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儿科学术思想探析

巡山小妖精
947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2: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会计从业资格证试题-检讨书2000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2卷第5期2008年9月
・27・
叶天士儿科学术思 想探析
袁久林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上海201203)
【摘要】分析叶天 士《幼科要略》的学术思想,即重视d'Jt,体质特点,慎用攻邪之法;脏腑柔弱,容易感
邪,外感内 伤皆易化火;d,JL温热病当与伤寒治法有别;治疗强调顾护胃津;用药主张轻灵简练。
【关键词】叶 天士;《幼科要略》;学术思想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861X(2008 )05—0027-02
【中图分类号】R249.1
《幼科要略》为叶天士在儿科方面的专著 ,共2卷,成
书于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后经周学海补注增订,辑
入《周氏医学丛书 》。现存版本见于《I临证指南医案》、《周
气弱,乳汁难化.内外二因之病自多,然有非风寒竟致外< br>感,不停滞已属内伤。’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外感不外六淫,
内伤皆由饮食为儿科两大致病途径。然 而,叶氏本于“人
氏医学丛书》及《古今医学会渤。清代著名医家徐灵胎对
叶氏其他医案颇有微 言,而独对本书评价极高。本书既有
理论阐发,又有临证经验的总结,共收医案107首,用药
154味。从内容看,其所收医案应是经过后人精选整理而
成,基本上体现了叶氏儿科学术思想。其熟识 药物,遣药
既贴切又允正,选材配伍,随手拈来,且切中病情。现对其
学术思想探析如下。1重视,J、JL体质特点,慎用攻邪之法
叶氏对d,JI.的体质特点有精辟的分析,指出“襁褓 小
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世俗医者,固知谓六气之邪
皆从火化,饮食停留,郁蒸变热。 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
阳。”认为小儿特别易发热病,但在治疗方面,强调在祛除
外邪的同时, 又极重视顾护脾胃之气,对攻伐之法持慎重
态度。特别是d,JL每多食滞,在外感热病中常兼夹食滞,
与天地同参’之理,认为小儿襁褓,体禀稚阴稚阳,其稚阴
乏内守之力,稚阳卫外势必不固,一 身之营卫,易于悖逆。
而此种病理机制,实不离乎小儿体质特点之根本,如其所
言:“尝思人在 气交之中,春夏地气之升,秋冬天令之降,
呼出吸入,与时消息。间有秽浊吸入,即是三焦受邪,过募< br>原直行中道,必发热烦躁。倘幼医但执前药,表散消导,清
火通便,病轻或有幸成,病重必然颠覆 。钱仲阳云粪履不
可近襁褓d'Jt,,余言非无据矣。”叶氏从儿科疾病变化的
一般规律出发 ,观察到儿科以“所患热病最多”的病理变
化现象,并从其本质加以探讨,谓:“以体属纯阳,六气著< br>人,气血皆化为热也。饮食不化,蕴蒸于里,亦从热化矣。”
“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认为 d,JD以阳为用,六淫中
伤,故易从热化;且肾水未充,水火少济,风木易动,相火
自为不宁 ,故五志动极多从热化。同时指出,小儿脾胃虚
弱,乳汁难化,蕴蒸于里,清浊互干,遂使阳明多气多血 之
腑不靖,肝胆疏泄之路一有不畅,少火即极易郁变,悉成
壮火,此又为“饮食停留,郁蒸变热 ’’之由来。可见,小儿发
病,不管外感内伤,皆易化火而生温热之病。

