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_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_及其对应对气候变化前景的影响分析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查询-暗天使
简 讯
第7卷 第5期
2011年9月
气候变化研究进
展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ol. 7 No. 5
September
2011
文章编号:1673-1719 (2011) 05-0378-03
IPCC《可
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及其
对应对气候变化前景的影响分析
IPCC
Special Report o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Climate Change Prospects
朱 蓉
1
,巢清尘
2
,张军岩
2
(1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2 中国气象
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北京 100081)
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2008年4月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2
8次全会上,
决定由IPCC第三工作组组织编写《可再生能源与减
①
缓气候变化特别
报告》(以下简称SRREN)。全球
变化的潜力、成本、政策、融资和实施等有关问题进
行了
评估。
SRREN决策者摘要共25页,概括地对6种可再
生能源的资源潜力、技术、
市场、消纳能力和成本、
环境和社会效应、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减缓潜力、
可再生能源激励政
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高度精炼
地为各国政府、有关组织和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可再
生能源科学、
技术和政策方面的信息。
决策者摘要认为,部分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燃
料、小水电、太
阳能热利用、风能等开发利用技术水
平比较成熟,已经处于商业化应用阶段,其开发利用
具有很
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但是开发利用成本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
报告在阐述主要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潜力时指出,
在发展中国家用于传统烹饪和供热的生物能源,目前仅占全球能源供给的10%,太阳能目前则仅占不
足1%。
报告通过对4种减排
情景模拟结果的分析,认为
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
到2050年可
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满足全球能源近
80%的服务需求,在2010—2050年可累计减少温室120多位专家,先后举行6次会议,历时2年半,完
成了SRREN的编写。2011年5月,I
PCC第三工作组
第11次会议、IPCC第33次全会先后审议批准、接
受了该报告。此份报
告是IPCC第五次评估期间发布
的首份报告,必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全球应对气候
变化的行动
。
1 基本内容
SRREN共11章,1400多页,主要基于科学、技
术
、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文
献,分章对6种与减缓气候变化有关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直接太阳能、地热能、水利发电、海
洋能、风能)及其与减缓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的关
系、可再生能源与当前和未来能源系统的融合、可持
续发展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
及减缓气候
资助项目:科技部863课题“风能资源评估集成软件开发”(2007AA05Z424)
第一作者:朱蓉(1963—),女,研究员,从事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方面的研究。E-mail:
rongzhu@
① http:icationspecial-
reportsrren。
378
Adv. Clim. Change Res.,
2011, 7 (5): 378-380
5期
朱蓉,等:IPCC
《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及其对应对气候变化前景的影响分析
379
气体排放约
2200亿~5600亿t CO
2
当量,具有很大
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
化的潜力。
生能源的全球投资到2020年大约为1.36万亿~5.1
万亿美元。2021—
2030年,投资大约为1.49万亿~
7.18万亿美元,年均投资额将小于2009年对可再生能源电力部门的投资。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研发
与投资相结合的方法,可降低燃料和财政成本,使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附加成本更低。
(5) 没有任何一个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政
策是万能
的。决策者可以利用现有的丰富经验,制定和实施
最有效力的政策,同时也应认识到尚
没有一个普遍
适用的激励政策。
2 主要结论
(1) 近年来,随
着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发展,以
及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激励,可再生能源在
世界范围内得
到了快速发展。2008—2009年,全球
大约3亿kW的新增电力装机容量中有1.4亿kW来自于可再生能源;2009年,尽管全球经济面临严峻
挑战,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仍然出现增长:
风能
增长超过30%,水电增长3%,光伏上网电量增长超
过50%,地热能增长4%,太阳能
热利用增长超过
20%。截至2009年底,乙醇年产量增长至760亿L,
生物柴油增长至1
70亿L。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中,
发达国家所占比例超过50%,发展中国家如中国,风
电新
增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
(2) 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不是限制可再生能源
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虽然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可
再生能源的资源量,但是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量远远超过目前包括大多数地区在内的全球能源供应
需求。据研究,目前全球仅有不足2.5%的可再
生能
源技术开发量得到利用。2050年可再生能源对低碳
能源的贡献将超过核能以及采用碳捕
获和封存技术
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如果有
正确的政策保障,到21世纪中
叶,可再生能源能够
满足15%~80%的全球能源需求。
(3) 加快可再
生能源开发利用将面临技术和制度
方面的挑战。虽然许多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平均成本
高于当前市
