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巡山小妖精
819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2: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初级药师报名时间-小学音乐工作总结


紫苏
(《本草经集注》)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和茎枝。其叶称紫苏叶,茎 枝称苏梗,茎叶合用
称全紫苏。多系栽培。我国南北均产。原植物喜生于湿地、路旁、村野、荒地,或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味辛,性
温。归脾、肺经。紫 苏叶、紫苏梗均有辛温发散、理气宽胸的作用,但紫苏叶偏
于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紫苏梗则长于理气宽 胸、止痛安胎。临床用名有紫苏叶、
紫苏梗。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气味辛微 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
毒,辟恶气。
《名医别录》:味辛,温。主下气 ,除寒中,其子尤良。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一切
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
《开宝本草》: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开宝本 草》: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若宣通风毒,则
单用茎,去节尤良。
《本草衍 义》:脾胃寒人,饮之多泄滑,往往人不觉。子,治肺气喘急。
《本草纲目》: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 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
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 发汗解肌;
同川芎、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
枳 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 痛,定喘安胎。
《本草经疏》:苏,紫苏也。得天阳和之气,故温。兼地之金味,故辛。辛
则善 散,温能通气,故主下气,除寒中也。子尤良者,以其善降气也。入手少阴、
太阴,足阳明经。孟诜谓其 除寒热,治一切冷气。日华子谓其补中益气,治心腹
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 苏颂谓其通心经,益脾胃,
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时珍谓其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 血,
温中,止痛,定喘,定胎,解鱼蟹毒。
《本草蒙筌》:味辛、气微温。无毒。发表解肌,疗 伤风寒甚捷;开胃下食,
治胀满易差。脚气兼除,口臭亦辟。梗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子研驱痰,
降气定喘。润心肺,止咳逆,消五膈,破癥坚。利大小二便,却霍乱呕吐。
《药鉴》:气温,味 辛甘,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也。惟其性轻浮,故
能散上膈及在表之寒邪。是故发表解肌,疗风寒甚 捷。开胃下食,治胀满最良。
入独活、苍术,兼除脚气。同石膏、白芷,亦治口臭。根下诸气略缓,体稍 虚者
为宜。驱痰降气,定喘开心,润肺止咳。消五膈,破癥坚。利小大二便,却霍乱
呕吐。表虚 者禁用。
《景岳全书》:味辛,气温。气味香窜者佳,用此者,用其温散。解肌发汗,
祛风寒甚 捷;开胃下食,治胀满亦佳。顺气宜用,口臭亦辟,除霍乱转筋,祛脚
气,通大小肠,消痰利肺,止痛温 中,安胎定喘,解鱼蟹毒,治蛇犬伤。或作羹,
或生食俱可。苏梗能顺气,其性缓,体虚者可用。苏子性 润而降,能润大便,
消痰喘,除五膈,定霍乱,顺气滞。


