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病治法论治恶性肿瘤_肖寒
双一流建设大学名单-工作能力总结
·1502·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年第
37
卷第<
br>8
期
以温病治法论治恶性肿瘤
肖
1
寒
,
杨<
br>12
进
,
朱介宾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江苏南京
210000;2.
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
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
,
急性
感染性疾病日益减少
,
温病学说的意义已不仅限于感染性疾病
,
温
、
“
审因论治
”
可以广泛的用于内科杂病的辨治
。
该文借鉴温病学辨证
论治方法
,
探讨了其与恶性肿瘤病的
“
辨证求因
”
并应用于
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的关系
,
关键词
:
温病
;
辨证论治
;
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19(2010)08-
1502-03
Explor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Epidemic
FebrileDiseaseTheoryofTreatmentandtheMalignantTumo
r
XIAOHan
1
,YANGJin
1
,ZHUJie-bin<
br>2
(nicalMedicineCollege,NanjingUniversityofC
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00,Jiangsu,China;
epa
rtment,DongguanPeople'sHospital,Dongguan523000,Gua
ngdong,China)
Abstract:Withthesocialdevelopment
andtheimprovementofsanitaryconditions,acuteinfecti
ousdiseaseshasbeendecrea-
singandScienceofEpide
micFebrileDiseaseshasnotlimitedintreatingtheinfect
iousdiseases.Itcanbeusedforawiderange
ofInterna
lMedicine.ThedoctrineofEpidemicFebrileDiseasetreat
mentwaysdrawtoexploreitsrelationshipwithmalignant<
br>tumors,andappliedtoclinicaltreatmentofmalignant
tumors,andachievedgoodresults.
Keywords:epidemi
cfebrilediseases;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malig
nanttumors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有一定传染性
、
流行性
、
季节
性
、
地域性的急性外感热病
,
温病初期多有热象偏盛
,
后期多有化燥伤阴的病理表现
,
一般从卫气营血辨治
。
温病临床表现
的特点是易内陷生变
,
若病邪较盛
,
正不
胜邪
,
邪
毒内陷会发生各种变证
、
危证
。
通常温病用来
辨治传染性疾病
,
但在近代
,
人们逐渐意识到
,
温病学
说的意义已不仅限
于传染性疾病
,
温病的
“
辨证求
、“
审因论治
”<
br>因
”
可以广泛的用于内科杂病的辨治
,
如
们体会有
3
个主要问题亟待处理
,
一是意识障碍
,
二是
肺部感染
,
三是功能性肠梗阻
,
三者相互影响
。
现代医
学对上述<
br>3
个问题也给予极大关注
,
并也有脱水
、
控制
感染<
br>、
通便等治疗方法
,
这些治疗方法一方面是有效
但另一方面也有相互影
响不利之处
,
如脱水剂会造的
,
成痰粘少感染难控制及或大便更干结
,
肠梗阻更严重
等
,
而中医则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
,
中风病
急性期腑气
热毒互结贯穿于中风病急性期发病中
,
因此
,
通不通,
腑的治疗方法也应该体现在各个治疗环节或层面中
。
实践证明
,
这个治疗思路是对路的
,
它对临床控制肺部
感染
,
促进病人甦醒<
br>,
保证大便通畅
,
提高临床疗效起
到了积极作用
,
具
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
杜斌
.
危重病
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J].
中国医刊
,2006,41(2):
24-27
.
[2]
林心君
,
梁晖
.
急性脑梗塞辨证分型与血脂及神经
功能缺损的关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25(10):2163-2165
.
系研究
[
[3]
王今达
,M].
天津
:
天津科技翻译王正国
.
通用危重病急救医学
[
收稿日期
:2009-
11-03
作者简介
:
肖寒
(1981-),
女
,
江苏常熟人
,
博士
,
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000:83-84.
出版社
,
[4]
蔡桦杨
,
罗翌
.
通腑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J].
四川中医
,2008,26(8):24-26.
征探讨
[
[5]
徐鹏
.S
IRS
在
MODS
发病中的意义
[J].
医学新知杂志
,2
006,16
(2):106-108.
[6]
周仲瑛
.
论瘀热[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22(5):273.
[7]
李澎涛
,
王永炎
,
黄启福
.
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
论与实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24(1):1-6.
践意义
[
[8]
王少华
,
张晶瑜
,
王利群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与头颅
CT
相关指
J].
辽宁中医杂志
,2
001,28(3):132-133.
标的研究
[
[9]
顾宁
.<
br>通下法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急症
,2003,9
(
5):22.
[10]
赵德喜
,J].
长春中医药姚金文
.
三化汤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
[
2006,22(4):23.
