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阴阳辨证的学术包容性
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触动心灵的作文
第26卷第7期
中华
中
医药学刊
V01.26No.7
20O
8年7月
CHINESEARCHlVESOFTRADlTIONALCHINES
EMEDlCINEJul.2
OO
8
五脏阴阳辨证的学术包容性
张家玮1,
关静1,王峰2,王岭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泰一和中医药
研究所,北京100076)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临床常
用的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八纲
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剖析上
述众多辨证方法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脏
腑辨证与八纲辨证可谓中医治疗学的核心辨证纲领,二者可统
合为五脏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中之纲”。通
过脏腑辨证,可以把握疾病的具体部位。通过八纲辨
证,可以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而六经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
辨证等,都可统一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下,包容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中。
关键词:脏腑辨证;八纲辩证;六经
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中图分类号:R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3—7717(2008)07—1422一03
The
COVerage
of
FiVe—Viscera—Yin—and—Ya几g
PattemIdentification
zHANG胁weil,GuAN
Jingl,wANc
Fe《,wANG“n92<
br>(1.B舶ic
Medical
colJege,BeijiIIg
Univ哪
i哆0f
Chi№∞Medicine。Be巧ing
1蚴,CIli眦;
2.Bei
jing付YiHe
In砸tt|tcof
T刚itioIlal
Chin∽Medi
cine,B蜘沁lo0076,CIIim)
Abstract:Idemifying
pa
tten坞明d
dete删ining
treatmentisnle
b鹊ic
glIide
for
CIli眦∞Medicine
therapeutic8.A
c-
cordiIlg
to
tlli8
gtlide,theIe
c
砌e8
to
tIave
fbⅡo试Ilg
ident洒cation
metl捌8:o瑁叭p8ttem
identificati∞;eig}lt—pdnciple<
br>pa慨midenti6c8tion;8ix—ch姐舱l
pa仕em
identif
ication;Qi—b100d—Hquid—nuidp毗emidemi6cation;Wei—qi
—ying
—blood
pattem
identification;and
triple
bumcr
pattemident蕾cation,etc.To蚰aly∞
tlle船8ence
oftlle
above,the
8uthor
add
re8se8tllatthe
org蚰panem
identificati∞蛐d
ei曲t—principle
pattem
identificationa陀the
c0他pa吮mprinciple8
which
c∞ld
be帅_ifiedinto
6ve一“8cem—Yin一醐d—Y蚰g
p毗em
identi&“
佣.’rhc
e】【act
di8e船e
positi∞could
befo硼d
by
org明p8nemidentification;the
ide
ntificati伽of
Yinand
Y蛐g,懿tedor
and
int
eIior,heat鲫d
cold,mpletion肌d
v∞Ility∞Idd
be
acquired
byei曲t—principle
panem
ide
ntific鲥on.six—ch姗el
panem
iden晒cati∞;Qi—b100
d—liq-
lIid—ntlid
p8№midernj矗cati∞;Wei—qi—yi
ng—blood
pa仕emident涵cation;锄d
t—pk
b啪erpaltem
id∞tification
couldallbe
a伍liate
d
to觚d
cove阳d
by
five一“scem—Yin一蛐d—Y衄g
pattem
identi6cation.
Key
words:0q笋m<
br>pan鲫id朗曲c吕晡on;eig}It—p—nciple
panem
ident
ific撕∞;Bix—ch锄nel
pattem
idend6cati明;Qi—
blood—liquid一腼d
p砒tem
ider脚c撕帆;wIei—qi—yiIlg
—b100dp龇t哪identifica£i∞;tIiple
bumer
pattem<
br>iden曲cation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该思想的容于五脏阴阳辨证之
中。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指导下,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
1
五脏阴阳辨证包容六经辨证
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剖析六经辨证,源于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张仲景在
众多辨证方法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素问
・热论》的基础上,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可谓中医治疗学的核心辨证纲领,二者可统合为
