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不可思议的年代”

余年寄山水
681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3: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国家规定节假日-催人奋进的句子


见证“不可思议的年代”
文=建军
【摘 要】<正>在一个非线性 的世界里面,要学会非线性的思维;应该变得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而不应该过分迷信任何确定性。
,的确是这样的,中国确实是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国家。同样,作为美国的
【期刊名称】 现代国企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3
【总页数】4
【关键词】北 京共识;沙堆效应;斯蒂格利茨;库珀;华盛顿共识;预测机构;转折关头;著名咨询公司;国际
合作; 不对称
“从局外人的视角看中国发生的变化,我经常会感到极大的震撼。”这是“北京共识”的提出人乔
舒亚·库珀·雷默为他的《不可思议的年代》一书写就的中文版序言。是的,的确是这样的,中国确实< br>是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国家。同样,作为美国的局外人,美国最近所发生的一切也让我们经常感到
“极大的震撼”,并且这种震撼也带点雷默所说的“戏剧性”和“不可思议”的成分。“戏剧性
”和“不 可思议”,绝不是什么无事生非或恶意调侃。
美国的头号威胁
根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咨询 的一个最新的民意调查,40%的美国人将美国的联邦债务问题和
恐怖主义问题视为是对美国的头号威胁 。联系这个民意调查,也难怪雷默在《不可思议的年代》中
发出如下的感慨:“中国的人均日收入不过7 美元,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怎么会在不到10年的时
间里,积累了将近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呢?”当 然,不同于中国人对2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安全性的
担忧和不安,雷默用2万亿美元来突出强调世界国际秩 序正在发生的巨变以及美国人对世界秩序转
变的忧患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雷默的这种忧患并不在少数。
明显的,虽然同是基于2万亿美元的担忧,中国人和美国人却对此有着不同的侧重和理解。如果说
雷默所说的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可能代表着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
局的 变动,13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务则给了我们对美国经济以及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另一种变化的
想象空间 。事实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美国学者早就美国政
府的战争赤字和 过度扩张做出过警告:历史上许多大帝国的衰亡,最终都是因为过度扩张带来的财
政崩溃。简单的迷信或 者不信,可能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蔑视或忽视学者的警告将是非常愚蠢的
。在经济危机之后,斯蒂格利 茨更是写过一篇“资本主义柏林墙倒塌”的文章,探讨美国式资本主
义的危机和问题。如果1989年的 柏林墙倒塌是出于世界对美式资本主义走向成功的顶礼膜拜,那么


现在斯蒂格利茨所称的 柏林墙倒塌则暴露了美式资本主义、尤其是市场原教旨主义所存在的重大缺
陷。历史再倒退二十年,我们 这一代人还不敢想象马克思所说的那种经济危机居然真的会发生,而
且发生在资本主义天堂的美国。尤其 是,一场“次贷危机”居然让不可一世的美国人如此狼狈,也
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地球这一边的人见识了什 么是真的“大萧条”。
持类似看法的并不在少数,除了斯蒂格利茨,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 济学家克鲁格曼
最近更是声称美国未来一片黑暗,并开始预测世界经济第三次大萧条。即使政策主张与克 鲁格曼有
严重分歧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承认,由于巨额赤字和债务,美国经济面临很大的危机和挑 战
,甚至与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非常雷同。而前哈佛大学教授杰弗瑞·萨克斯则总结称美国的经济< br>发展并没有确保人民幸福和政治稳定。美国的社会形势正不断恶化,富人们用钱来换取政治权力
, 而穷人则自生自灭。在私人生活中,美国人已经深陷于消费主义无法自拔,而消费主义则反过来
吞噬了美 国人的时间、金钱、精力,以及致力于集体福祉的倾向。而伴随着经济学家们甚至民主党
和共和党的争论 升温,美国民众的不满甚至恐慌情绪也在升级。
一些不可思议的历史瞬间
除了经济层面的重要变 化,美国的变化还体现在政治、军事甚至文化层面。在一系列外交场合,美
国人已经更加强调多边主义和 国际合作,而非单边主义和一意孤行。自新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美
国一直在努力修复一系列的外交关系 。甚至前不久,美国还修改了自小布什政府以来制定的、以追
求国家绝对安全为目标的“先发制人”战略 ,这是美国在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变化。或许美国人太
“累”了,感到了对某些事情的无可奈何或力不从心 。正如雷默在《不可思议的年代》中所言“数
十年来,我们(美国)东奔西走,幻想着能直接地说服整个 世界都赞同我们,结果,我们的影响力
越来越少。这是我们(美国)的大战略中的重大缺陷。” 为什么 世界会变这样?带着他的重重疑问
,从1929年的大萧条、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解体、“9·11” 事件到当下的金融危机和国际纷争
,雷默一次次地如是提醒美国人注意那些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和一些不 可思议的历史瞬间。
尤其是,为什么像苏联这样可以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会像沙堆一样瞬间崩溃?曾经 ,苏联这个国
家的自然科学或是人文社会科学都成就斐然,军事力量可以与美国抗衡,还把宇航员送上了 太空
,对整个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可是,这样一个庞然帝国,就这样顷刻之间化为乌有了。很多人< br>,包括学者和政治家们,试图对苏联的瞬间崩溃给予一些尽可能的解释。但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苏
联的瞬间崩溃呢?如果这个因素是经济的,苏联历史上有过比1980年代更为困难的时期。如果这个
因 素是政治的,为什么那么多苏联国内外的预测机构,一点都没有察觉?为什么在离苏联解体不到
9个月之 前,在一次公民投票中,有75%的苏联公民希望保持原有的体制不变?雷默引用苏联研究
专家科茨和威 尔的话称:“在历史上,伟大的国家是会走向衰落的,但其衰落从来没有如此迅速
,且完全出人意料。” 关于这个问题,雷默甚至面对面询问过亲自宣布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本人
,即使戈氏对雷默的问题闪烁 其词。雷默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也似乎在类比和推论着什么。雷默比
喻说,这个世界的好多事物和现象都 像个沙堆,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稳定,但实际上不可预测,令人
深感不安。


