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中医证治体会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七夕节祝福
维普资讯 http:
江苏中医药2002年第23卷第7期
・l7・ <
br>肺癌中医证治体会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郑玉玲 马旭辉
鏊 垂 肺
癌是正气虚损,邪毒侵袭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正虚多为气虚、阴虚、或气阴两
虚,主要在于气阴不足
;实则不外痰凝、血瘀、气滞、毒热,关键在于痰凝。基本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就治本来
说,扶正不可缺,应贯穿于肺癌证治之始终;对标证而言,治痰为首务,当视其兼
夹证候,或佐活血化
瘀,或合清热解毒,或兼理气行滞。总之应视其邪正盛衰与病期体质及标本缓
急,明确扶正与祛邪之主
次。
囊 肺癌 气阴不足 痰凝 扶正祛邪
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世界上呈持续上升趋
虚、阴虚或气阴两虚;实则不外痰凝、血瘀、气滞、毒
势,对人类的危害很大。目前西医虽然
在手术、放疗、
热。其病机之关键在于“痰”。依据在于:(1)从临床
化疗与生物治疗等
方面都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
特点而言,一系列肺系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支
总体疗
效仍不理想。因此,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诊治 持“痰”的存在。本病除了胸肺的表现外,尚常见肺系
本病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中医药在 以外的许多症状,符合痰证的病机特点。(2)所见患 <
br>临床上已成为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常用治疗措施 者皆有痰证的病理生理基础存在。正虚虽有气血阴 <
br>之一。兹将笔者对肺癌病证的认识及临证治疗的体
阳之别,然肺癌之正虚主要在于气阴。明末医
家绮石
会简述于后,供同仁参考。 在《理虚元鉴》中说:“阴虚之证统于肺,阳虚之证统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于脾。”无论是虚火灼肺还是毒热袭肺,均可炼津为
疾病的发生是邪正
双方相互交争的过程中正不 痰;亦可致肺失宣肃,水道失调而聚湿生痰。肺气虚
胜邪的结果。正气不
足或相对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
则气失所主,治节无权,水停为痰;《丹溪心法・痰 -
据。
邪气(致病因素)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如《内 云:“……脾气虚,则痰易生而多。”脾气虚则水湿不
经》所说:“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肺癌发病亦然。《杂
化,凝聚成痰而上贮于肺,此即“脾为生
痰之源,肺为
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云:“邪积胸中。
贮痰之器”。赵献可在
《医贯・痰论》中云:“痰者……
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 原非人身之
所有,非水泛为痰,则水沸为痰,但当分
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肺为 有火无火之异耳。”(3)有痰证为患的客观依据。痰一
华盖之脏,位居上焦;肺为娇脏,不耐寒
热,易为燥 旦形成,既可以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形式形诸
伤;肺外通天气而应秋,内主一身之气
。肺的上述生 于外,又可成为气滞、血瘀的成因,且易与气、瘀、毒
理特点与功能决定了肺外则易受
邪气侵袭,内则易
热交结为患,终成顽痰痼疾。戴思恭在《推求师意・
虚易滞易逆。六淫、
疫疠时邪以及吸烟、大气污染、职 痰饮》中说:“凡人之病,皆痰为邪。”强调了痰在杂病
业致癌因
素等是常见的外因。在上述因素的长期作 发病中的重要性。当然,由于本病是由多种因素长期
用下,
或有先天禀赋不足、饮食营养七情等因素。积 综合作用的结果,“久则血伤入络”(《临证指南医案
损伤正而发病。肺气失于宣发肃降,则气机不利。水
・
卷四》),正虚与血瘀在疾病的发生发
展中亦不容
道失调;肺虚则气失所主,治节不力。正虚邪盛。喘
忽视。
咳、痰血
、胸痛、气急、短气等症遂作。总之,肺癌是因
2辨证施治心得
正气虚损、邪毒侵袭长期共
同作用的结果。
肺癌施治宜谨守病机,辨证与辨病互参,整体与
临证所见之肺癌病人大多已
属中晚期,且多为 局部兼顾,“甚者独行,间者并行”。自古迄今肺癌之
经手术或/和放、化疗治疗
而效果不佳者。放化疗属 论治,散见于肺积、息贲、咳嗽、胸痛、肺癌等病证中。
湿热邪毒,易致气
阴重伤,余毒内留。故此类患者其 总的来说其治法不外乎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化痰散
正气更虚,邪
气益甚,病情尤为深重。观其虚多为气
结、活血化瘀、以毒攻毒诸法。其基本治疗原则为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