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实质研究概述

玛丽莲梦兔
501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1: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技术转让合同-给医院的感谢信



8
卷第
12
期              湖南中医药导 报             
2002

12

Vol.8
 
No.12
          
HunanGuidingJournalof TCMP
         
December.2002
科技进展
脾虚实质 研究概述
Progressonspleendeficiencyresearch
张凤娥< br>1
,
瞿岳云
2
,
刘文娥
1
(
1.< br>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怀化 
418000;2.
湖南中医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
[
摘要
]
 作者从胃肠道运动功能、消化吸 收功能、胃肠内分泌、血清氨基酸、微量元素、酶学等方面叙述了近年来脾虚实
质的研究进展
,
指出尽管脾虚实质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
,
但还是存在着诸如动物模型与人有差距、脾虚 证不是单一指标改变
等问题
,
并就如何改进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脾虚证
;
脾虚实质研究
;
综述
[Abstract]
 
Fromvariousfieldssuchasgastrointestinalmo vement,digestabsorption,gastrointestinalendocrine, serumamino
acid,enzyme,minorelementtoreviewther ecentprogressonspleendeficiencyproject,theauthorpo intsoutitistruehavemade
muchprogressonthisfield ,ye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forexample,theanimal modeldoesn

tcoincidewithhumanbeing
comp letely,oneindexcouldn

tpresentthespleendef iciencywell,sotherestillarelotsofthingtobedone.
Keywords:Spleendeficiency;Research;Reviews
[中图分类号
]R256.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547
(
2002
)
12-0 730-03
  脾乃脏象学说的核心
,
脾虚是中医临床常见的
一类证候,
对脾虚实质的研究一直是中西医结合证
本质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临床病证诊断标
准的规范化和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国内许多学者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br>,
对脾虚实质从多方面进
行探讨
,
做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
,
取得了重大进

,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现就
10
余年来的研
究情况作一总结
,
概述如下
,
希望能对今后 的工作有
所促进。
1
 消化系统的改变
”脾主运化”与消化系统关系密切,
其功能与形
态的异常是脾虚最基本的病理变化。许多实验结果
表明
,< br>胃肠道运动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内分泌、激
素、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改变等< br>,
均是脾虚发生的病理机制。
1.1
 胃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脾虚模型胃电能和 胃
运动波的实验表明
:
胃电波节律虽无明显改变
,
但慢
波振 幅明显减小
,
快波振幅也明显减小
;
胃运动波节
律缓慢、振幅低平< br>,
胃运动明显减弱
[1]
张兵等
[2]

用同步检测 胃平滑肌电活动和腔内压力变化的方法
及血浆胃动素放射免疫测定法
,

63
例各型脾虚患
者的胃运动功能进行研究
,
结果显示
:
各型脾 虚患者
730
的胃动节律紊乱的程度和电
-
机械脱偶联率均显著
高于 健康人
;
腔内压力波的各项指标均较健康人降

;
血浆胃动素水平呈 增高趋势
,
并与胃电节律紊乱
呈正相关
,
提示各型脾虚患者胃运动功 能异常的可
能机制是
:
血浆胃动素水平增高———胃电节律紊乱
———胃机械 运动功能障碍。
1.2
 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有研究表明脾虚患者淀
粉酶活性下降[3]
,
提示其化学消化能力低下。另有
学者观察了脾虚患者的胰功肽和木糖试验
,
并与正
常对照组比较
,
发现脾虚患者的胰功肽和木糖均明
显低于正常组
,
胃肠排空速度加快
,
小肠吸收功能下

[4 ]

1.3
 胃肠道内分泌及激素异常 有人观察了脾虚
胃痛患者粘膜的超微 结构
,
发现其血细胞分泌功能
低下
,
餐后血清胃泌素明显低于对照组
[5]
。又有人
通过动物实验检测
,
发现脾虚时胃窦粘膜、十二指肠
及下丘脑组织中的
Gas
均减少
,

SST
均增多
[6]
,
提示脾虚时
D
细胞合成分泌功能亢进
,

G
细胞合
成分泌功能减弱。
1.4
 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 一报道对
30
例脾虚
患者进行了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测定
,
结果表明
:
胰腺
外分泌功能下降与脾虚程度呈正相关
[3]
,
提示胰腺