场的能源价格,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再生
能源在经济性上还是具有竞争力的。在可再生能源
技术上
的公共研发投资以及激励政策是降低其开发
附加成本、促进其增长最为有效的手段。如何将可
再
生能源集成到现有的能源供应系统和终端用户、
如何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附加成本是其利用的瓶
颈所在。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成本已经下
降,并且未来技术进步将促使其进一步降低。
(4) 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吸引更多投资,创造更多
就业机会。根据一些案例的分析
,电力行业中可再
3 国际社会的反应
报告正式发布后,有关方面作出了积极反应。
联
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负责人表示,报告强调了可再
生能源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人类生活
方面的
潜能是不可替代的。她还强调雄心勃勃的国家政策
和强有力的国际合作是推进可再生能源
在所有国家
快速和广泛应用的关键。对贫困国家而言,适足的
资金和可获得的技术是保证其在未
来几十年中能源
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IPCC主席帕乔里表示,这份报告给全世
界提供
了最新和最有用的有关可再生能源潜力科学评估的
信息,它将为决策者应对21世纪最大
的挑战提供坚
实的知识基础。报告表明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的发展
将尤其迅速,这对未来全球开发
及使用何种能源的
抉择意义巨大。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皮奇指
出,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几
十年中发展的关键不在于
资源,而在于公共政策。发展中国家与可再生能源
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发展中国家尚有14亿居民所
在的地区无法获得电力供应,而这些地方又恰恰是
可再生能源最
好的配置地区。而另一联合主席埃登
霍费尔则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技术和政
治层面均
存在重大挑战。
丹麦经济学家罗穆勃戈认为此份报告的观点过
于乐观,他质疑在可再生
能源上的现有投资过于昂
贵且难以普及。他强调的关键问题在于可再生能源
的成本,而此份报告
在这个问题上显得闪烁其词,加
强研发将可能降低其成本。
Adv. Clim.
Change Res., 2011, 7 (5): 378-380
379
简 讯
380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年
4 启示与思
考
报告的出台为世界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
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将有助于推动未来
全球可再生
能源的进一步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积极支持。
报告基于大量的科技文献,对生
物质能源、太阳能、
地热能、水电、海洋能、风能等与减缓气候变化有
关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
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可
再生能源与当前和未来能源系统的集成、可持续发
展背景下的可再生能
源的发展问题,评估了可再生
能源减缓气候变化的发展潜力、成本、政策、融资
和实施等有关问
题。该报告必将有助于全社会更加
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促进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发
展,更好地
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报告对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系统成本和极
大的地区
差异分析不足,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可再生
能源所面临的技术障碍和风险成本等涉及较少,对
未来
政策引导的建议也缺乏针对性。报告对未来可
再生能源的技术发展及其在未来全球能源供应中的
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也从技术层面对未来
可再生能源发展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风险进行了初步分析。由于参与编写的专家大多来自发达国家,所
参考的文献也主要出自发达国家,报告比较全面反
映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综合成本
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但是,其对广大发
展中
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困难、风险、技术可
获得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分析相
对不足,也
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报告对未来气候变化谈判的可能影响值得关注。
作为一份可再生能源“爱好者”主导编写的报告,其
结论对可再生能源的作用有所夸大,成本被
低估,
不确定性被淡化。特别是针对2050年潜力的结论
主要是基于4种情景分析中最为激进
乐观的能源革
命情景得到的,所传达的信息试图更加强化发达国
家力主确定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长期目标实现的可
行性,忽视可再生能源对2020、2030年温室气体减
排目标实现的分析
。
我国需要客观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加强
顶层设计。对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来说,在充
分认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把发展可再生
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
的基础上,需要
加大科技投入。尤其应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情
景、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发经
济成本、激励政策等
方面的综合研究。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可再生
能源的分布特点,在资源
评估、技术研发和创新能
力、产业体系培育、市场保障和扶持政策等方面进
一步加大重视、支持
和规范力度,尽快采取一系列
措施,包括明确电网企业消纳风电的责任和赏罚机
制、合理规划发
展、梳理并网成本分配、调动价格
杠杆等。同时尽快克服风电输出预测、并网、调度、
储能及电
网建设等技术障碍,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
生能源,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致 谢:华北电力大学
刘永前教授、清华大学刘滨副教授、水
利部水文局刘志雨研究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高
云处长、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杨振斌副研究员对本文亦
有贡献,特此感谢。
380
Adv. Clim. Change Res., 2011, 7 (5): 37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