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黄帝内经_体质医学思想谈体质对疾病的影响
考研服务-外联部工作总结
中华中医药杂志
(
原中国医药学报
)
2010年4 月第25
卷第4 期 CJTCMP,April 2010,Vol.25,No.4
“阿是穴”的说法。“阿
是穴”作为取穴的方法,最早见于唐代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
•
灸例》篇中:“故吴
蜀多行灸法,有
阿是之法,言有人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
得便快,成痛处
即云阿是”。王执中在临床上同样善用敏感压
痛点,在“卷三
•
喘”中记载“舍弟登山
,为雨所搏,一夕气闷几
不救”,“予疑其心悲,为刺百会,不效,按其肺俞,云其疼如锥
刺”
;用“灸带脉穴”的方法治疗“赤白带”(见卷七)时,“每为
之按此穴,莫不应手酸疼,予知是正穴也
”都属相关论述,将此
法施用于临床,无有不愈。三为“详”。王执中用大量的笔墨或
记述针刺
某一穴位时自己的感受,或纂述前人旧闻,或根据前
人著述,亲身在灸刺中加以验证。这类内容详实有征
,很有实
用价值。
在编纂《针灸资生经》时,王执中将腧穴部位及排列顺序
与腧穴主治
分开排列。腧穴主治症集中在卷三至卷七各病症篇
中,形式上采用“以病统穴”,而不是“以穴统病”的
编排方法,
眉目清晰,便于查考,便于参验。
综上所述,本文以语言文化研究为线索,从3个层
面论述了
宋代针灸专著的特色,剖析了宋代医家在思想层面上呈现的价
值取向、思维定势和良性
意识及在临床医学上对后世产生的影
响:立论新颖,特别是对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按语的分析精确
参 考 文 献
•
607
•
独特,摆脱
了以往学者对中医针灸专著的研究偏重于临床,而
忽视其文化内涵研究的状况;在研究模式和内容上,将
中医与
中医文化有机地结合,从而使得宋代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针
灸专著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
独特价值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1]
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21-322
Japanese•DANBO uo Yiji 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956:321-322
[2]
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
Southern Song
Dynasty•WANG Zhi-zhong .Zhenjiu Zisheng Jing.
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7:15
[3] 黄龙祥.针灸名著集成.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6:354
HUANG te Work on Acupunctu
Literary
Masterpiece. Beijing:Huaxia
Publishing House,1986:354
[4] 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0
Southern Song Dynasty•WANG
Zhi-zhong. Zhenjiu Zisheng Jing.
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7:220
[5] 宋•周密.齐东野语.
北京:中华书局,2004:251-252
Song Dynasty•ZHOU Mi.
Qidong Yeyu. 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 20
04:251-252
(收稿日期:2009年8月8日)
·研究报告·
从《黄帝内经
》体质医学思想谈体质
对疾病的影响
周晓莉
1<
br>,魏玮
2
(
1
湖北中医学院,武汉
430065;
2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北京 100050)
摘要:
《黄
帝内经》体质医学思想为中医体质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体质对疾病的影响方面做了较详细论述:
体质状态
决定发病与否;体质偏性决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体质因素影响病机变化、病变性质和证候性质,
并
决定治疗原则及方法;体质因素影响病证转归及预后。辨体论治有利于纠正体质的偏颇状态,截断病势发展而治疗疾病。
关键词:
黄帝内经;体质医学思想;体质;疾病
Discussion
on effect of constitution on disease from the
constitutional medical thoughts in
Inner Canon
of Huangdi
ZHOU Xiao-li
1
, WEI
Wei
2
(
1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Wuhan 430065, China;
2
Beijing Xuanwu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itutional medical thoughts in Inner Canon of
Huangdi is the foundation for TCM constitution
theory,
it discusses the infl uence of
constitution on disease in detail. Constitution
factors determine the disease onset or not;
Constitution
通讯作者:魏玮,北京市宣武区万明路甲8号宣武中医医院消化科,邮编:
100050,电话:,E
-
mail:sxxtyy@
•
608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原中国医药学报
)
2010年4
月第25 卷第4 期 CJTCMP,April
2010,Vol.25,No.4
factors determine the tendency
and character of disease. Constitution factors
effect the changes of pathogenesis, the character
of
syndrome,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 and
methods; Constitution factors effect the turnover
and prognosis. Constitution therapies are
profi
t to correct the partial body,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 and heal the
disease.
