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感想
写给党的一封信-网络营销计划书
复旦投毒案感想
2013年4月1号,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生黄洋因身体不适住院,
16日下午不治身亡。
经过调查,上海警方表示,在该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同学有投毒的嫌疑
。11日
警方通报在学生的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的林某存在重大犯罪嫌疑。25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查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嫌疑人林某依法逮捕。
消息在网
上一公布,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问,林某的作案动机是什么?是因为嫉妒
寝室同学的优秀?是因为
某些难以接受的矛盾?还是因为钱财问题?这则新闻无疑令我非
常震惊。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天大的事情要
以结束一条年轻的生命来解决,况且这样真的得以
解决了吗?
在被警方带走后,林某对投毒过程
供认不讳,但是对作案动机却一直闪烁其词,自称是愚
人节的玩笑,这令警方难以采信,他为什么说不出
自己作案的动机。在我看来,他怕别人无
法接受他那荒谬的心理。但更多的是他自己也无法接受自己杀人
的动机。
然而社会需要一个答案,一个交代,于是整个犯罪过程及其动机就被林某,警方,媒体一
同回溯,编织了出来。确定他是因为某些难以接受的矛盾杀人的。这让人难以接受,这也可
以猜到为什
么他一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作案动机了。但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结合林某的个
人生活背景和性格特征是
可以想象的。他一方面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内心十分好强,
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内向自卑的人,诸
如此类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近年来,学生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
友的生命漠然视之,连基本的出于人
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绝不是危言耸听。由此可以反应当代大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为己的自私心理。由于计划生育
政策的实行,大多数家庭都为独生
子女,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使得他们缺乏生活的磨练,意志显得十分
脆弱,克服困难的能
力差,导致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且多,对自我的要
求低且
少,考虑更多是别人应该做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该为父母,家庭,社会做什么,一旦有人
违背自己的意愿便心生怨恨的心理在他们心里十分普遍。
2、中国教育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而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似嫌不
足。一味教育孩子成才,却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其实做人
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成才。放下社
会,学校一味要求学生拿出成绩,家长一味要求孩子拿出能力。这就使得
许多大学生意识不
到做人的重要性,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诸如此类的案件是人们非常不愿意
看到的,一条条年轻,充满活力的生命才刚开始繁茂就
结束了,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和痛心啊。所以社会各
界都应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让孩子有
一个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