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伏气论治肺癌癌性发热探析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感恩作文素材
维普资讯 http:
中医药学报2OO7年第35卷第2期
・
5
・
从伏气论治肺癌癌性发热探析
张霆
(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浙江杭州310
051)
摘要:肺癌的外因是感受六淫之邪,肺癌癌性发热的根本原因在于伏气化热。治疗中应“灵其
气机,清
血热”,并注意知常达变。
关键词:肺癌;癌性发热;伏气;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Cr7)02—0005
—02
现代医学对肺癌患者癌 发热的原因尚未完全明
了,目前一般认为主要与肿瘤坏死组
织的吸收、肿瘤的
某些代谢产物系致热原、肿瘤组织释放前列腺素E、器
官代谢失常及肿瘤
组织自身存在炎症有关。其临床多
见于肿瘤生长速度快、恶性程度高的患者。体检、寥验
室
、放射检查缺乏感染证据,应用抗生素无效。肺癌患
者全身情况差,若合并发热,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
常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下降、头昏心悸、便秘、 赤
等疖状,易加速病情恶化。单纯使用
西医解热镇痛剂
容易 汗,易造成虚脱,且往往疗效欠佳,复发率高,并
易引起消化道出血
。我们临床上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
导下从伏气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
下,
以为引玉之砖。
1伏气邪毒为患
古无肺癌之名,属肺积、胸痛、咳血等症之范畴。
其病之外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包括涓热毒邪、时疫渝
毒,或受电离辐射、化学物品、药物等毒邪侵袭
,外邪不
解,伏于肺中。何廉臣指出:“凡伏气温病,皆是伏火,
虽其初感受之气,有伤寒
伤暑之不同,而潜伏既久,蕴
酿蒸变,逾时而发,无一不同归火化”。王秉衡日:“风
寒暑
湿,悉能化火,血气郁蒸,无不生火,所以人之火症
独多焉”。《伤寒序例》云:“伏邪郁久而后发,
发即大热
大渴,……”而肺癌发病之初多是一派热象,可见为伏
邪所致。经日:“夫精者,
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
病温”,“肾者水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中精
气为
先天之本,造成肾精不足的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不
足、情志失调、房劳过度等。肾精不足,邪毒内侵,蛰
伏
于内,应时而动,癌毒外发,类似温病。肾精亏虚,不能
托邪外出,热毒燔结少阴,耗伤
真阴。所以肺癌初起皆
有正虚精亏之症候。
肺癌并非感邪即发,而与正气的强弱、感邪之轻
重
。
收稿日期:2006—11—30 修回日期:2007—03—05
作者简
介:张霆(1971一)。男,浙江杭州人,医学博士学历。主治医师。主
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实体
、血液肿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有关。当正不胜邪,肺癌则应时而发。因此一发病即
见热毒
炽盛和正气亏虚的表现。柳宝诒认为:“温病邪
伏少阴,随气而动,流于诸经”,章虚谷认为:“太阳
病发
热而渴为漏病,是少阴伏邪”,肺痛是恶性肿瘤,漏热毒
邪伏于肺脏,故肺癌为渝热毒
邪伏于少阴。何廉臣指
出:“伏气渴病,邪从里发,必先由血分转出气分,表证
皆里证浮越
于外也。新威辂而易治,伏气罩而难疗,此
其要也”。王孟英认为伏气温病:“自里出来,乃先从血
分而后达于气分”。肺癌癌性发热传变顺序多为血分
一营分一气分一卫分,与伏气温病相符。
肺癌初起除
热毒表现外,兼有营阴亏损的症状,症见脉多细数或沉
细数,舌质多淡,舌苔多
薄白,这与伏气温病的发病情
况颇为符合。正如王孟英指出的:“起病之初,往往舌
润而无
苔垢”。舌苔乃胃气氰蒸而成,因伏气渴病自内
而发,开始未及阳明气分,故舌苔多薄白,肺癌精血亏
虚,故舌质多淡白。
新感温病出现高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发斑发
疹,则是
邪热由表及里病势加重。而伏气温病发热、汗
出、发斑发疹,则是温热伏邪从里达表,疾病趋于缓饵。
肺癌患者经祛邪(放、化疗)扶正治疗,高热、汗出、发斑
发疹后,热去正复,疾病每获完
全缪解。然而,伏气邪
毒并未消除殆尽,为日后 发留下隐患,伏气热毒在体
内继续消灼正
气,正虚邪盛,正不胜邪,伏邪外发,造成
肺癌的复发。若正气不亏或亏而不共,则缓解期长,或 <
br>长期稳定;反之,则缓解期短。屡屡复发,正气耗伤日
重,难以恢复,造成缓解困难,直至死亡
。
2灵气机清血热
肺癌患者癌性发热多由里出表,起病急骤,常不显
示或越过卫
分阶段,很快出现高热、神昏、出血、惊阙等
系列早热炽盛、热入营帆的表现。而伏气学说恰恰 可以总结其发生、发展规律。邪伏于肺脏,自内达外,
发则里热炽盛。此类病证病邪深入,病情危
重,变化较
多,预后较差。何廉臣指出:“灵其气机,清血热”;柳宝
诒认为:“治伏气温
病,当频颛顾其阴液”,指出了伏气
温病治疗的两大原则。肺癌患者癌性发热的治疗也应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