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权达变早用通利_温病运用攻下之变法论述_万方
愚人节整蛊-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第13卷 第3期
2011 年 3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3
Mar
.,
2011
通权达变 早用通利
——温病运用攻下之变法论述
万方,吕文良
,陈兰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 100053)
摘 要:通过对近代
防治重大急性传染病经验整理,提出治疗温热病,要在深刻认识疾病本质前提下,不必墨
守成规,灵活变
通使用下法,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见微防渐,先证而治,早用通利,涤荡邪热,釜底抽薪,给邪以出
路,防治病情恶化。认为既不违背辨证论治、整体观察的原则,又不拘泥固守,才能取得更好疗效,发挥中医中药
治
疗急性热性病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温病;下法;中医学
(
2011
)
03- 中图分类号:R2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070- 03
Using Purgation
Flexibly in TCM on Febrile Disease
WAN Fang,LU
Wen-ling,CHEN Lan-yu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
Beijing 100053 , China)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resisting
the acute epidemic
Abstract:
contagious
diseases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he febrile
diseases in the recent years. Further we proposed
that only by using purgation flexibly (
especially ahead of time )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can we treat the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 effectively.
febrile
disease;purgation;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br>温病运用下法,旨在逐邪热,通郁闭,和洽气
机,冀顽邪蕴毒因势下泄,周身气机自然流布,故无
需拘泥于有无结粪。疾病变化多端,使用下法应既
有规律性,也有灵活性,即所称“通权达变”
。在治
疗温病的过程中,以常法施治而效不显者,每以下法
[1]
而获效
。<
br>“大凡客邪贵乎早逐”、“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
知邪之所在,早拔病根为要”,吴又可主张早逐
客邪,
其逐邪主要手段就是攻下,并且提倡不必拘于结粪,
“勿拘于下不嫌迟之说”。充分表明
温病攻下旨在祛
除病邪,不拘结粪,抓住可下之机,即早投攻下。临
床实践也证明,只有不拘泥
于常法,不墨守成规灵
活运用攻下,才能充分发挥下法的优势,在治疗乙脑
以及SARS时,均
早期即用攻下涤荡邪热,对于驱除
邪热、截断病邪,控制疾病发展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意
义。治疗急性热病,先发制病、早用攻下,辨证和辨
病相结合,如乙脑、伤寒、菌痢、流行性出血热等急
性热病,邪热鸱张,来势急暴,传变迅速,常常药未
服而病已变,用常法不能取效,须先发制病
、先证而
[2]
见微防渐,早用攻下,釜底抽薪,驱逐邪热、保
治
,
存阴液、使邪有出路,快速阻断病势,控制病情。古
云:“六经实热,独取阳明”,即此谓也。 此时必
须灵
活变通,知常达变,不拘常法,有先见之明,抢在疾
病传变之前祛邪外出,先一步泻下通腑
