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越绝书》的小说化倾向(赵雅丽-2008)
生旦净末丑-孙子兵法
语文学刊
2
008
年第
9
期
试论《越绝书》的小说化倾向
○
赵雅丽(
福建工程学院
,
福建 福州
350010
)
《越绝
书》除了具有弥补正史之不足的史料价值以外
,
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它虽
然仍穿着
[
摘 要
]
“历史”的外衣
,
但文学意
识已不断强化、史学功能逐步减退。本文从虚构的情节、荒诞离奇的神话传说以及细节描
写等三个方面分
析《越绝书》本身所蕴含的文学因子。
[
关键词
]
小说化
;
《越绝书》
;
虚构
;
荒诞离奇
;
细节<
br>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610
(
2008
)
09-0087-02
明代
的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
(
下
)
》中云
“古今著述,
小说家特盛
;
而古今书籍
,
小说家独传。何以故
哉<
br>?
怪力乱神
,
俗流喜道
,
而也博物所珍也
;
玄虚广莫
,
好事
偏攻
,
而亦洽闻所昵也。……至于大雅君子
,
心知其妄
,
而口
竟传之
,
旦斥其非
,
而
暮引用之
,
犹之淫声丽色
,
恶之而弗能
弗好也。”小说的虚构传奇性
使其长久流传下来而长久不衰。
我们知道
,
史学在中国十分发达
,
且
小说和史传文学有着渊
源关系。战国以降
,
史乘由包罗万象而开始分化。“萲及近古
,
斯道渐繁
,
史氏流别
,
殊途并鹜。”小说也是其支
流。如
《新唐书・艺文志序》所云
:
“传记、小说
,
外暨方言、地理
、职
官、氏族
,
皆出于史官之流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
史乘是小
说的母胎和温床。但二者也有区别。明末清初的袁于令曾
谈及史传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
“正史以纪事
,
纪事者何
?
传信
也。遗史以搜逸
,
搜逸者何
?
传奇也。”在袁于令看来
,
史
传和历史小说的区
别就在于前者是“传信”
,
后者是“传奇”。
历史小说搜逸以传奇的特点
,<
br>表明了历史小说是在历史真实
的基础上又加入异闻传说
,
使其具有虚构的品质。
虚构
,
这
也是历史和小说最大的区别之所在。
作为一部介于历史和小说之间的
著作
,
《越绝书》有史的
性质
,
同时又带有小说的因子。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说《越绝书》“虽本史实
,
并含异闻”
,
指出《
越绝书》虽取材
于历史
,
但同时也夹杂有异闻传说。《越绝书》“其中的某些
篇章
,
实际上也是小说家言
,
而非严格的历史”
,
作为一部
杂
史类著作
,
具有“体制不经”和“真虚莫测”两个基本特点。
它的内容除了
采自史实之外
,
有的采自传说
,
有的则采自异
闻
,
即《越绝书》已经将某些历史虚化。而这种历史虚化现象
则意味着史书品格的部分丧失
,
小说因子的增长。所以
,
《越
绝书》已经不是一部纯粹的史学著作
,
而是一部介于历史和
[
作者简介
]
赵雅丽
,
女
,
安徽淮北人
,
福建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2]
[1]
小说
之间的著作。《越绝书》“虽然仍穿着‘历史载记’的外
衣
,
但文学意识已不断强化、
史学功能逐步减退
,
史传文学正
[3]
向着小说领地演进”。《越绝书》的小
说化倾向在该书中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
一是情节的虚构
,
二是荒诞离
奇的神话
传说
,
三是细节的描写。
一、情节的虚构
虚构是小说的主要
特征。之所以说《越绝书》是一部具
有小说化倾向的著作
,
就在于它运用虚构的手法。
《四库全
书总目》中说《越绝书》“所述虽稍伤漫衍
,
而词多丰蔚”
,
“其
文纵横漫衍
,
与《吴越春秋》相类
,
而博丽奥衍则过之。”《
越
绝书》在正统史学之外
,
在史事的基础上
,
驰骋想象
,<
br>集虚实
于一体
,
其中有几处都运用了虚构的手法。例如
,
伍子
胥乞
食于击絮女一事
,
《史记・伍子胥列传》只用了“疾
,
止中道<
br>,
乞食”六个字三个连续性的动作简单地交代了子胥乞食一
事
,
但并未
说明伍子胥乞食的对象究竟是何人。《越绝书》的
作者则在《伍子胥列传》记载的基础上
,发挥想象
,
加入人物
