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解毒法治疗感冒理论探析_李水芹
新学期作文-国家奖学金申请书
第15卷 第4期
2013 年 4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5
No.
4
Apr .,
2013
益气
解毒法治疗感冒理论探析
李水芹,王全林,王飞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摘 要:益气解毒法是导师王飞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感冒的有效方法。
文章从感冒的发病
机理、毒邪的定义以及在感冒发病中的作用、益气解毒法治疗感冒的代表方药出发,探
析益气解毒法治疗感冒的理
论机制。
关键词:益气解毒;感冒;黄芪;射干
(
2013
)
04- 中图分类号:R25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0177-
02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Detoxifying Treatment of Colds
LI Shuiqin,WANG
Quanlin,WANG Fe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73,Sichuan,China)
Supplementing Qi and
detoxifying method,summed by Professor WANG Fei
according to the
Abstract:
long-term
clinical experience,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col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detoxifying treatment of colds based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olds,the
toxic evil
definition and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lds,the representatives prescription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detoxifying treatment of
colds.
Belamcanda chinensis
supplementing Qi
and detoxifying;colds;astragalus;
Key words:王飞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
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临床
师承张发荣教授、张廷模教授、王永炎院士。曾多
次赴台湾、泰国等国讲学。主要从事呼吸疾病及老<
br>年病方面的诊疗。擅长运用祖国医学理论解决现
代临床新问题。王飞教授根据中医学“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发病观点,结
合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使用益气解
毒法治疗
感冒的新思路。笔者在跟随王飞教授学习期间,见
导师运用此方法辨治普通感冒或流行
性感冒,往往
都能获得满意疗效。现从感冒的发病机理、毒邪的
定义以及在感冒发病中的作用、
益气解毒法治疗感
冒的代表方药出发,探析益气解毒法治疗感冒的理
论机制。
1 感冒
发病机理的理论探讨
中医学基本发病观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
则邪气不易侵犯机体,或虽有邪侵,但人体内部通过
脏腑、经络、气
血、津液的矛盾运动,使阴阳的变化处
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则“正能御邪”而不致发病,故
《素
问・遗篇・刺法论》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生气通天论》亦有“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
br>害”。反之,如果人体正气虚弱,不足以抗御邪气,则
病邪即可乘虚而入,使体内阴阳的发展变化
超出其
生理活动的范围,从而导致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
液等功能失调,则“正不胜邪”而
发病,即“邪之所
凑,其气必虚”。由此看出,人体正气是疾病发生与
否的内在依据。故临床上
感冒多见于身体虚弱、正
气不足的老人和婴幼儿,并且这类人群反复发病率
也很大。
然
而,仅有正气虚弱,没有邪气侵袭一般是不
易发病的。并且这种邪气通常不是自然界的六气,
而
是过度的、异常的“淫”气,后世有人
[1]
称之为
“邪化之毒”,《内经》称之为“
寒毒”“热毒”“湿毒”
“燥毒”“清毒”,甚至“大风苛毒”“毒气”。故《内
经》除了上述
的强调“正气存内”之外,还强调“避
其毒气”。由此可见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而所有
这些对身体有不利影响的邪气在一定意义
[2]
。感冒就是在正气不足的情
上均可称之
为“毒”
况下,“毒邪”乘虚而入,使机体肺卫功能失调而
发病的,由此可以认为感冒的基本病
机是“正虚毒
侵”。
2 毒邪概念及感冒病因之毒探讨
古代“毒”的本义指害人之草,
即有剧烈致病
作用的草。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谓:“毒,厚
也,害人之草。”后引申义有
三,一指治病的药物,如
收稿日期:2012-11-10
作者简介:李水芹(1985-),
女,四川眉山人,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病方向。
通讯作者:王飞(1963-),男
,重庆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老年呼吸病中医药防治。
177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5卷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其病在于内,其治宜毒
药”。二指六淫“邪化之毒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
提出“大风苛毒”《;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出寒毒、
热毒、湿毒
、燥毒、清毒等,王冰注此曰“:毒者,皆五