大学学报
,<
br>[11]
王莹莹
,
杨金生
.216
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
患者症状分析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1(5):347-350
.
[12]
张淑文
,
孙成栋
,
文艳
,
等<
br>.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大鼠血清炎
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
009,18
症介质及
Th12
的影响
[
(11):673-676
.
[13]
张学文
.
疑难脑病中医诊治几个问题的探讨
.
∥
著名中医学家经
M].
北京
:
中国中医出版社
.2001:331.
验传薪
:
碥石篇
[
[14]
周仲英
.
凉血
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
[M].
北京
:
中国中
2004:29
6.
医药出版社
,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年第
37
卷第
8
期
·1503·
者
,
结果中药加化疗
组与单纯化疗组近期疗效相似
,
中
位生存期
、
及远期生存率以及无转
移率中药加化疗组
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
。
证实益气养阴散结法加化疗不
而且能
抑制癌的远处转移
。
大仅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
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证明了益
气养阴法有抗肿瘤作
用
,
其机制主要有
: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发挥细胞毒作
用
;
抗肿瘤细胞转移
;
促进肿瘤细胞分化<
br>;
诱导肿瘤细
胞凋亡
;
逆转肿瘤细胞耐药
3
[5]<
br>风性疾病病
、
糖尿病
、
心脑血管疾病等
。
笔者在临床
治
疗肿瘤中发现
,
也可以借鉴温病学理论来辨治肿瘤
,
可
下
面从多方面来探讨如何用温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病学治法来论治恶性肿瘤
。
1
掌握邪盛与正虚的关系
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
。
其特点在于因虚致实
,
又因实致虚
。
正如
《
医宗必读
》
云
:
“
积之成也
,
正气不
”
足而后邪气踞之
。
人体正气
不足
,
邪毒侵凌逐渐形成
瘤体浸润破坏机体组织
,
进展期邪盛毒深之
际
,
瘤块
,
火毒炽盛
、
内热阴尤其突出
。
故在养阴的同时
,
还应考
虑到可能伴存的邪实因素
。
:“
初
者
,《
医宗必读
》
又云病邪初起
,
正气尚强
,邪
气尚浅
,
则任受攻
;
中者
,
受病渐久
,
邪气较深
,
正气较
任受且攻且补
;
末者
,病魔经久
,
邪气侵凌正气消弱
,
”
则任受补
。
这段话说明了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残
,
段
、
机体不同的病理状况来确定扶正与
祛邪的法则
。
扶正
,
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又为祛邪创造条
件
;
祛邪
,
既可攻夺邪实
,
可进一步保护正气
,<
br>两者相辅相成
,
不
可偏废
[1]
。
清热解毒法在肿瘤
治疗中的运用
温病研究温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
温邪具阳热
根据
“
温者清之
”
的原则
,
清热解毒法贯穿于全属性
,
在
肿瘤病机中
,
除了气滞血瘀
、
痰凝过程
。
与其类似
,
湿聚
、
正气亏虚之外
,
热毒内蕴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
br>《
杂病源流犀烛
·
口齿唇舌病源流
》
对
“
疮
菌
”
的病理
皆由热结之故
,
或因心劳火论述时指出
:“舌生芒刺
,
”《
疡科心得集
·
辨肾岩翻花绝症论
》盛
.