五脏阴阳厥阴为辨证纲领,专门探讨外感伤寒病的诊断治疗规律。
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中之纲”。通
过脏腑辨证,可以把
一般认为,仲景所言三阴、三阳即指足之六经,首倡此说者
握疾病的具体部
位,使临床用药能够“有的放矢”。通过八
当推北宋医家朱肱。其后,明代张介宾与清代汪琥等均认中
华
纲辨证,可以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为临
为,手六经亦应
包括在内,即仲景所言三阴、三阳辨证包括
中
床拟定治法提供依据。而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卫气营
手足六经。从经脉归属来看,三阴属五脏,三阳归六腑…。
医
药
血辨
证以及三焦辨证等,都可统一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下,包
病在三阴,多属正气虚衰,正不胜邪,病性以虚寒
为主;病在
三阳,多属正盛邪实,正邪交争,病性以实热为主。在六经
14:22
收稿
日期:2008—02—20
辨证中,始终贯穿着五脏阴阳辨证的精神。
掌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
具体而言,就病性的寒热阴阳来讲,三阳经病,以发
热
刊
(2005CB523506)
为主,多表现出热证,是病发于阳而为阳证;三阴
经病,以恶
作者简介:张家玮(1972一),男,河北大厂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
寒为主
,多表现出寒证,是病发于阴而为阴证。就病位的表
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及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研究
。
里来看,太阳经主表病,阳明经主里病,少阳经则主半表半
万 方数据
第26卷第7期
20O
中
CHlNESE
华
中
OF
医药
TRADITIONAL
学刊
CHINESEMEDICINE
VoI
.26No.7
J111.2O08
8年7月
ARCHIVES
里病。在邪正
的虚实关系问题上,三阳经病,邪虽盛而正气
不虚,病多属实;三阴经病,阴邪盛而阳气已衰,病多属虚
。
可见,六经辨证,在辨明疾病所属脏腑经络的同时,也辨明
了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性质,使临床用药有理可
依,有据可寻。
例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麻黄汤,通过开宣脓气
,
而达散寒解表、宣肺平喘之效。《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的白
虎汤,通过清解肺胃,而达清热生
津、止汗除烦之功。<辨
少阳病脉证并治》的小柴胡汤,通过清肝胆之热,解三焦之
郁,而达和
解少阳之效。<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的理中丸,
通过补益脾气,温运脾阳,而奏温中祛寒之功。《辨少阴
病
脉证并治》的四逆汤,通过温暖脾肾,而达扶阳消阴之效。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的吴茱萸汤
,通过暖肝温胃,而达降
逆止呕之效。他如大承气汤的荡涤肠胃、峻下燥结,黄连阿
胶汤的滋补
肾水、清泻心火,栀子豉汤的清心除烦、宣散火
郁……无不与五脏阴阳辨证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五脏阴阳辨证包容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主要用于判断病变过程中有无气血津液
的亏损或运
行障碍的存在。气血津液的亏损,主要包括气
虚证、血虚证以及津液亏虚证。对于气虚证来说,临床常需
鉴别是属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还是多
脏气虚同时存在。对于血虚证来说
,临床亦需鉴别是属劳
伤心脾,阴血暗耗;或脾不统血,流失过多;或脾失健运,生
化无力;或
瘀血阻络,新血不生……辨证主要涉及心、肝、脾
等脏器。至于津液亏损,常见证候有肺燥津伤、胃阴不
足以
及肠燥津亏等。可见,气血津液的亏损,辨证亦需从五脏阴
阳入手,明确相应的病变脏腑。
气血津液的运行障碍,主要包括气滞证、血瘀证、出血
证以及痰、饮、水、湿等诸多病变。临床
常见的气滞证,有肝
气郁结、胃肠气滞、肝胃不和等。而血瘀证的常见证候,又
有心脉瘀阻、肝
经血瘀、瘀阻胞宫、下焦蓄血等种种不同,临
床需根据证候特点判断相应病变之所在。出血证表现复杂,见于上窍者,有吐血、呕血、咯血、咳血、唾血、鼻衄、齿
衄、舌衄等;见于下窍者,有便血、
尿血、崩漏、血精等。临床
需根据具体出血部位及其兼见症状。明确病变脏腑,把握治
疗方向。
至于痰、饮、水、湿诸疾,因脾主运化水湿,肾司一
身气化,肺为水之上源,故常与肺、脾、肾等脏腑的
功能失调
密切相关。
总之,气血津液辨证虽然针对的病变各有侧重,然而,
究其实质,
莫不与五脏功能活动失调有关。如。肾藏精、司气
化,心主血、司神明,肝藏血、司疏泄,脾主湿、司运
化,肺主
气、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则一身气血化生有源,流行畅通无
阻,人体是不会生病的。若
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
劳倦等病因伤损人体,则肝、心、脾、肺、肾的正常功能受到
影
响,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就会发生障碍。故而,临床辨
证,在认清气血津液病变的同时,还需辨识导致
气血津液病
变的根本原因,即五脏中何脏失调,功能上何处失衡,治疗
时从调理五脏阴阳人手,
可达调和气血、调和津液之效。
3五脏阴阳辨证包容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桂在
《外感温热篇》中对温热
万 方数据
病所采取的辨证方法。就其病位与层次而言,卫分证属表,
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气分证属里,病
在胸膈、胃肠,为正邪斗争的剧烈阶
段。营分证为邪热深入
心营,病在心与心包络,病情深重。血分证为邪热愈渐深
入,病及心、肝
、肾等,病情最为危重。正如叶氏所言:“温