12
期           张凤娥
,
瞿岳云
,
刘文娥
.
脾虚实质研究概述            
外分泌功能的下降,
是脾虚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1.5
 消化道病理形态改变 有人通过光镜、电 镜
和组织化学方法对脾虚患者十二指肠标本进行观

,
结果表明
:< br>脾虚组十二指肠炎多
,
碱性磷酸酶和
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十二指肠绒毛功能部增强 、顶部
减弱
,
微绒毛稀疏缩短
,
绒毛上皮细胞间隙境宽
,< br>杯
状细胞、内分泌细胞、隐窝处低分化细胞、上皮内淋
巴组织浸润及固有膜各种炎性细胞 增多
[7]
,
提示脾
虚患者的消化功能改变有着消化道病理形态学基
础。又有人对脾虚大鼠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
:
脾虚
模型组大鼠空肠上皮吸收细胞微绒毛 肿胀、脱落、数
量减少、排列紊乱、表面糖衣减少
[8]
,
提示脾虚存在小肠吸收功能低下
,
其物质基础在于小肠形态结构
的异常
,
小肠 上皮微绒毛的结构变化是导致吸收功
能低下的根源所在。
2
 血清学改变
微循 环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
结果发现
:
血液流速减

,
可出现红细胞聚集及管袢周围出血
,
管袢交叉和
畸形增多
,
清晰度 下降
;
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为全
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增高、血沉增快、血小板聚集率增

,
而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
正常对照组比
,
其差异无显著性
[13]

5
 微量元素的改变
”脾主运化 ”、”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
脾虚势必影响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 br>,
从而导致血清及骨骼肌中微量元素分布异常。有人
观察了
40
例脾虚 患者的血清
,
结果发现锌与铜含量
下降
,
铜锌比值下降
,< br>镁有升高倾向
[14]
。另有人对
脾虚家兔骨骼肌微量元素的变化进行了测定< br>,
发现
骨骼肌中钾、钠、铜的含量减少
,
而铁、钙、锌的含量
增加
[15]
。提示脾虚存在着微量元素代谢的异常
,

含量的变化 与脾虚有一定关系。
6
 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
”脾胃内伤
,
百病 由生”。脾虚时
,
内分泌功能会
出现紊乱。大黄致脾虚小鼠神经紧张性降低
,
而副
交感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
[16]
,
提示脾虚动物模型植
物神经功能呈紊乱状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大鼠下丘脑和血清的
TRH
垂体和 血清的
TSH
及血

T
3

T
4

FT
3

FT
4

VT
3
的含 量
,
结果表明脾虚组、
自复组大鼠血清
T
3

T< br>4

FT
3

FT
4
以及下丘脑
T RH
、垂体
TSH
含量均较正常组和治疗组低
,
差异
有显著 性
[17]
,
提示脾虚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合
成、分泌及调控功能低下。
7
 免疫功能低下
”正气存内
,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
其气必
虚”、”脾旺不受邪”
,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旺则 气血
化生充足
,
正气充盛
,
免疫功能强盛
;
脾虚则 气血化
生不足
,
正气虚弱
,
正不胜邪
,
抗病力弱< br>,
免疫功能低
下。
7.1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某学者观察脾虚泄泻患
者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
结果表明脾虚泄泻组的红细

C3b
受体花环率
(
RBC-C3b-RR
)
显著偏低
,

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
RBC-IC-R
)
显著偏

[ 18]
,
提示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又有学者用流式
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脾 虚证小鼠胸腺细
胞活动周期及
5-
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和
T
细胞含< br>量变化
,
发现其胸腺细胞周期异常
,GI
期细胞堆积
,
S
期和
G2+M
期细胞减少
,Brdu+
细胞和
T
细胞相
731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虚生化乏源
,
致 气血不
足、营养物质缺乏
,
血清中多种氨基酸售量降低。研
究发现
,
脾虚患者
FAA
总量、必需氨基酸及支链氨
基酸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 FAA
、缬氨酸、甘氨酸、苏氨
酸、色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含量亦明显低于正常