击絮女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
,
将其演义成
一个有人物有简
单故事情节的一个小故事。此中的击絮女则完全是采自民
间传说的人物
,
通过作者的虚构想象
,
使原先粗略的史事更
具有故事性。同时塑造一位行侠
仗义、轻命重气的巾帼英雄
的人物形象
,
给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一个可以发挥的亮点。又
如
,
子胥初至吴时佯狂一节。子胥身负父兄之仇从楚到吴
,
为了引起
吴人注意
,
进而得以见到吴国最高统治者
,
子胥便
佯狂
,<
br>“徒跣被发
,
乞于吴市”。这一情节在以前的史书中没
有记载
,
可以说这是作者发挥想象的结果。同时佯狂也表现
子胥的智慧
,
也是子胥为了报仇不
顾自身荣辱的表现。
再如
,
吴王占梦这一故事情节。梦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现
象
,
对这种现象人们至今仍未有科学的解释。在古代
,
人们
—
87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古文观止
赵雅丽
试论《越绝书》的小说化倾向
往往将梦视为一种预兆。《吴王占梦》
,
记载太
宰噽和公孙圣
从托兆预言的角度分别为吴王夫差占梦的事件。为吴王占
梦一事在以前的史书中没
有出现过
,
它是作者根据吴国的历
史命运
,
从托兆预言的角度出发<
br>,
发挥想象而成的。太宰噽
阿谀奉承
,
说吴王之梦为吉兆
,<
br>兴师伐齐必胜。公孙圣“正言
直谏”
,
认为此梦为凶兆
,
对外
作战不能胜利
,
吴王身死
,
吴国
大事已去
,
国家将
亡。结果吴王被激怒
,
杀了忠臣公孙圣。
文中接着的叙述
,
吴伐齐大
克
,
后伐晋大败
,
表明公孙圣的预
言是正确的。吴王占梦重在预言吴
王惨败的结局
,
其目的在
于通过占梦一事来讽谏吴王不能采纳忠臣之言
,最终落得个
国破身亡的下场。人物、情节的虚构
,
使《越绝书》具有小说
的特征
,
从而令使该书史的性质削弱
,
小说的成分增强。
二、荒诞离
奇的神话传说
除了虚构的情节之外
,
《越绝书》中还有荒诞离奇的神话
传说的
内容。袁珂在《中国神话史》中说过《外传记吴王占
梦》和《外传记宝剑》两篇“小说家言”表现得很浓
厚。在《外
传记吴王占梦》中
,
吴王夫差不信公孙圣之言
,
伐齐大克
,
“过
伐晋”
,
结果大败
,
率残兵余卒来到秦余杭
山。秦余杭山也就
是吴王杀公孙圣之地。太宰噽上山三呼公孙圣之名
,
圣三
应
。这一故事情节来自民间传说
,
其目的在于突出吴王夫差
因信谗臣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末
路英雄的形象。这种带有神
异化色彩的故事情节
,
使《越绝书》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史学
的
规矩
,
显示其自身的艺术特色。《外传记宝剑》中也有神话传
说的内容。吴
越之地盛产宝剑
,
也盛行着对宝剑的崇拜。因
此
,
作为推崇越文化、
越史事的《越绝书》中专设《外传记宝
剑》篇。其中薛烛对宝剑制造过程的描述可谓神奇之至
:
当造此剑之时
,
赤堇之山
,
破而出锡
;
若耶之溪<
br>,
涸而出
铜
;
雨师洒扫
,
雷公击橐
;
蛟龙捧炉
,
天帝装炭
;
太一下观
,
天
精下之。欧
冶乃因天之精神
,
悉其伎巧
,
造为大刑三、小刑
二
:
一曰湛卢
;
二曰纯钧
;
三曰胜邪、四曰鱼肠
;
五曰巨阙。
制造宝剑过程中
,
雨师、雷公、蛟龙、天帝、太一等都参加
了。这些被赋予生
命的“人物”是只有在神话中才会出现的。
在这里出现
,
则表明了这一情节的神话性质
。除了宝剑制造
过程的神化以外
,
作者还对宝剑的灵性和威力作了夸张的渲
染
:
“阖闾无道
,
子女死
,
杀生以送之
,
湛
卢之剑去之如水。行
秦过楚
,
楚王卧而寤
,
得吴王湛卢之剑
,
将首魁漂而存焉。”阖
闾杀生以送死的恶行
,
使有灵性、有善恶观念的湛卢
之剑也
去恶就善。这里
,
作者赋予湛卢剑以生命
,
使其具有人的是<
br>非观念。除此
,
作者对宝剑的威力也作了描述
:
“晋郑王闻二
求之
,
不得
,
兴师围楚之城
,
三年不解。仓谷粟索
,
库无兵革。
左右群臣、贤士
,
莫能禁止。于是楚王闻之
,
引泰阿之剑
,
登
城而麾之。三军破败
,
士卒迷惑
,
流血千里
,
猛兽欧瞻
,
江水
折扬
,
晋郑之头毕白。
”荒诞离奇的传说
,
从史学的角度来说
,
损害了历史的真实性。但是
,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
,
却使史传
著作具有丰富的文学性。
除了《外传
