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芪的临床应用4

别妄想泡我
635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1: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意大利图兰朵计划-工地实习


维普资讯 http:
四 川 
・ 
中 医 
2006年第 24卷第5期 
Vo1.24,No.5,2006 
38 ・ 
Journal o 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药 苑 ● 
浅谈黄芪的临床应用 
殷平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 5) 
摘要:黄芪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常见病、疑难病和重大疾病的治疗中,与它药配伍得当,每 获良效。其化 
学成分虽已基本弄清,但它的药理作用机制还有待于作出更为合理的科学诠释。 
关键词:黄芪 临床应用 功效
中图分类号:R282.71 
. 
合理诠释 文章编号:1000-3649(2006)05-0038-02 文献标识码:A 
黄芪的临床 应用非常广泛。它最初载于《神农 
本草经》。宋代陈承《本草别说》谓:“出绵上者为 
良, 故名绵黄耆,非谓其柔韧如绵也。”明代陈嘉谟 
《本草蒙荃》说: “绵耆出山西沁州锦上,此品极 
佳。”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黄芪则以山西产者为良。 
直至-4"-天,一些老中医开处方仍习 惯写作“绵黄 
阴、固表止汗的力量增强。笔者用治表虚自汗严重 
者,常用黄芪30g、白术 15g、防风15g、浮小麦30g、 
麻黄根15g、生牡蛎30g,一般用药一周,自汗辄止。 < br>黄芪与桂枝相配有通经络、利血脉、止痹痛的 
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病变,  
改善血液循环。如颈项痛可见于内、外科多种疾病, 
共同的病机为局部脉络阻滞,治疗应当 以“通”为 芪”。黄芪因根长形如箭杆,故又称箭芪。清代吴其 
浚《植物名实图考》说:黄芪“有数 种,山西、蒙 
古产者佳”。除山西之外,又加内蒙古的黄芪为道地 
药材。由于黄芪主产于北 方,现代中医处方,常常 
写为“北芪”。黄芪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 
肿,托毒生肌。 用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肺虚咳 
嗽,脱肛,子宫下垂,吐血,便血,崩漏,自汗, 
盗汗, 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及一切 
主。临床因风湿所致筋脉挛急,颈项活动受限,牵 
引肩背疼痛,伴上肢麻木,笔者常用黄芪桂枝五物 
汤加味,方如: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 8g,葛根 
30g,伸筋草30g,鸡血藤30g,甘草6g,生姜6g,大 
枣8枚,每每 获效。 
黄芪与党参.g-相须为用。黄芪专于气分而达肌 
表,党参益气生血长于止泻,一表 一里,相互为用, 
其扶正补气之功益著。两者相辅而相成,用治白细 
气虚血亏之证。黄芪一 药多能,其应用范围涉及到 
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各科。1980年代, 
有人将中 、日、朝三国的中医处方用计算机处理, 
选出最常用的中药25种,黄芪居于第11位【】】。 胞减少症多有显效。笔者治疗周围白细胞总数低于 
4.0×lo9/L者,症见面色萎黄,四肢倦 怠,短气乏 
力,饮食不佳,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方用黄芪 
30g、党参18g、白术1 5g、茯苓20g、甘草6g,疗程3 
周,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可达到4.0×l09/L以上,恢 < br>复正常值,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 
黄芪与山药也是妙对。黄芪补气升阳实腠理, 
山药 补脾养肺固肾精,二者一阴一阳,相互促进, 
相互转化,益气生津,健脾补肾,敛脾精,止漏浊, < br>1对药相须能增效 
笔者深受现代名医施-4"-墨的影响,十分喜欢使 
用与黄芪相须 为用的对药。在20余年的临床生涯 
中,常用黄芪为主的对药组成的小方或在复方中使 
用黄 芪对药,每获良效,颇多体会。黄芪益气固表, 
能充傈疾滑利之卫气,温分肉,实腠理,补肺气, < br>泻阴火,用于治疗体弱表虚,自汗、盗汗,或经常 
反复感冒诸证。玉屏风散是常用之方。方中黄 芪与 
防风同用补中兼疏,寓散于收,二者固卫疏表,相 
可消除尿糖。笔者用治糖尿病,方用 黄芪30g、山药 
30g、枸杞20g、花粉18g、党参18g、苍术lOg、山茱 
萸1 5g、生地18g、知母12g、玄参15g,可降低血糖, 
使尿糖转阴。 
2常见病中建奇 功 
补中益气汤方中重用黄芪为君,用治胃粘膜脱 
反而相成。王晋三《古方选注>日:“黄芪 性钝,防 
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唯其受制,乃随防风 
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耳。”柯 韵伯日:“黄芪得防 
风,其功愈大者,一攻一补,相须相得之意也。”黄 
芪有防风之助则固 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之力则 
驱邪而不伤正。有报道说黄芪有显著诱生“干扰素” 
的作用 ,能增强人体抗感染的能力【2】,这大概就是 
前贤所说的黄芪联合防风的效能。黄芪与浮小麦堪 < br>称佳配,黄芪甘温补中固表,浮小麦甘凉益气清热, 
二者相得益彰,固卫表实腠理而止汗。黄芪 与牡蛎 
相伍,一为升阳补气,一为益阴收涩,则使益气敛 
垂、胃下垂、脱肛,常获满意疗效 。此方是中医药 
宝库中的精粹,旨在补脾胃之气,升阳举陷,但也 
不能胶柱鼓瑟,而要善于 在临床复杂的证治中变通 
使用。张锡纯根据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创制升陷汤, 
用治大气下陷, 气短不足以息,取黄芪既善补气, 
又善升气之意,临床上用治胸闷、气短、大叹气, 
以深吸 气为快。益气升陷法用治病毒性心肌炎也多 
显效。胸闷喜叹气常与肝气郁结证相混淆。大气者, 