Key words:
Inner Canon of Huangdi;
Constitutional medical thoughts; Constitution; Dis
ease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在对体质现象的认识与
研究方面蕴藏着丰富的理论
内涵,为中医体质理论奠定了理论
基础。下面笔者仅从《内经》论述中探讨体质对疾病的影响。
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及疾病的倾向性
1. 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 体质和正气均以脏腑经络、气<
br>血津液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质强弱是对正气强弱的具
体诠释,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正气的
盛衰,正气强弱是人体是
故《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否发病的决定因素
[1]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体质强壮则人体正气盛,即卫外固
密,病邪无从侵
入,疾病无发。即使受邪,病情亦轻,或易于康
复。体质虚弱,正气不足,即卫外不固,御邪无力,阴阳
失调,
脏腑功能紊乱,疾病易发生。如果患病,则病情重,难以康复。
《灵枢·五变》云:“人
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
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素问·经脉别论》说:“
勇
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灵枢·百病始生》云: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
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
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
虚相得,乃客其形”。说明体质虚弱,正虚邪客,正不胜邪,则导
致疾病的发生,人的体质状态对疾病
的发生起主要决定作用。
2. 体质偏性决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
人的体质,禀
赋于父精母血,“以母为基,以父为
楯
”(《灵枢·天年》), 靠后天
水谷精微充养而强壮。由于禀赋的差异以及环境条件、饮食结
构、种族的不同,决定了人类体质
的多样性。《灵枢·寿夭刚柔》
论人之体质,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
有阴有阳”“,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
厚薄”。按照阴阳五行分类有阴阳二十
五人(《灵枢·阴阳二十五
人》)、阴阳五态人(《灵枢·通天》)之分,还有根据体型肥瘦、壮
弱或禀性勇怯等分类。发病时则多表现出各种体质的特点——
内外相互感应的关系,故体
体质
偏性。发病与体质有同气相求、
质偏性在病程中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或疾病的易感性和
倾
向性。如《素问·痹论》曰:“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
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
,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
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
相
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又如阳热阴虚之体易感受火热
温邪,阴寒阳虚之体易受寒凉之邪;脾阳
弱者易患水湿,肺阴亏
者易见燥邪伤肺。可见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易感性亦不同。《灵
枢·本脏
》云:“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脆则善病
消瘅热中……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肝脆则善病
消瘅易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
以俯仰,易伤以邪
。”说明不同体质的人脏腑组织坚脆刚柔不
同,对疾病的反应性不同,发病有不同的倾向性。
2
. 体质因素影响病机 《灵枢·百病始生》说:“在肠胃之
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飨泄,食不化;
多热则溏出糜”,说明
体质与病证的变化关系密切:阳盛体质者,受邪后易化热,故出
现大肠湿
热下注之证;阴盛体质者,受邪后易化寒,故见脾肾虚
寒之飨泄。邪气侵入人体之后,可随人体之阴阳、
虚实、寒热、
燥湿的不同体质, 病证性质发生不同的转化,称为病邪的“从
化”。章虚谷《医
门棒喝·六气阴阳论》说:“邪之阴阳随人身之
阴阳而变也”。因禀性有阴阳,脏腑有强弱,故机体对致
病因子
有化寒、化热、化湿、化燥等区别。病邪“从化”倾向, 与患者体
质密切相关。如体质
壮实之人,生于南方之人,阳气偏盛之人,
易感受热邪,病也多从热化,即使感受寒邪,也易转化成热证
、
易为寒证、虚证。如素体阳盛者,感邪多从阳化火,
实证;反之,
疾病多向阳热实证
演变。诊病时,若能窥测到患者体质阴阳之
偏差,就可以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病邪的深入传变。
3. 体质因素影响病变性质及证候性质 “是人者,阴气
虚,阳气盛”,故“逢风寒而如炙如火”;“
是人多痹气也,阳气
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素问·逆调论》)。又如《素
问·风
论》言:“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
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灵枢·五
变》曰:“一时遇风,
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
人乎……
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
瘅”。即所感受虽为同一风邪,只因肥瘦有异,阴
阳气血不同,
基于不同体质,其感邪性质随之而异,发为不同病证,此病邪
同气相求之故。现代
研究证实,体质类型不同,对肿瘤的易罹
性就会不同,如气虚质是鼻咽癌的敏感体质且贯穿于鼻咽癌发<
br>[3]
急性白血病易患体质为“阳性的火型人”。石
生的全过程
[2]
;
红斑狼疮患者的病理体质倾向主要为阴虚质,其建等
[4]
发现,
次为阳虚
质和瘀血质。王琦的痰湿体质课题组采用现代流行
病学方法对痰湿体质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
明:肥胖痰湿之人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
的机会均显著大于非痰湿
体质者。痰湿体质与HLA-B40关联,
肥胖人痰湿体质与HLA-A11、HLA-B40关联,提
示肥胖人痰湿
体质有一定的免疫遗传学基础
[5]
。
证候是致病因子作用于人
体后某一阶段临床病理的概括, 体
质是证候形成的基础。证之寒热与体质阴阳有关,证之虚实与体质正气强弱有关,体质可以通过影响病变性质、病机转化使证候
性质发生改变,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
依据。同一致病因素作用于
人体,因为体质差异故证候不同。如《灵枢·刺节真邪》指出“虚
邪
之中人也……阳盛者则为热,阴盛者则为寒”。“从化”现象说
中华中医药杂志
(
原中国医药学报
)
2010年4 月第25 卷第4 期
CJTCMP,April 2010,Vol.25,No.4
明体质对于病机转化、证候改变具有重
要作用。体质因素对证
候的影响证明体质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
[6]
。
发4. 体质因素决定治疗原则及方法
体质在疾病的发生、
展、转归和预
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治病求本,本于
[7]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从体质医学
角度讨论,病
“体质”
•
609
•
又如外气血不畅,使阳气生化乏源,久之就会形成阳虚体质
[8]
。
伤、大手术、大失血
后,气血失调,阴阳失衡而体质发生改变。
总之,《内经》体质医学思想中体质对疾病的影响提示我们:重视不同体质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及不同体质对治疗反应
的差异,根据不同体质辨体论治,从改善
体质入手,祛除病
邪,平调阴阳,有利于纠正体质的偏颇状态,截断病势发展而
治疗疾病。参 考 文 献
[1] 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中医杂
志,
2006,47(5):329-332
WANG three key issues in
study of TCM constitution.