而生疮菌
。
认
或又郁虑忧思
,
相火内灼<
br>,
为肾岩由
“
其人肝肾素亏
,
”
水不涵木
,
肝经血燥
……
阴精消涸
,
火邪郁结
。
精辟
、“
肾岩
”
论述了内生火邪
,
毒热结肿的病理
。“
疮菌
”
类似于现代所称的口腔肿瘤和肾癌
。《
仁斋直指附遗
:“癌者上高下深
,
所说岩穴之状
,
颗颗累垂
,
热方论》
”
毒深藏
。
另外
,
肿瘤患者临床常有发热
、
疼痛
、
肿块增
大
、
局部灼热疼痛
、
口渴<
br>、
便秘
、
苔黄
、
脉数等证
。
辨证
时
可辨为热毒炽盛
。
治疗时可以使用清热解毒法
。
放
由于其引起不可修
复疗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
的组织损害
,
临床表现为黏膜充血
、
水肿
、
糜烂
,
严重时
出现溃疡
、
出血<
br>。
在放疗后数天还可出现放射性皮炎
,
表现为皮肤发红
,
甚则
出现湿性表皮脱落
、
破损
、
久不
愈合的溃疡
、
疼痛
等
。
因此
,
现代许多学者把放射病的
热毒
。
治疗时
在养阴生津的基础上病因归属为火邪
、
加以大量的清热解毒药
[6]
。
在温病的治疗中
,
医家们早就认识到了邪正之间
吴鞠通云
:“
在上
焦以清邪为主
,
清邪之后必的关系
,
继以存阴
;
在下焦以存
阴为主
,
存阴之先
,
若邪尚有余
,
”
必先以搜邪<
br>。
正是由于这个道理
,
历代温病医家养阴
时喜用滋而不腻
、<
br>滋而能清
、
滋而能散之品
,
如生地
、
玄
麦冬
等
,
有些养阴之品有腻滞恋邪之弊
,
如某些血参
、
肉有情之
品
(
鸡子黄
、
阿胶等
)
虽能补益精血
,
但
其腻
滞易于恋邪
,
应仔细辨治
。
因此
,
在治疗肿瘤
时
,
可以借鉴温病治法
。
早期
,
病在卫分
,
邪轻正未伤
,
以驱邪为主
,
兼以扶正
。
肿瘤
癌瘤
邪盛毒深
,
而正气已经不转移或是复发扩散时
,
足
,
在扶正
的基础上要兼顾驱邪
。
肿瘤晚期
,
随着邪正
正气亏虚明显
,
邪少虚多
,
则应重在扶正
。
消长
,
2
养阴
生津法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温病研究温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
由于外邪的
胜
复
,
常能化火
。
热邪传变
,
透营入血
,
耗
气伤阴
,
因此
温病有
“
存在温病治则里养阴生津是基本治疗大法,
得一分津液
,
便有一分生机
”
之说
。
而肿瘤
是多种内
外致病因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
,
患者因
“
癥瘕内积
”
日久
,
气血渐耗
,
阴液亏虚
,
特别是晚期肿瘤
患者
,
正虚
矛盾突出
。
且手术时的创伤
、
失血、
禁食
,
以及随后的
化疗
、
放疗等因素
,也可造成患者证的改变
,
病人多表
现为阴伤证或气阴两伤证
[2]
。
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清除肿瘤周围的炎症和感
染
,
所以能减轻症状
。
同时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表明
大多数清热解毒药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
通过
抑制细胞
增殖
、
诱导凋亡
、
分化及逆转
、
调节机体
免疫水平
、
调控
抗突变
、
抑制血管生成和抗多药细胞信号通路及传导
、
耐药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7]
。
如半枝莲
、野百
合
、
白英
、
龙葵
、
石上柏
、山豆根
、
鸦胆子
、
穿心莲
、
白花
蛇舌草
、
肿节风
、
金银花
、
青黛等
。
目前临床常用的化
疗药如羟基喜树碱
、
紫杉醇
、
长春花碱等就是从喜树
、三尖杉长春花等提取的生物碱
。
由此可见
,
清热解毒
法同样也是
肿瘤治疗的大法之一
。
4
对肿瘤热出血疼痛等急症的辨治法
恶性肿瘤在生长<
br>、
增大过程中
,
肿瘤浸润
、
压迫和
破坏相邻组织和器
官
,
造成腔道狭窄或梗阻局部出血
、
水肿或坏死
,
出现感染
、
发热
、
疼痛
、
出血等肿瘤急症
。
而温病
学所研究的疾病
,
也同样具有传遍迅猛
、
变证丛
生的特点
,
在临床治疗中
,
也可借鉴来论治
。
古人强
”
调:“
治病必求于本
。
在中医肿瘤学范畴
,
瘤体是本
,<
br>症状是标
。
当标急本缓之时
,
按
《
素问
·<
br>标本病传论
”
篇
》
观点
,
应该
“
急
则治其标
,
缓则治其本
。
清代叶天
、
士
《
温热论
》
吴鞠通
《
温病条辨
》
等创立了卫气营血和
三焦辨证体系
,
其中对温病的高热
、
抽搐
、
昏迷
、
厥脱
、
。
这时在治疗上常用
《
温
:“
辛凉
甘寒甘咸
,”
所述救其阴气
。
病条辨
·
中焦篇
》<
br>有人对清代几位温病医家治疗营血分证并使用养
阴药物的
100
则医案或论述作
了统计
,
按养阴生津药
使用频率进行排列
:
生地
、
玄参
、
麦冬
、
知母
、
石斛
、
芦
根
、
白芍
、
天花粉
、
沙参
、
西洋参
、
天冬
、
玉竹
、
阿胶
、
鳖甲
等
。
由此可以看出
,
其用药多选择滋而不腻
、
滋而能
清
、
滋而能散的甘寒养阴生津之品
[3]
。
益胃汤
、
加减复<
br>生脉散
、
沙参麦冬汤都是常见的创自于温病学家脉汤
、
的养阴经典名方
。