,防止出现变
证。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在治疗急性热病上,
赵锡武、姜春华等名老
中医强调要先证而治,强调在
而有效快
疾病初期即截断病邪,控制疾病发展
[3-4]
,
速截断病情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腑攻下,姜氏更指出
了要不拘卫气营血,不分表里上下
,“早用苦寒泻下”
[5]
体现《内经》的“上工治未病“的思想,这
等要点
,
对于感受温热病邪而导致的急性外感热病,有着非
常积极的意义。
1 乙脑用下
通腑泄毒 釜底抽薪 给邪以出路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为法定传
染病,流行
于每年夏秋之间,属于暑温、暑痉、暑厥范
围。乙脑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分症状,殊难察觉,
就诊时多呈气营相兼,或气血两燔之候。在防治过
程中,中医发挥了很大的积极性。总结上世纪50年
代以来我国各地防治乙脑临床经验,一致认为应在
辨证论治的原则上,灵活运用治疗方法,先证
而治,
早用通腑泄毒、釜底抽薪之法,给疫毒之邪以出路,
减少传变。
没有明显的表<
br>朱良春
[6]
认为凡温邪已渐入里,
证,而出现高热神昏,躁狂风动,或有腹满
便结者,均
宜通利。“急下存阴”,使邪有出路,秽滞既去,邪热
可以迅速搓降,这是直接关系
到预后好坏的关键问
题。湖北中医附属学院也认为,但有热极似火,或热
盛动风,即可用下法,
下后往往体温渐退,抽搐减轻,
收稿日期:2010-09-21
作者简介:万方(1980-
),女,北京人,医师,学士,研究方向:外感热病。
通讯作者:吕文良(1966-),男,甘肃人,
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外感热病、肝病基础与临床。E-mail:lvwenliang@。
70
13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神志转清。
张震夏
[7]
认为,本病初起即见来势急暴,迅即出
现心包及营血症状者,宜急下之。如乙脑一发病即
见发热、嗜睡、烦躁、头痛、呕吐、昏迷抽搐,此为热毒
内盛,深伏于里,上蒙清窍,扰乱神明,非攻
下泄热则
热毒无外出之路,欲开窍苏神,舍承气急下则无法可
循。
2 治疗麻疹
驱除邪热 下不嫌早 中病即止
麻疹为常见的急性散发性发疹性传染病,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在全
国一度流行,病死率高,后发挥了
中医温病学治疗作用,积极防治,治愈率显著提高。
中医认为
麻疹属温病范畴,“麻为阳毒”,“麻喜
清凉”,为风热时毒侵袭所致。本病病情危重,传变
迅
速,一旦失治或误治,变证甚多,故治疗麻疹,下
不嫌早而不宜迟,临床上只要出现腹部满痛、大便干<
br>结、高热气急、神昏谵语、舌苔黄燥等一、二个症状,
则可下之不疑,不必下证悉具。但应下有节
制,中病
即止。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方生之机不可久攻,当以大便通调
为原则,大便一通
则撤减攻下之药。
一般认为,麻疹未出前,忌泄泻。见疹后,则宜
泄
泻,疹出后如大便溏或带黏液者,常采用通因通
用,在清热解毒方中少加大黄、枳实等,轻轻涤荡余毒,其泄自止。
瘀毒
江育仁
[8]
认为治疗麻疹透疹期或疹回期,
内闭证,症见皮疹隐黯,高热稽留,胸高气急,喉间痰
鸣,鼻翼煽动,项强或四肢抽搐,两目斜视,神
情烦
躁,意识不清,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多由感染痧
毒未能及时外达,邪毒化火,炼液成
痰,闭阻肺窍,内
蒙心包,痰火相激,肝风蠢动。此时多见于麻疹肺炎
并发中毒性脑炎,病情危
急,肺之化源将绝,此时非
开宣肺气所宜,定喘化痰、清热解毒亦仅杯水车薪,
难济其急。治法
理应“上病下取”、“釜底抽薪”,药
用生大黄、黑丑、玄明粉、生枳实、葶苈子等泻利大
肠,
取其急下存阴。
3 伤寒用下 釜底抽薪 疏通积滞 清泄解毒
天士:“三焦不得外解,必致成
里结,里结于何?在
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温证指归》:“温邪
如火,人身如釜,津
液如油,煎熬脏腑,势不焦枯不
