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四逆汤证辨析
应届生面试自我介绍-草坪标语
维普资讯 http:
第24卷第l0期
中 医药学刊
Vo1.
24 N0.10
2 00 6年l 0月
CHINESE ARCHIVES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0ct.2 0 0 6
茯苓
四逆汤证辨析
张清仲,指导:朱章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
05)
摘 要: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病症特点和用药规律的研究及吾师朱章志教授运用
该方治疗疑难
病的临床验案分析,认为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为阴阳两虚、肾水上泛。
关键词
:茯苓四逆汤;病机
中图分类号:R222.16;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5276(2006)10—1927—02
1 原文辨析
有区别。干姜附子乃“下后复
发汗”所致,下后苦寒攻伐,
《伤寒论》第69条云: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
阳
气内伤,阴寒内盛,复用汗法,则使阳气随汗液浮越外泻。
茯苓四逆汤主之。这是仲景论述该方的唯一
原文。茯苓四
而茯苓四逆汤先发汗,“若下之”之义是或再使用下法,而
逆汤由茯苓4两、
人参1两、生附子1枚(去皮,破8片)、炙
不一定有用攻下,故其阳虚程度没有像干姜附子汤那么严
甘草2两、干姜1.5两组成,即由四逆汤原方加人参1两、
重,从干姜附子汤姜附用量大
于茯苓四逆汤亦可得知,况且
茯苓4两。历代医家对方中用“茯苓、人参”2味颇有争议,
茯苓四逆汤的“烦躁”也没有像干姜附子汤“昼日烦躁不得
总结前人的论述,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茯苓
在此的功效主
眠”那么严重。故茯苓四逆汤中茯苓是用于安神除烦之说
要是淡渗利水还是养
心安神除烦之上。笔者认为仅仅用以
就是没有理解仲景经方“药少而精,出神入化”的特点。
方测证去推断病机是不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该
《伤寒论》第58条云:凡病,若发汗,若
吐,若下,若亡
方。前贤训“有是证,用是方”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该方的唯
血,亡津液,阴
阳自和者,必自愈。第69条汗下后,病仍不
一
主症“烦躁”,通过对其机理的研究,再结合
方药,茯苓四
解是阴阳不能自和病无向愈之机,反而有病势深入之变。
逆汤证就容易理解了
。
方用四逆汤以回阳,《本经》谓人参“味甘微寒”故汉时人参
《伤寒论》全书共398条
,有烦躁症的条文共84条,类似症
皆用生品,性微寒,能救阴补津以敛阳。考历代本草对茯苓 4条(心愤愤,心中懊恼),其中单论烦56条,单论躁的7条,烦
的记载,总括其功效有三:利
水(渗湿)、健脾、安神。其健
躁并称者21条,六经均有所涉,含义各有不同。“烦躁”一证 脾的功效是利水以健脾运,这是和白术健脾以运湿有别的。
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心中郁
热不安为烦,手足扰动不
然其宁心安神之功也是以利水渗湿为基础的,特别是心阳
宁为躁。
《本草思辨录》云:烦出于心,躁出于肾。肾为先天之
虚,水气凌心之心烦不宁。如苓桂术甘汤、苓桂
枣甘汤。如
本,真阴真阳(水火悉寓之内)。在正常生理动态中,心火通过
单取宁心安神之
功则应是龙骨、牡蛎、酸枣仁,如第118条
经络下交于肾,同时肾水亦因阳气的升腾作用上济于心,
俾心
之“烦躁”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复心阳,潜镇安神。还
火一交泰不致于偏亢。这样
水升火降,相互协调,以保持人体
有如《金匮》的酸枣仁汤。考《伤寒论》共有15个方(含4 的正常生理功能。在病理条件下,或由汗、吐、下不当及太过,
个加减方)用茯苓,均是取其淡渗
利水之功。再看《金匮》
或禀赋隶虚邪乘虚而入,或未经误治,邪循经内传,内扰心肾而
用
茯苓的规律,除与《伤寒论》重复的方剂外还有23个方
致。病因虽繁,不外虚实两途,究其总属邪正
盛衰,尤诒论:“伤
含茯苓,惟酸枣仁汤之茯苓可解为宁心安神,却已用酸枣仁
寒邪欲去而
烦躁者正气与邪气争也,邪欲结而烦躁者,正不能
为主药。其余方剂均与水、湿、痰饮有关。
胜邪而将欲散也。”
2病案举例
历代医家对茯苓四逆汤中的四逆汤的功效为回阳救逆 <
br>2.1 心悸水肿(心肌病)案 王某,女,30岁。1996年5
