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在臁疮治疗中的应用

绝世美人儿
749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1: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桥的说明文


维普资讯 http:
北京中医2oo7年1O月第26卷第1O期Beiiin ̄J ournal of TCM。October,2007.Vo1.26,No.1O 

文 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在臁疮治疗中的应用 
陈 圆 杨博华 
【关键词】臁疮;中医 ;外治法;综述 
臁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下肢慢性溃疡,属难愈 
性溃疡范畴,为外科常见病。 本病好发于小腿下1/3 
处,因其病程长、疗效差,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 
身体健康。由 于本病的病位表浅.局部用药可直达病 
所,故局部用药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中医外治法在 
臁疮的治疗上有着独到的疗效,为更好地发挥中医 
外治法的优势.笔者就近几年的文献并结合古籍医 
典,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1 分期论治 
许多医家结合臁疮的病变特点,以中医局 部辨 
证理论为指导.按本病的一般发展规律进行分期治 
疗,充分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优势。  
奚九一川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瘀血生湿,湿 
郁化热.热甚生风,湿热损络。风湿热胶结不 解,加 
之久病正虚,导致本病缠绵难愈。其根据肢体瘀血 
证候群的进退,将本病分为急性期 和缓解期:①急 
性期:为邪盛而正未虚阶段,病变呈进行性,疮面 
溃疡扩展,分泌物多,疮 周水疱、湿疹,溃疡周围红 
肿热痛。治疗以祛邪为先,拔毒祛腐。常用自制捞 
底膏(当归、 赤芍、丹皮、大黄、板蓝根、乳香、没 
药、银珠、轻粉、冰片、铅丹、肉桂等)外敷。②缓解 
期:为邪退生新、正虚瘀留阶段.疮面溃疡尚未愈 
合,腐肉不多,肉芽生长,疮周红肿渐退。治疗当 辨 
正、虚之偏重.化瘀与扶正相结合。常用自制疮疡 
膏(苍白术、黄柏、生薏苡仁、地榆、 炉甘石等)、拔 
湿长皮膏(密陀僧、熟石膏、硼酸、铅丹、冰片等) 
外敷.临床取得很好疗 效。唐汉钧【 ]根据本病不同 
阶段的治疗特点.将本病分为3期:①祛腐期:疮 
面脓腐未 脱时.可视腐之多少、腐脱之难易外用七 
三、八二、九一丹等,并外盖红油膏以提脓祛腐,配 
合药物熏洗(黄连、黄柏、马齿苋、七叶一枝花、石 
榴皮、明矾等)以清热解毒、收湿敛疮。②祛瘀 补虚 
作者单位: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管外科 
生肌期:疮面脓腐脱清 ,转为祛瘀与生肌并重,外用 
生肌散、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大黄、蛋黄油、紫草、 
血竭、象 皮、珍珠粉、龙骨、麻油等)、白玉膏生肌敛 
疮、祛瘀补虚,配合药物熏洗(丹参、红花、黄芪、鸡 
血藤),以活血通络,助养新生。③疮面愈合期:此 
期虽然溃疡已愈合,但药膏不可去之过早 ,用冲和 
膏、青黛膏等外敷以消瘀,除湿,止痒。同时结合内 
治及其他方法综合治疗,疗效 满意。胡承晓I3]根据 
本病“虚”与“瘀”的病机特点,将本病分为3期:① 
湿热蕴毒期 :多出现在本病的早期或急性期,正气 
渐虚,正不胜邪。证见患肢增粗,小脚下部肤色呈 
褐 色或黑褐色溃疡,四周有灼热感,脓痂不易脱 
落,脓水臭昧异常,四周红热,口干而渴,舌红,苔 < br>黄或腻,脉多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创面撒生肌散, 
红肿者外敷金黄膏。②瘀滞期:此期患者多 为非急 
性期患者,邪去七八,正气尚存。创面肉芽不鲜,脓 
水不多,周围皮肤色暗,边缘整 齐,基底部是较硬 
的瘢痕,覆有一层脓膜,臭秽之气渐消,舌苔薄白 
或薄腻。治则以活血化 瘀通络为主,辅以清热利湿 
之法。外敷丹参注射液纱条,再盖以生肌橡皮膏。 
③恢复期:此 时湿邪已渐去,阴液亏耗,创面肉芽 
新鲜红活,脓水较稠,疼痛好转,创面逐渐收缩.口 
干 .便秘,舌红.纳差.脉象细数等。治以益气扶 
正,和营活血为原则。外用白糖、蛋黄油、蜂蜜等, 
再外敷生肌橡皮膏。如创面表浅,可外敷地榆油,促 
进创面结痂。石岳等【 ]也将本病分为 早、中、后3 
期,分别外用三黄汤加味(大黄、黄芩、黄柏、苦参、 
红花、五倍子、蒲公英 等)湿敷、生肌玉红膏和象皮 
生肌膏,配合中药内服治疗108例.总有效率达 
98.1% 。 
2 分型论治 
部分医家根据溃疡疮面正邪盛衰情况,采取分 
型辨证取得了满意 疗效。 

未来的我作文-2012重庆高考语文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半年思想汇报


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江苏本一分数线


微信怎么约炮-南京邮电大学分数线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采购员岗位职责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窝心的意思


58同城网招聘长沙-工作总结报告


小学生好人好事-禁毒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