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绵词的词源探求

别妄想泡我
769次浏览
2020年07月29日 23: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俅怎么死-资料员工作总结


  
2010

2
月        学 术 交 流           
Feb.,2010
总第
191
期 第
2
期        
AcademicExchange
         
Serial No.191
 
No.2
联绵词的词源探求
王卫峰
(
苏州大 学文学院
,
江苏苏州
215123
)
[
摘 要
]< br>联绵词实际上包括两类词
,
结构或词源不明的双音词
,
以及一些单纯的 双音词
,
而前
一类从来源上并非是单纯性的。联绵词的词源隐晦不著
,
因此对它的词义解释常常闪烁其词
,

得含混。精确训解联绵词
,
需要探明它的词源。联绵词的词源可以分析和探求
,
探源对于精确释
义和解读文献、构 建词义系统都有意义。
[
关键词
]
联绵词
;
词源
;
音变
[
中图分类号
]H13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
]1000-8284
(
2010< br>)
02-0162-04
联绵词是汉语词汇中的特殊部类
,
它是汉语特 有的一种词汇现象。联绵词的词源隐晦
,
常被字形掩

,
推求难度较 大
,
词义形成及其变化线索不易探知和解释。现代语言学家大多认为联绵词是单纯词
,
不可分析
,
这是以静止的眼光观照词汇的断面而得到的片面认识。在此影响之下
,
联绵词的词义解释只
是笼统地说明它所表示的事物、特征、状貌、动作等
,
人们不轻易探求它的语词来源
,
所以对其词义构成
和系统的变化缺少深入研究。所谓 的联绵词事实上包括两类词
:
单纯的双音词
(
叠音词除外
)
,
和结构
或词源不明的双音词
,
这也是本文的联绵词界域。
联绵词的 性质和来源比较复杂。它的来源大略可归纳为五个途径
:
摹声、译音、叠音词音变、单音词音变、复合词演变
,
本文关切的主要是来源于后两个途径的联绵词。从联绵词的产生和演变 过程来看
,
它们并非都是、本是单纯词
,
它的词源可以分析和探求。探源对于 准确地解释词义、精密理解语词、构建
词义系统都有意义
,
训释联绵词的意义应该探明 它的词源。

传统观念认为
,
联绵词的词义只可因声而求
,
不可依形而索
,
所以联绵词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因声求
义。以语音为线索
,确立音节配合格局
,
汇聚、系联同源的联绵词
,
互相比较以推证词义,
揭示它们的音
转、派生规律。这是联绵词研究的主流
,
也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重视声音而不顾字形
,
在研究方法上也
有局限
,
研究结论亦不 免笼统
,
有时不能使人信服。研究联绵词应该形音义兼顾
,
三者互求
,
充分发掘和
利用形体的示源功能
,
才可增强探源和释义结果的可靠度、可信 度。
联绵词的书面形式和词义多无联系
,
因为大量的联绵词转化为文字时
,< br>人们只依其声
,
而不注意其
形义关系
,
松懈的形义联系则不利 于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词。汉民族在语言使用中强调形义的统一和联

,
形成了很强的以 形表义、因形索义的语言文字观念。作为记录汉语词汇的书写系统
,
汉字对语词从
语音 和意义两个方向上都要有所反映。对于形义脱节的联绵词
,
人们往往要赋予它以有理性的偏旁< br>,
使
其在字形上对语词的义素或运用对象有所展现。联绵词中表音的符号就被赋予标示义 类的形符
,
确定
它的意义指向和使用对象。如栗烈──凓冽
(
凛冽< br>)
、凓颲
,
蒙龙──朦胧、曚昽、矇眬
,
肃爽──骕騻、[
收稿日期
]2009-10-10
[
作者简介
]
王卫 峰
(
1965-
)
,

,
陕西咸阳人
,< br>副教授
,
博士
,
从事汉语史、训诂学研究。

162


鹔鷞
,
就是联绵词的书面形声化过程。缀加的形符对认知语 词起着导引作用
,
缀形字虽然显著地指明了
义类
,
但它却掩盖了词源 。对这一类联绵词的探源就要着眼于书面形体
,
瞄准其声符
,
利用形体线索推
求词源。
“芣苢”出于《诗・周南》
,
《尔雅》亦有释录
,
芣苢为车前草。何以称芣苢
,
其源宜求诸声旁。依声
而求
,
前人有两 说
,
一是清人牟庭的《诗切》
,
他依据“芣苡”从“不”、“以”得声
,
“不以”即“不用”
,
得出
“芣苡”源自无用
,
它是众 所弃用的东西