并无异议。在《伤寒论》中
附子干姜汤类方治证中有“烦
月15日初诊。心悸胸闷,气急气短,动则汗出,肢体浮肿,
躁”证的有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
纳食甚少。起病已有3年,逐渐加重,
多处诊断均为“心肌
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
病”。
诊见形寒蜷卧,烦躁不安,极度疲倦,目光灰黯,舌质
主之。为误下复汗,致阳气大伤,阴寒内盛,虚
阳被盛阴所
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无力。投茯苓四逆汤加减:茯苓30g,
遏。第315条
:少阴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
人参(调冲)4g,干姜5g,淡附子(先煎)lOg
,炙甘草5g,麦冬
通加猪胆汁汤主之。为阴寒极盛,逼迫虚阳上越所致。以
10g,五味
子6g,车前子(包)15g,防己10g。服药2剂后气
白通汤破阴回阳佐以猪胆汁引阳入阴,以解
阴阳格据之势。
急减轻,烦躁稍安,尿量增多,续投原方3剂后浮肿减轻,诸
而第69条茯
苓四逆汤和第61条的干姜附子汤的“烦躁”自
症逐渐改善。守原方出入共达15剂,病情缓解。 <
br>按 患者年龄虽轻.然病史已3年,心肾阳虚突出,阴
收稿日期.2006—04—24 阳两亏,水湿泛滥,病情错杂。故以获苓踞逆汤撖阳益气、
作者简介:张清仲(1984一).男
,福建永春人,2003级本科学生.研
利水伐邪;合生脉饮益气养阴敛汗;加车前子通利消肿,防
究方向:中医临床。
己强心利尿而获效。
由
蹩
三!
1927
坐
刊
维普资讯 http:
第24卷第l
O期
中 医药学刊
Vo1.24 N0.10
2006年1 0月
C
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ct.2 0 0 6
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子宫肌瘤的理论探析
张铁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成阳712046)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子宫肌瘤;血瘀气滞型;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1009—5276(20O6)10—
1928—02
循经,溢出脉外引起出血或凝为血块;瘀久不消,血液亏少,
不能荣养组织
,故心烦口干。所以其临床表现为小腹包块
固定坚硬,疼痛拒按,经血量多或夹有血块,色紫黯,或经
期
紊乱,或漏下不止,心烦易怒,口干不欲饮,舌紫黯有瘀点或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
《医林改错》,由桃仁、红
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
成,剂型颇多,对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疗效,临床应用甚广,本
文仅就其对血瘀气滞型子宫肌瘤的治疗
予以探讨。
1 子宫肌瘤的西医学概述
瘀斑,脉弦细涩。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临床表现来看
,都可
确认血瘀气滞型子宫肌瘤归属于妇科血瘀证。其治疗应在
子宫肌瘤是一种由子宫内未
分泌的平滑肌细胞所组成
的细胞巢发展而来的良性肿瘤,因平滑肌的细胞中含有纤
活血化瘀
的基础上,注意调理肝气。而血府逐瘀汤“活血
祛瘀,理气止痛”,加之怀牛膝除下焦瘀血,应为治疗
妇科
血瘀证的代表方药。全方以活血化瘀为主,使瘀滞的血脉
重新流通,达到消瘤的目的。
2.2血瘀气滞型子宫肌瘤的治法方药《素问・至真要
大论》提出“坚者消之,客者除之,
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根
据“可使破积,可使溃坚”之法,中医采用活血化瘀为主,兼
以
理气行滞,以达扶正培本、祛邪抗肿瘤的目的。一般肌瘤
直径<4em,无明显压迫症状,无坏死等严
重病变,排除妊
维细胞,故又称子宫纤维肌瘤。其好发于育龄妇女(4JD~5O
岁占80
%)的子宫体部(尤以子宫底和子宫后壁多见),其
次为子宫颈,个别存在于输卵管,子宫韧带,阴道
等部位。
20%~50%患者有明显症状:其原发性症状为子宫出血,肿
块,疼痛,不孕,
白带过多;继发性症状可有贫血,贫血性心
脏病,肿瘤压迫临近组织器官引起排尿、排便困难及高血
压,肌瘤性心脏病,红细胞增多症等。但浆膜下肌瘤,壁间
肌瘤及少数黏膜下肌瘤可无症状,
需进一步结合超声等辅
助检查才可确诊。
2血瘀气滞型子宫肌瘤的中医论述
2.