叶氏强调不 能滥用消导之法。如叶氏在《幼科要略・风泌
篇中指出:“幼稚谷少胃薄,表里苦辛化燥,胃汁已伤。复
用大黄大苦沉降丸药,致脾胃阳和伤极,陡变惊痫,莫救
者多矣”。《幼科要略・伏气》篇中又 说:“热乃无形之气,幼
医多用消滞,攻治有形,胃汁先涸,阴液劫尽者多矣”。均
明确指出, 临证当慎用攻下苦寒之品,及保护后天脾胃之
重要性。
2脏腑柔弱,容易感邪,外感内伤皆易化 火
叶氏根据d,JL体质特点,对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作
d'JL温热病当与伤寒治法有别叶氏生当清代中叶,时医仍囿于治伤寒之法辨治小
儿温热,为匡正时弊,叶氏强调小儿温热与伤寒治 法不
同:“病自外感,治从阳分,若因口鼻受气,未必恰在足太
阳经矣。”并指出:“大凡吸入 之邪,首先犯肺,发热咳喘。
口鼻均入之邪,先上继中,咳喘必兼呕哕胀。虽因外邪,亦
是表中 之里。设宗世医发散阳经,虽汗不解。幼稚质薄神
怯,日期多延,病变错综。”《幼科要略》还在风温、 夏热、秋
了精辟分析,指出:“婴儿肌肉柔脆,不耐风寒,六腑五脏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专项研究项目(2006ZX07—1);
燥、冬寒四时外感论治等篇章中反复强调邪有寒热之不< br>同,治法自当迥异。如论治风温病时说:“风温者,春月受
风,其气已温。经谓:春气病在头,治 在上焦。肺位最高,邪
必先上,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血
上海市重点学科 建设资助项目('I'0305)
[作者简介]袁久林(1969一),男,江苏如皋人,硕士,助理研
究员,主要从事中医临床文献研究。
万方数据


