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病夏治浅析“三伏贴”的治病机理
河北女子职业学院-公务员考试题库大全
◎馋 D现ISTA代NCE D远UCAT程ION教OFC篡
黄永辉陈杰彬杨晓红
第二7o卷o第九9年期九总月第・己7丑7年期
从冬病夏治浅析“三伏贴”的治病机理 <
br>雷正科术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510280)
摘要: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采用
三伏贴疗法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难治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通过
冬
病夏治和三伏贴的理论溯源、依据以及冬病夏治在三伏贴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两者的密切关系,探讨三伏贴的
治病机理。
关键词:冬病夏治;三伏贴;中药:穴位;治未病
doi:10.3969/j
.issn.1672.2779.2009.09.082 文章编号:1672—2779(2OO9)一0
9-0096・02
冬病夏治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
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哮喘、
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病,多因正气虚弱
,
感受风寒而诱发,且好发于冬季,故称“冬病”;根据天人
相应的原理,在人体腠理疏松
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
吸收的夏季,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拔药罐综合疗法,
可提
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人体过敏状态以及改善
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从而扶助正气
、祛除机
体内伏寒邪,起到“缓则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
的”,故称“夏治”。
三伏贴即“穴位敷贴疗法”,是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
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天灸的
一种。三伏天是指初
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
日属金,以五
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
气日期,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
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
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
经络气血直达病所,
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三伏贴是
根据《素问・
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取每
年初、中、末伏第~天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
,
以鼓舞正气,驱散体内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
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
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根据
年龄及个人耐受程度的不同,贴敷时间一般为:儿童每次
贴2~3
h,成人每次贴4~6 h。
1 冬病夏治与三伏贴的理论溯源
1.1 冬病夏治的理论
溯源冬病夏治源于《内经・四气调
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
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
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
、养藏。其所
蕴含“治未病”的思想便是后来“冬病夏治”最早的理论
源流。占代医家对“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理论认识到
临床应用都有重要发挥:如王冰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 <
br>于阳。……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
以养于阴”。以阴阳互根而论:春夏
养阳,是为秋冬养阴做
准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善治病者,当顺
时令,立四
时疾病互治规矩。张介宾则以阴阳虚盛而论,
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
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善养生者,春夏培养内虚之
阳,秋冬培养内虚之阴。正如张志
聪所说:“春夏之时,阳
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
1.2三伏贴的理论溯源三伏贴疗法出现最早有文字记载
在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三伏贴开始应用见宋・王执
中《针灸资生经》提到的“天灸”,即用
旱莲草外敷治疟,
用药后皮肤局部起疱如灸疱,今称药物发疱灸。自宋以后,
指导老师 <
br>三伏贴法用药有毛莨、斑蝥、蒜泥、白芥子等,治疗疾病
也不限于疟疾。明清时有新发展,其用
来防治肺系疾忠,
首见于清・张璐《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
甘遂共为末,
入麝香,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冷哮。
此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掘运用拓展范围,利用三
伏
炎热阳盛腠理开泄,经络通畅,防治冬天易发作的慢性支
气管炎和哮喘等难治性疾病。
2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2.1 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根据阴阳学说,在一年节气
变化中“冬至”与“夏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冬
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冬至开始,阳气开
始复生,阴
气开始消退,到夏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
的消退也趋于尽头;从
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
始消退,到冬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
退也趋于尽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
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
达到祛寒目
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从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
阳,是为秋冬储备阳气
;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
正如张介宾所说:“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 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计”。又根据五
行相克原理,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
土,冬为水;木生
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
金,金克木。《素问・六节脏象论》云:“春
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胜就是
克
的意思,冬病夏治就是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
2-2从四时气候论冬病夏治早在春秋战国
时代《黄帝内
经》即有记载,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
周期性盛衰:春温
、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一年之中
节气更迭,人体也会随之发生顺应改变。如阳气中有升、浮、
沉、降节律,脉象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体形成春
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
的规律。正如《管子・形势
解》云:“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
故万
物长;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
故万物藏”。其意思是说,天人相应,人体的阳
气与自然界
的阳气相一致,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夏天
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
季,而“三伏”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
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为恢复人体阳气 <
br>最佳时机,此时若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
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可达
到“冬病夏治”。
2-3从病因病机论冬病夏治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
明正气不足
是发病的内在原因,正气不能战胜邪气,疾病
就会发生。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机,此时进行补阳,
可以扶助正气,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正气存
内,邪不可干”。
2.
