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现代派意韵-—以《锦瑟》和《雨巷》之朦胧美为例

巡山小妖精
966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3: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惊天魔盗团剧情解析-团支书工作计划


2008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Jul.2008第28卷第六期总第56 期
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现代派意韵
——以《锦瑟》和《雨巷》之朦胧美为例
唐莉“2< br>(1.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2.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一个独创。其中蕴含现寂寥冷落的客观事物和孤凄索寞的主观心情 这两者融合起来,塑
着的孤寂悲凄和臆胧虚缈的现代情绪,凸显出的随意跳跃和朦胧泛化的现代风格造成为艨胧恍惚的意境。”Ⅲ同是一种诗人的寂寞,陶渊明有“采菊
均带有明显的现代派风格。中国 诗歌从古代走向现代,不断受到中国古典诗歌
东篱下”的悠闲,李白有“一饮三百杯”的沉醉,杜甫有“ 国破山
艺术的熏陶和浸润,才得以发展和进步.李商隐所刨的无题诗正显示着这样的独
河在”的 寄托,王维有“独坐幽篁里”的解脱,而李商隐则是作为
到意义.
一个“纯乎纯者的诗人”于“ 无心求而且无心得”之中,“造成一份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现代派意韵;‘锦瑟':‘雨巷>: 艨胧美
纯粹诗人气质的寂寞。”瑚这份百无聊赖的寂寞情感在他无题诗的特
在中国诗歌史上,无 题诗是个创举。什么叫“无题”诗呢?简殊精品——七绝中得以尽情地表达,得到清代叶燮的盛赞:“李商隐单的说,“无题”诗指的是以“无题”冠名和截取诗中字句为题名的
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 百代无其匹也。”…
所有诗歌。有意识地以“无题”为题来集中专门作诗的,就属李商
李商隐无 题诗在表达孤独落寞情绪的同时,还隐含着对空茫悲
隐的独创了.千百年来,李商隐的无题诗脍炙人口, 历代论家评述凉情爱的感叹。而且,正因为李商隐所独具的那份特别无奈而又极
不断。其强烈的孤独落寞 ,所以无论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他都将那种纯
现代学者叶嘉莹曾说:“李义山的诗,具有一种特别炫人 的异粹唯美的情爱作为了一种最佳依托或终极安慰,而其以随意跳跃和
彩。”川缪钺也说“李义山诗,具 有特美,自北宋以还,即为世人所艨胧泛化笔触所描绘的男女情爱,也就都带上了一种极为空茫悲凉
爱诵 。但义山诗情辞虽美,而意旨渊微,不易索解。元好问论诗,
的意味。这类近于唯美的空茫悲凉意味已经 和一般人生的所有空茫
已有‘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川“清代王渔洋论诗也有“一篇《锦悲凉达成了某 种深刻的通感互应。而将此二者融成一体、难解难分
瑟》解人难”之说。王国维则称“有唐一代,惟玉溪 生诗词旨最为的最高代表作就是其无题诗中最具现代派意韵的‘锦瑟》了。这也
微晦”。嘲清人甚至还有 这样的贬称:“李商隐本庸下之才,其诗皆是李商隐将其所有空茫悲凉的情爱之心推向精美极致的一首代表
在半明半暗之间。”Ⅲ曾直接借用“无题”为题来作诗的鲁迅也对人作。
说过:“玉溪生清词丽旬,何 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古来情语爱迷离”是‘锦瑟》最显著的特点。“迷离”指其所
(致杨霁云信)但是李商隐的诗却是那么的感染强烈和影响深远。李
显现出来的一种难以琢磨的思想感情 。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
商隐无题诗也是现代文学界所热衷探讨的课题之一,并“形成了古
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
典文学研究中少有的‘李商隐现象”。 m,李商隐无题诗在古典精美惝恍的审美感受。“它们要表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情绪“”1。
的 诗句中竟然存有那么鲜明的现代派意韵。“李商隐把诗歌的意蕴美在朦胧孤冷之中蕴含着清澈晶莹的悲哀。用“沧 海月明珠有泪,蓝
和形式美推向了极致,它对读者具有远超过一般平庸作品的感染
田日暖玉生烟 ”概括恰到好处。读者只能从迷惘变幻、哀怨凄苦、
力”,因为“他的这些作品够得上法国现代象征主义 诗人保尔・瓦莱
清寥寂寞、虚缈飘忽的情境中揣摩诗人思华年时充满感慨的惘然心