。另一是近人黄侃的《尔雅音训》
:
“芣苢之为言胚胎也。《 说

文》
:
‘胚
,
妇孕一月也。’‘胎
,
妇孕三月也。’诗传
:
‘宜怀孕。’《说文》
:
‘令人宜子。’故得是名矣。 ”今

,
黄中而牟失。黄说可谓覃思灼见
,
促人击节称赏
,
然犹不尽妥帖
,
尚需阐补。“芣”者“柎”也
,
“苢”
者薹 也。芣苢因其杆长、花房成穗而得此称。《诗・小雅・常棣》“鄂不韡韡”之“不”即“芣”之初文
,< br>古
文字形作花萼之状
,
“芣”即花柎
,
“芣、柎、莩、苞”< br>,
皆音近义通。“苢”
,
以声
;
“薹”
,
臺 声
,
“臺、台”声同。
“臺、台、苢”古韵同在之部。而“台”从口以声
,< br>且“台、胎”都有始训
,
以声求之
,
“苢”即指草的花茎。再
看车前草
,
它有长长的薹茎
,
其上花序呈穗状
,
故可“薄言 捋之”
,
苞房累累
,
花子繁多
,
古代妇女喜爱采

,
以寄托“乐子”、“宜妊”、“宜男”的心愿
,
以致“芣苢”被认为可使妇 女易孕多子
,
可治难产和不育。
“芣苢”之源
,
至此殆无可疑。《诗经》有“歇骄”
,
《尔雅》采录
,
但作“猲獢”
,
意指犬属动物已显而易见。两形比较可以推知其源。
《诗・秦风・驷驖》“载猃歇骄”传
:“猃、歇骄
,
田犬也。长喙曰猃
,
短喙曰歇骄。”故训皆以短嘴猎狗为< br>训
,
未能说明词源。今试以声符推究
,
歇之为言喝也
,
从欠与从口义通
,
喝谓呵斥遏止也
;
骄之为言高也
,
谓高 骏骁勇。因此
,
猲獢身高体大
,
且其狂吠、恫喝可以威慑遏阻猎物
,
是以得称。
“蜉蝣”也作“蜉蝤”
,
蜉蝣之言浮游也。蜉蝣丛聚而生
,
且生存期极短
,
朝生夕死
,
至死则集成厚层
,
浮 游于水面
,
故称。《诗・曹风・蜉蝣》
:
“蜉蝣之羽
,
衣裳 楚楚。”毛传
:
“蜉蝣
,
渠略也
,
朝生夕死。”
联 绵词在书面上有偏旁同化的现象
,
有一个字已有标类的形符
,
另一个字也会获 得相同的形符。

,
青蜓――蜻蜓
,
本来“青”是修饰“蜓”的,
指颜色
,
受到“蜓”的影响
,
“青”缀加形旁之后
,
它的青色义
已不易知晓。他如“鲭鳀”、“鶄鹤”
,
上下二字骈连如一
,
而它们的上字也是“青”的变体。下举两个常
用的联绵词“螃蟹”和“蝴蝶”
,< br>并解释其源。
螃蟹又称横行介士
,
“蟹”之为言“解”也
,
蟹 在生长中随潮解皮蜕壳
,
故得名蟹。《本草纲目・介一
・蟹》引寇宗奭曰
:< br>“此物之来
,
秋初如蝉蜕壳
,
名蟹之意
,
必取此意。 ”“螃”者“旁”也
,
它向旁边侧行。
“旁”因“蟹”而获得虫旁作“螃”
,
旁行之义遂被掩盖。蝴蝶
,
初形作“胡蜨、胡蝶”。胡者鬍也
,
兽类 颔下
悬肉谓之胡。《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
,
朱熹集传
:
“ 胡
,
颌下悬肉也。”喉下毛须亦得谓之“胡”
,
中古以后分化出专字“鬍”。 蝴蝶头前有两只触手伸出
,
如人之胡须

。蝴蝶获名不仅由于它前有长胡,
而且也因其翅翼轻薄而阔大。“蜨”、“蝶”异体。疌声有轻薄之义。“萐”
,
其叶薄大
;
“捷、踕”均有轻疾
之训。枼声也有扁薄、薄片义素
,
可 以为证。牒
,
简札
,
厚者为牍
,
薄者为牒
;
碟、楪
,
瓷盘或木盘
,
形制薄