维普资讯 http:
2006年第24卷第5期 
Vo1.24,No .5,2006 
四 91I 中 医 
・ 39 ・ Journal of Sichua n of r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宗气也,积于胸中,出于 喉咙,贯心脉以行呼吸。 
宗气不足而陷于下,不能充于胸中,以致气机升降 
不利,故以胸中 坠胀、窒闷、咽部发紧为特征。曾 
治疗一患者,男,38岁,工人,自觉胸闷胀,气短 
而喘 ,喜叹息,咽中拘急,如有物,或有白痰。观 
前诊,一医者处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或以柴胡疏 肝散加减,经治月余无效,胸闷益甚。笔者改用补 
黄芪用至240g,甚而达到360g。诸如此 类,不胜枚 
举。笔者临证常有心效法这些名家,但往往缺乏他 
们的胆略和眼光。在治疗中风 后遗症等疾患时,黄 
芪充其量用到120g,也是从30g~45g~60g~90g逐 
步 增加,这样才觉得似乎稳妥。 
黄芪用治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肾病,根据不 
同证型,与诸药 配伍得当,既能保元补虚、扶正祛 
中益气汤加减化裁:黄芪45~60g,生晒参15g,白 
术15g,陈皮lOg,柴胡lOg,葛根18g,瓜蒌15g,丹 
参20g,桔梗6g,升麻6g ,炙甘草15g。用药4剂, 
胸闷减半,再用1周,诸症悉除,继服l周,半年未 
见复发。  
黄芪托毒生肌,有“疮家圣药”之誉,用治肢 
体慢性溃疡或多种虚性疮疡,或创伤感染长期 不愈, 
疗效甚佳,多有报道。据现代研究,黄芪可增强毛 
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 行,使久坏之肌 
细胞恢复活力,故可治疗慢性疮疡。笔者以此受到 
启发,据其理辨证治疗, 以黄芪合六君子汤加减化 
裁,加用黄连、黄芩、白芷、蒲公英、白及等,用 
治内科消化系疾 患,诸如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 
性、慢性胃炎伴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溃疡 性结肠炎等,也多有显效。中医的“痈证”,不 
论内痈或是外痈,大多与细菌和微生物感染相关。 < br>因此,治疗胃肠糜烂性或溃疡性疾患,从疮痈角度 
论治,用黄芪配伍它药,托毒排脓生肌,应当 是一 
个重要的思路。 
笔者治疗肝病,如慢性肝炎、乙肝大小三阳及 
肝功能损害、 转氨酶升高者,乙肝伴纤维化指标升 
高者,也常以具体辨证为依据,用黄芪配伍它药, 
调整 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脏糖元和蛋白质的合成 
代谢,减轻某些毒物对肝脏的损害起保肝作用,从 而增强机体解毒功能,达到显著改善症状及肝功能 
的效果。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使正复以胜邪之意。方如:黄芪20—30g,党参15g, 
柴胡lOg,白芍20g ,白术12g,茯苓30g,丹参30g, 
莪术15g,贯众15g,叶下珠30g,白背叶根20g ,虎 
杖18g,垂盆草18g,五味子15g,灵芝18g,甘草6g。 
另,黄芪也常用于 饮食疗法,如黄芪粥:黄芪60g, 
粳米60g,红糖少许,先将黄芪煎汁,再与粳米等熬 
煮成粥。功用*1-益元气、健脾养胃、利水消肿,适 
用于慢性肝炎、肾炎和劳倦内伤、慢性腹泻、体 虚 
自汗、老年浮肿以及疮疡久溃不收等症。 
3量大力专起沉疴 
医家中巧用重剂黄 芪治大病的不乏其人。王清 
任《医林改错》用黄芪l8处,最大量至240g,10个 
补气 方中最轻的也是24g。王氏对气的重视,比李东 
垣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认为: “元气即火,火即元  
气。此火乃人生命之源。”黄芪大补元气,味浓质厚 
力重。王氏补阳还五汤,峻剂黄芪为君 ,用治中风 
后遗症半身不遂,多有良效。现代名医王文鼎治疗 