1 血瘀气滞型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子宫
娠、哺乳期妇女及中药过敏者之外,均可采用血府
逐瘀汤化
裁治疗。药用: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各9g,川芎5g,赤
芍、牛膝各
9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肌瘤属于中医“石瘕”范畴,《灵枢-水胀》谓:
“石瘕生于胞
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
不以流止,日以
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祖国医学
古籍记载:《本经》云桃仁:“主瘀血、血闭、瘕瘕、邪
气、
杀小虫。”云赤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
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纲目》云红花:“活血,润燥,止
痛,散结,通经。”《日华子本草》云JIl芎:“治一切风
,一切
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瘕结宿
认为外感风寒湿热入侵
胞宫,与气血相搏,血瘀气滞,久结
成瘕。内伤七情过极,致使气机不畅,脏腑气血失调,渐至 血瘀气滞成瘕。或余血未净,而行房事,精血相搏,以致成
瘀。病因虽多,终致“瘀血内停,聚积
成瘕。”由于瘀血壅积
胞宫,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日久凝结肿块;瘀阻脉络,血不
2.2
水肿心悸(冠心病)案李某,男,74岁。1998年11
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尿血,痔
漏,脑痈发背。瘰疠
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本草备要》云牛膝:“酒蒸则益
肝肾,
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调,久疟,下
剂,浮肿消失,诸症均明显减轻,原方出入调理
。
按该患者年逾古稀,心肾阳虚,水饮内停,上犯清旷
月20日初诊。患者近10余年来时
有心悸胸闷,近3年来
伴有气促,动则心悸益甚,诊断为“冠心病”。5天前无明显
诱因下
发现两下肢浮肿,伴有胸闷,心悸,气促,自汗,背寒,
之区,下注肌肤,故心悸肢肿。方中重用茯苓
等利水伐邪;
党参益气扶正;四逆汤温阳振衰;瓜萎皮宽胸;桂枝通阳;车
前子利尿,故取
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茯苓四逆汤中茯苓利水渗湿,人参救阴补津,
附子、干姜回阳救逆,
正针对69条发汗或下之后,阴阳两
神倦,舌胖大色淡,苔薄白,脉沉结。心电图示:室性早搏, <
br>中
医
心肌供血不足。由于年事已高,家属拒绝住院治疗,遂投茯
药 1928
苓四逆汤加味:淡附子(先煎)12g,党参20g,炙甘草8g,茯
苓30
g,干姜5g,瓜萎皮10g,车前子(包)12g,桂枝3g。2剂 虚,水湿上泛之病机,配伍缜密,丝丝入
扣,共成回阳、救阴、
利水三顾之剂。
后,精神转振,气促渐消,浮肿渐退,尿清且长。续
投原方3
收稿日期:2006—04—06
学
刊
作者简介:张铁(1
983一),男,陕西西安人,2002级本科学生,研究
方向: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渡舟.伤寒挈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83.8
[2]朱章志.经
方临床运用与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l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