限于皮肤
损害,若加之外邪侵袭(外伤、足癣、挤压等),则可致
皮肤破溃,日久正虚邪盛,深及于里,
终致腱腐骨枯。
2.2
逆传:肌腱
→
肌肉
→
皮下
→
皮肤
常中有变,犹如“烂心苹果、白菜”一样,临床上
有些糖尿病足患者初期患足仅表
现为肿胀,但并无
破溃,随病情发展终至患足破溃难敛。经观察发现,
其疾病初期患足内部的肌
腱即已发生变性、坏死,此
为脾气亏虚、肾精虚衰所致。
1
发病机理
糖尿病足
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
于糖尿病的中后期,患者本身多年事已高,加之素体
脾虚,
从而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司,肾精虚衰则诸阳
无以化,阴无以形,致阴阳两虚、气血不足,“脓为气血所化生”,气血两虚,则肌肤不但失养,而且整个肉
芽生长停滞,创面干枯,少脓或无脓生长。糖
尿病性
皮肤溃疡常常是“祛腐而腐不脱,腐脱而肌不生”。
2.3
局部辨证
首
辨患足未溃与已溃,未溃者询问是否存在间
歇跛行,望患足皮色正常与否,趾甲情况以及色素沉
着轻重程度,毳毛脱落与否,扪患足皮温偏高偏低,
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
已溃者首辨
创面再辨创周,创面和创周时而需要
化整为零、区别对待,时而又需合二为一、统筹兼顾。
2.
3.1
创面辨证:(
1
)辨大小:就创面大小而言,创面
外形口大肚小,则以
创面辨证为主,着眼于创面肉芽
生长情况(正气)与脓腐坏死组织情况(邪气);反之,
创面外
形口小肚大,即乍一看觉得创面不大,但经器
械探查得知,在正常皮肤之下的组织已经发生了分
离,即“离核”,这就要求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此种
情况对创面大小的确切描述应该是以内部为准。(
2
)
2
传变规律
本病表现出来的证候复杂多变,总属本虚标实
之证,初起多以虚为主;中期的患者由于外邪内侵,
正气尚存,正邪相争,以实为主;晚期的患者多病
程
较久,耗伤正气,复以虚为主。在病位上主要涉及脾、
作者单位:
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外科
北京中医药
2009
年9
月第
28
卷第
9
期
BeijingJournalo
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
September
,
.28,No.9
·
697
·
辨深浅:就创面深度而言,基本遵循表
皮、真皮、肌
肉、肌腱、骨骼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的进程。(
3
)辨脓:
创面干
燥无脓,或脓液清稀色晦,多为气虚津亏或寒
凝;脓液色红黄相间,质稠,无味多为气血充盛,预后多良。有时创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会停滞不前,
肉芽发生纤维化,创面皮肤黑紫肿硬,局部形成
“板
结”,致使其营养不良。遇此种情形可以采取局部三
棱针点刺放血疗法,以促进局部瘀血的
消散,减缓其
周围环境之张力,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4
)辨创形:由
于创面
形状不一,愈后亦多有不同,创面规则,则上
皮爬生多均匀,创面深在或无自然缓冲带,直上直
下,则上皮不宜爬生,即使勉强爬上,也不均匀,易引
起凹陷愈合,有时可影响愈后功能恢复。(
5
)辨痂皮:
痂皮色淡黄,质略薄,触之略硬,中央凹陷,边缘稍稍
翘起者,多为真
性愈合,预后多良;痂皮色黑,质地干
瘪,触之硬,多为实性坏疽,病灶多局限;痂皮色黑,
质
地厚重,触之软,多为痂下积脓,为假性愈合,早晚
要将之除去,但掌握去除的时间尤为关键,痂皮紧<
br>贴,则需静候,待其软化,自行“漂浮”,则随时清剪,
直至坏死完全脱落,代之以新生组织。操
之过急与
延误时机均不可取,动手过早,容易激发连锁反应,
使得黑痂不断扩展;未经及时切除
,又会使坏死组
织积蓄,引起周围组织受累,加重毒素吸收。(
6
)辨
肌腱及
死骨:清除坏死肌腱一定要采取蚕食的方
