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翻译理论

巡山小妖精
667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2: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波斯是哪里-薄技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是德国神学家、辩论家、社会学家和翻译家,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
马丁·路德先后将希腊语版的《新约圣经》和希伯来语版《旧约圣经》译成德语并分别于1522年出版和1534年翻译出版。 、主张用大众的语言进行翻译
2、主张翻译应该使用意译的方法。
3、翻译必须集思广益。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是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英国古典主义创始人,也是英国第一位“桂冠诗人”poet laureate 。
德莱顿的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均达到了17世纪英国翻译史上的巅峰。
(一)翻译是一门艺术。
(二)强调原作者是主人。
(三)翻译分为三类:
逐词(metaphrase);
释译(paraphrase);
拟译(imitation)。

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 1719-1796):苏格兰阿伯丁的马利舍尔学院院长,对希伯来语有很深入的研究。1789年出版了《四福音的翻译与评注》(A Translation of the Four Gospels with Notes) 的译著,专门讨论了翻译的原则问题。
翻译的三原则:
1、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意思。
2、在符合译作语言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移植原作者的精 神与风格。(比较傅雷“神似”说?)
3、使译作像原作那样自然流畅。
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1814)英国爱丁堡人,在爱丁堡大学就学并在该校任历史学教授。他最为翻译界所知的是《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好的翻译”的定义: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in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la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比较?)
三条翻译原则:
1、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3、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优秀诗人、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
《论翻译荷马史诗》(On Translating Homer,1861)
《再论翻译荷马史诗:答弗朗西斯·纽曼》(Last Words on Translating Homer: A Replay to Francis W. Newman, 1862)
阿诺德的翻译思想:
(一)翻译荷马必须首先弄清荷马的特点。
(二)要保留荷马的基本特征。
(三)译诗必须具有诗人的洞察力。
(四)译诗必须译得像诗。
(五)译作必须具有与原作相同的感染力。(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比较?) )
(六)检验相同感染力的是学者而不是读者。
以利亚特:坚固,宏大,简单,朴素。人与神相一致;
奥的赛:宏大,双线结构,朴素。人与神对抗, 辉宏巨著。
荷马主题明确,题材处理与谋篇布局,也擅长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性格通常具有复合和层次分明的特点.荷马的叙述具有明晰快捷,生动灵活并不失沉稳与庄严的特点.在语言上创新并善用修辞.如明喻,象征等.
近现代西方代表
伦敦大学拉丁语教授纽曼(F. W. Newman 1805-1897)
论翻译荷马作品的理论与实践:答马休·阿诺德》(Homeric Transl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 Replay to Matthew Arnold,1861)
纽曼的翻译思想:
(一)荷马是古人,译时必须再现他是古人。(参考王佐良译培根的《论读书》)
(二)衡量译作的标准主要是一般读者而不是学者的反应。
(三)翻译是一种折中(compromise),原作越杰出,译作越不能与之相比。
夏尔·巴托(L’abbe Charles Batteux,1713-1780)是法国艺术哲学奠基人、文艺理论家、美学作家、法国皇家学院的哲学教授,是18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富影响的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家之一。
《论文学原则》从一般语言技巧的角度来探讨翻译原则(几个不改变,几个保留等)
1) 永远不改变语序;
2) 不改变思想的顺序;
3)不改变句子长度;
4)不改变连词;
5)不改变副词位置;
)保留对称句形式;
7)保留思想的亮点;
8) 保留修辞格;
9)保留格言形式(以格言译格言);
10)避免解释性的意译,除非不解释无法使意思明白;
11)只有必要时才可改变原文的风格。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德国诗人、美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和评论家、翻译家。
以散文译诗
翻译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文化传播式翻译(informative translation)
(2)改编式或模仿式翻译(adaptation/parodistic translation)
(3)逐行对照式翻译(interlinear translation)
现代西方代表
西奥多·贺拉斯·塞弗里(Theodore Horace Savory,1896- )
著名动物学家、蜘蛛专家,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会员,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翻译的艺术》(The Art of Translation):对翻译的历史、翻译的分类、翻译的性质、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古希腊罗马作品和《圣经》的翻译、科技翻译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二)翻译的分类
完美翻译(perfect translation)
等值翻译(adequate translation)
综合翻译(composite translation)
科技翻译(translation of learned,scientific,technical and practical matter)
思考:
分法是否科学?有无缺陷?
读者分析法理论
把读者分为四类:
1、完全不懂原文语言的读者;
2、正在学习原文语言的读者;
3、曾经学过原文语言,但后来又忘记了的读者;
4、精通原文语言的读者。
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John. C. Catford, 1917- )是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性质
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TL).
SL: source language TL: target language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原语)的文字材料 (textual material) 替换成另一种语言(译语) 的对等的文字材料。
翻译的类别
程度(extent) :
“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
“部分翻译 ( partial translation)”
语言层次(levels):
“完全翻译(total translation)”
“有限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
翻译的等值
翻译就等值来看,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转换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其等值取决于两种语言的对比,原语和译入语的语境(context)意义共同特征越多,翻译等值的条件就越充分。在讨论翻译等值关系时,需区分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和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两个概念,前者指特定语境中译文与原文的等值,后者指译文和原文的语法范畴具有对应性。
Hu Zhuanglin (2001: 405-406) introduces Firth’s theory as follows:
[1]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text (linguistic context)
a. the syntag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elements in the structure (各成分间的语法结构关系);
b. the paradigmatic relations between units in the system (各成分间的语意内在关系);
[2]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context of situation
a. the relations between text and non-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ir general effects;
b. the analytical relations between “bits” and “pieces” of the text (words, parts of words, phrases) and the special elements within the situation (items, objects, persons, personalities, events).
A more dynamic view of context by Mey (in Pragmatics):
Context is a dynamic, not a static concept: it is to be understood as the continually changing surroundings, in the widest sense, that enable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to interact, and in which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s of their interaction become intelligible.
Definition of context:
Context comprises those factors manifested as linguistic forms before or after a linguistic expression and those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both of which a good grasp of the definite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depend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be divide
d into context in its narrow sense and context in its broad sense.
According to the scope of study, con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context in its narrow sense and context in its broad sense.
Context in its narrow sense just means linguistic context. It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phrase context, sentence (utterance) context, paragraph context and text context.
Context in its broad sense refers to the whole natural,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related to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翻译的转换
1)层次转换(level shifts)
是指译文和原文所用的词语处于不同的语言层次上,也是指在语法层次和词汇层次之间互相转换。
2)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s)。
是指偏离两种语言的形式对应,可分为:(1)结构转换;(2)词类转换;(3)单位转换,或级转换;(4)系统内部转换。