,
尤以前三者为著
[9]
。另有研究发现脾虚大鼠血
清肌红蛋白的含 量明显减少
[10]
。表明脾虚出现明
显的血清学改变。
3
 酶的活 性及能量代谢低下
”脾主运化”、”主肌肉”、”为后天之本”
,
脾从饮
食水 谷中摄取精微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营
养物质的吸收
,
就是一个主动耗能、不断 消耗
ATP
的过程。若脾虚失运
,
则脏腑、肌肉无以充养
,
各器
官的功能活动会减退
,
组织器官及肌肉代谢相关酶
的活性降低
,
能量代谢的水平低下。有人对脾虚大
鼠骨骼肌
ATP
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进 行了测定
,
结果发现脾虚大鼠骨骼肌中
ATP
含量减少
,
相 关代
谢酶如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
[11]
,
表明脾虚时肌肉中
能量代 谢发生明显变化。又有实验结果表明
,
脾虚
大鼠红细胞膜
Na
+
K
+

ATP
酶活性显著低于对
照组
[12 ]
,
证实了脾虚时
Na
+

K
+

ATP
酶活性受
到抑制
,
能量产生减少。
4
 微循环与血 液流变学的改变
”脾流血”
,
脾虚运血无力
,
血行迟滞
,< br>或流摄无

,
血溢脉外
,
均可因虚致瘀
,
导 致微循环与血液流
变学的改变。对
70
例脾虚证及脾虚兼证患者甲皱

< br>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12< br>月
.

8
卷第
12

(
总第
78

)
应也减少
[19]
,
提示脾虚小鼠胸腺细胞内< br>DNA
合成
减少
,
胸腺细胞和
T
细胞发育增殖受到影 响
,
细胞
免疫功能下降。
7.2
 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有人对驴和大 白鼠脾虚
模型的体液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
,
发现其血清
IgG
含量明 显降低
[20]
。又有研究发现大黄致脾虚小鼠
的空斑形成细胞及溶血素生成能力显著 下降
[21]

提示脾虚动物抗体生成能力下降
,
体液免疫功能低< br>下。
7.3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 近年有人用酶标免
肉四肢”、”脾胃内伤
,
百病由生”等系统中医理论。
尽管脾虚实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
但目前
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
,
动物脾虚模型
与人体脾虚证之间 有一定差距
,
目前脾虚动物模型
难尽人意
,
与临床实际情况难以吻合
,
所以不能机械
地照搬实验结果。譬如人受着社会环境如情志等诸
多因素的影 响
,
只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个体
,
较动物
复杂得多
,
脾虚患者与目前造出的动物模型有显著
差异。其次
,
检测手段落后
,
结果还很粗糙
,
存在着
低水平重复
,
甚至出现某些检测指标结果的 前后矛
盾。最后
,
缺乏动态观察和多指标同步监测
,
多年研
究还未找到反映脾虚的特异敏感性指标。脾是一个
多系统的综合功能单位
,
证是一个阶 段性的动态变
化过程
,
不是固定不变的
,
它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时刻< br>变化着
,
脾虚证是多脏器、多系统的功能或病理改

,
不会只 有某一项指标的异常
,
以单一指标研究脾
虚证的做法尚欠完善
,
似难 反映真的本质
,
如能在加
强脾虚规范化辩证及脾虚动物模型标准化研究的基
础 上
,
从多方面入手
,
采用”多学科、多途径、多系统、
多指标同步测 试与相关分析”来探讨脾虚实质
,
寻求
脾虚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敏感性指标
,< br>这会更好一点。
笔者认为今后更应着重脾虚”人”的研究
,
作脾虚临
床 前瞻性研究
,
并应加强进一步的分化研究
,
若还能
与药物的活性成份 和作用机理相结合
,
则会更全面、
科学地提示脾虚实质。
参考文献
[ 1]
曲瑞瑶
.
大鼠实验性脾虚证胃电波和胃运动波的研究
[J].
中 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14
(
3
)
:156
[2]
张兵
.
脾虚证患者胃运动功能的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
,1994,14
(
6
)
:346

