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关于作者署名和单位
泉州财政会计信息-产品购销合同
WORLD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2010,Vo1.5,N
o.1
化,形成实邪炽盛戕伐正气,正气日虚,祛邪无力,邪气
性期更为多见。腑气不通,
痰瘀之邪积滞胃肠,阻滞中
愈盛的恶性循环,促进了病情的恶化。此时以火热痰
焦,气机不
利,胃肠浊热不得外泄,更助肝阳痰火之势
瘀为主要致病因素,起主导作用。
3.2火加重病情。可见,腑实郁滞是中风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火热之邪可内生,也可由外邪侵入:气郁化
临床上,常见腹满便秘,数日不解,口中浊气逼人的患
脏腑功能的损害,另一方面,便秘则有诱发再
次中风的
火,则为内生,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入 者。此时,一方面胃肠道内的有毒
物质不能排出,加重
侵,郁而化热则为外感。临床上中风患者发热,口渴,
疮感染所致,也
有血肿的吸收热,中枢性高热等情况,
面红目赤等火热征象较多见,多数为肺及泌尿道或褥
可能。因此,对于痰热腑实的患者,应以峻下之剂,急
通大便,临床应用甚广,多有良效。这也从另一
个角度
证明腑实对中风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
中风病急性期,风、火、痰、瘀、虚相互作用
,相互影
总体来讲,外感实邪的情况更多一些。
3.3痰痰浊在中风病中,既是致病因素又
是病理产
物,痰浊与火热之邪互结,蒙闭清窍,又与瘀血互阻经
响,正邪交争,邪盛正衰,
毒邪炽盛,蒙闭心神,邪气人
脉,同时损伤脾胃,中焦不运,水湿停聚,复生痰浊,临
里,
阳气暴脱,元神散乱最终阴阳离绝导致死亡;或者,
床常见喉中痰鸣,口角流涎,脘腹痞满,苔腻脉滑
等症
正气来复,正胜邪退,但痰浊瘀血内停留下不同程度的
候。中风病后,机体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腺体分泌增 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的患者,由于病程日久,加之药物
多,胃肠蠕动功能下降,
因此产生痰呜痞满等症候。而
攻伐,正气受损,又有瘀血痰浊胶着不化,故以气虚血
且中风
患者素有积痰的证据多不明显,所以痰浊多为
瘀为主要的病理机制。临床多见神疲乏力,面色觥白,
中风后的病理产物,但痰浊的产生,为风邪夹带,蒙闭
脉细等,或因攻伐太过,阴液不足,出
现肢体挛缩、舌红
清窍则加重了意识障碍,另外痰浊与瘀血互结,痹阻经
苔少等阴虚的表现
。
脉,胶结难化是造成久病难愈的重要因素。
3.4瘀瘀是指瘀血与郁滞。瘀血是本病的基
本病
4小结
中风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其病机演变的规
理转归,瘀血阻塞经
络则为缺血性中风,络破血溢成瘀 律大体以肝肾阴亏或气血不足为基础,为风邪所引发,
则形成出血
性中风。瘀血作为中风病中重要的病理因 在病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痰浊、瘀血、郁滞
素,
已经受到广大学者及临床工作者重视,活血化瘀的 等病理产物,发展成为实邪为主的情况,最终由于正胜
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邪退而演变成为本虚标实,虚实并
重的后遗症状态。
通过现代医学的病理学研究,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病理
也可由于邪
毒炽盛,正不胜邪,导致阴阳离绝而死亡。
改变,无论是痹阻不通还是血溢脉外,都应归入中医瘀 根据
中风病不同时期的病机演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
血的范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是肢体失用的主要病
分清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从而
机,而且瘀血阻于清窍又可形成神志不
清,呆滞,健忘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另外,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发
等证候,因此瘀血是中
风发病以后贯穿始终的重要因 现,正气不足一直存在于中风病的整个病变过程中,因
在治疗的过程中
要时时注意顾护正气,祛邪应遵循
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中风病的最终转归。郁滞主要是
此,
指脏腑气机的壅滞,中风初起,肝气横逆,气机失调,气
衰其大半则止的原则,防止攻伐太过
伤及正气。目前
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郁滞遂成。脾胃郁滞则痰浊内
有人主张急性期在祛
邪的同时加用益气养阴之品,以
生,肺气郁结则宣降失司,腑气不通,腑实以成。尤其 扶正祛邪,尚
无具体方案,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腑气不通在中风病的病变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其作
为
也是对中风病具体病机分析基础上的措施。
一
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中风病的演变
过程中,在急
(2009—02—2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