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br>……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叶氏的卫
气营血辨证,指出了温热邪气由表入里
、由浅人深的传变规
律。可以看出,不论温热邪气在卫、在气、人营、入血,其发
病是不离相关
脏腑的。
在治疗上,邪在卫分,肺与皮毛受邪,见有外感表证,治
宜选用辛凉宣透之品透邪外出
,以使肺气得宣,毛窍得开,
汗出热解,从而达到“在卫汗之可也”的治疗目的。邪在气
分,多
表现出高热汗出、烦躁口渴、脉象洪大以及胃家实等
阳明经腑诸症,病性属实属热居多,清胃攻下是为正
法。若
邪气人营,发为斑疹,神昏谵语,烦躁不安,不省人事,亦即
叶桂所谓“逆传心包”之证
,叶氏尚有“透热转气”一法,促
使温邪转出气分而解,药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斑出邪
去
,身热当退;其有不退者,是胃阴不足,不能制胜余热,可
用甘寒助益胃津,以收扶正祛邪之效悼J。<
br>至于热入于血,叶桂主张用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凉血散血”。盖心主血,肝藏血,故凉
血散血之品主要作
用于心、肝二脏。除此之外,叶氏还提出了温热邪气,不燥
胃津,便耗肾液的
观点。认为温热邪气主要伤人之阴,轻者
仅伤胃中津液,重者耗伤肾中真阴。可见,叶氏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五脏阴阳辨证关系密切。除此之外,叶氏还提出了
“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的观点,
认为温邪如果在
三焦不从上解、外解,势必人于胃肠之里,治疗“如近时杏
朴苓等类,或如温胆
汤之走泄”。这一观点的提出,亦没有
脱离五脏阴阳辨证范畴,对后世吴瑭创立三焦辨证产生一
定影响。
4五脏阴阳辨证包容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对温热病机演变进行辨证归<
br>纳的一种方法。吴氏沿用《灵枢・营卫生会》以及《难经・
三十一难》中有关三焦分部的探讨,将
风温、温热、湿温、温
疫、秋燥等疾病,都分作上焦、中焦、下焦来阐述,以说明其不
同发展阶
段的病理变化和证候特征。如《温病条辨・中焦
篇》指出:“温病自口鼻而人,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
,肺病
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
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
上焦,终下焦。”可见,吴氏认为
上焦病主要涉及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中焦病主要涉及足
太
阴脾和足阳明胃,下焦病主要涉及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
中
举例而言,如风温病初起,见有脉不
缓不紧而动数,或
苫
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
蟹
而咳,午后热甚,说明温热邪气侵及于肺,病在上焦。若渐
三:
次出现面目俱赤,语声
重浊,呼吸气粗,大便闭,小便涩,舌
1423
苔老黄,甚至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
益甚,表明热
堂
邪已侵及胃腑,病入中焦。若邪热继续深入,出现口干舌
刊
燥
,齿黑唇裂,甚则心中震震,舌强神昏,手指蠕动等,表明
肝肾之阴被耗,真阴欲竭,虚风内动,病在下
焦。可见,不论
第26卷第7期
20O
中
CHlNESE华中
0F
医药学刊
TRADITIoNALCHINESEMEDlCINEV01.26No.7
Jul.2
OO
8年7月
ARCHIVES8生长抑素(SS)对炎症痛大鼠免疫功能和电针作用的影响
张永臣1,吴富东1,王健1,单秋华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355
)
摘要:目的:观察Ss、电针腰夹脊穴对从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以及SS对电针作用的影响,探讨SS在
针刺免
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从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法、MTT法、
放射免疫法等方
法,观察ss和电针对大鼠cDf、cDf、IL一2、IL一6、TNF—q水平和脾
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鞘内
注射ss和电针可以显著上调从大鼠CD?、cDf、IL一
2、m’水平,下调IL一6、TNF—位的水平,电针可以显著上
调从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
Ss是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中的重要介质,ss可能是针刺免疫调节中
的一个重要调节点。
关键词:生长抑素(SS);针刺免疫调节;电针
中图分类号:R44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7717(2008)07—1424一03
Somatostatin(SS)lnVo
IVed
zHANG
in
EIectro—Acupuncture
and<
br>Immunity
Regulation
inAARals
Yong.chen
l,wuFu-don一,wANGJi如1,sHAN
Qiu-hua2
unive措ity
(1.Shandong
2.Amliated
0fChin∞e
Medic
ine,Jinan
250014,Sh帅dong,Chi咂;
H08pil8l
o
f
ShandorIgUniverBi‘y
ofChin∞e
Medicinc,j
iIm
250355.Sh∞dong,China)
Abstract:D咖以觇:stu蛳
ng
theinnuence0f
on
80mat08tatin(Ss)on队C—
induced
hyperalgesia,acupunctur}e
immu-
t
heir
possiblenity,to
explore
theinnuenceo
fSSthee珏宅ctof
acupunctureregulation
of
im
munity锄dconjunct
mecha.