已,若不急抽其薪,徒事扬汤止沸,实与养痈无异”。
[6]<
br>“伤寒不仅能下,而且应以下法
朱良春
认为
为主”。采用聂氏以杨栗山《寒温条
辨》之“升降散”
(生大黄、僵 蚕、蝉衣、姜黄)为主而制订的“表里和
解丹”和“葛苦三黄
丹”,治疗伤寒等温热病,收效较
著,疗程多在3~10天,剂量小,服用方便,无任何不
良反
应。
肖俊逸治疗湿温,主以攻下,清肠解毒。肖氏
认为湿温病的发热是由肠中毒素而来,病变部
位
是肠黏膜红肿发炎,治疗必须清肠解毒,清除血
中毒素,消除肠黏膜红肿,则不会发生肠出血
、肠
[7]
直至热退苔
穿孔的危险
。大黄可以始终服用,
化,若能早
期服用,不但可以防止肠出血的危险,
还能早日退热,缩短病程。湿温有便秘及便溏
者,不可认
为便溏者即不可攻下。吴又可:“其人
平素大便不实,虽胃家热甚,但蒸作极臭,至死不
‘初硬
后溏,不可攻’之句,
结。应下之证,设
引经论
诚为千古之弊。”
4
流行性出血热 治宜早用通下 截断病邪涤荡邪
热
正副伤寒隶属于湿温范畴,《温病条辨》开宗
明义第一章即云“下之则洞泄”,故后人皆曰:“湿
温忌下”。对于下法,往往或畏惧弃之不用
或踯躇
不前。
然而,吴氏之前辈薛生白所著《湿热条辨》,用
下法者有三条。王孟英注
云:“湿热病原有可下之
证,惟湿未化燥,腑实未结者不可下耳。如已燥结,
亟宜下夺,否则垢
浊熏蒸,神明蔽塞,腐肠烁液,莫可
挽回,较比伤寒之下不厌迟,去死更速矣。”其用“垢
浊熏
蒸,神明蔽塞,腐肠烁液”描述肠伤寒失下误治,
以致出现败血症及并发肠穿孔极为精准。然其所
云待腑实燥结,才行攻下,则为时已晚。温病下法以
祛邪为第一要义,结粪积滞均在其次,且吴又可云
:
“多有溏粪失下,但蒸作极臭,如败酱,如藕泥,临死
不结者。但得秽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消
,企徒孜孜结
粪而后行哉!”故治疗肠伤寒,湿温可下。若因循守
旧、一成不变,不知灵活变通
,不敢用下,则出现失下
误治,以致危殆。
《温疫论》:“凡见表里分传之证,务宜承气,先<
br>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者”。叶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与出血倾向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温病范
畴,早期相似于温毒发斑、疫疹、疫斑等。主
要观点
认为是温疫热毒之邪侵袭肺卫之后,迅速传气入营
而导致气血两燔,损伤血络,迫血妄行
,轻则瘀点瘀
斑,重则伤及脏腑,发为吐衄,二便出血,可变证丛
[9-14]
。生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诸家临证经验证明,应早
可涤荡邪热,使疫毒之邪从下用频用通下之
法
[15-18]
,
而解。温病下不厌早,早期使用通大便利小便之法
是由于
本病发病早期就有腑气被拢的现象,且已有
病毒血症及微循环障碍。用大黄能使病毒从大便排
出
,利小便可增强膀胱气化,促进病毒从小便排出,
减轻少尿症状,给邪以出路。如邪气深入,邪毒深伏,
伤及肾阴,尿少尿闭,甚则昏睡谵妄,恶心呕吐、腹
胀、呃逆、便秘,更应该迅速攻下,所谓“
二便不通,
先通大便”。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下法一定要早,祛
邪务早,发热早期即可选用,一
旦发现邪热深入的苗
头,更应迅速使用下法,赶在变证发生之前,有效地
阻断病情进展,并且应
连续使用下法,祛邪务尽,以
邪尽为度,中病即止。
治疗本病,尽早采用下法,能有
周
仲英
[17]
认为,
效阻断恶化病变。温邪为病,传变迅速,气血两燔,
深入
营血,热盛动风,气阴居上;热毒内传,蕴结下
焦;终则邪热告退,气阴渐复而愈;或气阴耗伤,正不胜邪,脱变而亡。通利疗法尤为重要,因为不急下
即不能存阴;不急下无以疏通气机;不急下其瘀
热
难获出路;所以对流行性出血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
急性热病即突发性
热性传染病必将与人类如影随形。温热病是急性
热性传染病,来势猛、传变速
,必须根据疾病的发展
规律,充分认识温病传变规律,明确疾病本质,将辨
71
第13卷 第3期
2011 年 3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3
Mar .