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三指能使人暴烈致病的
各种因素,如何廉臣在《重订广温热论》论神昏之
因中有“产后结瘀,血毒攻心”、“溺毒入血,血毒攻
心”等。
当代学者对“毒邪”的理解一般可以分为两
大派,一是将毒邪泛化的理解,指
一切对人体具
[3]
有致病作用的病因,如刘更生
认为毒邪指病因
之毒(能够
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各种物质)而
言;姜良铎等
[2]
则把毒邪定义为一切对机体有
不
利影响的因素。二是认为
[4]
毒邪是有别于普通病
邪的具有暴烈致病特点
的、具有传染性的、具有
顽固迁延难愈性的、具有广泛内伤性的等特点的
一类特殊病因。
并且当代学者认为毒邪有外毒、内毒
[5]
、伏
侵袭毒、时毒
[6]
之分。其中外毒是指由外而来,
机体并造成损害的一类病邪,主要指邪化为毒
或邪蕴为毒。前
者指六淫过甚转化为毒邪。如
《素问・五常政大论》王冰注“:夫毒者,皆五行
标盛暴烈之气所
为也”;后者指外邪内侵,久而不
除,往往蕴积成毒。内毒是指由内而生之毒,系
由脏腑功能和
气血运行紊乱,使机体内生理和病
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于体内而化生。内毒
多是在疾病过
程中产生的,既是原有疾病的病理
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既能加重原有病情,又
能产生新的
病证。具体指五志过极化火成毒(热
毒、火毒)、痰浊郁久而成痰毒、瘀血蕴蓄日久而
成瘀毒、
湿浊蕴积而成湿毒等。章新亮
[7]
认为时
毒一般指发病与时令气候关系密切的病邪,
而实
际上一般常常指六淫的“邪化之毒”。而“伏毒”
一般指外感六淫不即时发,流连体内适时
而发。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冬伤于寒,春必病
温”,也如王叔和在《伤寒例・序例》
中言“冬令
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后发为温病”
等。
基于以上毒邪概念,
笔者认为感冒病因之毒
有以下层次之分,普通感冒是外感六淫之邪;较重
感冒则是六淫“邪化之
毒”的寒毒、热毒、湿毒、燥
毒、清毒;时行感冒有六淫“邪化之毒”的寒毒、热
毒、湿毒、燥
毒、清毒,亦有“伏毒”。其中感冒病因
的“伏毒”除了感触六淫之邪伏而后发之外,还应
包括
由于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及疾病等因素所导
致的体内病理产物热毒、痰毒、瘀毒、寒毒、燥毒等
内源性毒邪,它们往往是感冒发生时除了正气不
足之外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在因素。并且这种毒邪
往往消耗体内正气而使人体卫外不固,更易遭致
外感邪侵。
3 益气解感冒之毒方法理论探讨<
br>变通,紧扣不同疾病的病机特点而施行解毒、祛毒
之法。
由于感冒的基本病机是正虚毒侵
,病位在表。
因而感冒的治疗基本大则应是益气解毒。其中的益
气就是扶助正气,其中正气主要
是卫气。卫气源于
中焦之脾胃、出于下焦之肾、发散于上焦之肺,而能
发挥温分肉、肥腠理、司
开合之职,则六淫之邪、六淫
“邪化之毒”的寒毒、热毒、湿毒、燥毒、清毒则皆不
得而入。由
于卫气的补充需要上、中、下三焦脏腑的
功能协调,内伏之毒无处潜藏则五脏安和,则自无热
毒
、痰毒、瘀毒、寒毒、燥毒等内源性毒邪引外邪入侵
之理而不发病。
由于感冒病位在表,毒邪主
要侵犯肌表,因此
宜使毒邪因势利导还从表而出,此即感冒解毒之义,
故其解毒重在透发。4 益气解毒法治疗感冒方药探讨
由于感冒益气之法重在调理卫气,而卫气温
分肉、肥腠理
、司开合之职有赖于中焦脾胃运化、
下焦肾气之蒸化、上焦肺气之宣化,故治疗感冒
益气之药应
选兼具能助推脾之运化、肾气蒸化、
肺气宣发的药物。通过文献查阅及临床验证,笔
者认为黄芪
一药最为合适。如李东垣赞黄芪有
“黄芪既补三焦,实卫气”,“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必用黄
芪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
益元气而补三焦”;张石顽在《本经逢源》中赞黄
芪
有“入肺而固表虚自汗”,“柔脾胃,是中州之
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不足”,“乃上<
br>中下内外三焦药”;清末邹澍在《本草疏证》中亦
有“黄芪一源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
故
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所谓源清流自洁者也”
等。
解表毒用射干、柴胡、荆芥、
防风。其中射干《神
农本草经》载其“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景岳全书》;
载其有“散结气”
“消积痰”《;本草备要》载其“治
喉痹咽痛”;《本经逢原》记载为“苦能下泄,辛能上
散”
《本草求真》;载其“泻火清热解毒”。柴胡,《神
农本草经》载其“去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药类
法象》载其“除虚劳寒热,解肌热”《;景岳全书》载
其“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本
草备要》载其
“宣,发表和里,退热升阳”。现代研究柴胡有解热
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等
作用。荆芥、防风取“发
表不远热”之意,助解侵犯肌表之六淫邪化之各种
毒邪。
◆<
br>参考文献
[ 1 ] 骆丰,周庆博.毒邪辨析[ J ] .江苏中医,1999,20
(
11
)
:6-7.
[ 2 ]
姜良铎,张文生.从毒论治初探[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21
(
5
)
:2.
[ 3 ] 刘更生.论毒邪[ J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3
(
1
)
:3-5.
[ 4 ] 赵昌林.论毒邪病因学说[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
学报),2010,25
(
1
)
:80-83.
[ 5 ] 李运伦.毒邪的源流及其分类诠释[ J ]
.中医药学刊,2001,18
(
1
)
:44-45.
[
6 ] 娄静.试论“毒邪”的概念[ J ] .光明中医,2008,23
(
1
)
:
18-20.
[ 7 ] 章新亮.对毒与六淫病因关系的思考[ J
] .江西中医药,2006,
37
(
9
)
:14-5.
毒邪的治疗以解毒为基本原则。临床要针对
毒邪这一病理因素始终如一地贯彻祛毒、解毒原则,但同时还必须注意因证而变、因位而变,灵活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