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药防治要点

余年寄山水
865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1: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加拿大魁北克省-西联汇款手续费


新中医
2011

1
月第
43
卷第
1

·136·
JOURNALOFNEWCHINESEMEDICINEJanu ary2011Vol.43No.1
刍议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药防治要点
杨川,寸鹏飞,勾金凤 ,余倩颖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中医疗法;防治[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56-7415(2011)01-01 36-02
慢性荨麻疹是指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的荨麻疹。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 不清楚,治疗相对比较困难,长
期反复发作,经年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中医
学 在防治慢性荨麻疹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然验之临床,
仍不甚让人满意,笔者就此进一步探讨如下。
1医患沟通,主动避免诱因为防治关键
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主要取决于患者,若是患者不忌发物,
不注意避免诱因,慢性荨麻疹的防治根本无从谈起。故而,在
接诊荨麻疹患者时,需详询病史, 仔细交代注意事项,引起患
者重视,取得患者配合,主动避免诱因,才能够提高治愈率,
降低复 发率,从源头上减少慢性荨麻疹的出现。若这一环节没
有做好,单纯观察临床治愈率和复发率没有任何意 义,这也是
为何许多临床报道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真正临床使
用的时候其实效果并不 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2健脾益气贯穿治疗始终
荨麻疹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耐,外加六淫之气的侵 袭,或饮
食不慎、七情内伤、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1]
。治疗当以补益
先 天肝肾为本,兼以驱邪。然而,慢性荨麻疹患者虚实夹杂、
寒热错杂者多,补益肝肾法往往不合机宜,而 脾为后天之本,
健脾益气法,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一则可以益气以固卫,
取玉屏风散之意, 可扶正祛邪;二则因久病必伤及阴血,可益
气以养阴,即生脉饮之意;三则因荨麻疹反复缠绵不愈,必有
湿邪留恋作祟,健运脾土以除湿邪;四则因久病脾胃必伤,可
以顾护脾胃。
3治疗辅以 重镇安神,平肝潜阳
慢性荨麻疹患者由于长期反复发作,往往心情抑郁,情绪
低落,且因反复瘙 痒致使心神不宁、烦躁、易怒、失眠,又加
重瘙痒,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此时需要在加强沟通、心
理疏导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来调理气机,安神解郁来破除此恶
性循环。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 乃是因久病之后阴血亏虚,
肝郁化火,热扰心神而起,故而不可使用如柴胡、郁金等疏肝
行气之 温燥药,而应使用如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等重
镇安神、平肝潜阳药,酌加凉血清心、泻火除烦药 物即可。该
法治疗某些对抗组胺药物不敏感的所谓“中枢性瘙痒”患者亦
能收效满意。
4重视养阴血,不可盲目祛风
慢性荨麻疹,并非皆是外来风邪为患,况且其病程多长,
经年累月 ,易由瘙痒而致“瘙痒-心烦、易怒、失眠-瘙痒”
的恶性循环,患者常表现为阴血亏虚、肝郁化火、热 扰心神等
虚实夹杂证。故在治疗中,不可盲目祛风,而应重视养阴血,
佐加如当归、芍药、胡麻 仁、玄参、生地黄等养血滋阴药物,
取当归饮子之意养血润燥以止痒。
5临证重视局部辨证和病 因辨证
本病由于病因病机复杂,表现虚实夹杂,临床分型繁多,
让人无所适从,此时需重视局部 辨证和病因辨证,则辨证治疗
化繁为简,一目了然。如风团为鲜红色,抓之即起,辨为血热
风盛 ,在治疗时以凉血清心为主,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如
风团色淡而皮肤干燥粗糙者,辨为血虚风燥,治 以养血润燥为
主,以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若每发于秋冬,遇冷即发或更重
者,辨为寒气收敛腠理 ,阳气不能发越,拂郁而作,常用玉屏
风散合当归四逆汤加减;若是由精神紧张、阳光、受热、运动出汗等因素诱发,则辨为血热未尽而阴液不足,治疗以凉血透
热养阴为主,治以犀角地黄汤合青蒿鳖 甲汤加减;若是以持久
受压为原因而致的难以消退的暗红色风团,则辨为血瘀生风、
气阴不足, 治以桃红四物汤合生脉饮加减。
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特别是其
远期疗 效较差,究其原因,一是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
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 2]
;二是疗效主要取决
于患者,如果患者不重视,不去主动避免诱因,防治根本无从
谈起;三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人多好逸恶
劳,喜食辛辣腥香发散之品,成阴虚夹湿热体 质,感邪往往形
成正虚邪恋证,病情容易缠绵,反复难愈。
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加强医患沟 通,引起患者重视,
寻求患者的配合,主动避免诱因是首要的也是关键所在,在此
[收稿日期] 2010-08-14
[作者简介]杨川(1972-),男,讲师,研究方向:中医外科专业皮肤病基 础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寸鹏飞,男,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病的 临床与实验研究。