法,避免一次性大范围清创,这样不但破坏了创面
本身
的稳定,而且还加重了全身的负担。关于死骨
的辨识亦非常重要,即一定要待其周围炎症得到控
制,形成“围场”以后再考虑将之祛除,用咬骨钳将
死骨咬除,直至肉眼可见新鲜组织,且要保证所留<
br>截面粗糙,这样有利于形成一定坡度,利于新生肉
芽生长及上皮组织爬生。
3
辨
证分型
我们以局部辨证为主,辅以整体辨证,衷中参
西,将糖尿病足分为以下三型:
3
.1
气阴两虚,肌肤失养
主证:毳毛脱落,趾甲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皮肤
干燥,患肢发
凉、麻木疼痛,神经感觉减退或缺失,甚
至出现溃疡,则疮面色淡失润,腐肉少许,或腐肉虽
脱
,新肉难生。分泌物较少,清稀少脓,疮周皮色苍
白,有刺痛或木痛。
兼证:神疲懒言,气短乏
力,两目干涩,视物模
糊,形体消瘦,皮肤干燥脱屑,便干。
舌象:舌质淡,或瘦小,苔白或淡
红。
脉象:弦细。
3.2
湿热阻络,热盛肉腐
主证:患肢皮肤红肿胀痛,疮周
红肿灼热疼痛剧
烈。皮肤糜烂或起水疱,多伴有溃烂,肉芽水肿或无
肉芽生长,疮面上附脓苔或
脓水浸淫,腐肉多而不
脱,秽臭难闻。
兼证:口干咽燥,心烦易怒,五心烦热,食少纳
呆,口淡不渴。
舌象:舌质红苔黄或黄腻。
脉象:脉弦滑。
3.3
脾肾阳虚,
寒凝血瘀
主证: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冷痛,夜间尤甚,行
走无力。伴有破溃则疮面色呈灰白色
,状污秽,疮形
平塌,无新生肉芽。疮周遇凉有酸痛,抽痛。分泌物清
稀,或如粉浆,或干涸。
皮肤紫暗,伴有破溃则疮面色
晦暗,疮形平塌,无新生肉芽,光洁如镜。
兼证:手足畏寒,腰膝
酸软,夜尿多,口唇色暗,
肌肉痉挛,便溏。
舌象: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少。
脉象
:沉细。
2.3.2
创周辨证:要想做到辨证准确,就要结合创周
辨证。(
1
)界限清晰则正气尚足,正以胜邪,预后多
良,反之界限不清,漫肿宣浮,则预后多凶。(2
)色青
多示寒凝阻络;色红多示热盛;色白多表明气血亏虚
或寒凝;色暗或黑多
示血瘀。皮肤粗糙多屑示血虚津
亏。(
3
)压之疼痛多有积脓,病势迁延反复;压之不
痛
病变多局限,病情轻浅(神经感觉障碍者除外)。
未溃者突出患足整体辨证,已溃者则以创面
、创
周辨证为主。即我们在进行临床辨证时要掌握从广
度和深度两个层面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进
行局部辨
证为主全身辨证为辅,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的模式。
4
结论<
br>本研究以足部病变的三个层次分为三期,即未
溃期、溃疡期、截肢期;以糖尿病足局部辨证为主结
合全身辨证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肌肤失
养,湿热阻络、热盛肉腐,脾肾阳虚、寒凝血
瘀三型,
这样便形成了以分期为经、分型为纬的纵横交错的
网络体系,使每一位就诊者都能够得
到及时准确的
诊断,从而为后期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有时局部症状与整
体症状
并不相符合,如局部症状以热毒炽盛为主,而全身症
状以气血两虚为主,这就需要我们在
临床治疗中,要
·
698
·
北京中医药
2009年
9
月第
28
卷第
9
期
BeijingJou
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
September
,
.28,No.9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医案中体现的
“先治后补”治
疗男性不育症的思路
孔令青
【摘要】明代医家岳甫嘉所著《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中记载了八
个男性不育症治疗验案,依据主证,可以归为脾虚、心
火和痰湿三类,而肾虚贯穿其中。岳氏的治疗思路
可以概括为“先治后补”,就是对于男性不育症切勿抢先补肾,而要首先察明有
病变的脏腑,然后进行有