里所提倡的具 有高度审美价值的‘纯诗’……这似乎是个奇迹——声。想象诗人华年所经历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它超越一切 具体
现代象征主义诗派所竭力追求而自认很难达到的境界,在中国古代情事,又涵盖一切具体情事。诗人李商隐那里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了。”嘲下面从现代文学理论的角
那种长期困郁于心而又难有良好 宣泄的深重感慨,因听瑟当场
度出发,对其无题诗中所表现的一些现代派意韵,谈点自己的微薄
之灵感勃发,遂以最富格律音韵美感的七律诗形式,作成一首用典
看法.极其精纯、意象极其精美的古今 绝品。‘锦瑟》用典寓情,令人叹为
一、孤寂悲凄和朦胧虚缈的现代情绪
观止。中间四句各用了 一个典故: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
从总体角度而言,李商隐所创“无题”这类诗题本身,也就蕴 生梦蝶的故事,呈现了一种人生的恍惚迷惘;第四句用‘华阳国志》
涵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孤寂,一种沉重 似轻的悲凄,一种达于极致的中蜀王望帝化为杜鹃,含有一种苦苦追寻而又毫无结果的悲哀;第
朦胧,一 种变幻莫测的虚缈。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极为罕见的现五旬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具有浓厚 的感伤意
象。
味;蓝田之玉是唐代文论中使用的比喻,“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
李商 隐无题诗感伤孤独的情绪表达,是“善于把一些最足以表
容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艨胧虚幻美景。““这四 个典故传达了迷惘,
序幕做最后交待而被认作是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的缺点,这也是这应用一方面可以增 强作品的接受范围,另一方面也深化了主题,再
部戏不受正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最后凯瑟琳娜关于女人 对男人应次流露了他对广大受压迫女性的深切同情。从这个方面看来,莎士
尽的责任的言述,一直被人攻 击的体无完肤,认为莎士比亚大男子
比驱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师,‘驯悍记》也无疑是一部以一位势单力薄
主义到如此地步,有厌女情结,连萧伯纳都感到这场剧写的太糟糕,女人背叛自己的个性和本质以求生存 的伟大的女性主义作品.
是败笔。而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是莎士比亚蓄意设计的。在伊丽莎
参考 文献:
白时代,戏剧风行,男尊女卑的思想和事实无处不在。面对此种状
【1]莫尔队亨特.情 爱自然史[M】.作家出版社,1988.
况,作为一代文豪的莎士比亚为迎合观众的口味,借用喜剧‘ 驯悍
[2】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M].时代文艺出版社・t978.
记》不 漏痕迹的表达自己对男女不公平现象的控诉也情有可解。开
[3]威尔斯.莎士比亚研究[M].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0.
放式的结尾足想留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提醒我们人生如戏,有
n ]陆谷孙.莎士比亚研究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始无终,随着时代的变迁,凯瑟琳娜 作为女人的地位一定会有所改
[5】谈瀛洲.莎评简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变 。另一方面,女人按照当时社会习惯是不可以上台演戏的,她们
[6】张冲.莎士比亚专题研究[_】.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t
2004.
在舞台上的角色一般由男人完成。而作品最后关于女人应臣服 于男
[7]赵澧.莎士比亚传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人的演说由一个小女 子角色的口中说出,而由一个男人角色来传达
作者简介:柴娟(1984一),女,陕西洛南人,三峡大 学外围语学院2006
给观众,这不能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对反讽的
级硕士 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8・06—15
万方数据