《本草备要》:宣,发 表散寒。
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香温散寒,通心利肺,开胃益脾,气香入胃。发
汗解肌,和 血下气,宽中消痰,祛风定喘,止痛安胎,利小大肠,解鱼蟹毒。多
服泄人真气。时珍曰:同陈皮、砂仁 ,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温中止痛;同
香附、麻黄,发热解肌;同川芎、当归,和血散血;同桔梗、 枳壳,利膈宽肠;
同卜子、杏仁,消痰定喘;同木瓜、厚朴,散温解暑,治霍乱、脚气。宜橘皮。
忌鲤鱼……苏梗下气稍缓,虚者宜之。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降气开郁,
消痰定喘,表弱气虚者 忌用叶,肠滑气虚者忌用子。
《本经逢原》:苏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升中有降,同橘皮、砂仁,则
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快气止痛;同麻黄、葛根,则发汗解肌;同川芎、
当归,则和营散 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中;
同杏仁、菔子,则消痰定喘。然不宜久服 ,泄人真气。单用煮汁服蟹毒。若脾胃
虚寒人过服,多致滑泄,往往不觉也。其梗能行气安胎,但力浅薄 ,难于奏效。
亡血家大虚,及妊妇产妇发散,用苞最佳。本乎天者亲上,取其包含子气,且气
味 皆薄,而无过汗伤中之患也。
《本草崇原》:紫苏气味辛温,臭香色紫。其叶昼挺暮垂,禀太阳天日晦明
之气。天气下降,故主下气。下气则能杀谷,杀谷则能除饮食。除,消除也。味
辛臭香,故辟口 臭。辟口臭,则能去邪毒。去邪毒,则能辟恶气。
愚按:紫苏配杏子,主利小便,消水肿,解肌表,定喘 逆,与麻黄同功而不
走泄正气,故《本经》列于上品。
《本草求真》:紫苏专入肺,兼入心、脾 。背面俱紫,辛温香窜,五月端午
采用。凡风寒偶伤,气闭不利,心膨气胀,并暑湿泄泻,热闭血衄、崩 淋,喉腥
口臭,俱可用此调治。取其辛能入气,紫能入血,香能透外,温可暖中,使其一
身舒畅 ,故命其名曰苏。苏与稣同。同以时珍谓其同橘皮、砂仁,则能行气安胎;
同藿香、乌药,则能快气止痛 ;同麻黄、葛根,则能发汗解肌;同川芎、当归,
则能和营散血;同木瓜、厚朴,则能散湿解暑;同桔梗 、枳壳,则能利膈宽中;
同杏子、菔子,则能消痰定喘。要皆疏肺利气之品,虽其气味浅薄,难以奏效,
但久服亦能泄人真气,虚寒泄泻尤忌。即安胎和胃药中,用之不过取其辛香,暂
调胃寒气滞之症 ,岂可概用久用,以陷虚虚之祸耶。宗奭曰:紫苏气味香散,今
人朝暮饮紫苏汤,无益。医家谓芳草致豪 贵之疾者,此有一焉。若脾胃寒人,多
致滑泄,往往不觉。梗[批]苏梗。下气稍缓。子[批]苏子。降 气最速。《务
本新书》云:凡地畔近道,可种苏以遮六畜,收子取油、燃灯甚明。弘景曰:苏
子 下气,与橘红相宜。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药,叶发汗散寒。梗顺
气安胎。子降气开郁,消痰 定喘。表弱气虚者忌用叶。肠滑气虚者忌用子。但性
主疏泄,气虚阴虚喘逆者并禁。
《得配本草 》:辛,温。入手太阴经气分。温中发表,散寒,去风,行气和
血,止痛安胎。湿热滞而泻痢者,少佐三 四分疏解其气,亦颇有效。
得香附、麻黄,发汗解肌;得橘皮、砂仁,行气安胎;得枯梗、枳壳,利膈< br>宽肠。配藿香、乌药,温中除痛;配杏仁、萝卜子,消痰定喘;配木瓜、厚朴,
解暑湿脚气。佐川 芎、当归,散血。捣罨伤损出血及蛇犬伤。作羹,解鱼蟹毒。
痘前干热者暂用。
气虚自汗,脾虚 滑泄者,禁用。
苏梗,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去节用。
《神农本草经读》 :紫苏气微温,秉天之春气而入肝;味辛得地之金味而入