4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则其
对外邪的抗御能力就不同。如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
寒气太
第7卷第9期总第77期
二0o九年九月・己丑年
◎ C
厦INEM为ODER ̄J DISTANCE 远DUCA程TION教OFC
例,哮喘350例,
1年以上无复发,共360例(36%)。好转:
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
此时
若补益阳气则可以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一,可采用辛
温药,温阳祛寒,以消除冬病
的病根。二,采用“随而济
之”的补法,即在“夏至”以后,阳气渐去之时以温阳之
药随而
济之,起到助阳的作用。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
“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此正是“冬病
夏治”之根
本。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中医治病的基本原
则。夏季三伏天冬病处
于缓解期,此时人体脏腑功能相对
稳定,病情亦稳定,但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皮肤腠
理相对疏松,采用审因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给予助阳之
品,可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达到扶
正祛邪、促
症状减轻,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共520例(52%)。无效:
症状未见减
轻,共120例f12%)。
4.2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也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使机
体对
某种变应原敏感性增高而引起的鼻塞、流涕、鼻痒、
喷嚏、嗅觉减退或丧失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本病
外因肺
气虚弱,卫阳不固,风寒外邪乘虚而入,或异气诱发所致:
内因由肺、脾、肾三脏功
能失调所致。故在夏季病情缓解
期,机体反应性最好的情况下治疗,行“三伏贴”以“冬
病
夏治”,取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等散寒化痰,细辛辛温
宣肺,配以姜汁温中;选取双侧肺俞、心俞、
膈俞、脾俞、
进疾病好转,从而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3三伏贴的理论依据
三伏贴疗法是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特取夏季三伏之时
在局部俞穴上敷以辛温发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
宣通经
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三伏贴疗法疗效显著的疾病多
是“冬病”,如:呼吸系统
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五官系
统的过敏性鼻炎等。冬至时阴气的盛复达到顶点,阳气的
消
退趋于尽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难治
“冬病”也以同样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即使到了
夏至患者
体内阳气也较正常人虚弱,此时“冬病”处于病理状态的
阳虚,要靠夏季自然界阳
气的促动,虚阳才有欲动,趋于
好转之势,这就需要温阳。三伏贴采用麻黄、细辛、生姜
等
辛温之药以温阳祛寒,驱逐寒邪,以消“冬病”之病根:
二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即在“夏至”以
后,阳气渐
去之时,选取肾俞、命门、大椎、膏肓等补。肾温阳之要穴
随而济之,起到温阳
的作用。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
“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因此,在夏季对“冬病”
予辛温之药祛寒,择补肾温阳之要穴“随而济之”,动其致
病之寒邪,恢复人体正常的阴阳平
衡。此乃三伏贴之根本。
《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自然界相应,
人体
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盛衰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一年之
中,自然界的气象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
律,故
人体阳气也具有这样的周期变化。三伏贴疗法特取每年初、
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
(三伏天即农历夏至的第三个庚日
起到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止),由于三伏天之时,阳光盛,
热度高,是一年四季阳光最旺时节,自然界阳气最旺盛,
人体腠理开泄,而三伏贴就是顺时就势摄取
阳气,进行中
药穴位帖敷治疗,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的目的。
4三伏贴的临床应用
4.1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属于呼吸
系统疾病,其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
机体缺乏抗病能力,
免疫力下降。冬病夏治“三伏贴”可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力,
降低机体过
敏状态,提高抗病能力。三伏天贴敷可把寒气
从人体中释放出来以治本,再加平时注意保暖,这样抵抗
力就能增强。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病变主要涉及的脏腑为:
肺、脾、肾三脏;当三脏阳气虚
弱时,在气候转变,寒温
失调的情况下机体就容易发病。故取肺俞、心俞、膈俞、
肾俞、膏
肓等背俞穴以及天突、定喘、膻中等穴位:以解
表散寒的细辛,温阳行气的白芥子,破血逐瘀的延胡索
,
泻水逐饮的甘遂等药物辅以麝香辛香开窍走窜,促进药力,
再配以具有温中作用的姜汁,
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
阳、祛散寒痰,使人体阴平阳秘,脏腑经络通畅,达到喘
平咳止
之目的。富菊艳I2 等用白芥子30 g,延胡索30 g,甘
遂15 g,细辛15 g,共研成
细末与生姜汁调成膏状贴敷于
双侧肺俞、心俞、膈俞以及定喘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650
肾俞,以及风门、迎香等穴位贴敷,以达到减少疾病发作
次数的目的。梁远兰等【3 等以白芥子、延
胡索各200 g,甘
遂、细辛各取适量组方;初伏选取穴位:定喘、肺俞、脾
俞;中伏选
取穴位:风门、心俞、肾俞;末伏选取穴位:
膏肓俞、膈俞、三焦俞治疗过敏性鼻炎80例。其中,治
愈:
症状消失7O例,占87.5%;有效: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
间缩短8例,占10%
;无效:症状无改变2例,占2.5%。
5讨论
“三伏f灸)贴”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
”、“治未病”
理论指导下,配合了现代医学“透(经)皮给药系统”理论,
体现预防为主
的疗法。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气血旺
盛,腠理开泄,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
阳平衡,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达到激发正气,
扶正祛邪的目的,使人体“正气存内
则邪不可干”。此法既
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两者相
互影响、相
互补充。选取性善走散,辛温透达,通经活络
等药物,配以相应的穴位;通过辨证施治,激发经气,调
动经脉功能,从而发挥行气血、调阴阳作用。人体的免疫
机制对防御疾病和保证机体健康起
着重要作用。根据现代
医学研究证实,所取穴位多位于交感神经链附近,穴位贴
药后通过对
肺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而改善气管、血管
等部位平滑肌的舒缩及腺体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
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力,
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血浆
皮质醇的含量,降低血中
嗜酸性细胞数量I4J。穴位贴药后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
收
、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血
清IgE含量降低 J,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
强抗病能力,提
高免疫力,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总之,“三伏(灸)贴”作为传统中
医药疗法,在实际应
用中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对于哮喘、慢支、过敏性鼻炎
等寒冷季节发
病或加重的阳气虚弱的疾病而言,通过在阳
气偏盛而未发病的夏季,提前预防和治疗,可以减轻在冬
季发作时的症状和次数,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缓解
期,减少医药费用,改善健康状况。
感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雷正科教授,对
本文的指导。
参考文献 <
br>[1]魏福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缓解期200例【J】.中国针灸,1998,
18
(7):442.
【2】富菊艳,蒋文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体会[J].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45.
[3】梁远兰,卢里琼,谢风云
.过敏性鼻炎患者“三伏”穴位敷贴80例疗效观
察与护理f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
9):1663—1664.
[4]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
996,162—163
[5】陈铭.三伏灸疗法与ET、IGE及肺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JJ.中
医研究,
2005,18(2):44—46 (本文校对:李彦知收稿日期:2009—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