・28・AUrAUNI VERSffATIS
TRADITIONISMEDICALISSINENSIS
PHAR MACOLOGIAEQUE
SHANGHAIV01.22No.5
Sep.,2008分亦伤。盖足经顺传,如太阳传阳明,人皆知之。肺病失
翟氏,指翟良,字玉华,明末清初医家,著 有《痘疹类编释
意》等;聂氏,指聂尚恒,字久悟,明代医家,著有《活幼心
法》等。)辨之详 矣。平和无奇,断不败事,如三豆饮(大黑
豆、赤小豆、绿豆,甘草水煮。)之属。若金银花一味,本草 称
解毒不寒,余见脾胃虚弱者,多服即泻。伍氏(笔者注:指伍
治,逆传心包络,幼科多不知者 。’而对风温的治疗则明确
指出:“风温肺病,治在上焦。夫风温、春温忌汗,初病投
剂,宜用 辛凉。”“首用辛凉,清肃上焦,如薄荷、连翘、牛
蒡、象贝、桑叶、沙参、栀皮、蒌皮、花粉。若色苍 ,热胜烦
渴,用石膏、竹叶辛寒清散,痧症亦当宗此。若日数渐多,
邪不得解,芩、连、凉膈亦 可选用。至热邪逆传入膻中,神
昏目瞑,鼻窍无涕泪,诸窍欲闭,其势危急,必用至宝丹或
牛黄 清心丸。病减后余热,只甘寒清养胃阴足矣。”又如对
秋燥一证,叶氏指出:“世人误认暴感风寒,混投 三阳发
散,津劫燥甚,喘急告危。”叶氏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秋
深初凉,稚年发热咳嗽,证似 春月风温症。但温乃热之称,
大华,字承桔,清代医家,著有《痘疹秘谢等。)用连翘饮子
(连 翘、防风、炙甘草、山栀子各等分),亦取平和。”故尔,叶
氏认为儿科论治,其大法当于平稳中求索, 如谓:“验其体
质最薄,慎勿过剂”,泄泻论中谓“阳明胃阳受伤,腑病以通
为补。若与守中, 必致壅逆”,此冀脾胃健旺,腑气通畅,扶
正祛邪的见解,于儿科尤为贴切,足为后世效法。
5 用药主张轻灵简练
叶氏密切结合小儿“肌肉柔脆”、“五脏六腑气弱”、
“谷烧胃薄”以及脏气 清灵、生机旺盛等特点,主张用药轻
灵、简练平稳,处方用药始终保持其自成一家的本色。如
谓 :“治热当令热去而不冷,治冷当令冷去而不热。”并指
出:“平淡无奇,断不败事”;反之,“欲速则 不达也”。具体
凉即渐冷之意。春月为病,犹冬藏固密之余,秋令感伤,恰
值夏热发泄之后。其 体质之虚实不同,但温自上受,燥自
上伤,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的见解,对秋燥的治疗则
认为“当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慎勿用苦燥,劫
烁胃汁”,从而确立了小儿温热病证治的原则 。
4治疗强调顾护胃津
叶氏基于小儿的生理特点明确提出:“奈今时治法,
初则发散解 肌,以退表热,仍混入消导。继用清热苦降,或
兼下夺,再令病家禁绝乳食,每致胃气索然,内风来乘, 变
见惊痫,告毙甚多。’,认为药饵之设,本为补偏救弊之用,
幼稚气弱之体,实难任非常之药 ,称其“船小重载,难许成
如对邪在上焦者,主张“药气味宜以轻。若系风热为患,常
主以微辛 宣泄之品,如薄荷、连翘、牛蒡、浙贝、沙参、桑
叶、栀皮、萎皮之属”;若系燥邪为患,则强调“以辛 凉甘润
之方,气燥自平而愈”,其中凉燥“只宜葱豉汤(葱白、淡豆
豉),或苏梗、前胡、杏仁 、枳、桔之属”,“慎勿用苦燥,劫灼
胃汁”;热燥则只宜辛凉轻剂,即病热厥逆,亦须“大忌风
药”。若初病暑热伤气,常用竹叶石膏汤或“清肺轻剂”。对
于幼儿冬月受寒,主张“轻则紫苏、防风 一二味,身痛用羌
活,然不过一剂”,并认为“伤风症亦肺病为多,前、杏、枳、
桔之属,辛胜 即是汗药,其葱豉汤,乃通用之方。若肢冷寒
战,呕吐自痢,或身无热,即从中寒里证。”并强调“d, JL肌
疏易汗,难任麻桂辛温”。叶氏以其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
闻名于世,而其涉医之初始于儿 科,其对d,Jb生理特点的
认识,对d,JL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把握及对d,JL病证的
用 药思想可谓系统而精准,一脉相承,不愧一代临床大
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编辑:肖元春< br>收稿日期:2008-0"/一11
功。’指出医者若仅用套法,“所用药饵,不分气血阴阳,但
知见症施治”,后顾之忧,在所难免。所谓“见身热咳喘,不
知肺病在上之旨,妄投荆、防、柴 、葛,加入枳、朴、杏、苏、
I-子、楂、麦、广皮之属,辄云解肌消食。有见痰喘者,便用
大 黄、礞石滚痰丸,大便数行,上热愈结。幼稚谷少胃薄,
表里苦辛化燥,胃汁已伤。复用大黄大苦沉降丸 药,致脾
胃阳和伤极,陡变惊痫,莫救者多矣。”
人受气于谷,儿科用药所以能胜邪,全赖脾胃 输布,
而d,JL体禀“脾常不足”,故投药稍过,中气必难支持,故
叶氏时刻不忘“扶胃气” 。观其儿科诸证,不论外感内伤,
从病之发生、发展、善后诸阶段,无不留意于此。《幼科要
略 》中再三叮嘱“勿伤d,JL胃汁”,即如“解余毒药,全以不
伤胃气为主,若用芩、连,必须酒制,翟 、聂二氏(笔者注:
Elaborations
on
YeTianshi’S
Academic
Thoughts
inPediatrics
YUAN
Ji u—lin
InstituteofLiterature
Research,Shangha iUniversity
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ABS 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academic
t houghts
inConcisePediaoqes
by
beusedwith< br>YeTianshi
in
the
QiIIg
Dynasty:
factors
children’Sconstitution
tend
to
isdelicate
and
pmslog
therapy
should< br>care;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transfor m
into
fire;febrile
disordersdifferfromexogenous
cold
syndrome;therapeutically,st omach
fluids
should
be
protected;gentl e
herbs
are
preferably
administered.KEY
WORDS
Ye
Tianshi;ConcisePediatdes;a cademic
thoughts
万方数据

广西地税网-开学安全第一课


福建省高招-辞呈范文


关于教师节的ppt-五年级暑假作业答案


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务处-就业推荐表自我评价


观察蚯蚓-郑州中州大学


人保财险招聘-江西二本分数线


南县一中-哈佛大学简介


大学生学习方法-广告代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