;

,
简札或细作
;

,
叶片
;

,
比 目鱼
,
体形扁如薄片。襌衣单层无衬里
,
江淮等地称为褋

,
命名则取
衣薄为由。
有些联绵词由复合词发展而来
,
这类复合词的 形、音、义三要素历经长期变化
,
它的理据渐趋湮灭
,
词源结构已很难为人所 知
,
加上形义关系出现断裂
,
文字呈现偏离词义、掩没理据的态势
,
人们只能把它
当作一个整体
,
笼统地解释和使用。汉魏时期
,
这类词的结构松散灵活
,
可以单用且字无定序
,
所以
,

时的语文学家对先秦古籍中的此类联绵词的两字分拆训释
,
后世学者对此颇多非议。实 际上分训表明

参见王从仁《释芣苡》。王文据此认为芣苡是“大家
(
当然指 富人
)
不要的野果子
,
样子像李
,
亦即野李”
,< br>主张诗
中芣苡为果树或水果
,
为木而非草
,
此说于诗于传难安 。文载《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
,
上海
:
上海古
籍出版社
,1982,
上册
454-460
页。

上海古籍 出版社
,1983

,233
页。

《本草纲目・虫二・蛱 蝶》
:
“蝶美于须
,
蛾美于眉
,
故又名蝴蝶
,俗谓鬍为胡也。”

汉・扬雄《方言》卷四。

163


它的两字当时还处于离散阶段
,
尚未凝为一体。唐宋以降
,
词汇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
一些复合词的两
字完全连缀起来
,
完成了 它向联绵词的凝固。“窈窕”二字
,
《说文》单训
,
《老子》二十一章、《荀 子・
赋》、《淮南子・道应》中有单用。《方言》卷二
:
“美状为窕
,
美色为艳
,
美心为窈。”扬雄单释“窈窕”
,

唐人于《毛诗正义 ・周南关雎》中非之
,
说明汉时可离可合的“窈窕”在唐时已连绵紧密。像窈窕这样的
复合词
,
如“狡猾、蒹葭、踊跃、踡跼、歔欷、惆怅、匍匐、缱绻、呻吟”
,
等等
,
它们不仅在形体上带有相同的
偏旁
,
两字密不可分
,
而且在声音上有双声或叠韵的联系
,
仿佛孪生姊妹
,
在使用中更容易 被认为是联绵

,
人们很难发现它们内部的合成关系
,
也不予措意。 复合词的联绵词化
,
是由历时变化而产生的结果
,
也是由汉语汉字的形义矛盾 关系所导致。解释此类联绵词的词源
,
就要采用分析的方法
,
对其每字分别< br>探源
,
并辨明它们的结构关系。“骐、骥”本是两种马名
,
又二字因为 声音密切
,
群见旁纽
,
之微可旁转
,
容易构成组合关系,
泛指良骏。推其词源
,
“骐”以毛色名
,
而“骥”以产地名。 骐
,
有青黑斑纹的马
,
《诗
・秦风・小戎》“驾我骐馵”孔疏
:
“色之青黑者名为綦。马名为骐
,
知其色作綦文。”青黑之帛曰綦
,故青
黑之马获骐名。《左传・昭公三年》
:
“冀之北土
,
马之所 生。”宋・孙奕《示儿编》十五
:
“冀北出良马
,

名马曰骥。”< br>二
联绵词也可因单音词的延伸音变而产生。联绵词中有相当一部分衍生于单音词
,
一类是由单音词
的音节缓读而形成双音词
,
另一类是单音词因为声母或者韵母的延长 而形成双音词。口语中特别是在
诵唱的韵文中
,
单音词常会延长
,
声 腔拖长的单音词
,
虽然是声或韵的延衍
,
但在书面中音素音变的结果
只能记录为音节
,
表示这两个音节的汉字即所谓“联绵字”。
“遘”在《诗经》中作“ 邂遘”、“邂覯”、“邂逅”
,
“覯”、“遘”相通。“遘”义为遭遇、相遇
,
“邂逅”后来
指不期而遇
,
二义密切关联。一般认为“邂逅”是由于“遘”缓读产生
,
但以文献用例和语音关系看来
,

者应由后者的声母延衍而形成。 遘
,
见母
;

