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五一促销-招新策划书
疏肝健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林 红1杨军用1高 玲1王 燕1熊 琪
1魏亚茹1范思思1王 胜2(*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中医科 石河子 832008;
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石河子 832008)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分
析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
性乙型肝炎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我院自制疏肝健脾汤,基本方含陈
皮、佛手、白术、山药、藿香、茯苓、
白芍、丹参、柴胡、当归、郁金、苍术;对照组采用澳泰乐
颗粒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总疗效、中医症状
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
为75.0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率分别为
77.96%和60.42%,治疗组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和疏肝健脾方法对慢性乙
型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
善临床症状。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6(013)007
【总
页数】2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肝郁脾虚型 疏肝健脾
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根据临床特点,
在中医学中属于“黄疸”、“胁痛”等范畴,根据疾病的不同
阶段可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湿热
中阻型、瘀血阻络型等证型[1,2],本研究以肝郁脾
虚型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为研究对象,采用疏肝
健脾法进行治疗,探讨临床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2013年
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分为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男性46例
,占57.84%,女性34例,占42
.16%;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9±16)岁;对照组男性29例
,占36.25%,女性
51例,占63.75%;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3±15)岁。治疗组病程
1~360个月
,平均病程(45±63)个月;对照组病程2~108个月,平均病程(29±36)个月。两
组性别
、年龄、病程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病毒性
肝炎防治方案》(试行),将病程达半年以上者、临
床表现乏力、腹胀、无食欲,便溏,肝肿大、肝区叩
击痛纳入研究病例。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
氨酶ALT升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DN
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中任何一项以上阳性。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体征表现为面色萎黄,胁肋
胀满,纳食减少,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脘痞腹
胀,大便溏薄,脉沉弦者判断属肝郁脾虚型。
1
.3方法
1.3.1治疗组治疗方法:疏肝健脾汤基本方:陈皮、佛手、白术、山药、藿香、茯苓、白芍
各
10g,丹参、柴胡、当归各15g,郁金12g,苍术6g。服法:每日1剂,分两
次煎,分3次服用,三
个月为1个疗程。
1.3.2对照组治疗方法:选用澳泰乐颗粒剂口服,
1袋次,3次d,1个疗程为服药3个月。服用1个
疗程后,半年至1年进行随访和复检,重点对肝功A
LT、乙肝病毒HBsAg、HBeAgHBV-DNA检查
。
1.4疗效判定:临床痊愈:无
自觉症状;肝肿大无叩痛及压痛,稳定无变动或回缩;检查肝功能正常
;虽然病毒复制标志消失,但乙肝
表面抗原(HBsAg)仍可持续存在;半年以上保持稳定。有效
:无主要症状;叩痛及压痛不明显,肝
脾肿大无变动;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有轻微异常;病毒复
制标志水平有明显降低。无效:症状体征及化
验无改变。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
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5%和75.0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表1。2.2中医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7.96%和60.42%,治疗
组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乙肝涉及肝胆肾脾胃等多脏腑,
肝胆为人体至关重要器官。肝主气主血主疏泻,多气多血之脏,为
肝病之本脏。肝病发生的主要病机是肝
郁气滞。脾为后天之本,人体全身各脏腑全部依赖于脾的运
化以吸取营养。脾脏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转
归。
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肝炎有隐性患者亦有自愈者。临床上中医药治疗以慢性居多。中医学认为,形成慢性乙肝(肝郁脾虚型)因素主要为[3,4]:①机体被时气疫毒侵犯,内入营血,肝主藏
血,必先致肝失疏泄,累及于脾;②湿热致内蕴中焦,脾胃运化失司,湿热蕴结肝胆,致肝失疏泄
;③饮
食无节制损伤脾胃而运化失常,内生湿浊,郁而化热,肝胆被熏蒸,致肝失疏泄;④素体脾
阳不足,寒湿
入袭,阻遏中焦,致脾阳不振气不升,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
中医学认为,肝木克土、木郁土壅,补脾则
脾气旺盛,滋肝,疏泄有度,正胜邪却,病退之
[5,6]。反之,脾虚不运,土壅木郁,湿邪困中,肝
气郁滞而胁痛,继而肝络瘀阻而积,终至西
酿成臌。故确保肝病向愈须悉心顾护脾气、调理强脾之运化。
临床发现,肝病患者多数患在脾胃功
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脾不健运则津反成痰,谷反为滞,痰滞
可成为肝病的继发病因,故应
健脾可绝湿热,断积滞,截断肝病传变,促其向愈。
综上所述,治
肝实者,先实脾土,以杜滋蔓之祸。应用健脾疏肝法治疗慢性乙型(肝郁脾虚型)肝
炎,
疗效明显,可进一步研究完善推广。
参考文献
[1]夏小芳,吴建,娄国强,等.疏肝健脾利湿
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表达的影
响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3
):540-542.
[2]陆登辉,严光俊,张维.疏肝健脾化瘀法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研究[J].时珍
国医国药,2015(5):1173-1175.
[3]孟召湖.疏肝
健脾活血方加减联合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15(7):1
189-1192.
[4]滕惠琴,齐艳艳,张盛杰,等.疏肝健脾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
的肝郁脾虚型慢
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1):16-19.[5]欧国顺,黄湘敏.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探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
3(10):72-73.
[6]李波.疏肝健脾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2):93-9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
号:NO.813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