2008年《和田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Jul.2008第28卷第六期
总第56期
悲哀,伤感, 虚幻的情绪体验,并与开头两句中的“无端”和尾fU的东西”。他主张:“诗应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但 又不能让这
中的“惘然”交相映衬,构筑起全诗朦胧、感伤的情绪氛围。刘学
情绪赤裸裸地宣泄 出来,而是要借助“巧妙的笔触描写出来”。…
锴认为这首诗“正是用象征手段抒写华年身世之感与惘然 之情的典而且,相对古人来说,现代人接受面对的人事景物更为错综复杂,
型诗例。它的首尾两联点明此 诗是闻瑟而追忆华年的不胜惘然之作。其变化发展也更为频繁迅速,故而现代人的感受思维就会经常处在
颔、腹两联则推出四幅象征性图景米形况瑟的各种音乐境界和诗人
一种随意和跳跃的状态。在现代派反传 统的叛逆和创新精神推动下,
华年所经历的各种令人惘然的人生境界。州。而诗人用如此诗句表达
其文学创作越来越强调抽象朦胧的隐喻和象征,并有意无意的放纵
出来的“身世之感与惘然之情”,无 疑就足情爱的窄茫悲凉和人生的表达感受的随意跳跃性质,与此相应的是其表现形式变得越来越艰
空茫悲 凉这两者的综合交融,使之成为流传至今最能为人激赏的一
深晦涩。追奉溯源,30年代的“现代诗派” 选择以追求情绪的艨胧
首经典好诗,也是李商隐无题诗作所创造的那m“ile,够“涵盖不同心
美为艺术支点,与其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熏陶和影响,继承中国传
境”和“相通各种感情”之“通境” 与“通情”的最佳代表。统的古典诗风分不开,这是一种本十化了的现代情绪。《雨巷》一诗
二、随意跳 跃和朦胧泛化的现代风格
就仿佛使人蚓到了李商隐无题诗所描绘的诗意之中。
从总体角度而言, 李商隐所创“无题”这类诗题本身,就足蕴
《雨巷》以“我”与丁香姑娘的寻觅、相逢、远离、再寻觅为
涵了一种尽情的随意,一种不勰的跳跃,一秘最深的艨胧,一种无
线索,反映出诗人追寻的情思 ,体现了一零中绝妙的意境、人物、情
限的泛化。
愫的艨胧奖。
李商隐的无题诗常常是 以一些几乎不相干的典故排列和似乎不“雨巷”深处,一切在雨幕的掩盖下若隐若现,有形而迷潆,
相干 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校面的、意蕴复杂的形成一种“吞吞吐吐”的艺术世界,这里的景色和情 绪互相缠结,
境界。但结构上随意眺跃而形成有若干断隔和空白的一系列意象之
密不可分,情与 景、意与象,恍惚迷离融汇成一片,好个“融洽无
间,又有着某种内在的总体基调性联系,并生出一种飘 忽不定、捉间,含蒂无限”的艺术境地!这其中又蕴藏着多重意念:首先雨巷中
摸不透的美感张力。清代 冯浩称义山无题诗“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石块与狄砖组成的凝重基调,引人猜度它的沧海桑田,岁月交替,
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唐季
历史变迁,给人一种岿然、亘古的艨 胧美。
有此一派,于诗教中固非正轨,然而神昧原本楚骚,文心藉以疏沦,《雨巷》中“我”的形象也是 艨胧的。撑着油纸伞的“我”,在
譬之金石灵品,得诀者炼服以升仙,愚懵者乃中毒而戕命矣”,““雨 巷中徘徊,脸色惆怅,目光现出期待。可没有“我”的肖像、语
清人朱彝尊也有“以句求之,字字可解: 以篇求之,字字不可解¨川言、个性、气质,更没有“我”正在遭受的际遇,没有指}i{在雨巷
之说。 李商隐无题类诗在句与句之间,尤j£是两句为对的联与联之里所期盼的蒙征意义是什么,换句话说,“我”的形 象离“典型”甚
润,几乎总是缺乏逻辑有序的相承关系,给入一种强烈的艨胧飘忽
远。
感。丁香姑娘的形象,在虚实隐露之间形成了多层次的涵义,通过
吴调公在《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一 文中,认为李商隐的诗其幻影般的动作、神态、气质表现出来。其内心情愫足艨胧的,其
歌得“变化无方 、乱辞无绪”和“近而不浮、远而小尽”之趣,故灵魂深处是隐秘的。这显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实社 会的
形成了一种独特又鲜明的艨胧美。n“而在李商隐则已经转为一种纯产物,有若特定的历史内容—— 革命转入低潮,现实充满血腥。作
粹和无形无质的个人内心意绪更易相合的浑融,具有一种“只为自者的 情绪中分明感染着一片时代的雨痕。从总体风格来说,这些与
己心灵而写”的鲜明倾向。“李商隐大部分 的诗,乃是一种感情的自李商隐尤题类诗的创作特征无疑都有着非常吻合的地方。
诉,而且并不是为了诉 说给旁人听,是一种嘶向自身的诉说。这一对于李商隐无题类诗中的现代派意韵,一些现代学者多有灵敏