,
匣母。同归舌根。始发“遘”的声母时,
舌根和软腭肌肉
有预备的紧张动作
,
气流发出时则会自然形成近似于声 门音的擦音
,
“邂”是对前衍音的音效记录。《诗
经》中出现的衍音词可能是偶发的或 不稳定的
,
而后世诗词歌赋追求对称典雅的表达效果
,
也沿用了
《诗 经》中的音衍词
,
这就使得音衍词与原单音词分野
,
从而驻留于词汇系统。< br>文献中习见“驺吾”一物
,
《诗》、《墨子》、《史记》等都有出现。驺吾
,< br>《诗》家释为一种义兽
,
有仁信
之德。《山海经・海内北经》
:
“林氏国有珍兽
,
大若虎
,
五采毕具
,
名曰驺吾
,
乘之日行千里。”因其像虎
,
故“驺吾”又形作“驺虞”
,
虞从虍 。又作“驺牙”。
“驺吾”为“驺”之衍韵词
,
“驺”的韵腹延长即成为“驺吾”,
考其古音
,
“驺”属侯韵
,
“吾、虞、牙”三
字同音
,
皆属疑母鱼部。侯、鱼互有密切的旁转关系
,
《诗》有侯鱼合韵之例


驺者
,
趋也
,
骤也
;

,
走也。命之曰“驺”
,
因为它奔驰迅疾。郭璞《山海经图赞》曰
:
“ 怪兽五采
,

参于身
,
矫足千里
,
倏忽若神
,
是谓驺虞。”“驺”指快马或马行步疾
,
后指骑马的随从、养马的官吏
,
也指
帝王走马射猎的苑囿。“驺虞”亦同
,
“驺虞”又是乐名
,即骑射之乐。《周礼・春官・钟师》“王奏驺虞”

:
“今《诗》韩、鲁说
,
驺虞
,
天子掌鸟兽官。”贾谊《新书・礼》
:
“驺者
,
天子之囿也
;
虞者
,
囿之司兽者
也。”实则“驺虞”即“驺 ”
,
此说盖谬。后人又说“驺虞”乃“驺人”和“虞人”的合称
,
亦误。遍考 《周礼》
,
并无“驺人”之官名。《史记・滑稽列传》载曰
:
“所谓驺牙者也
,
远方当来归义
,
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
若一
,
齐 等无牙
,
故谓之驺牙。”东方朔如此解释“驺牙”名由
,
更为无稽之谈。可见
,
对单音音衍联绵词
就要通过上下两字的语音联系
,
认识它的音变特 点
,
将它还原为单音词解释。若不探明它的来源
,
便会
将无义的衍音 字当作语素解释。

通过探源可以探明联绵词的结构
,
准确把握词义
,
进而抽绎词义内容的隐性义素
,
以精确理解和解

《诗・大雅・皇 矣》第八章“祃”、“附”、“侮”成韵。“祃”、“附”古韵属鱼部
,
而“侮”属侯部。
164


释词义。有的词最初是合成词
,
它由 于两个音节有双声或叠韵的语音联系
,
常被认为联绵词
,
其实它是
可 以分析的。《诗・周南・卷耳》有“我马虺隤”“我马玄黄”之句
,
《尔雅》同训“虺隤”、“ 玄黄”曰“病
也”
,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谓“虺隤叠韵字
,
玄黄双声字
,
皆谓病貌也。”此说既出
,
二词常被以马
病笼统为释< br>,
而分训之说多遭非议。二者若都指马病
,
病因症状应有所区别。毛传
:
“玄马病则黄。”朱
熹集传
:
“玄黄
,
玄马而黄
,
病极而变色也。”毛、朱二家所训当从。马在登山中因疲惫而病
,
以至变色
,
“玄、黄”在此应是两词连用。玄、黄向来为两种颜色
,
《豳风・七月》“载玄载黄 ”传
:
“玄
,
黑而有赤也。”
《易・坤》
:
“夫玄 黄者
,
天地之杂也
,
天玄而地黄。”《小雅》中有“何草不黄”、“何草不玄 ”之句
,
“黄、玄”
俱为草色。“虺隤”
,
三家诗作“瘣颓”
,

,
坏也
;

,
坠落衰败也。《说文》引诗“ 譬彼瘣木”
,
今本《小雅
・小弁》作“譬彼坏木”
,
毛传
:
“坏
,
瘣也
,
谓伤病也。”“虺隤”是合成词“瘣颓”的书面变体< br>,
谓马衰坏至