翻译的限度
1)语言方面的不可译
(l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
2)文化方面的不可译
(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英语中的双关语, 如: We must all hang together, or 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 这句话常被译成“我们必须团结一致, 否则将被一一绞死。”但在这句译语中, 读者无论如何也看不出“hang together (在一起绞死)”的谐指, 也无法产生与“hang separately(分别绞死) ”有关的联想。
A cannon ball took off his legs, so he laid down his arms. 如果将此句译成“一发炮弹打断了他的双腿, 所以他放下了武器”, 岂不忽视了 arms 的另一个意思“上肢”, 又怎能表达出“……,他只好垂下了双臂”的谐意呢?
英语中的双关语, 如: We must all hang together, or 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 这句话常被译成“我们必须团结一致, 否则将被一一绞死。”但在这句译语中, 读者无论如何也看不出“hang together (在一起绞死)”的谐指, 也无法产生与“hang separately(分别绞死) ”有关的联想。
A cannon ball took off his legs, so he laid down his arms. 如果将此句译成“一发炮弹打断了他的双腿, 所以他放下了武器”, 岂不忽视了 arms 的另一个意思“上肢”, 又怎能表达出“……,他只好垂下了双臂”的谐意呢?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1916-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主要代表作:
《翻译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
《论翻译》(About Translation,1983)
《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1985)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1988)
翻译的类别:
1、交际翻译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作。
2、语义翻译 (semantic translation):译作应在译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的上下文意义。
3、直译(literal tra
nslation):原作词语的基本意义被译了过来,译文合乎译语的句法结构,但是意思是孤立的,没有考虑原语用词的上下文因素。
4、死译(interlinear translation):逐行对照翻译,原作中所有的基本意义得到了翻译,但是译文既不考虑原语用词的上下文因素,句法结构也不合乎译语的要求,连词序都是按照原文排列的。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策略: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交际性和语义性翻译)、The Theory and Craft of Translation(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 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信息的技巧。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区别:
1、交际翻译首先忠于译语和译语读者,即使原语屈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语义翻译屈从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上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2、当信息的内容和效果发生矛盾时, 交际翻译重效果而不重内容,语义翻译则恰恰相反。
3、交际翻译通顺、简朴、清晰、直接,合乎习惯,语义翻译比交际翻译复杂、笨拙、具体、浓缩,重在再现原作者的思想过程而不是他的意图。
4、交际翻译的译文通常比语义翻译长,因为后者没有帮助理解的多余的词语。
5、交际翻译是一门技巧,常可由多人承担;语义翻译是一门艺术,只能由一人单独承担
(四)文本的功能理论
1、表达功能 (expressive function)
2、信息功能 (information function)
3、呼唤功能 (vocative function)
任何表达型的文本(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富于想象的文学作品;权威性的声明;自传、散文、私人通信等),应侧重于语义翻译。
信息型(包括以科技、工商、经济为主题的一切格式文本)和呼唤型(包括说明书、宣传品、通俗小说等)的文本应该侧重于交际翻译。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When I was a child, 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
Linking Mum at the other end and me this.
When grown up, I remained homesick, but it became a ticket
By which I sailed to and from my bride at the other end.
Then homesickness took the shape of a grave,
Mum inside of it and me outs
ide.
Now I’m still homesick, but it is a narrow strait
Separating me on this side and the mainland on the other.
(陈文伯译)
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1914-):美国翻译理论家。
奈达的主要论著:
《翻译科学探索》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
《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8, 与Charles Taber合著)、
奈达的翻译思想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
主要发展阶段:
1.描写语言学阶段,
2.交际理论阶段,
3.社会符号学阶段。
奈达的主要翻译思想:
(一)语言的共性论
(二)译文读者中心论
(三)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
(四)关于翻译过程:
分析(analysis)
转换(transfer)
重组(restructuring)
检验(test)。
动态对等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
强调的是信息对等,而不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
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奈达认为,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
最高层次的对等
是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这种高度的对等几乎是永远达不到的,尤其是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大时更不可能达到。
最低层次的对等
是指“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
在最高层次对等和最低层次对等之间,可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对等。允许对等有一定的范围,就能比较现实地处理不同类型文本之间的差异,扩大了功能对等的适用范围。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功能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functional equivalence)。衡量一个译品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愿望和主观意志为标准,而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来衡量。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那么便可以认为反应是成功的,也就是达到了动态对等,也即功能对等的目的。
翻译的程序与方法: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analyze restructure


