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伏邪理论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学生礼仪
从伏邪理论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
徐 玲 焦 锟 杨少岩1 闫 彪
【期刊名
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13(035)005
【总页数】2
【关键词】【
关键词】 中医学说;伏邪;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又称经前期紧张征,主要表现为育龄妇女在应届
月经前7~14 d(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
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
潮后症状随即消失。中医学中无此病名
,以6版《中医妇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开始明确提
出经行诸症中某些情况属于西医学经
前期紧张综合征范4畴。本病病因及病理机制复杂,不论中医、西医
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均未统一
。我们从中医伏邪理论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探讨如下。
1 伏邪
理论概述
伏邪理论溯源于《内经》,历代医家对伏邪的成因、发病形式、临床表现、邪伏部位及治法方药
等
方面多有论述。伏邪理论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观察、分析人体感邪发病过程推导出的理论
,它不是具体的病因论,而是研究邪气伏藏与发病情况的一种学说[1],有效地指导着临床上许多疾
病的认识和辨证论治。
1.1 伏邪概念 伏邪指感而不随即发病,而伏藏于体内的病邪。伏邪中所伏之
邪,可为疫疠之邪、六
淫之邪,亦可为痰湿、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当代名中医任继学认为“伏邪有狭
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伏邪指伏气温病,即外邪侵犯人体,正气被束,不能托邪外出,使邪气得以伏匿;
而广义
的伏邪则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即指七情所伤、饮食失宜、痰浊、瘀血、内毒等内在的致病因
素”[2]。在此特别指出本文是以广义伏邪为研究基础的。
1.2
伏邪发病形式及致病的特点 伏邪发病形式有2种,即“伏邪自发”与“新感引动”。伏邪所致
疾病的一
个重要特点是病程漫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 经前期综合征与伏邪致病
我们根据多年临床
经验总结认为经前期综合征在中医角度阐释应属于伏邪致病,以下从3个方面来
进行阐述。
2.
1 病因病机 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符合伏邪致病。我们认为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是各
种邪
气在人体正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侵袭人体,正气不足以将其驱除,而邪气随即潜伏下来,每于
经期气血下
注冲任、胞宫,即正气虚弱之时,邪气相对亢盛而发病。具体而言,由于妇女生理特点
,
妇女以血为用,经、孕、产、乳均数脱于血。平时感受外邪,或内生病邪,未经治疗,或治疗不
彻底,邪
气残留且潜伏于体内,正邪相当,不表现明显症状;在月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的
气血较平时变化
急骤,经血下注血海,血海满盈,此时脏腑失于濡养,损伤机体气血之正常运行
,如此时又有机体所藏之
伏邪,随即发生一系列症状。待月经过后,阴血渐复,冲任二脉平复,症
状亦随之消失。
2.2
临床表现及发病形式 经前期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发病形式符合伏邪致病。经前期综合征最基本的
临床表现
是随月经周期反复规律性出现一些症状,如经行乳房胀痛、水肿、泄泻、头痛、烦躁失眠
、易激动等,以
上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多症同见,诸症出现在月经前7~14 d,经前2~3 d症状
加重,月经来
潮后症状明显减轻或迅速消退。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形式大部分属“伏邪自发”,即
在月经前后冲任气血
变化较大,正不胜邪时发病。某些内伤疾病经治疗后,病情虽得到控制或达到
临床治愈,但未能彻底祛除
发病原因,病邪潜伏于体内,或后天五脏功能失调,邪毒内生,渐而伏
聚,在月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
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易受致病因
素的干扰,而在月经前期出现一系列症状
。
2.3 发病特点 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特点符合伏邪致病。经前期综合征病程漫长,周期发作,缠绵难
愈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外感因素、情志因素或有宫腔操作史等,在人体正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均能导致邪气遗留于体内。在月经来潮之前,冲气较盛,血海满盈,易于阳动而发病,随即
出
现一系列月经诸症。待月经过后,阴血渐复,冲任二脉平复,症状亦随之消失。这正如刘吉人《
伏邪新书
》所言“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
谓之曰伏邪;有
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复作者亦谓之伏邪;有已发
治愈,而未能尽除病根
,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伏邪”。
3 伏邪理论对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运用伏邪理论认识
探讨经前期综合征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此认识大体解答了与其相关的4个问题
:①何种邪气。理论上讲
是任何邪气都有可能,只是临床以某些多见而已,如风寒湿外感之邪、情
志失调、饮食所伤、瘀血、水湿
之邪等。此外,值得提醒的是某些诱发因素,如人工流产、输卵管
结扎、放置或摘取宫内节育器后、慢性
附件炎、输卵管阻塞等均易导致邪气潜伏。②伏于何处。正
气与邪气本势不两立,因正气不能将邪气驱除
,邪气必伏于正气最弱之处,具体则体现在患者的临
床症状表现上。③如何伏。人体与正气相对虚弱之时
感邪,正气不能完全驱邪外出,邪气因而潜伏
。④如何发病。平日正邪相安无事,每于经期前后,气血下
注胞宫时,正气较平日更为虚弱,故邪
气亢而为害。
综上所述,运用伏邪理论阐述中医对经前期
综合征的认识非常符合临床,因此可指导利用伏邪理论
进一步探讨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以期为临床
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取得更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松生.伏邪学说述评[J].浙江中医
学院学报,1997,21(1):22-23.
[2] 任继学,黄燕.“伏邪”探微
(上):外感伏邪[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1(1):12-14.
1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安定医院中医科,天津 30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