彼时的 苏联帝国已是雷默笔下确凿的沙堆,而此时的美国正在经受“沙堆效应”的巨大挑战。雷默
说,正是由于 沙堆效应,美国的金融体系不再安全、美国的思想体系开始混乱,美国的国家安全也
开始受到威胁。雷默 认为,相对于“沙堆效应”的挑战,美国的政治经济精英仍旧用一套过时的思
维方式来应对。例如,时至 今日,美联储主席仍用几十年静止不变的思维方式应对经济系统存在的
危机;美国财政部长甚至连金融危 机是否结束都无法准确把握;而美国的国防部长用创纪录的预算
买了很多昂贵的武器却无法买到保护美国 的能力,还在大言不惭地强调美国要防止另一种主义的出
现。从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雷默反思着美国的 过去和现在,担忧着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秩序的
未来。自不待言,雷默笔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描述似 乎意欲还原这个急剧变化的复杂世界的本来
面目,并寻找应对之策。用他的话说,在一个非线性的世界里 面,要学会非线性的思维;应该变得
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不应该过分迷信任何确定性。
一个 不可思议的美国
回想当年,雷默写作《北京共识》,探讨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及对世界的可能影响,却 引来口水
一片。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有人说雷默的文章是哗众取宠,更有人说雷默的文章危言耸听 。
但是,应该看到,相对于流行的发展范式,《北京共识》启发了我们后发国家选择发展模式的自主性的极端重要性。用雷默的话说,在华盛顿共识消失后,在阿根廷这样的拉美国家经济一落千丈后
, “北京共识”给世界带来了希望;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包括创新、不对称性、对平等的关注、对
有关公民 权利与义务的新思想的探索等,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不管我们作为中国人是否喜欢或认
同“北京共识” 或“中国模式”的说法,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些许慰藉和启发。一定程度上,相比现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 世界,雷默的文字期许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的美好未来。然而,时过境迁
,雷默写作《不可思议的年代 》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可思议的世界。这样的文
字,部分地,或许出于雷默自身的忧 患意识;但是,更重要的,或许是不确定的时局变化使然。应
该说,雷默的观察还仅仅是美国人对这个瞬 息万变的世界的观察的一个部分。近来,已经有为数不
少的各领域学者表达了非常类似的“雷默式”忧虑 。相比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所说的“不相信的
微笑”,这种忧患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程度的恐惧或 认同危机。有评论指出,按《情感政治学
》中的观点,当今世界政治中“希望的文化”存在于亚洲,而美 国则属于“恐惧文化”——恐惧自
己的衰落、恐惧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尼古拉斯-奥 斯特勒(Ostler)则在最近出
版的《最后的国际语言:巴别塔重现前的英语》一书中指出:受政治 衰退(Relegation)、经济没落
(Ruin)和社会堕落(Resignation)等影响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走向没落将只是时间问题。纵然雷默
们的视角和出发点是西方式或美国式的,但这 并不妨碍我们中国人从中汲取一些可能对我们有用的
养分。
如果说《北京共识》启发了我们后发 国家选择发展模式的自主性,《不可思议的年代》则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新想象。 尽管这个图景的未来还不很清晰,但是它至少给我们做
出了一种大致的勾勒。作为中国的局外人,雷默看 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中国。作为美国的局外人
,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正在发生巨变的美国。但 是,无论如何,美国所发生的一切,经


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变化,尤其是这种 变化所隐藏的某种不可逆转性,都让人深感震撼
。或许诚如雷默所一再强调指出的,1989年之后的世 界并非历史的终结,这个世界仍然充满了不停
的变动和调整;精英们对“资本主义”和“民主”等的共识 正越发使这个世界变得不稳定;不可不
思议的年代需要某种混合的创新思维。走向未来的道路上,世界也 将没有现成的榜样可循。记上这
段文字,算是与雷默一起感受和见证这个不可思议的年代吧。

解毒药-大学生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


福建省二级建造师报名-中班育儿知识


淮阴工学院教务-营销策划书范文


裙子英文-结婚致辞


医学实验技术-水电安装合同范本


人大苏紫紫-高二化学教学总结


席慕容青春-大队委竞选演讲稿


宁波大红鹰-关于往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