348
[3]
杨维益
.
气虚证与胰腺外分泌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J].< br>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16
(
7
)
:414
[4]
金敬善
.
气虚证病人消化吸收功能的同步观察
[J].
北京
中医杂志
,1990
(
3
)
:12
[5]
李庆明
.
脾气虚证壁细胞线粒体、
G
细胞分泌颗粒与血清
胃泌素、胃 粘膜
SOD

MDA
的变化
[J].
中山医科大学学

,1995,16
(
1
)
:4
[6]
张万贷< br>.
实验脾虚证组织中胃泌素及坐抑素含量变化及
其意义
[J].
现代消 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8,3
(
4
)
:31-33
[7]
许光照
.
脾虚证患者十二指肠的病理形态及组织化学研

[J].< br>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
(
12
)
[8]
彭成
,
雷载权
.
四君子汤抗脾虚动物胃肠细胞损伤的研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5,11
(
6
)
:1
[9]戴小华
.
脾虚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J].
中国中西
疫法 测定了
66
例脾虚患者和健康者血浆纤维结合
蛋白含量及巨嗜细胞吞噬功能
,
结果均下降
,
且二者
呈高度正相关
,
并认为血浆
F n
水平下降是脾虚非
特异性免疫功能失调的重要方面
[22]
。另有报导脾< br>虚模型小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其体重、脾和胸腺等
免疫器管的重量以及全血白 细胞、腹腔巨噬细胞的
吞噬功能显著低下
[23]

然而
,
至于脾虚免疫功能低下
,
临床也有不支持
此结论的研究报告
,
如新近 报道采用前瞻性设计方

,
用多指标检测方法对
101
例中老年脾虚 患者的
性激素、免疫功能、血压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脾虚
组与正常组比较< br>,
男女性激素水平、
T
细胞亚群和血
压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2 0]
,
此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
定。
8
 基因改变
目前认为 所有疾病均存在基因表达的变化
,

发生发展与基因结构、调控和表达的异常有关,
脾虚
病证也不例外。
有报道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了脾虚证与胃粘膜癌
前病 变联系的相关癌基因的较强表达
,
与正常对照
有显著性差异
[25]
。另有报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胃癌前病变患者的
C-myc

P
2 1

P
53
基因表达
,
结果
表明
C-my c

P
21

P
53
在阳性表达各证型诊次为:

胃虚寒
>
胃阴不足
>
肝胃不和
>
寒热错杂
[26]

总之
,
根据近
10
余年的现代 研究表明
,
中医的
脾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
,
更重要的是一个生
理学、病理学概念
,
是涉及到消化吸收、水盐代谢、能
量转化、血液、神经、 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多器官
的综合功能单位。脾虚即是这些系统功能降低的综
合表现
,
其中以消化道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为主
,

为中医脉象学说的整体观提供 了科学依据
,
并进一
步证明了”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
732
医结合杂志
,1994,14
(
7
)
:403

405
(
下转
745

)


第< br>12
期           刘浩然
.
中药降脂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8
[9]
张志军
,
陈贵延
,
黄欣。中医药降脂减肥作用的国外研究
版社出版
,619

623
[ 17]
邹丹
,
刘维春
.
中华大蒜油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防
进展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5,2
(
1
)
:
[10]
李光仪
,
刘明登
,
李满芬。银杏苦酯的 药理和临床研究
治作用
[J].
河南医学研究
.2001,10
(< br>1
)
.-20

21
[18]
任汉阳
,
.
火麻仁油对鹌鹑的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进展
[J].
中草 药
,1995,26
(
2
)
:100
[11]
许腊 英
,
毛维伦
,
江向东等。荷叶降血脂的开发研究
[J].
湖 北中医杂志
,1996,18
(
4
)
:42
[12]
董加喜
,
王梅娟。富含川芎嗪脂质体对实验性动脉粥样
作用
[J].
河南中医
,1998,18
(
5
)
,294