,
2011
五脏六腑皆能令人汗而非独心也
戚虹百
1
,指导:高天舒
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汗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常见的一种表现,汗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症状
,文章论述了汗的生理及病
理,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汗而非独心也。
关键词:汗;病因病机;
五脏六腑
(
2011
)
03-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072-
02
Not Only the Heart but Internal Organs Can
Cause Perspiration
QI Hong-
bai
1
,Advisor:GAO Tian-shu
2
(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Perspiration is the
human body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common
Abstract:
form of
performance,hyperhidrosis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 of a clas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weat,that is
not only the heart,internal organs can cause
sweat.
sweat;pathogenesis;internal
organs
Key words: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脏化液,心为汗”,即汗为心之液。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认为“各脏
皆有汗”。余师高天舒教授在熟读经典及多年行医
经验的基础上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汗,非独心也。
1 汗的生理
汗是人体生理活动及
病理变化的产物。《内
《素
经》
认为津液的充盈是汗产生的物质基础,
问·评
热病论》曰:“人之所以汗出者,皆出于谷,
[1]
谷生于精”;“汗者,精气也”。此处“精
”即为津液,《灵
枢·决气篇》曰:“汗出溱溱是谓津……津脱者……
汗大泄。”可见,汗由津
液所化,津液是汗之源。而
津液的代谢又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内经》云:“饮
入于胃,游溢
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一过
程其实就是津液生成与输布的过程,不仅涉及到了
胃的受纳腐熟,小肠的分清泌浊,大肠的排泄糟粕,<
br>[ 6 ] 朱良春. 先发制病,早用通利[ J ] .中国社区医师,2003,18
(
1
)
:24.
[ 7 ] 史宇广,单书健.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温病专辑[ M ]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84,185.
[ 8 ]
洪广祥,周超凡,江育仁,等. 下法的运用和体会[ J ] .中医杂
志,1989,30
(
9
)
:6.
[ 9 ]
周礼萍.流行性出血热重症出血11例治验[ J ] .实用中西医结
合杂志,1997,10
(
11
)
:1116.
[ 10 ]
李桂梅,徐德标,颜景德.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
热期疗效观察[ J ]
.河北中医,1999,21
(
5
)
:312.
[ 11
] 余进松.大头针和皂荚树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23例[ J ]
.中
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
(
11
)
:30.
[ 12 ] 汪和勇.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流行性出血热[ J ]
.中国农村
医学,1995,23
(
12
)
:45-47.
[ 13 ]
甄登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56例观察[ J ] .
河北中医,1999,21
(
4
)
:244.
潘少贵.中医辅助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验案2则[ J ] .[ 14
] 王锡安,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
(
1
)
:38-39.
[ 15 ]
魏兴,魏晓华.两清排毒汤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20例[ J ] .陕
西中医,2005,26
(
8
)
:784-785.
[ 16 ]
徐德先.温病的治验体会[ J ] .四川中医,1989
(
7
)
:18.
[ 17 ] 周仲英.
从“泻下通瘀”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谈
蓄血、蓄水与阴伤[ J ] .新中医,1983
(
11
)
:1-2.
[ 18 ]
张珍玉,李培生,杜怀棠,等.下法的临床运用和体会(续)[ J ] .
中医杂志,1990,31
(
5
)
:7-8.
病与辨证有
机结合,准确把握不同病变阶段证的变
化。要有预见性,要防微杜渐,采取果断、有力、相应
的
措施,不可因循等待,就必须“先发制病”,只要不
是“表寒”、“表虚”之证或年老体衰之躯,均可早
用
通利下法,因为这是清热祛邪的一个重要途径,保存
阴液,防止恶化的具体措施。
通
权达变、早用通利,旨在先发制病、预先用
药,防止疾病向深重进一步发展。在长期临床实践
中
证明,既不违背辨证论治、整体观察的原则,又不
拘泥固守,才能取得更好疗效,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急<
br>性热性病的应有作用。
◆
参考文献
[ 1 ]
叶德铭.温病证治几种通变法的体会[ J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83
(
2
)
:16.
[ 2 ] 郭子化. 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成就[
J ] .上海中医药杂
志,1955
(
11
)
:1-2.
[ 3 ] 佚名.姜春华与“截断扭转”理论[ J ]
.中国社区医师,2005,21
(
14
)
:34.
[
4 ] 赵锡武.赵锡武医疗经验[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0:
47-50.
[ 5 ] 姜春华.
扭转截断重祛邪,先证而治勿因循[ J ] .中国社区医
师,2003,18
(
1
)
:21-23.
收稿日期:2010-09-10
作者简介
:戚虹百(1986-),女(满族),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分泌疾病。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