,
肢体发软
,
不能自持。不同诗家所 传的经典文字略有不同
,
依据异文我们可以互补证发。
探明联绵字的词源就如同推得汉 字的本义一样
,
以此为纲可以理顺词义系统。探明词源
,
就能把它
的 多个义位依此贯通
,
使其成为一个词义系统
,
并由此能够合理地解释词义系统 的构成和义项来源。
“辟易”屡见于文献
,
但解释多不中鹄。“辟易”由“辟”衍韵而 形成
,
“辟”、“易”古韵同归锡部。今
关中人呵斥小孩走开曰“避”
,以责备、训斥的口吻而言
,
声腔不免夸张
,
音节自然延长。“辟”的韵腹 拖

,
写在书面成为“辟易”。“辟易”但为“辟”
,
“易”乃衍音 的音效记录。由此可以分析“辟易”的词义系
统。《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四个义项
:
① 退避
,
避开
;
②狂疾
;
③拜服
,
倾倒;
④解冻。人们很难发现四者
之间的联系
,
更难理解它们如何构成系统。 今经探源已知
,
①是其常用义
,
可以认为本义
,
③为其引申

,
②为误训
,
④属于随文释义
,
可商
,
似应为开辟义


《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项籍传》都有“人马俱惊< br>,
辟易数里”之句
,
张守节云
:
“言人马俱惊
,开张易旧处
,
乃至数里。”颜师古亦云
:
“辟易
,
谓开 张而易其本处。”两家都是望形生训
,
将“辟易”当复
合词解释
,
“ 辟”为开张、开辟
,
“易”为更易
,
是率施形训之误。此处指在项王的厉声呵 斥之下
,
赤泉侯的
兵马大惊失色
,
退避于数里之外。“辟易”两见于 《世说新语》
,
《方正》
:
“仲智手批之
,
刁为辟易于户< br>侧。”《雅量》
:
“虎承间攀栏而吼
,
其声震地
,
观 者无不辟易颠仆
,
戎湛然不动
,
了无恐色。”显然
,
二处俱 为
惊退、倒退之义。由此引申出倾倒、畏服之义
,
六朝以后使用渐频
,
不赘。
狂疾之训本于韦昭注。《国语・吴语》
:
“员不忍称疾辟易
,
以见王之亲为越之禽也。员请先死。”

:
“辟易
,
狂疾。”“称 疾辟易”谓告病引退
,
若如韦注而解为狂疾
,
则与文义难合。吴既胜齐凯旋< br>,
夫差
即疏弃辅弼之臣
,
伍之胥预感吴之将亡
,
又不 肯称疾退隐。以此解读
,
怡然理顺
,
狂疾一说
,
疏离语境< br>,

孤立无他证
,
当为谬训。
此外
,
探明联 绵词的来源和语词结构
,
在解释词义中也可辨理纷歧
,
建立确说
,< br>匡正误解谬说。联绵
词的探源研究也是词义研究的一项基础课题。
[
参 考 文  献
]
[1]
 黄侃
.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2]
 马真
.
先秦复音词初探
[J].
北京大学学报
,1981,
(
1
)
.
[3]
 向熹
.
诗经里的复音词
[C]
语言学 论丛
.

6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0.
[4]
 董性茂
,
贾齐华
.
联绵词成因推源
[J].
古汉语研究
,1997,
(
1
)
.
[5]
 王念孙
.
广雅疏证
[M].
北京
.
中华 书局
,1983.
[6]
 王国维
.
观堂集林
[M].北京
.
中华书局
,1959.
[7]
 朱熹
.
诗集传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
[8]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M].
北京
.
中国书店,1988.
〔责任编辑
:
曹金钟〕

这一解释源自陈奇猷先生 的《吕氏春秋》注释。《上农》
:
“地未辟易
,
不操麻不出粪。”陈奇猷校释
:
“辟易系古人
恒言……是辟易者
,
其地原为人或物所占据而后避开 之义。此文既是说耕稼
,
则田地辟易是相对于田地固冻而言
,
故辟
易 即是解冻。”解冻的解释可疑
,
据此立为义项更为可商。

165

校内网-党员承诺书


4a酒吧-2012高考试卷


教学实施计划-知心姐姐


广州商学院华商学院-忻州人事考试网站


托管协议-公务员招聘


爱国名言诗句-重庆会计之家


盲人摸象-请示的格式


红参的功效与作用-实习单位鉴定范文