2 95
[19]
罗琼
,
李瑾玮
,
张声华
,

.
枸杞及其多糖对家兔血脂的
影响
.
食品科学
,1997, 18
(
4
)
:5
[20]
丁志山
,
沃兴德
.
姜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概况
.
[21]
王新华
.
泽泻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1999,30
(
7
)
:557
[22]
杜贵友
,
王巍
,
景厚德.
首乌醋酸乙酯提取物预防鹌鹑动
硬化家兔的降脂和抗氧化作用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1997,4
(
6
)
.-F003-F0 03
[13]
苏云朋
,
焦正斌
,
李淑莲等
,
蝙蝠葛碱抗高胆固醇血症脂
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
基础
理论研究特集
,62
[23]
陈钰
.
植物药绞股蓝在日本的研究概况
[J].
浙江药学
,
1986,3
(
4
)
:33
[24]
于英奇译
.
高脂血症与汉方
,
国外医学
[J].
中医中药分
质过氧化作用研究
[J].
中医药信息
,1997,
(
2
)
:43
[14]< br>高秀梅
,
张伯礼
,
徐宗佩等
,
沙棘油降脂作用实验研 究
[J].
天津中医
,1997,14
(
4
)
:1 73
[15]
李茂言
,
何利城
,
吴志成等
,
微孔草油对大鼠实验性高脂
血症的防治作用
[J].
中国中药杂志
,199 9,24
(
2
)
:106

108
[16]
陈奇主编
.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J].1993
年人民卫生出

,1986,8
(
2
)
:19
[
编辑 何军锋 收 稿日期 
2002-11-04]
(
上接
732

)
[10]
裴媛
.
脾阳虚大鼠横纹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血
化学的实验研究[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
杂志
,1994,3
(
1)
:29
[20]
王乃琪
.
驴和大白鼠脾气虚模型体液免疫功能
的研究
[J].
中国兽医杂志
,1990,16
(
12)
:37
[21]
刘玉生
.
脾虚小鼠的免疫状态及健脾益康丸对
清肌红蛋白含量的实验研究
[J].
辽宁中医杂

,1991,18
(
5
)
:43
[11]
徐琦
.
”脾主肌肉 ”的生化研究
-
若干酶指标活
性的测定
[J].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4,1
(
15
)
:3
[12]
李晓霞
.
脾气虚与
NA+

K+-ATPASE
活性
其的影响[J].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1,
3
(
6
)
;36
[22]
章梅
.
脾虚患者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和巨噬细胞的观察
[J].
中国医药学报
,1996,11
(
2
)
:48
[13]
贾钰华
.
脾虚证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同步观

[J].
中医药研究
,1991,6
(
6
)
: 55
[14]
马建伟
.
脾气虚证与血清锌铜镁关系探讨
[J].浙江中医杂志
,1990,25
(
10
)
:47
[15 ]
张立德
.
脾气虚家兔肌电图与骨赂肌微量元素
功能的变化
[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9,23
(
5
)
:36
[23]
林心舜
.
脾虚小鼠的吞噬细胞功能状态及健脾
后剂对其的影响
[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5,
5
(
1
)
:21
[24]
林炳辉
.
中老年人脾肾虚证的实质研究
[J].< br>福
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2,12
(
1
)
:3
5
[25]
刘晓颖
.
脾气虚证与胃粘膜
P53
基因表达关系
变化的实验研究
[J].
辽宁中医杂志
,1995,22(
8
)
:378
[16]
候建平
.
大黄致脾虚 小白鼠植物神经功能的变

[J].
辽宁中医杂志
,1997,24
(
3
)
:136
[17]
夏天
.
脾虚大鼠下丘脑< br>-
垂体
-
甲状腺轴功能
的变化
[J].
安徽中医学院 学报
,2001,20
(
4
)
:42
[18]
刘健
.
脾虚泄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

[J].
中国中西医结合 杂志
,1994,14
(
9
)
:531
[19]
葛 雅华
.
脾虚证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和免疫细胞
的实验研究
[J].
中国 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
5
(
3
)
:15

18
[26]
张万贷
.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中医分型与幽门螺
杆菌感染
[J].
癌症基因表达的关系
,
中国中西
医结合脾胃杂志< br>,1998,6
(
1
)
:5

6
[
编辑 何军锋 收稿日期 
2002-11-20]
745

心理健康课教案-清明节放假安排


澳大利亚留学的条件-网络经典语句


荷兰签证办理-北京师大二附中


上海复旦视觉艺术学院-桐城市天城中学


辅导员评语-超市实习报告


欠条样本-吉林会计


高蓓蓓-档案工作总结


天真蓝-民政工作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