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火与气的关系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18大召开时间
维普资讯 http:
2
2.3标本兼顾
新疆中医药2008年
第26卷第3期(总第115期)
三邪合成为痹,不晓病随时变之理……焉望病缓,议用仲景
木防己汤法”。“稚年阴亏阳亢,春阳化风地升,暮热晨汗,肌
治有标本,是叶氏论体特色之一。叶
氏在论“体”过程中,
适度地把握了标本治疗的先后缓解、轻重,从先后说,叶氏
云:不知
因何起病,医徒见病图治,想肝肾必自内伤为病,久
则奇经诸脉交伤,经谓冲脉动,而诸脉交动也,从
下焦虚损主
治,议温通柔润剂;从上下说,叶氏云:“金水同治,是泻阳益
阴方法,为调体
治病兼方”;从邪正上说,叶氏云:“此病理标
者,用芳香辟秽扶正气,治本以温上通阳”;从病因见
症说,叶
柔白,脉数虚,非客邪清解,仿仲景复脉法,本方去姜桂,加甘
蔗汁”。
综上所述,叶氏之论体思想,虽散见于临证各医案之中,
但却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并保
持着鲜明的特
色,近世众多医家在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理论的指导下
,把对病变过程中的诱因、症状、体征的分析、
氏云:“昔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当以病因传变
求之”。
2.4因时治宜
认知以及进而消除症状,改善体征,修补损伤的过程,命名为 <
br>辨证论治,并使之成为中医学区别于其他传统医学和现代医
学的特色和精华。在试图通过扩大“
证”的内涵,使之在临床
上发挥更大作用却依然未能突破的今天,笔者认为:辨证论
治仅是
中医治疗学特色之一,尚不是中医治疗学的全部,尤
在论体过程中,叶氏认为:“人在气交,法乎天地
,当合岁
气体质调治0”因此,顺应四时变化以调体却病,亦是叶氏论
体思想特色之一,这
在叶氏论体验案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如:“今春天气渐温,拟两和气血,佑以宣畅少阳太阴,至小满
气暖泄越,必天培脾胃后天,方合岁气体调治”,“秋薄上燥,
其不能誉为最高层次和精华
所在,中医治疗学的最高层次和
核心内容应当是叶氏论体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整体调制思
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叶氏论体思想为后世进一步规范和提
高中医诊治水平,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值
得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7—10—29)
咳甚微呕,宜调本,兼以清燥”,“
冬日温暖,真气未得深藏,邪
乘内虚而伏,因惊蛰节,春阳内动,伏气乃发,初受风寒,已从
热化,兼以夜坐不眠,身中阳气,亦不泄越,医者但执风寒湿
试论火与气的关系
王延蓉
(自治区气象局医务所,新疆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少火 ‘壮火”之分,少火能生 <
br>气,壮火能散气,气由少火而生,气又伤于壮火,这说明了火
与气之间存在着生化、贼伤的关系
。因此,探讨一下火之益于
人,火之害于人,以及气之所以生、气之所以伤等问题,可能
对
火与气的理解有所帮助。
何为少火?它是怎样生气的?必须先了解这一问题,才能
明确火在
人身生理上的作用。《景岳全书》日:“水中之火,乃
先天真一之气,处于坎中,与后天胃气相接而化
,实生生之
本。”这就是指“少火生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少火即指先
天元气作用的一
部分。人身先天元气寄于肾命,“无火而能令
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故又称为无形之水火
,这
种火与动和有形的邪火是不同的。先天真元之气,不断得到
后天水谷之气的培养,使五
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有所禀,这种
由物质化生功能的过程,就是“少火生气”的过程。张景岳认 <
br>乌鲁木齐830002)
所谓“相火煽而妄动 ‘动皆属火”之说。朱氏所谓“相火”是指 <
br>病气变见之火,“动”也是指情欲刺激的反常妄动,与张氏所
指,名同而实异。同称相火,一是
指“少火”,一是指“邪火”,内
容迥异,因此凡论人身之火,必须究其实质,不可因名混淆。 产生病理之火,根据朱丹溪的见解,一是“动皆属火”;二
是“气有余便是火”。实际上两种说法
并不相悖。盖动能生火,
与人身阴虚阳亢密切有关,无形之水火不偏虚,偶因情欲扰
动,过
时水升火降,自能平静如常;惟阴虚阳亢之人,动而不
静,阳愈扰则阴愈虚,阴愈虚则阳愈亢,这才会
出现有形之
火。气属阳,因阳亢而产生火象,当然是气有余而非气不足,
所以,朱氏又认为
火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气有余”所致。情欲
扰动,不能作为绝对的火证致病之因。人之受邪,正能胜
邪,
邪气盛、正气亦盛,则表现为有余之象;正不胜邪,或邪正两
败俱伤,则表现为不足之
象。气之有余,说明正气盛,邪气亦
盛,故在这时出现火象,可以说就是由气所化生的邪火。这种 <
br>为人身虽分君相二火,根据《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
意义来解释,也就是指火所化生
的各脏的功能活动,所以,
“总言大体,则相火当在命门。析言职守,则各脏皆有君相。
火
能伤害人身之元气,所以不同于温养人体的少火。
火所化生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邪正俱盛,气化为火。
其所
反映出来的病态也是多方面的,如烦热痛痒为心火,头昏目
眩为肝火,痞塞肿满为脾胃
之火,气逆胶郁为肺火,骨蒸潮热
为肾火等,这些病态的产生,也就是邪火伤害各脏功能所致。 张景岳说“凡火之贼伤人者,非君相之真火,无论在内在外,
“举凡”心之神、肺之气,脾胃之仓
廪,肝脏之谋虑,两肾之技
巧变化”等等,无一不是君相二:火的作用,也无一不是由少火
所化生。
张景岳认定相火是人身生理之火,所以极力反对朱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