记吴王占梦》和《外传记宝剑》两篇有神话性
质的传说以外
,
其他的篇章也零星点滴的
记载。《德序外传
记》“王使人捐于大江口。勇士执之
,
乃有遗响
,
发愤驰腾
,
气
若奔马
;
威凌万物
,
归神大海
,
仿佛之间
,
音兆常在。后世称
述
,
盖子胥水仙也”;
《外传记地传》“禹始也
,
忧民救水
,
到大
越
,
上茅山
,
大会计
,
爵有德
,
封有功
,
更名茅山曰会稽”等。
三、细节的描写
细节
,
它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
,
特别是富有特
征性的细节描写
,
在作品中更具有重要的作
用。作为从史传
向小说过渡的中介和桥梁
,
《越绝书》中也有很多的细节描
写
,
且在细节描写方面偏重于人物的语言。
《荆平王内传》中伍奢回答荆平王的一段话<
br>,
通过这一细
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伍奢的“忠”
,
及其子的性格特征<
br>,
同时
也为伍子胥为父兄报仇埋下了伏笔。人物的对话也是小说
语言的一种表现
形式。渡江这一情节中
,
通过子胥与渔夫的
对话
,
刻画了渔夫这样一
个谨慎、舍生取义的形象。虽然这
个人物只出现了一次
,
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
一情节
也为以后渔夫的后人退吴兵一事埋下了伏笔。
《越绝书》中也有人物肖像描写
,
“子胥介胄彀弓
,
出见
使者”这一衣饰描写
,
刻画了子胥全
副武装、戒备甚严的姿
态
;
“徒跣被发
,
乞于吴市”。这一描写既写
出逃亡中的伍子
胥的落魄
,
也展示伍子胥的政治智慧
,
即通过不同常
人的打
扮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
以达到面见吴王的目的。人物行动是
人物性格的
具体表现。《越绝书》中也不乏动作描写。“荆
平王已死
,
子胥将卒六千
,<
br>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
:
‘昔
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
,
今
此报子也。’”“操”、“捶笞”、“数”
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伍子胥报仇的意志是何等强烈。
《越绝书》中也有一些简短的情节
,
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秦余杭山上太宰噽的三呼
,
公孙圣的三应这一情节
,
作
者借用神话传说
,
说
明公孙圣的预言应验了。同时也应照了
该书的主题
:
扬越抑吴。再如
,
楚王一麾太阿之剑
,
“三军破
败
,
士卒迷惑
,
流
血千里
,
猛兽欧瞻
,
江水折扬
,
晋郑之头毕
白”<
br>,
这一细节描写既写出太阿之剑的神奇威力
,
也隐含战争
双方的不义方
破败的历史趋势
,
即历史有其自身的衡量尺
度
,
违背了它就会受到惩
罚。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
,
细节
的描写在小说中不是可有可无的
,
它在作品中有重要的作
用
,
或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性
,
或有助于塑造
人物形象
,
或阐
明主题等。《越绝书》中的细节描写虽然不成熟
,
但
也是比较
成功的。
《越绝书》究竟属于历史、小说、方志还是载记
?
对于这<
br>一问题
,
学术界未达成共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
该书已经具
有小说的因子。这些因子削弱了《越绝书》史的
性质
,
从而使其成为一部介于历史与小
说之间的一部著作。
【参考文献】
[1]
(
唐
)
刘知几.
史通通释
[M].
(
清
)
浦起龙
,
释
.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978:273.
[2]
(
明
)
袁于令
,
评改
.
隋史遗文
[M].
宋祥瑞
,
校点
.
人民文
学出版社
,1988.
[3
]
郭丹
.
史传文学
:
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
[M].
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
,1999:318.
—
88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