类诗的主观化色彩,那种凌驾于宇宙万物之上,超越物我和古今界而又零星的提及和论说。刘学锴《古典文学研究 中的李商隐现缘》
线的主体感觉,就不能不更加强烈而突HJ。川”’以通过许多精美复杂一文中曾这样 说“在中国文学史的火作家行歹0中,李商隐足非常特
的意象,来表现诗人心灵深处独具个性的那份超然 深锐,这正是李殊的存在。……特别是他那种既具古典诗的精纯又颇具现代色彩的
商隐无题诗独特魅力之 所在。“面对如此幽微窈眇的诗篇,我们所见象征诗风,和艨胧迷离、如梦似幻的诗境,更明显逸出中国古典诗< br>的只是一片心灵之光影与色彩的闪烁,一剀言筌在这种光彩中都早发展的常规,成为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 独特诗国景观。”“““无
已成为了糟粕。这种作品好像是一种在梦幻中的心灵之呓语,原来论‘无题诸 诗’隐晦曲折的表现形式给人们的理解带来多大困难,
就不属于人类理性之解说分析的范畴之内。州”’ 而将所有随意跳跃和
我们还足叫i能不高度评价它们,因为它们乃足诗人李商隐饱含着伤
朦胧泛 化推向精美极致的,当属李商隐那首最为著名的七律诗《锦感与忧思的心灵世界极≥e深邃、极其丰富的表征,是 他对于诗歌艺
瑟》。其首尾两联总述的华年人生和惘然之情之间,可以说是没有什术形式(特别是七律、 七绝)把握到精熟入微、步入自由境界的表征。”
么必然关联的:首联两句中的多弦锦瑟与华年人生二者 之缺乏一定
的必然关联,就如同尾联两旬中的追忆此情与当时惘然二者也缺乏
参考文献:
具体实在的连接一样。雨其最重要的中问两联中“庄生”、“望帝”、
[1】[8J【}7】叶嘉莹. 嘉陵论诗丛稿【蚍.中华书局,1984.
“沧海”、“蓝田”四句,更是呈现出那种典型的李商隐无题 诗创作
【¨]缪饿.诗词散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特征,即遣词用典极其工对 精美,意境寄托极为深远虚泛,但互相
∞]张采川.玉溪生年谱会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
之间却又基本毫无干连的奇特性状。“所并列的四种境界和八种意象
[4】[9儿14][1 9]刘学锴等编.李商隐资料汇编Ⅲ】.中华书局.2001.
究竟是以怎样的理由被组织成为如此精致 而凄美的对句呢?”“町对
【5][12]【21]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砌.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
此,清人曾有这样的赞叹:“盖此诗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华年,
[6][16] 【l8][22]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心思紊乱,故中联不 伦不次,没首没尾,正所谓‘无端’也。”“。】
[7儿15】父调公.李商隐研究[M].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2.
此诗的境界已经超越时空限制,真与幻、古与今、心与物之问也不
(13]鹊 浩.玉溪生诗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再存在什么界隔,而其表达的追忆华年所感则 是四个在逻辑上并无
[20]戴望舒.诗论(J].现代杂志,1932.
必然联系的象喻,以 及那种融贳这四个象喻的惘然伤感心绪。
【lO]董/I斌.李商隐传[M].陕西人民}li版社,1 985.
三、结语
【儿】汤存华.李商隐爱情诗的臆胧美【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 .
从本文主题出发,笔者就有必要将李商隐的无题类诗放到我们
今天现代派文学的理念背景下, 进一步作对比性探讨。追求情绪的
作者简介:唐莉(1974一).女,甘肃陇西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滕胧美,成为现代派诗人从事诗歌创作的艺术支点。现代派文学只
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 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在西北师范大学文
注重作者个人的主观印象、内心独自、自我联想乃 至幻觉梦魇,以
学院攻读}“℃文学专业硕士学位。
此来表达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些隐秘而又宝贵 的感受。戴望舒开始写
收稿日期:2008.07.04
诗时就认为,诗的动机是在表现自己与 隐藏自己之问,“是一种吞吐
万方数据