后人在治疗阴液耗伤的肿瘤患者中
使用上述养阴药物来治疗
,
取得
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李邦华等
[4]
以益气养阴散结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
/p>
·1504·
血证
、
斑疹的急救所总结出的有效的治则和方药<
br>,
就可
以为肿瘤的急症治疗服务
。
发热是许多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症
状之一
,
肿
范畴
,
其临床表现以长期低瘤发热多属于
“内伤发热
”
亦有高热
,
热型多不规则
,
呈周期性出现<
br>,
反复热为主
,
发作
,
缠绵难愈
。
现代医学
认为肿瘤发热主要与以下
肿瘤代谢产物形成的因素有关
:
肿瘤坏死组织的吸收
、
致热源
、
肿瘤组织释放的前列腺素等产生非特异性炎
肿瘤组织继发感染等<
br>。
究其病机
,
肿瘤发热多属里症
、
证
、
虚实
夹杂证
。
其病机重点在于正虚
、
瘀阻
、
热毒
。由于患病日久
,
正气虚损
、
阴阳失调
、
痰瘀湿阻
、
毒郁化
热毒积聚而导致发热
。
不仅可见实热
,
亦可伤阴
而热
、
致虚热
。
阴虚发热者可用青蒿鳖甲汤
,
滋阴清火、
除蒸
犀角地黄汤
,
清热退热
。
热毒炽盛者可用甘露消
毒丹
、
苍术白虎汤宣畅三焦
、
清泻火
。
湿郁发热者用三仁汤
、
热利湿
。
气虚发热可用补中益气汤
,
补中益气
、
甘温除
热
[8-9]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年第
3
7
卷第
8
期
稀澹或有黑便
,
舌苔白
,
舌质
淡红
,
脉细弱者
,
证属脾阳
虚衰
,
统摄血液无权<
br>,
治宜益气温中
,
引血归脾
,
方用归
一般先用脾汤合
黄土汤
。
对于临床大量的急性出血
,
输血等抢救措施
,
待出
血症状稳定后
,
可从西医止血
、
治病求本
,
去除病因
,
减少再次出血的中医角度辨治
,
可能
。
5
辨治过程中需
要注意的问题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一切疾病的基本法则
。
肿瘤
在辨治时要把肿
疾病在中医内科中有一定的特殊性
,
切忌生搬瘤疾病的特点与中医辨证思维有机的结合
,
硬套
。
第一
,
要注意辨病位
,
某脏有肿瘤即病位
在某脏
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
中医的脏腑与西医的脏器不能简
单对应
。
如食管癌
、
贵门癌以胸脘痞闷
,
噎塞为主要症
中医辨证须结
合痞证
、
结胸证
;
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状
,
部位可以在胃、
肠等内脏
,
或是扁桃体
、
淋巴结
,
但是其<
br>其病位内不在脏腑
,
外不辨证不能局限于发病的脏器
,
为皮里膜外,
病位属少阳膜原
。
第二
,
要根据在肌肤
,
在
早期虽然邪盛正未虚
,
但也不标本缓急分阶段治疗
,
能一味攻伐
,<
br>到了晚期虽为正虚
,
但也要考虑到痰湿
、
瘀血的留滞
,
如晚期肿瘤出现气滞血瘀水停等以邪实
壅滞为主要表现时
,
即使此时血象很低
,
免疫功能下
亦须慎用黄芪
,
丹参
,
沙参
,女贞子
,
枸杞子等补气降
,
养阴滋肾药
,
因为此类药易
致气更壅
,
湿更盛
,
气机不
通
,
三焦水道失畅[12]
。
肿瘤晚期疼痛也是常见的症状
,
如果止痛效果不
理想
,
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中医认为疼痛
、“
不荣则
痛
”。
肿瘤的发的发生
,
不外乎
“
不通则痛
”是因为正气不足
,
导致气滞
、
血瘀
、
痰凝而病正如前述
,
成
,
这些原因闭阻脏腑
、
经络
,
导致气
血运行不畅
,
就可
“
不通则痛
”。
久病正气更虚
、
引起脏腑功能进一步下
降
,
气血不足
、
阴精亏损
,
血行更为迟缓
,
脏腑
、
经络失
。
西医虽有较好也可
加重疼痛
,
此为
“
不荣则痛
”
养
,
的镇痛
药
,
但是阿片类镇痛药的呕吐
、
头晕
、
便秘和成
瘾
的副作用使很多患者不能耐受
。
而如果从中医审证
辨证论治入手
,
也
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
。
对于求因
、
痛而胀闭
、
拒按喜寒<
br>、
脉实气粗
、
年壮者属实
,
可选用
《
温病条
辨
》
中记载的方药化癥回生丹配合辨证治疗
;
而不胀不闭
、
喜按喜热
、
脉虚气少
、
久病年衰者多虚
,
可
九痛丸
方辨证论治
。
现代药理研究认选用鳖甲煎丸
、
为
,
中药止痛
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0]
。
众所周知
,
历史上的温病学家,
如叶天士
、
吴鞠通
、
薛生白
、
王孟英等,
在内科杂病
、
儿科
、
妇科等其他各科
的证治方面均有
许多建树
,
后世以及近几十年来运用
温病学理论治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也取得了良好的
效
果
,
特别是对温病学中常用治则治法的研究成果更是
。
广泛应用于
各科临床
。“
继承不泥古
,
发扬不离宗
”
实践证明
,
在肿瘤的治疗中也可借鉴温病学的辨治思
路
,
获得良好的疗效
。<
br>参考文献
[1]
孙建立
,J].
