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周教授从肾论治运动神经元病经验
学雷锋树新风-行政人员职责
中医研究 2010年4月 第23卷 第4期TCM Res.April 2010 Vo1
.23 No.4 ‘61・
初得,正胜邪实,宜速用大剂将邪驱出,否则邪恋日
相搏之佳
象。若医者不明病变之规律,加之患者要
求速效,必改弦易辙,前功尽弃。有时娄老在辨证明
确时,根据患者以往治疗情况会给患者一次用药百
久必伤正,使疾病缠绵难愈。临床选用大剂量时,
个
别患者首次服用可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此和体
质有关(因胃肠骤不耐受之故),一般
3剂之后即可
适应,胃肠道反应多能消失,若不消失者,可改为饭
余剂。但是,守方绝不是
死守不变,证变而药应随
更,切忌“刻舟求剑”。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
热、燥等
外邪为患,出现肢体关节肿胀、重着、麻木、变形、僵
后服用。临床中还应注意辨
病辨证相结合的同时巧
用对药,如当归、丹参、鸡血藤,三药均补中有活,针
对痹病病机为
气血闭阻,故各期均可应用,尤以血虚
血瘀者首选,称之“补血活血疗痹三姐妹”。木瓜舒
筋活络,除湿和胃善治肢体拘挛疼痛,牛膝补肝肾壮
筋骨活血通经,两药l临证常配合使用治疗肝肾亏
虚
直及活动受限,甚者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该病具
有慢性、渐进性、反复发作性等特点,
病情顽固难治。
娄老根据该病的特点,结合自身60余载治疗痹病的
临床经验,在治疗中遵
循辨病辨证、杂合以治的原
则,用药攻补兼施,以通为用,依部选药,重视脾。肾,
调理气
血,重用主药,善用对药,辨证既确,有方有
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痹病的独特优势。笔者常以 此验于临床,屡屡得效。
收稿日期:2009—11—19;修回El期:2009—12—02
(编辑李亚峰)
引起的下肢拘挛疼痛。生地黄养阴补肾,白芍敛阴
止痛,两者相
配治疗阴虚内热之痹病,疗效显著。
6辨证既确。有方有守
痹病非同急暴之病,其病势多相
对稳定,病机变
化、证候演变一般较慢,尤其是久病患者,治疗时即
使方药对证,初投也不
一定必见效果。个别患者,初
服几剂后反而可出现症状加重,此乃药达病所,正邪
文章编号
:1001—6910(2010)04—0061—02
・
名师高徒・
郑绍周教
授从肾论治运动神经元病经验
李俊丽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
关键词:郑绍周 中医师 运动神经元病 从肾论治
肌肉失养,出现肌痿不用。脾阳根于
肾阳,肾气足则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志码:B
脾阳旺,肾气虚则脾阳衰,运
化水谷精微失职,气血
运行不畅而瘀滞,日久痰瘀互结,阻滞经络以致气血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
一
组原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
角细胞、脑干运动
津液不能濡养经脉,出现手足痿废不用等症。张锡
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也提到:“惟觉骨软不能
履地者,乃骨髓枯涸,肾虚不能作强也。”
2阳损及阴,阴损
及阳
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西医目
前缺乏有效的治
疗手段。郑绍周教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行医
四十余载,对本病的治疗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吾
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总结其经验如下。
1 肾虚为本。
痰瘀为标
郑绍周教授认为肾寓真阴真阳,是机体诸脏阴
阳之根本,维护着诸脏阴阳的相对平
衡。肾阳寄元
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
肾阳虚,则不能正常生
血、化津,阴精无以化生,肌肉
失养,运动无力,而致痿弱不用;同时,肢体无阳温
郑教授
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肾虚为运动神
经元病的根本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
肾虚精亏,骨枯髓空,脏腑衰惫,气血乏源,肢体失
养,寒从内生,则筋脉收引。肾为水火之宅,内藏
真
阴,“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肾阴虚,则各脏的功
能不能正常发挥,阳无以化生。
3补肾固本。和调诸脏
养,故可致痿。肝肾同源,肾为肝之母,肾精充足,则
肝血
化生有源,。肾虚水不涵木,则肝血亏虚,虚风内
动,故手足笨拙,筋惕肉痿。《素问・五脏生成篇》
日:“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肾气不足而脾失健
运,则气血亏虚
郑教授指出,肾虚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原因
但不是唯一因素。补肾是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