Journal of TCM,
2006,47(5):329-332
[2]
周小军,田道法.鼻咽癌高危人群体质调查研究.中国中医基
础医学杂志,2003,9(8):51-
54
ZHOU Xiao-jun,TIAN al Surve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Constitutional Pattern among
Cases of Population at High Risk
Susceptible
to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CM, 2003,9(8):51- 54
[3]
张洪均,尚雪利,孙颖利,等. 急性白血病易患体质研究及病因
病机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
02,25(1):46-50
ZHANG Hong-jun,SHANG Xue-li,SUN
Ying-li,et igation
of Acute Leukemia-
Inclinable Constitution and Its
Etiological-
Pathogenetic Analysis.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CM,
2002,25(1):46-50
[4] 石建,冯丽.谈中医体质学说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
病的防
治.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23-24
SHI Jian,
FENG Li. The study of TCM constitution 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LE.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8,10(8):23-24
[5] 王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痰
湿(肥胖)体质的基础
研究”课题总结.王琦医学论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
版社,19
94,82(5):47
WA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basic
research of Chinese phlegm
(obesity) constitution, concluded the
subject.
Wang Qi Medical Essays. Beijing: Encyclopedia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 1994,82(5):47
[6]
王琦.中医体质三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0):653-655
WANG
Chinese constitutional theory from three aspects.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CM,
2008,31(10):653-655
[7] 王洪图,烟建华,赵明山,等.
内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5
WANG Hong-tu,YAN Jian-
hua,ZHAO Ming-shan,et g.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0:345
[8] 朱燕波,王琦,
姚实林.中医阳虚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医
杂志,2007,48(12):1113-1124<
br> ZHU Yan-bo,WANG Qi,YAO on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Yang-deficiency
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of
TCM, 2007,48(12):1113-1124
(收稿日期:2009年4月28日)
症是标,体质是本。病急则首先改善症状,病缓则调治体质,纠<
br>正偏颇。治疗中,根据不同体质辨体论治,并应用不同方法针对
性地治疗。《素问·三部九候论》
云:“必先度其肥瘦、骨肉、皮
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灵枢·通天》云:“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灵枢·阴阳二十五
人》指出:“必先明知二十五人
,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
毕也”,“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说明辨体论治的重要
性。《灵枢·逆顺肥瘦篇》说:“年质壮大,血气充盈……刺此
者,深而留之”,“瘦人者,皮薄色少
……刺此者,浅而疾之”“,婴
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
也”,针刺随肥瘦、老幼辨质施针。体质不同,针灸治疗耐受性和
得气反应也有区别。《灵枢·论痛》
云:“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
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
焫
亦然”。“坚肉薄皮者,
不耐针石之
痛,于火
焫
亦然”。一般体质强壮者,对针石、灸火的耐受性强,体
质弱者,耐受性差。《灵枢·行针》云:“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
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
br>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
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说明体
质
不同针刺时的反应不同,强调针刺时必须根据不同体质采用不
同针刺方法。针对不同体质,处
方用药各有偏重。《灵枢·论痛》
云:“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胜毒也”。如体质强壮者,用药较峻猛;体质虚弱者,给药宜和缓;阳
热偏盛者,用药宜寒凉,即使有寒
,也应中病即止;阴寒偏盛者,
用药宜温热,即使有热,寒药也应量少期短,中病即止。
5.
体质因素影响病证转归及预后 疾病传变与否,虽与邪
之盛衰、治疗得当与否有关,但体质因素具有重要
作用。体质
因素主导疾病的传变趋势及病证转归,不同的体质类型有不同
的传变形式。纠正体质
的偏颇状态,有利于截断病势发展而治
疗疾病。《素问·评热病论》说:“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
者七日”,说明体质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关键。体质强壮者,正气
充足,抗邪能力强,一般不易感
邪发病;即使发病,病程也较短
暂,且不易传变;体质虚弱者,不但易于感邪,且易深入, 传变
多而病程缠绵,易发生重证或危证。调整体质状态,扶正祛邪,
平调阴阳,既有利于病症的改善,又可
阻止病邪的“从化”,有
利于截断病势发展。
而疾病对体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个体体质在生长
壮老的
过程中会因为生活习惯、情志因素、外界环境、疾病等影响而变
化。在疾病过程中,尤其
是慢性病过程中,疾病可以通过损伤
人体的正气而改变人体的体质。如慢性疾病中气血津液偏颇、
阴阳偏衰,加之痰湿、水饮、瘀血等病理代谢产物积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