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现代派意韵——以《 锦瑟》和《雨巷》
之朦胧美为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唐莉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定 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
2008,28(6)
0次

参考文献(11条)
1.嘉陵论诗丛稿 1984
2.诗词散论 1982

3.玉溪生年谱会笺 1983
4.李商隐资料汇编 2001
5.李商隐诗歌接受史 2004
6.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1992
7.李商隐研究 1982
8.玉溪生诗集笺注 1979
9.诗论 1932
10.李商隐传 1985
11.汤春华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期刊论文]
-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4(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何剑平

李商隐无题诗之寓意与艺术创新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
李商隐是中国唐代后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笔下的那些情思飘渺、词藻精丽、 意境朦胧、千百年来为人们吟诵把
玩不衰的无题诗,更是他别具一格的独特创造.李商隐的无题诗,包括 以
首.研究者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历来颇为分歧.争论的焦点在于这些无题诗究竟有无寄托,其内容旨在 表现什么?这是一个迄今悬而未决的问题.历代研究者
多从历史或传记的考据途径,从诗人的外在境遇中 去探求无题诗的意旨,而对无题诗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内在价值的探讨尚嫌不足.这样,由于直接证明材料
的缺乏,加之忽略甚或不了解无题诗表现形式方面的特征,对其内容作出的结论自然不免失之偏颇.本文试图在前 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作者身世和当时背
景,对无题诗之意蕴与寓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阐发,特别是着眼 于其艺术表现特点,对造成无题诗难懂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其难解难
懂的寓意作出 合理的解释.
2.期刊论文

陈作行.CHEN Zuohang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原由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z1)
关于李商隐创作无题诗的原由 ,历来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情说;一是政治说.那么李商隐创作无题诗还有其它原由吗?本文试着从多个 角度来探
讨他创作无题诗的原由,并肯定他的无题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上,独辟蹊径,开创了新的艺术技巧 .
3.期刊论文

赵忠山.ZHAO Zhong-shan

李商隐无题诗的空白结构及其意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
李商隐无题诗情调缠绵、音韵悠扬、徘徊沉 吟、一唱三叹以及婉转曲折、含而不露、缠绵缱绻、一波三折的特征,使其诗作具有柔曲相融、扑朔迷离
的模糊特征. 导致李商隐无题诗的模糊特征的缘由有许多,其中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空白结构的设置不失为一个重 要因素.
4.期刊论文

阎海翎

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5(3)
无题诗的创作是李商隐 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李商隐无题诗中,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有
……,有自慨生平的诗篇,有 脍炙人口的政治讽刺诗,有描写真诚纯洁的爱情、描写唐代一般男女关系的艳情诗,还有写景咏物的诗篇.无题诗 是李商隐艺术
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5.学位论文