新中医
2011

1
月第
43
卷第
1

JOURNALOFNEWCHINESEMEDICINE< br>基础上,通过局部辨证和病因辨证确定治法,用药始终以健脾
益气为主,辅以重镇安神、平肝潜阳 ,佐以凉血清心、泻火除
烦,注意养阴血,必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2]
Ja nuary2011Vol.43No.1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26.
· 137·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13.
(编辑:冯天保)
[参考文献]
[1]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中医皮肤性病学(临床版) [M].
◆医案分析◆
调经汤治愈经行寒热时作4年1例
龚清荣
巫山县人民医 院,重庆巫山404700
[关键词]医案;月经期;寒热往来;调经汤
[中图分类号]R24 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56-7415(2011)01-0137-01
侯某,女,3 4岁,2007年8月7日初诊。主诉:经行寒
热时作4年。自述4年前因人流手术后1周与邻里发生口 角,
次日又汗出淋雨,感受寒湿而发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
39℃,胸闷胁胀,心急烦躁,身 重,全身肌肉、骨节酸痛,
泛恶,不欲饮食,自服阿莫西林、氟哌酸、板蓝根冲剂等治
疗,3天 后病情渐趋好转。但自此以后,每逢月经来潮时即觉
忽寒忽热、口苦咽干目眩、胸闷胁胀、泛吐清水、不 欲饮食、
头晕心悸、失眠多梦、月经量少、时来时止、腹痛绵绵等症状
反复发作,经后诸症消失 。曾经多家医院诊治,均不见好转,
遂来本院诊治。诊见:适逢月经来潮第2天,发热,体温
3 8.4℃,无汗出,热后又觉畏寒,形体消瘦,精神疲乏,面色
苍白无华,唇甲色淡,月经量少,色暗红 ,时来时止,腹痛绵
绵,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稍涩。中医辨证:患者每逢经行
时出现寒热时 作,胸闷胁胀,口苦咽干目眩,头晕心悸,面色
苍白无华,月经量少,时来时止,腹痛绵绵,舌淡、苔薄 白,
脉沉细弦稍涩,当属伤寒之少阳证兼胞宫血虚瘀滞发热证。足
少阳胆经受邪,邪居于半表半 里之位,邪正抗争,正不胜邪则
寒战,邪不胜正则发热,邪正相争,相持不下,故寒热往来;
少 阳经循胸布胁肋,热盛胆经壅滞,故胸胁闷胀;胆火犯肝,
肝开窍于目,故目眩;胆气逆上,横犯中焦, 出现肝脾不和、
胆胃不和,故口苦咽干,泛吐清水,不欲饮食;久病多虚,血
不荣上,故头晕、 面色苍白;血不养心,心神失养,故心悸、
[收稿日期]2010-09-07
失眠多梦;肝血 不足,血海空虚,胞宫、任脉、筋爪失养,故
唇甲色淡,月经量少,时来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 稍
涩,均为营血亏虚兼有瘀滞之象。综合考虑,其病标本俱急,
治宜和解少阳,兼补血调经化瘀 同进,方用调经汤加减。处
方:柴胡、白芍各15g,熟地黄12g,黄芪、党参各20g,川
芎8g,大枣24g,黄芩、当归、法半夏、生姜、甘草各10g。
5剂,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嘱下次月经来潮时复诊。
9月1日二诊:昨天月经已至,量较以前增多、色红,精
神、食欲均好 ,往日的痛楚全然无存,舌红、苔薄白,脉缓和
有力。唯恐日后再复发,为巩固疗效,守前方再进3剂。 后
随访1年多未有复发。
按:据《中医临证备要·寒热往来》云:“妇人月经不调,
经 前常有忽寒忽热、头胀、胸胁胀闷等现象,系肝气或肝火郁
结所致,可用调经汤,即小柴胡汤加入四物汤 。也有妇女月经
适来或月经刚净,外感风寒发热,或在发热期内月经来潮,邪
热乘虚袭入胞宫, 亦使寒热往来,《金匮要略》称为‘热入血
室’,同样可用小柴胡汤泄热。”根据古人的经验,结合患者 的
症状和体征,两相对比,病情相符,决定用《古今医鉴》之调
经汤一试,方用小柴胡汤主治寒 热往来,用四物汤补血调经兼
化瘀滞,结果药中病机,其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编辑:黎国昌 )

复员军人-长阳教育信息网


采访稿怎么写-道教四大名山


男人伤感签名-浙江省教育厅网站


河北工业大学就业-中南大学录取分数线


夏季健康小常识-野蛮生长读后感


那一次我成功了-欧洲国家排名


河南民生学院-广告设计专业介绍


哈尔滨金融专科-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