鹤膝风,黄芪用到240g。 邓铁涛治疗重症肌无力, 
邪,还能治标治本、标本同治,又可治气、活血、 
治水、治瘀。黄 芪治疗重症肾病水肿、蛋白尿,常 
用量为30g,大剂量可用60—90g,也可再酌以加量。 黄芪能利水消肿,同时又能紧腠理,固摄尿蛋白之 
渗漏,然量不足则难于奏效。1920年胡适先 生患慢 
性肾炎,当时的西医对之束手无策,后来请沪上名 
中医陆仲安诊治,陆先生用黄芪达 到十两,竟把胡 
适的病给治好了,一时名重上海。胡适1921年3月 
著文《题陆仲安秋室 研经图》记述了这件事。后来, 
北京大学教授马隅卿患水臌,肿至ltl:腹以上,西医 
无 法治疗,陆仲安用黄芪、党参,逐渐增到各十两, 
“不多日,肿渐消,便溺里的蛋白质也没有了,不上  
百天,隅卿的病也好了。”胡适先生为此大发感慨: 
“黄芪的成分究竟是些什么?何以有这 样的功效?如 
果化验的结果,能使世界的医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 
药学的真价值,这岂不是陆 先生的大贡献吗?”【3】时 
至今日,黄芪的化学成分虽已基本弄清,但它的药 
理作用机制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有待于作出更为合 
理的科学诠释。当然,肾病的治疗使用黄芪也不是 
说 量越大就越好,最重要的还是要因人因病因时等 
具体情况来掌握,这正是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的一大 < br>特色。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里谈到药物的具 
体应用时,曾多次反复引用《易经>中的话: “但神 
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芪的现代临床应用,其制剂剂型多 种多样, 
诸如:饮片、丸剂、颗粒冲剂、浓缩片剂、膏剂、 
浸膏溶液、注射液、口服液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 
现在临床大都习惯使用汤剂,药房也就很少储备散 
剂,其实,散剂量虽小 ,效果却往往更好,譬如以 
黄芪为主的玉屏风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古方煮 
散,既可提高 煎剂药物有效成分的浓度,又节省大 
量药物资源。目前的复方颗粒制剂诚然有许多优点, 
不 过说到底它也是一种炮制方法。中药颗粒制剂, 
不论使用高温或是低温干燥,难免会使药物带上燥 < br>性,中药使用要讲究气味,在临床辨证用药时,不 
能不注意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 br>[1]马有度,丛林,李庆升.中医药精华浅说[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8:2 43 
[2]夏英,李家琦,严佩君.黄芪多糖(APS)免疫作用的实 
验研究[J].上海 中医药杂志,1994,28(11):42 
[3] 罗尔纲.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M].北京: 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98:85 
(收稿日期2Oo6.O1.11) 

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圣约瑟


澳大利亚免签-邯郸学院教务系统


阳光中考-赞美祖国的歌


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南海问题的由来


好车排行榜-我的信念读后感


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摘录式读书笔记


汉诺威音乐学院-庆祝元旦的诗歌


赛龙舟作文-高考数学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