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教师命题比赛)语文试题(4) Word版无答案
山西考试-大学助学金申请书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谢竹兰
2013.11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姓名、学号、班级写于答题卡密封线内。
2
、考生务必使用黑色水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语
言文字应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寂(cén) 休憩(xì) 矫首暇观(xiá)
得鱼忘筌quán
B.悖论(bèi) 台隍(huáng)
强近之亲(qiǎng) 锱铢必较(zī)
C.戗兽 (qiàng )
泅水(qiú) 日簿西山(bó) 涸辙之鲋(gù)
D.潦水(lǎo
) 恶梦(è) 白云出岫(yòu) 战战兢兢(jīng)
1.B(解析:A、休憩“qì”,矫首“遐”观;C、日“薄”西山,涸辙之鲋(hé);D、噩梦,白云出
岫
“xi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
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西厢记》写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乌鸟私情,私下结
为夫妻的爱情故事。
C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
最终和解。这些“环保老人”利用
晨练的机会,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
理。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
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分店开张,乙送乔迁新居,丙送七十大寿。
B.甲送七十大寿,乙送乔迁新居,丙送分店开张。
C.甲送七十大寿,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乔迁
新居。
D.甲送乔迁新居,乙送分店开张,丙送七十大寿。
4.
D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
A. A. 《庄子》是春秋
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初一,“朔”指月末最后一天。
C. 《逍遥游》是《
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阐述了庄子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是一首
苦闷心灵的
追求之歌。
D. 《陈情表》出自萧统编订的《文选》。“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
奏章。文中李密陈述了自己
作为“亡国贱俘”不宜供事新朝的苦衷。
5. C(解析:A
“朔”指每月初一,“晦”指月末最后一天”有误。)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12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
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
恋弥至,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
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
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
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
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
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
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
僮,茕茕孑立,形影
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独
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
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
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
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
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
,宜碎。孔明与言
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
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
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
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
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6.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
?B.慈
父见背 见背:长辈去世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6.D(怜恤、同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则讲学忘疲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非独蜀
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D.齐桓得管仲而霸
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7.B(A项“以”译为“因为”,介词;B项“则”分别是“就”
“却”的意思;C项“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
“而”译为“因而”)
8.下列各项中
为例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
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A.出为温令//////////////////////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4分)
译文:
(2)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
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
有重用他,很有怨言。(得分点:“内转”“迁”“以”)
译文:<
br> (3)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分)全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答:<
br> (2)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用鸟稀花残来突出幽竹的“不改清阴”之情志(2分)
,形象地表达
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2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
(1).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_。农
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__13.本文第二段给移动阅读,从
第三段起介绍移动
阅读的诞生和与传统阅读的不同,最后一段写移动阅读的。13.下定义利弊(弊端、或负面影响、或
值
得警醒的地方)14.下列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一说法的一项是A.信息时代人们
的生
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
B
.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
C.人们
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给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开“
卷”未必有益。
14.C(表述内容绝对化,不能支持题干观点。)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
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
阅读可能会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
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随时随地以
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
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晴,效果逼真而被广泛应用。
D.传统阅
读时代的书房藏书“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装下成千上万本书
,书
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15.B(A项原文中是“必将”。C项“没有辐射”说法错误;“广泛应用”也缺乏
依据
。D项“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说法无依据。)?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
离,好像是专门种给
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
没看清
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
br>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乐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
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
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
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
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
,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
的枝头疏而
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
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
,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
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
虽大,数
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古人说
“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
,应见“梧桐分绿上窗
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
!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
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
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
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
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
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
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
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
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
绿世
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
初生即死,我们虽
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
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
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
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
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
。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
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
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
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样想来也就释然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
文章第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
作者写了梧桐树
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16.新桐初乳(或:春尽夏初,梧桐生叶)
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
成阴)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一点分,共分)(本题考
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纵观全文,不难发现
,作者描述了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文中段首,分别有提示
语,对其进行概括即可)17、文章的第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
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分) 17.极力描写了梧桐树叶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可以为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
景蓄势
,(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伤之情),又
为作者抒发“人生无
常”的感概作铺垫。(2分)(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用意”的回答应该
在分析具体语从段的同时,要联系
全文的主旨。)18、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
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18.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
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的平
静、淡然。(一点2分,共6分)(本题考查评价文中
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应该纵观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
化的脉络)(分)19.。
新田一中2013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答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3分)
题号15答案
10.翻译下面语句。(10分)
(1)臣少
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3分)
译文:
(2)?密有才能,常望内
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4分)
译文:
(3)武帝忿之,于
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分)全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答:
12.古诗文默写。
(6分)
(1).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_。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
____________文章第段说:“自初夏至今,这
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
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
(3分)17、文章的第段极力写
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分)
18、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
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分)六、选做题(9分,2小题任选做1题。)
我选( )题
七、作文(60分)
400字
600
8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