information transfer information
翻译程序分为三个阶段:1、分析 2、传译 3、重组
翻译的功能:奈达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认为翻译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即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中的信息的反应,应与原语接受者对原语中的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他认为语言的
交际功能是多方面的:
1、 表达功能 ( expressive function )
2、 认识功能 ( cognitive function )
3、人际关系功能 ( interpersonal function )
4、信息功能 ( information function )
5、祈使功能 ( imperative function )
6、司事功能 ( performative function )
7、表感功能(emotive function )
8、美学功能 ( aesthetic function )
奈达与纽马克的理论比较
共同的出发点和研究方法
1、对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性质、标准和方法等问题的科学认识是他们研究其他翻译问题的前提。
2、有着共同的研究目的:为了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实践。
3、都以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奈达成功地运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成分分析法、信息论等,为他的动态对等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应用语言学分析处理翻译问题方面,除了语言的功能理论以外,纽马克特别重视语义问题。
不同的侧重点:
1、内容和形式
奈达认为意义优先于形式。该原则适合翻译所有的文本。纽马克认为应采取不同的方法翻译不同功能的文本,从而给予形式和内容不同的侧重。
2、读者与作者
奈达的动态对等的原则是以读者为中心的,力图为所有的译语读者服务。纽马克认为译者必须先确定原文文本的类型,然后再决定应该给予译文读者多少注意——放在怎样恰当地为读者传译信息同时又不嚼饭与人这一方面。
3、等效
奈达认为检验翻译的标准是看译文是否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关注的焦点使对接受者产生的效果。纽马克认为等效原则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译文是否能产生等效,不仅取决于译文的特点和类型,也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徐组词-肖像的拼音


蜷怎么读-邑人


介虫-改元


喻的成语-句点


运动的英语单词-龙腾虎啸


第三人称单数变化规则-散兵


一层楼多高-喙怎么读


努组词-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