辽宁中医杂志
,
刘嘉
湘
.
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探讨
[
2002,29(7):389-390.
[2]
王晓戎
,J].
李平
,
吴志丽
.
肿
瘤化疗后中医证候学特征调查研究
[
2006,25(1):18-20.
山东中医杂
志
,
[3]
万海同
,
王灿晖
,
杨进
.论养阴生津是治疗温病热瘀证的主要治法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
9,5(4):42-46.
[4]
李邦华
,
曾纪权
,
袁国
庆
.
益气养阴散结加化疗
III
期非小细胞肺
J].
江西中
医药
,2001,32(1):21-22.
癌临床观察
[
[5]
王
晓戎
,J].
中医药李平
.
益气养阴法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br>2004,16(4):390-393.
临床杂志
,
[6]
林丽珠<
br>.
周岱翰教授以中医温病学说辨治肿瘤放射病的经验
[J].
2006,23(
2):176-178.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7]
潘磊
,J].
中华陈培丰
.
清热解毒中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2007,2
5(3):569-571.
中医药学刊
,
[8]
杨金坤
.
现代中医肿瘤学
[M].
上海
: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2
004:19-20.
[9]
姚莉
,J].
四川中医
,2007,2
5
王改勤
.
肿瘤发热的中医药治疗
[
(10):27-28.
[10]
俞珊
,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秦志丰
.
中药镇痛机理的
研究概述
[
2007,31(5):667-668.
报
,
[11]
李小波
,J].
陕西中医
,2001,
张彦
.
浅谈
肿瘤血证的辨证与治疗
[
22(12):743-744.
[12]
辛海.
中医治疗肿瘤的思路与经验跟周耀庭佐诊随笔
[J].
北京
2003,
22(5):20-22.
中医
,
:
减少外周致
痛物质及诱导痛敏物
质的分泌
;
通过扩张血管
、
改善微
循环
、
抑制血小
板聚集和降低血黏度等
,
加快血流速
使局部致痛物质快速转移和代谢而镇痛
。
这原理度
,
“
通则不痛
”
与中医相似
。
肿
瘤患者也经常出现出血的急证
,
常因肿瘤浸润
生长
,
侵犯周围组织血
管使血管破裂而出血
;
或肿瘤生
长过度
,
自身血供不足
,<
br>发生坏死溃破而出血
,
出现咳
血
、
呕血
、
便
血
、
尿血等症状
。
从中医角度
,
这是由于脏
腑阴阳
气血失调
,
痰结
、
湿聚
、
气阻
、
血瘀、
热郁等致病
互为因果
,
因而造成了
“
阳络伤则血因素
与正虚并存
、
外溢
,
阴络伤则血内溢
”
的复杂局面
。
故在临证中
,
须
“
谨守病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
,
明辨标本
,
权衡缓急
,
,
机
,
各司其属
”
这是肿瘤血证辨证论治的关键
[11]
。
而
温病后期邪热深入营血分
,
常可出现出血症状
,
因此
,
治疗血证是温病的特色治法<
br>。
可为肿瘤后期血证的治
疗提供参考
。
如出血色鲜红
,
形体壮实
,
面色暗红
,
发
口燥咽干
,
便结尿赤<
br>,
苔黄厚腻
,
脉弦数或弦滑热烦躁
,
者
,
证
属血热迫血妄行
,
治宜清热解毒
,
凉血止血
,
方用
犀角地黄汤或清瘟败毒饮
。
若出血黯淡
,
呈长期慢性
出血
,
面色萎黄
,
唇甲淡白
,
神疲乏力
,
腹胀纳呆
,
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