肺。
主下气者,肺行其 治节之令也。
杀谷除饮食者,气温达肝,肝疏散而脾亦健运也。辟口臭、除邪毒、辟恶气
者,辛 中带香,香为天地之正气,香能胜臭,即能解毒,即能胜邪也。
其子下气尤速,其梗下气宽胀,治噎膈反 胃心痛,旁小枝通十二经关窍脉络。
愚按:紫苏配杏子,主利小便、消水肿、解肌表、定喘逆,与麻黄同 功,而
不走泄正气,故《本经》言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列于上品。
《本经疏证》:紫苏茎叶 味辛有甘,辛胜甘劣,以二三月种,八九月收成,
而采其叶,则于五六月当未吐花时。夫以大火之令,而 采味辛之物,岂不以全火
之用金乎?金为火用则气化,以火原出水中,而金固为水母,阳不得阴不能化也 。
故其为用之大概,曰下气除寒,中正以其色赤入心,心火固气之灵,味辛入肺,
不特取其宣发 ,且有藉其宣摄者,其义亦甚精当。盖肺为阳中之少阴,阳不得阴,
则气不化,金为火用则气化,气化则 极其宣发,此易知也。惟阴为阳守,阳无阴
则火僭而气亦不宣,金为火用,则宣中有摄,究之摄亦所以成 其宣耳。是以外而
六淫可藉宣而驱,内而七情亦可藉宣而开,谓之温中达表,讵不然欤。此仲景于
厚朴半夏汤用之以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确取其能宣气也。
《本草新编》:紫苏叶梗,味辛,气微温, 无毒。入心、肺二经。发表解肌,
疗伤风寒,开胃下食,消胀满,除脚气口臭。苏子降气定喘,止咳逆, 消膈气,
破坚癥,利大小便,定霍乱呕吐。紫苏虽有叶与梗、子之分,而发表解肌,止喘
定呕, 未尝有异。但叶与梗宜少用,而子则收多于散,亦在人临症而酌用之耳。
或问苏叶表散风邪,古人加人参 同治,奏功如响,何也?曰:苏叶不得人参,
建功不大。今人一见用人参以祛邪,辄惊骇不已,宜乎医生 之不敢用,往往轻变
重,而不可救。夫邪初入人体,正气敢与邪战,用参以助正气,则正气旺,而又得祛邪之便,则群邪自行解散,此用参于苏叶之内,大有深意也。至于风寒已感
三四日,则不可轻用 人参,当看虚弱壮盛而用药矣。
或又问苏子定喘,有喘症用之而不效者,何也?盖喘症有虚、有实,未可 谓
苏子定喘,而概用之也。苏子止可定实喘耳,虚喘而用苏子,增其喘矣,岂特不
效而已哉。< br>或疑苏子正是治虚喘之药,先生反谓虚喘用苏子而愈增喘,其义何乎?盖虚
喘者,乃气虚也。苏子 虽能定喘,而未免耗气,气耗则气愈虚而喘更甚。故治虚
喘者,必须大加人参、熟地之药,而不可增入苏 子,以增其喘也。
或问苏叶散风邪之圣药,用之以发表中之风邪,尤为相宜,乃用之以散里中
之 风邪,往往不效,其必有义存焉。先生既深知《本草》之微,愿备有以教我。
曰:苏叶之义,不过散表邪 耳,原不深入于里。既不能深入,又何能散在里之风
邪哉。然而以所不能深入之故,予则可宜也。苏叶性 轻而味厚,性轻则上泛,味
厚则下沉,宜乎可以通达内外矣。然而,性轻而香,味厚而辛,辛香则外弛易 而
内入难,故但散在表之风邪,而不散在里之风邪也。
或问宗奭有言:脾胃寒人,食紫苏多滑泄 。果有之乎?曰:紫苏乃风药也,
善能平肝。土为木制,则人多滑泄。肝木既平,则脾土得养矣。况紫苏 辛温,辛
能祛湿,温能祛寒,脾胃寒之人,宜无所忌,何致滑泄耶。惟是辛香之味,能散
人真气 ,暂服无碍,而久服有伤,亦当知忌也。
《本草分经》:辛温而香。入气分,兼入血分。利肺下气,发表 祛风,宽中
利肠,散寒和血。

加拿大渥太华-上海市公务员局网站


往事历历在目-教育笔记


幼儿园英语教案-给老师的一封信400字


压岁言-药店实习报告


知识银行-儿科护士长述职报告


天津高考成绩查询-考场纪律


同济研究生招生网-生物教学反思


天地人ppt-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