温热邪气侵及上、中、下三焦何种部位,其发
病不离相关脏
腑,其病机不外火热伤阴,治疗需针对不同脏腑施以清热养
阴之法。
举例
而言,如吴瑭受叶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启
发,总结出“清表热三法”,即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
平剂银
翘散,辛凉重剂自虎汤。通过辛以散解,凉以清热,达到清
解肺卫热邪的目的。至于清里
热,吴氏除一般清热法之外,
又总结出清营、清官、清络三法,用以治疗热人心包、暑伤肺
络。
对于温病后期,热邪深入,肝肾阴亏之证,吴氏又创立
了加减复脉汤,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等以补肝
肾之阴。
此外,如增水行舟以护胃液的增液汤,治疗肺胃津伤的五汁
饮、雪梨浆,治疗肝肾阴虚
风动的大定风珠、小定风珠等,亦
为吴氏所创立。可以说,三焦辨证中的遣方用药亦不离五
脏阴
阳。
5小结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治疗思想。在漫长的学术发
中
华
中
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这些方法互不相同,各
有侧重,分别适用于临床不同疾病
的辨证论治。通过剖析
这些辨证方法的精神实质。可以看出,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
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二者可统合为五脏阴阳辨证,是中医
辨证的“纲中之纲”。而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
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都可统一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下,包
容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中。
究
其原因,中医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纠正人体内的阴
阳失衡,也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谨察阴阳
所在而
调之,以平为期。”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固
然与外界致病因素有关,但
更重要的在于人体内部脏腑功
能的紊乱,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人
体内部
五脏阴阳的平衡失调是各种疾病发生的根本。临床
不论采用何种辨证方法,最终要解决的问题不外两个:
一是
病变在何脏腑,一是病性属阴属阳,而这正是五脏阴阳辨证
的基本内容。笔者认为,今后若
能以五脏阴阳辨证理论为
指导,深入探讨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的防治
对策,进
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对于提高
临床疗效和诊治水平,拓宽辨治思路以及深化理论认
识,都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2]
展过程中
,历代医家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不断提出并丰富
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辨证论治内容。迄今为止,临床常
用
的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
收稿日期:2008—02一O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801)
作者简介:张永臣(1968一)
,男.江苏丰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
事针灸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吴富东(1
953一)。男,山东潍坊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
师。主要从事针灸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医
药
1424
张家玮,王峰。王岭.五脏阴阳辨证古今运用浅谈[J].中医杂
志,2007,48(3):19r7—199.
学
刊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134.
万方数据
五脏阴阳
辨证的学术包容性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
张家玮, 关静, 王峰, 王岭, ZHANG Jia-wei, GUAN Jing,
WANG Feng, WANG Ling
张家玮,关静,ZHANG Jia-wei,GUAN
Jing(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王峰
,王岭,WANG
Feng,WANG
Ling(北京泰一和中医药研究所,北京,100076)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8,26(7)
参考文献(2条)
1.张家玮;王峰;王岭
五脏阴阳辨证古今运用浅谈[期刊论文]
-
中医杂志
2007(03)
2.任应秋
中医各家学说 198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傅晓晴.Fu Xiaoqing
从八纲辨证的形成看八纲在中医辨证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5
,20(3)
2.
胡卡明.HU Kaming
八纲辨证[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7(4)
3.
胡金詠.胡之璟.金雪明
热病辨证五[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
4.
周光飚
对八纲辨证发展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3)
5.
田琳.阎英杰.朱建贵.王映辉
中医临床辨证模式演绎探析[期刊论文]-中国中医
基础医学杂志2004,10(7)
6.
冯明
试论温病学中的升
降出入辨证[期刊论文]-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
7.
张永跟.陈馨馨.李友林
营卫与温病学说的渊源初探[会议论文]-2009
8.
时维静.李立顺.谢曦.戴金路
卫气营血辨证在防治猪高热症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27(3)
9.
孙晓光
卫气营血辨证在肾病治疗中应用之我见[会议论文]-2008
10.
蒋健
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治疗成人斯蒂尔病——附中药治愈1例的临床经过[期刊
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9,20(12)
本文链接:http:odical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