徐鑫敏

婉曲之中显深意,典丽之中见真情——浅析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表现形式

2005
李商隐所开创之“无题”是一种作者有意趋蔽隐晦,不愿意公开或是时代也不 允许说明之下诞生的创新诗格。无题诗是李商隐诗歌中极其重要的部
分,不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也一直是学界热衷探讨的课题。李商隐之前没有无题诗,李商隐之后也没有一位诗人写出如此多的无题诗。李
商隐的无题诗,由于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奠定了它们在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商隐一 生纠缠于政治派别与恋爱的痛苦里,养成感伤抑郁的性格,这对于他的诗歌有明显的影响。其诗风独特,继承了杜 甫的精炼严谨,沉郁顿
挫,又融汇了齐、梁诗的浓艳、李牧诗的幻想,形成了深沉绵邈,绮丽精工的风格 。李商隐的无题诗变化无穷,意象重迭,今昔界限在某点上融为一体
,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这是打破了 时间界限的朦胧之美,是由含蓄之深与浮想之广融合而成的绝妙境界。而且透过巧妙的用典和比兴象征等手法,幽
渺深邃地刻画出引人入胜的诗境、诗情与诗心,无题诗称得上是李商隐笔下最为成熟的作品代表,以“无 题”之为题的创举,更是让后人前仆后继的陆
续效法,可见其魅力十足。
有鉴于前人在 无题诗的广泛综谈之论已经颇多,本文尝试经由探究李商隐的时代背景与生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其主题 内容与艺术表现
,希冀在李商隐无题诗之研究上能因此更臻丰富与完备。
6.期刊论文

贝金铸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谈李商隐和他的无题诗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
李商隐作为晚唐颇具特性的诗人,一直以来有 很多学者对他关注有加.由于他在抒情时运用的是比较朦胧含蓄的形象而并不出现真实的实体形象,便造


成了他的诗歌中朦胧多义的抒情境界,生成众多歧义,让后人一直争论.他的诗歌的这种朦胧多义 的现象,在无题诗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人们对无题诗的争
论也是最为激烈,特别是关于有无寄托的问题 .在这里,笔者试从诗歌的文本特性和诗歌的审美心理两个角度浅谈李商隐的无题诗的一些看法.
7.期 刊论文

张宗福.ZHANG Zong-fu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在意蕴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 善于用婉曲的艺术手法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他的无题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历代诗家众说纷纭,对无题诗进行各 种解读
,其争论延至今天.其实,无题诗是有一定的情感指向,首先表现的是个人的爱情生活,其次表现 的是个人的怀才不遇和对生命的忧患,从总趋势上看,无题诗
表现的是一种幻灭感.
8.期刊论 文

王化勇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3)
李商隐也许想通过他的无题诗向人们说些什么,但 他
力所在.我们不必去生硬地解释无题诗的喻义,为它再凿一窍;而应辟出一定的距离去欣赏它,
9.期刊论文

叶玉华.叶德林.丁淑梅.YE Shu-mei

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佚失传奇文

-华东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6)
李商隐诗集中 存录的<无题>诗,主要是七律八首,七绝三首,可分别系列于他所写作的拟名
和传奇故事中的情节丝丝 入扣;诗中有所疑难的语句和隐事,后世注解者多争论不息的无从落实的悬案,通统可由传奇故事的具体经历,恰 当地给以解说.另
有五首五言短诗和一首七言八句,与
组诗,并非无具体事实作为这些组诗的背 景,且并不存在李商隐本人的恋爱诗.考察李商隐无题诗和他创作的佚失传奇文的关系,乃是关涉唐代文学整体观
的重大问题.
10.期刊论文

黄晨璐

看似无题,实则有意——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倾向

-大众文艺2009(19)
无题诗是指标题为
.中国古代诗歌的题目与创作 的功利性目的有密切关系.而李商隐诗歌的
显示才华,甚至不为流传后世.因此迭到了创作的自由.本文 试图讨论李商隐无题诗的非功利性创作倾向,从而增强了诗歌的开放性.使读者的阐释空间加大
,造成众 解纷纭的情况.


本文链接:http:odical_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竞选大队长演讲稿-我很重要作文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义乌农贸城


易怒怎么办-天津音乐学院分数线


热情洋溢-优秀班集体申报材料


我理想的生活-入党志愿书怎么写


公务员调剂-中钢吉炭


三八节祝福-抗洪救灾标语


2012大学排名-校医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