针对性的治疗(即“先治”),待病变脏腑平复之后,再耐心、专心地使用补肾疗法(即“后补”)。上述医案<
br>证明这种方法确有良效。岳氏的治疗经验对于当代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
键词】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岳甫嘉;男性不育症;医案;临床经验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是明代
医家岳甫嘉撰
写的医学专著,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专论男科病的
治疗,重点是男性不育症,其
中记载了八个典型医
案。这些医案分别记录了八个病情各异的男性不育
症病例,症状突出,各具
特点,经过岳甫嘉极具针对
性的治疗,均获良效。岳氏记录这些医案的目的是
“举一以例其余,
病者医者,俱当触类而旁通之可
也”。通过整理总结这些医案,可以深入理解岳氏的
治疗思路和
具体方法,对于当代中医治疗男性不育
症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仔细分析这八个医案,可以依据
辨证结果把它
们归纳为三类,即脾虚、心火和痰湿,而肾虚贯穿于
其中。这三类男性不育症的证
候在当今男科临床也
很常见,是治疗的重点。
书中第三、四、六、七个医案,都是伴有脾虚的<
br>不育患者,但临床表现却各不相同。第三案是一个
较为单纯的脾胃虚寒的不育症患者,年逾
40
,形体
孱弱,既往服用了大量补肾药物,却始终不能生
育。岳甫嘉分析其原因是
脾胃虚寒,虚不受补,故
长期补肾无效。因此提出“须先理中州,然后议治
幽北”的治疗思路,
首先给予补中益气汤慢慢调养
脾胃,逐渐由小剂转为大剂。待患者“脾胃始健”,
然后改用补肾
治疗,服用八味地黄丸、河车种子丸
等药,逾年患者终获生育。
第四案是一位患有“肠风下血”
十余年的不育症患
者,并伴有阳萎。岳氏根据“脾统血”理论,采用“温脾
以摄血”的方法,首
先用温脾汤药治疗肠风下血,使
出血停止。然后再长服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加味等药
调补气血,
最后改用聚精丸,患者不但病愈,而且“几
两年,竟得子”。
第六案是一位继发性男性不育症患
者,由脾虚
导致滑精之症,岳氏认为“此乃脾虚不能制水”,治以
1
先理脾虚,后补肾
虚,治疗不育
在八个医案中,涉及脾虚的医案达到四个,占全
部医案的一半,可见岳甫嘉对伴有
脾虚的男性不育
症高度重视。
!!!!!!!!!!!!!!!!!!!!!!!!!!!!!
!!!!!!!!!!!!!!!!!!!!!!!!!!!!
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在瞬息万变
的病情变
化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本着“急则治
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将内治与外治法灵活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2
]
池盛芝
.
糖尿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
82
:
331.
tionalconsensusandpracticalguid
elinesonthemanage-
mentandthepreventionofthedie
beticfoot[J].Diabetes
Metab
,
1999
,12
(
2
):
189.
作者简介:徐旭英,男,
36<
br>岁,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糖尿病足、疮疡及周围血管病
的中西医结合
治疗。
(收稿日期:
2009-03-02
)
ApelqvistJ
,
BakkerK
,
VanHoutumWH
,
a-
作者单
位:
10070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