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入心包络之刍议
克劳斯塔尔-日本留学计划书
西南国防医药2012年5月第22卷第5期 ・569・
肢体浮肿,腰膝酸软;湿热
之邪弥漫于下焦,湿浊下注,泌别
理反应 】。痰、瘀之共同源头为湿,即当湿邪为患时可引起 失司,滞在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则发为癃闭、淋证;湿热壅滞 机体气机不畅,津液输布、转运、排泄等功
能障碍,进而津液
于肾,肾失封舱,精微下流,可见蛋白尿 。
积聚,化生为内湿,湿凝聚
成痰,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津液涩
渗,遂发血瘀 。正如关幼波老医师所言:“痰与血同属阴, 4湿邪久羁三焦,痰、瘀内生,相兼合而入络
易于交结凝固。气血流畅则津液并行,无痰以生,气
滞则血
湿邪粘滞,致病缠绵,易生难祛,湿邪致病则久羁三焦,
瘀痰结。”湿属土,土载万
物,故湿又极易与痰瘀相兼共为致
导致其水液代谢紊乱和五脏六腑之气化功能失常,内生湿
病因素,遏阻三焦气机,阻滞脏腑之络,脏腑之络失调或损
浊,痰饮及瘀血等病理产物。痰的产生,与
肺、脾、肾三脏功
伤,日久则正不胜邪,从而加重脏腑功能虚损,致疾病迁延,
能失调密切
相关。肺为水之上源,肺居上焦,主治节,敷布津
恶性循环。此外,湿滞三焦,由于脏腑之间相互关联
,可出现
液。若湿邪犯肺,肺失宣肃,治节无权,气不布津,液聚而成
多脏兼病的复杂性局
面。
痰。脾居中焦,主运化,升清降浊。湿困脾胃,脾失健运,运
综上,湿滞三焦,导致三
焦水道不通及气化不利,出现水
化无权,水湿停积而化为痰。肾、膀胱处于下焦,肾司开阎,
液代谢及脏腑功能紊乱;同时湿邪久羁三焦,痰、瘀内生,三
肾阳不足,蒸化无权,开阖不利,水湿
上泛,亦可聚而为痰。
者相兼合而入络,致正虚邪实、多脏兼病,由此说明湿邪致病
此外,
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津液停滞而为痰。三焦水液代谢
的复杂性,可为中医药防治湿病提供思路。 <
br>障碍,水饮停聚,导致气血运行不利,血脉凝涩,瘀血内生。
【参考文献】
瘀血滞于
脏腑经脉,除阻滞血液的运行外;瘀血久停还可化
为水。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云:“
血不利则
[1] 呼永河,田卫卫,钟梁.“久湿人络”理论初探[J].西南国防医
为水
。”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病血者,未尝不病
药,201l,21(1):75・76.
[2] 呼永河,钟梁,李静,等.高湿与蛋白尿关系中医证治探讨
水,病水者亦未尝不病血
也。”均说明瘀能生水,水可酿瘀。
湿邪性质重浊粘滞,久羁三焦,气化失常,必致脏腑功能
[J].西南国防医药,0211,21(12):1357-1359.
[3] 鹿小燕,曹洪欣
.冠心病从“痰瘀相关”论治探讨[J].中医杂
紊乱,正气虚损;同时由于三焦水液运化及气化功能
失施,则
志,2011,51(2):101—103.
水湿不化而潴留,湿聚则生痰,痰
阻气机,壅塞经络,使气血
[4] 刘宗莲,路洁,王秋风,等.国医大师路志正从湿辨治冠心病 <
br>运行不畅,发为血瘀。正如《医宗必读・痰饮论》云:“惟脾
学术思想初探[J].中华中医药
杂志,2010,25(3):379-381.
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
。”说明湿
为引发痰瘀之源,痰瘀是湿导致的病理产物并引起后续的病
(收稿日期:021
2-02—20)
湿入心包络之刍议
呼永河,钟 梁,李静,孙薏,匡 红,田卫卫,李
硕,周龙甫,钟国成,沈 涛,杨 宇,谢春光,高永翔,
黄秀深,由凤呜,张丰华
[关键
词]久湿人络;湿邪;心包络;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 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4—0188(20l2)05.0569.03 doi:10.3969/j.issn.1004-0
188.2012.05.047
湿邪为病广泛。现代研究多从外感、内伤两方面来阐
样描
述:“心包络,实乃裹心之包膜也,包于心外,故日心包络
述,但湿病与络病之间的研究则鲜见。笔者
从久湿入络为
也。”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日心包络:“在心下横膜之
患 角度,探
讨了湿邪人心包络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将湿病
上,竖膜之下,其与横膜相粘,而黄脂裹者,心也。脂膜
之外,
学与络病学相结合,期望能扩展湿病与络病的研究范围,提
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
连者,心包也。”清代唐容川《血证
高临床疗效。
论》所述更详:“包络者,心之外卫;心
为君主之官,包络即为
臣;故心称君火,包络称相火,相心经宣布火化。凡心之能
1心包络
的位置及功能
事,皆包络为之。见证治法,也如心脏。”综上所述,心包络为
1.1心包络
的位置心包络之名出自《灵枢・经脉》:“心
贴覆在心脏上的脂膜,上面布满了经络、血脉,是气血、
津液
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
循行的通道。经络学说中
,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
焦。”关于心包的形态与部位,明代虞传在《医学正传》中这 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亦称为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
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
络上中下三焦。
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研“十二五”重点项目(BWS11J067)
1.
2心包络的功能心包络,又称为心包、“膻中”,《灵枢
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
院(呼永河);解放军452
・
胀论》云:“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具有保护心脏、代心
医院(钟梁,李静,孙薏,匡红,田卫卫,李硕,周龙甫,
受邪的功能。《类经・三十卷第
一》日:“按十二经表里,有
钟国成);成都中医药大学(沈涛,杨宇,谢春光,高永翔,黄秀深,
由凤鸣,张丰华)
心包络而无膻中,心包之位正居膻中,为心之护卫”,
通讯作者
:钟梁,E-mail:799192097@qq.corn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日:“膻中者
,臣使之官,喜乐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